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807)
2023(17034)
2022(14532)
2021(13525)
2020(11542)
2019(26485)
2018(26417)
2017(51058)
2016(27856)
2015(31630)
2014(31664)
2013(31012)
2012(28612)
2011(25949)
2010(26189)
2009(24562)
2008(24398)
2007(21780)
2006(18834)
2005(16784)
作者
(84601)
(70731)
(70512)
(66956)
(44775)
(34120)
(32120)
(27815)
(26606)
(25191)
(23873)
(23712)
(22477)
(22212)
(22040)
(21971)
(21563)
(20889)
(20458)
(20398)
(17632)
(17513)
(17397)
(15984)
(15916)
(15762)
(15679)
(15595)
(14395)
(13994)
学科
(116064)
经济(115940)
管理(81162)
(78566)
(64906)
企业(64906)
方法(59797)
数学(53008)
数学方法(52250)
(30514)
(30025)
中国(29847)
(24793)
业经(24203)
(24140)
贸易(24129)
(23455)
(22068)
理论(19712)
(19677)
财务(19614)
财务管理(19568)
农业(19529)
地方(18981)
(18950)
银行(18884)
企业财务(18573)
(18181)
金融(18178)
(17972)
机构
大学(414094)
学院(412609)
(167701)
经济(164302)
管理(159066)
理学(138279)
理学院(136754)
研究(134800)
管理学(134040)
管理学院(133303)
中国(102107)
(86343)
科学(85018)
(77763)
(74418)
(69320)
业大(65754)
财经(63223)
研究所(63178)
中心(62463)
(60284)
农业(59502)
(57448)
北京(53786)
经济学(52218)
(51372)
师范(50688)
(48152)
(47810)
经济学院(47493)
基金
项目(278184)
科学(218085)
基金(203271)
研究(193960)
(180198)
国家(178764)
科学基金(152551)
社会(122813)
社会科(116554)
社会科学(116516)
(108817)
基金项目(106906)
自然(102644)
自然科(100352)
自然科学(100321)
自然科学基金(98554)
(92777)
教育(91572)
资助(85057)
编号(77299)
重点(63246)
成果(61876)
(61541)
(58391)
(57922)
科研(54562)
创新(54171)
课题(53442)
计划(52975)
教育部(52407)
期刊
(174224)
经济(174224)
研究(112832)
中国(72448)
学报(71614)
(65296)
科学(62694)
(60361)
管理(57345)
大学(53208)
学学(50465)
农业(44015)
教育(39531)
(36776)
金融(36776)
技术(35946)
财经(31792)
经济研究(29014)
业经(28515)
(27184)
问题(23714)
(23682)
统计(22509)
(20692)
技术经济(20675)
(20472)
(20304)
商业(19770)
理论(19628)
科技(18548)
共检索到58914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林大燕  朱晶  吴国松  
本文首先在传统的H-O模型中引入季节要素,从理论上论证了处于某种农作物生产季节的国家在该种农产品上具有比较优势,并进一步论证了生产季节对一国农产品进口市场结构具有重要影响。接着,利用中国1995年1月至2013年3月的大豆进口数据对上述理论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季节是影响我国大豆进口市场结构的重要因素。进口市场转移是各大豆进口来源国比较优势动态发展的结果,顺应各国大豆比较优势的季节变化,充分利用南北半球在大豆生产上的季节互补性,做好大豆进口在各国之间的季节转换与衔接,才能使我国大豆进口利益获得最大化,保证我国持续利用国外市场保障国内大豆的稳定供给及长期粮食安全。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范海洋  
本文对西方经济学家 H-O 理论的实证检验方法论基础进行了介绍与评价。指出80年代以后 Leamer、Maskus 等人将 H-O 理论的实证检验纳入不平衡贸易的分析框架之中,并对要素存量进行更为细化的考察,在具体指标判断上也不单纯以劳动与资本比率来说明一国的要素禀赋,这样在逻辑结构上就更为符合 H-O 理论的内在逻辑。但由于其仍然禀承 H-O 理论的一系列严格的条件,因此,他们的实证方法也有一些偏颇之处。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曹慧平  陈清萍  
本文在传统的赫克歇尔-俄林模型中引入环境要素变量,从理论上论证了环境规制宽松的国家在污染密集型产品上具有比较优势。同时利用引力模型,对中国和34个主要贸易伙伴国1992~2007年期间污染密集型产品的出口进行面板数据分析,计量结果也验证了要素禀赋学说和"污染天堂假说"在中国是成立的。在此基础上,提出应在我国建立长效动态发展机制,促进我国经济长期可持续发展。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周经  刘厚俊  
基于美国劳动力就业市场视角探讨外包、就业和贸易保护三者之间的关系。首先将外包现象纳入标准的H-0模型,分析了国际外包的理论基础,其次运用计量的方法实证验证了中美外包规模与美国就业市场的关系。结论是:基于H-O理论的外包模型考虑的是外包对低技术劳动力就业的影响,从短期来看,把附加值低的工序和服务外包给中国会对美国国内一部分低技术劳动力产生一定的冲击,但从长期看,对国内的就业是有利的。同时实证结果也证实了外包并不是导致美国劳动力市场变化的主要原因。最后提出了中国未来承接国际外包的政策建议。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林大燕  
从大豆进口来源地域季节差异的角度,以出口商出口利润最大化为起点构建实证模型,采用2005~2017年中国大豆月度进口数据,实证检验了具有地域季节互补性的大豆进口来源的多元化对中国大豆进口价格波动性的影响。研究发现:具有季节互补性的进口来源的多元化有助于降低进口价格的波动性,即在大豆生产季节上与北半球进口来源地——美国具有互补性的南半球进口来源地——巴西和阿根廷,在中国大豆进口来源中所占市场份额的提高总体上显著降低了中国大豆进口价格的波动程度。由于大豆生产季节与美国互补,巴西和阿根廷市场份额的提高有效弥补了世界大豆供给在美国大豆生产淡季时的不足,缩小了中国大豆进口量在美国大豆生产旺季与生产淡季之间的差距,从而显著降低了中国大豆进口价格的波动性。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山水  肖海峰  
针对2000—2020年我国羊肉价格出现的波动上升态势,运用HEGY季节单整检验和FDSD季节模型识别羊肉价格的季节波动特征,运用SVAR模型和FEVD、IRF工具分析替代品价格对羊肉价格的冲击效应。结果表明:1)我国羊肉价格波动呈现确定型季节特征和积分型趋势特征。羊肉价格的确定型季节波动特征表现为每年秋、冬季节上涨,春、夏季节下跌,并在春节前后达到涨跌极值,气温因素和节日效应明显;2)猪肉、活鸡和牛肉价格对羊肉价格的当期传递弹性依次为0.010、0.038和0.634;3)猪肉、活鸡和牛肉价格对羊肉价格波动的相对贡献程度为16.4%、5.9%和31.2%;4)分时期看,替代品对羊肉短期价格冲击明显、长期替代关系稳定;5)分品种看,牛肉、猪肉对羊肉的需求替代关系最为明显,但特点不同。羊肉价格对牛肉价格冲击的响应程度高、但衰减速度快;对猪肉价格冲击的响应则具备持续性。固有的季节性消费规律促使我国羊肉价格呈现周期性波动,较强的当期需求替代导致猪肉、牛肉价格对羊肉价格的显著冲击效应。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郭天宝  王云凤  郝庆升  
20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中国大豆产能有限但国内大豆需求剧增,我国需要从美国、巴西和阿根廷等国家进口大量的转基因大豆以满足国内需求,大量的进口使得国内的豆农、豆制品加工企业和消费者的利益受到影响。本文基于1991—2010年中国大豆进口主要来源国的贸易数据,构建贸易引力模型,分析了影响中国大豆进口的主要因素及其影响方向和程度。结果表明,中国大豆进口态势短期内不会得到扭转,为了缓解进口继续激增的态势,本文从中国大豆供给和需求方面提出了建议。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刘宏曼  郭鉴硕  
为了全面了解影响我国大豆供给的主要因素,基于2001-2014年全国10个大豆主产区大豆生产和价格的面板数据,同时引入替代作物收益、农业政策及时间趋势虚拟变量,运用Nerlove模型对我国大豆的供给反应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大豆的播种面积受滞后一期大豆播种面积和滞后一期大豆单价的显著正向影响,受滞后一期替代作物单位面积纯收益的显著负向影响;2008年出台的大豆临时收储政策这一变量的回归系数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因此不能断定大豆临时收储政策对我国大豆的供给有作用;大豆种植户在决策时主要受以往多期大豆价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邹於娟  程杰  谭霖  武拉平  
利用我国加入WTO以来的大豆贸易月度数据,采用季节调整、单位根检验等方法,研究美国大豆加工量(主要指压榨量)、出口量及其库存量与我国大豆进口量的关系。模型估计结果表明:美国大豆当月净出口量与我国大豆当月进口量呈显著负相关关系,这主要因为美国大豆净出口行为与我国大豆进口行为存在一定的时滞,滞后2期的美国大豆净出口量增加1 t,可导致2个月后我国大豆进口量增加0.24 t;美国大豆压榨量与我国大豆进口量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这可能因为各国大豆压榨需求存在一定的同步性,且其对我国大豆进口也存在一定时滞性。美国大豆及其豆制品的库存量会限制美国大豆出口能力,从而进一步影响我国大豆进口。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陆旸  
本文引入Armington模型作为原油进口依存度的分析工具,运用面板数据等分析方法,对Armington弹性进行了估计。实证结果表明:总体上,我国原油进口依存度不高,且国别之间存在较大差异。大部分国家"高进口量高依存度,低进口量低依存度"的特征较为明显,但依然存在"高进口量低依存度"以及"低进口量高依存度"的现象。同时,部分国家的弹性估计值为负,呈现出"买涨不买落"的特点,本文认为这不仅是原油定价机制的问题,也是国际能源政治的集中体现。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赵殷钰  郑志浩  
本文利用1995~2013年中国大豆和大豆油市场数据,采用SDAIDS(来源区分AIDS)模型,对中国大豆和大豆油需求进行了定量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大豆市场与大豆油市场是不可分的;不同来源的大豆和大豆油均存在着不完全替代关系;中国大豆市场规模扩张将会进一步拉动大豆进口总量;国产大豆与美国、巴西、阿根廷大豆存在着竞争关系,国产大豆价格下降将会显著抑制来源于美国、巴西和阿根廷的大豆进口量。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高颖  田维明  
1995年以来,中国进口的大豆、豆油和豆粕数量急剧增加,对中国大豆产业发展造成了严重冲击。这一情况受到国内各界的广泛关注,政府也随之采取多种措施对本国大豆产业进行扶持。本文利用引力模型定量评价影响中国大豆贸易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大豆进口价格、贸易伙伴国的产业政策、中国大豆市场开放程度对中国的大豆贸易格局变化有显著影响。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李娜  
首先基于波特"钻石"模型选取了影响我国服务贸易竞争力的13个指标,接着运用PLS模型实证分析了影响我国海运服务贸易竞争力的因素。结果表明,海运服务贸易开放度影响最大,其它12个指标则处于弱化地位,其中国际航行船舶中国船员注册人数、国际原油价格以及PSC检查中国籍船舶滞留对海运服务贸易影响是负相关。最后,提出了提高我国海运服务贸易竞争力的对策建议。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陈训波  
随着大豆消费量的不断增加,大豆成为我国对外依存度最高的农产品。本文利用2003-2012年的季度数据和VAR模型实证分析了进口大豆价格波动对国内大豆价格的影响。并根据研究结论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张家胜  赵玉  
本文采用主成分分析、单位根检验、逆变换等方法,以2005年7月至2008年6月间的月度数据为样本区间,就人民币实质有效汇率对我国大豆进口数量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实证结果表明,人民币升值和国民收入的增长对我国大豆进口的影响不是很明显,但国民经济增长对大豆进口的影响超过了人民币升值对大豆进口的影响。因而可以推断,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大豆等农产品的进口可能会持续增长。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