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781)
2023(8209)
2022(6686)
2021(6138)
2020(5121)
2019(11218)
2018(10751)
2017(20188)
2016(11168)
2015(12396)
2014(12055)
2013(11350)
2012(10360)
2011(9482)
2010(9122)
2009(8200)
2008(7931)
2007(7114)
2006(6297)
2005(5516)
作者
(35232)
(29391)
(29242)
(27419)
(18561)
(14393)
(13165)
(11578)
(11307)
(10179)
(10081)
(9797)
(9552)
(9314)
(9139)
(9083)
(8991)
(8884)
(8596)
(8512)
(7673)
(7095)
(6946)
(6770)
(6704)
(6525)
(6421)
(6389)
(6012)
(5970)
学科
(39970)
经济(39822)
管理(32067)
(30183)
(24288)
企业(24288)
方法(18595)
数学(16270)
数学方法(16059)
(12153)
(11069)
中国(11001)
(10651)
(9902)
贸易(9900)
业经(9836)
(9675)
农业(8001)
技术(7901)
(7699)
理论(6783)
(6633)
财务(6591)
财务管理(6571)
教育(6488)
环境(6471)
企业财务(6279)
地方(6145)
(6024)
(6006)
机构
大学(161854)
学院(159056)
(60918)
经济(59693)
管理(59479)
研究(55883)
理学(52921)
理学院(52197)
管理学(50971)
管理学院(50721)
中国(39727)
科学(38521)
(36534)
(34265)
业大(30389)
农业(29518)
(29451)
研究所(27426)
(26424)
中心(25344)
(23142)
财经(21605)
(21416)
北京(21129)
师范(21011)
(20191)
(19907)
农业大学(19904)
经济学(18469)
(18202)
基金
项目(116350)
科学(91890)
基金(86387)
(79332)
国家(78672)
研究(76931)
科学基金(66616)
社会(50341)
社会科(47451)
社会科学(47436)
自然(46431)
基金项目(46199)
自然科(45457)
自然科学(45438)
(45276)
自然科学基金(44687)
(39580)
教育(36274)
资助(34251)
编号(28975)
重点(26565)
(25127)
(25087)
计划(24048)
(23831)
科研(23256)
创新(23237)
成果(22463)
大学(22106)
(21570)
期刊
(60894)
经济(60894)
研究(41616)
学报(35756)
中国(34071)
(31941)
科学(29759)
大学(25934)
学学(24615)
农业(21726)
管理(20898)
教育(20345)
(19029)
(11742)
(11552)
金融(11552)
技术(11195)
经济研究(10975)
财经(10649)
业经(10545)
业大(10325)
(9279)
(9133)
科技(8854)
农业大学(8849)
问题(7996)
图书(7675)
商业(7389)
技术经济(7027)
(6751)
共检索到22564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张玉红   魏轶昕   苏蒙   田惠东   秦鲁鑫  
为探讨孤独感与听障学生网络成瘾之间的关系,并考察社交网站中自我呈现以及网络人际信任在其中所起的作用,本研究采用网络成瘾量表、孤独感量表、社交网站中自我呈现问卷、网络人际信任量表对368名听障学生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孤独感对听障学生网络成瘾具有显著正向预测作用;社交网站中的积极自我呈现、真实自我呈现均在听障学生孤独感与网络成瘾关系间起部分中介作用,但真实自我呈现的部分中介作用更大;网络人际信任在听障学生孤独感与真实自我呈现之间起调节作用。据此,应多渠道搭建交流和展示平台,增进现场社会互动;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向纵深发展,提升沟通交往能力;普及网络信息风险教育,增强网络安全防范意识。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陈丽君  张碧娴  
目的:考察儿童孤独感、网络交往与交往动机的关系,探索交往动机在孤独感与网络交往时长中的中介作用。方法:方便抽取广州市3所小学和2所初中的915岁儿童688名进行孤独感量表、网络交往问卷、交往动机问卷的调查。结果:(1)初中生在孤独感和网络交往时长、交往动机上均显著高于小学生;独生儿童的孤独感和社会融入与社交补偿等两个交往动机强于非独生儿童。(2)孤独感与儿童网络交往时长和交往动机的两两之间,均存在显著正相关。(3)网络交往动机在儿童孤独感和网络交往时长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结论:少年儿童的孤独感和网络交往状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高峰强  张雪凤  耿靖宇  胥兴安  韩磊  
本研究采用孤独感量表、手机成瘾指数量表、安全感量表和沉浸量表对527名大学生进行测量,旨在探索孤独感与手机成瘾之间的关系以及安全感与沉浸在其中的中介作用。结果发现,安全感和孤独感、沉浸、手机成瘾之间均呈显著负相关,手机成瘾和孤独感、沉浸之间呈显著两两正相关;安全感在孤独感与手机成瘾之间起中介作用,安全感和沉浸在孤独感与手机成瘾之间起到链式中介作用。该结果说明孤独感会导致个体缺乏安全感,缺乏安全感一方面导致个体容易手机成瘾,另一方面也使个体沉浸倾向增加,这进一步加剧了个体陷入手机成瘾的风险。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姜永志  白晓丽  
为探讨大学生手机依赖、孤独感和网络社会支持的关系。采用大学生手机依赖量表、UCLA孤独量表和青少年网络社会支持量表对442名大学生进行测量。结果显示:(1)不同孤独水平的大学生在手机依赖总分及其它四个因子上均存在显著差异,且高孤独感组的手机依赖水平高于低孤独感组;(2)手机依赖与孤独感和网络社会支持显著正相关,网络社会支持与孤独感显著负相关;(3)网络社会支持在手机依赖与孤独感之间起到部分中介作用。因此,可以通过调整网络社会支持来改善大学生手机依赖者的孤独感水平。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李子华  
留守初中生是初中生中的特殊群体,本研究运用问卷法调查了306名留守初中生,考察他们的自我意识、同伴关系对孤独感影响以及自我意识在同伴关系与孤独感关系中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留守初中生的同伴关系、自我意识对孤独感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并且自我意识在同伴关系与孤独感关系中的调节作用显著。所以提高留守初中生自我意识不仅可以减弱同伴关系对孤独感的负向预测作用,还可以减少同伴关系降低对孤独感的消极影响。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宫盛花  郑清  
以410名大学生为被试,采用问卷调查法,考察了情绪调节策略(表达抑制和认知重评)在应对方式(消极应对方式和积极应对方式)与大学生网络成瘾之间的调节作用。结果发现:1消极应对方式与大学生网络成瘾呈显著正相关,积极应对方式与大学生网络成瘾呈显著负相关。2表达抑制和认知重评在消极应对方式对与大学生网络成瘾之间起调节作用,而在积极应对方式与大学生网络成瘾之间关系不起调节作用。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高峰强  徐洁  任跃强  陈英敏  韩磊  
为探讨孤独感在留守中学生羞怯与攻击之间的中介作用以及安全感在它们之间的调节作用,采用初中生羞怯量表、UCLA孤独感量表、安全感问卷(SQ)和攻击问卷(AQ)测量了329名留守中学生。结果显示:(1)羞怯通过孤独感的部分中介作用影响留守中学生的攻击;(2)安全感不仅调节羞怯与攻击之间的关系,也调节羞怯与孤独感之间的关系,即与高安全感的留守中学生相比,低安全感会显著提高留守中学生的羞怯对孤独感的预测作用,并且孤独感在羞怯与攻击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而在高安全感的留守中学生中,孤独感在羞怯与攻击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魏华  朱丽月  何灿  
本研究基于病理性互联网使用的认知行为模型和双元孝道模型,考察粗暴养育对网络成瘾的影响,并检验非适应性认知的中介作用和孝道信念的调节作用。以1136名大学生为被试,采用粗暴养育问卷、非适应性认知问卷、孝道信念问卷和网络成瘾问卷进行测试,结果发现:(1)粗暴养育正向影响网络成瘾,非适应性认知在两者之间起中介作用。(2)粗暴养育对非适应性认知的影响受到孝道信念的调节。具体而言,互惠型孝道会弱化粗暴养育对非适应性认知的影响,而权威型孝道会强化粗暴养育对非适应性认知的影响。本研究结果表明,粗暴养育会增强非适应性认知,进而增加网络成瘾的倾向。但是,如果互惠型孝道信念较高,粗暴养育对非适应性认知的影响会削弱。如果权威型孝道信念较高,粗暴养育对非适应性认知的影响会增强。研究结果揭示了粗暴养育对网络成瘾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同时也为预防和干预网络成瘾行为提供了依据。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刘凤娥  张锦涛  周楠  李晓敏  方晓义  
本研究旨在探讨大学生家庭功能、应对方式与网络成瘾的关系,来自北京三所大学的633名大学生参与了调查。结果表明:大学生网络成瘾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男生在网络成瘾耐受性、强迫性上网行为、退瘾反应、人际交往和时间管理能力方面存在的问题明显多于女生;与普通大学生相比,网络成瘾倾向大学生家庭功能较差,更倾向使用退避、幻想和自责的应对方式;家庭功能与网络成瘾显著正相关,消极应对方式与网络成瘾、家庭功能显著正相关,积极应对方式与网络成瘾、家庭功能显著负相关;消极应对方式在家庭功能与网络成瘾间存在调节效应。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王相英  
本研究采用《手机成瘾倾向量表》、《UCLA孤独感量表》、《艾森克人格问卷》对287名大学生进行测量,探讨三者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突显行为在生源地上存在显著差异,城镇学生显著高于农村学生,心境改变在是否独生子女上存在显著差异,独生子女显著高于非独生子女;(2)孤独水平与戒断症状、突显行为、社交抚慰、心境改变及手机成瘾总分存在显著的正相关;(3)孤独感在手机成瘾与人格特质之间起到了部分中介作用。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王凡  赵守盈  陈维  
使用家庭适应与亲和评价量表、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量表和儿童孤独感量表对1100名农村初中生进行调查研究,探讨了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在留守初中生亲子亲和与孤独感之间的中介效应。结果发现:亲子亲和与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有显著的正相关;亲子亲和、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均与孤独感之间有显著的负相关;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在亲子亲和与孤独感之间起部分中介效应,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比值为20.97%。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杨文娇  
采用儿童心理虐待与忽视量表、儿童自我意识量表和儿童孤独感量表调查了324名小学生遭受心理虐待与忽视的基本特点,并探讨了自我意识在儿童心理虐待与忽视和孤独感之间的作用。结果表明:(1)儿童中存在一定比例心理虐待与忽视现象,心理虐待与忽视阳性组儿童和阴性组儿童在自我意识总分及其分量表行为、智力与学校情况、焦虑、合群和孤独感上均存在显著性差异;(2)儿童心理虐待与忽视与自我意识总分及其分量表行为、智力与学校情况、焦虑、合群与孤独感总分均存在显著相关,并且自我意识在儿童心理虐待与忽视和孤独感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黄桂梅  张敏强  
为探讨中学生人际关系、自我表露与网络成瘾的关系,研究以东莞市555名中学生为被试,用问卷调查法进行研究。研究发现人际关系、自我表露与网络成瘾相关密切;人际关系、网友自我表露行为以及同性自我表露行为是网络成瘾的预测因素。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牛更枫  周宗奎  孙晓军  范翠英  
为探讨网络匿名性、同伴网络偏差行为和自我控制对大学生网络偏差行为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采用问卷法对381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1)男生的网络偏差行为显著多于女生;(2)感知匿名性和同伴网络偏差行为与网络偏差行为呈显著正相关,而自我控制与网络偏差行为呈显著负相关;(3)自我控制在感知网络匿名性和同伴网络偏差行为对个体网络偏差行为影响中起调节作用。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武慧慧   何彪   胡涛   谢灯明  
分享旅游照片是一种普遍的游后行为,是游客自我景观化呈现的方式之一。但鲜有文献探究旅游照片分享对旅游幸福感的影响。文章以自我知觉理论为指导,旨在探讨游客在社交媒体分享的风景图式和自我景观化图式旅游照片如何通过存在本真性的中介作用影响旅游幸福感(享乐主义和实现主义幸福感),以及社交媒体强度的调节作用。文章设计了3个实验,揭示了内省框架下不同游客照片呈现图式对旅游幸福感的影响机制。结果显示:风景图式会带来更好的享乐主义幸福感,自我景观化图式预示着更高的实现主义幸福感,存在本真性在以上关系中发挥中介作用,社交媒体强度调节上述两条中介路径。文章深化了自我知觉理论,丰富了旅游照片呈现和社交媒体支持对旅游体验影响的相关研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