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122)
- 2023(5324)
- 2022(4374)
- 2021(3981)
- 2020(3191)
- 2019(7036)
- 2018(6728)
- 2017(12974)
- 2016(6625)
- 2015(7616)
- 2014(6738)
- 2013(6806)
- 2012(6355)
- 2011(5721)
- 2010(5717)
- 2009(5423)
- 2008(5312)
- 2007(4766)
- 2006(3981)
- 2005(3267)
- 学科
- 济(36426)
- 经济(36397)
- 业(26712)
- 管理(25724)
- 企(22983)
- 企业(22983)
- 方法(20594)
- 数学(19129)
- 数学方法(19061)
- 技术(11477)
- 技术管理(9280)
- 财(9269)
- 农(8975)
- 中国(8614)
- 业经(8121)
- 农业(6627)
- 地方(6476)
- 贸(5972)
- 贸易(5968)
- 务(5921)
- 财务(5919)
- 财务管理(5905)
- 融(5881)
- 金融(5881)
- 易(5766)
- 企业财务(5739)
- 制(5638)
- 银(5575)
- 银行(5567)
- 行(5306)
- 机构
- 大学(97061)
- 学院(96494)
- 济(46636)
- 经济(46029)
- 管理(41661)
- 理学(36924)
- 理学院(36635)
- 管理学(36295)
- 管理学院(36097)
- 研究(27855)
- 中国(22124)
- 财(21699)
- 京(18112)
- 财经(17785)
- 经(16374)
- 经济学(15948)
- 经济学院(14629)
- 科学(13716)
- 江(13475)
- 财经大学(13462)
- 中心(13436)
- 商学(12729)
- 商学院(12625)
- 所(11943)
- 业大(11618)
- 经济管理(11306)
- 农(11234)
- 北京(10965)
- 州(10745)
- 研究所(10685)
- 基金
- 项目(67170)
- 科学(55486)
- 基金(51633)
- 研究(50500)
- 家(43696)
- 国家(43361)
- 科学基金(39141)
- 社会(36044)
- 社会科(34508)
- 社会科学(34501)
- 基金项目(27150)
- 省(25875)
- 自然(23532)
- 教育(23275)
- 自然科(23089)
- 自然科学(23086)
- 自然科学基金(22733)
- 划(21025)
- 资助(20622)
- 编号(18255)
- 创(17474)
- 创新(16512)
- 国家社会(15945)
- 部(15861)
- 重点(14877)
- 教育部(14546)
- 人文(14395)
- 发(14361)
- 成果(14256)
- 制(13843)
共检索到13582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段晓春
康熙“御定”《全唐诗》的一个重要工作底本即是钱谦益、季振宜所递辑之《全唐诗》 ,但季振宜《全唐诗》是怎样进入内府的 ?其传本有几 ?然因文献难征 ,仍未得确解。本文利用新发现的史料考证了季氏《全唐诗》流入内府的几个重要环节 ,并纠正了前人的一些错误。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李福标
明末清初岭南诗僧函星创立了海云诗派,其别集《瞎堂诗集》在当时佛教界和文学界都享有盛誉。乾隆年间因澹归案发被毁,道光年间又据原版重雕。考察它的结集与流传的过程,有助于了解岭南佛门盛衰的历史,颇具文献价值。
关键词:
岭南 诗僧 《瞎堂诗集》 流传经过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苏贤
本文通过对《道藏》辑录的《蓬莱山西灶还丹歌》一书中所载地名的考述,推断其成书于公元757—763年,或公元861年前后至873年之间,由此断定此书所载172首歌诀全部当为唐五代时期作品,并将这些歌诀辑出,以补《全唐诗》与《全唐诗补编》等未收之缺憾。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宋雪雁 罗慧 杨芳芳
[目的/意义]结合《全唐诗》送别诗的文本特点,抽取送别动因、时间、目的地三类知识单元并进行知识重组,同时对《全唐诗》送别诗时空结构进行可视化展示与分析,研究结论与历史、文学领域研究相互印证,有助于相关学者发现新的研究线索同时为其研究提供参考。[方法/过程]使用计量统计方法与GIS工具,对数据进行采集、清洗、分析,且对《全唐诗》送别诗时空结构进行可视化展示。[结果/结论 ]研究结果表明,送别目的地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步从北方向南方移动,与唐代历史、文化变迁相印证,为历史、文学领域研究《全唐诗》送别诗提供依据和理论支撑。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宋雪雁 杨芳芳 罗慧
[目的/意义]立足于知识重组的视角,获取《全唐诗》中战争诗的相关数据,借助数字人文工具绘制《全唐诗》战争诗诗人的社会网络图谱,旨在以可视化的方式清晰揭示《全唐诗》战争诗诗人的社会关系,为人文领域的研究提供新思路。[方法/过程]根据从《全唐诗》中筛选出的战争诗,从知识重组的角度出发,基于数字人文分析方法,获取中国历代人物传记资料库(CBDB)中战争诗诗人的亲属关系及社会关系,并构建战争诗诗人社会网络,深入挖掘战争诗诗人之间的关系及网络特征。[结果/结论 ]对《全唐诗》战争诗诗人的全局社会网络关系、核心群体及特征进行可视化分析,为后续学者进行战争诗诗人方面的研究提供参考。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王兴文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宋雪雁 罗慧 裴心源 赵小旭 赵妮
[目的/意义]送别诗是古代诗歌中极其重要的一类题材,通过研究送别诗中涉及的典故及文化意象,可以为唐代的历史文化变迁提供考证。[方法/过程]以《全唐诗》中的送别诗为研究对象,基于知识重组的视角,运用数字人文工具,通过对送别诗中出现的典故及文化意象进行统计分类,结合语义对送别诗想要表达的情感展开研究。[结果/结论 ]梳理送别诗文本中包含的典故及文化意象,直观地展现《全唐诗》送别诗中典故、文化意象等要素,有利于后续对《全唐诗》中的其他知识元素进行深度挖掘及可视化。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宋雪雁 霍晓楠 刘寅鹏 邓君
[目的/意义]基于数字人文的视角,对《全唐诗》贬谪诗人时空信息进行可视化展示与分析,与历史、文学领域研究相互印证。有助于相关学者发现新的研究线索,并为其研究提供参考。[方法/过程]使用计量统计方法与QGIS地理信息系统,对数据进行采集、清洗、分析,对《全唐诗》贬谪诗人时空信息进行可视化展示。[结果/结论]对《全唐诗》贬谪诗人时空轨迹的可视化研究有助于探索贬谪诗人相关要素挖掘方法,为历史、文学领域研究《全唐诗》贬谪诗人提供新线索。
关键词:
数字人文 贬谪诗人 时空分析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
[作者]
李辉
唐诗发展受唐朝国运影响至深,自信豪迈的盛唐心态如草蛇灰线,伏延千里,一直延续到唐朝灭亡。同时,唐诗也与自然界四季变化相契合,高低起伏都一以贯之地彰显着大唐盛世山川风物的万千气象,形成了历史上独特的盛唐文化心态。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刘铁芳
“诗言志”,古典诗教敞开个体成人的基本范型。诗教之意涵乃是在引导个体打开经典诗篇的过程中涵养价值,激发志意,调理性情,变化气质。唐诗在中国文学史上乃是契合儿童发展、能够给予儿童以开阔气象的精神资源。唐诗之教,就是从唐诗出发来培养孩子对世界的审美感知,让个体在潜移默化之中成为世界之人,成为有世界的人,进而让唐诗作为一种生命的文本得到欣赏、体会,能够融入儿童生命之中,滋养个体以开阔的唐诗气象,年少个体也在无形之中进入中华民族活泼不已的生命长河,一点点化入民族文化精神的命脉。由此,唐诗之教乃是作为蒙以养正的教育实践方式之典范。
关键词:
唐诗之教 唐诗气象 中国少年
[期刊]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谟润
浙东唐诗之路,伴随两晋六朝佛寺文化的发展而逐渐兴盛。中国佛教史与文化史一些重要事件直接发生在浙东佛寺,或与此地佛寺有关,由之形成浓厚的文化氛围。浙东建寺不久,文人就经常到佛寺活动。在唐代,不论宦游、漫游、流寓,还是本土长期寓居,浙东诗路上,文人与佛寺结缘更为普遍,并成为习尚,佛寺成了文人经常活动的场所。文人游寺、寓寺,感受寺院自然与文化氛围,一些群体性文学活动发生于此,一些诗僧亦于此过着独特的寺院生活。佛寺文化因而融入浙东诗路,影响诗路文学与诗路文化。
关键词:
佛寺 浙东诗路 游寺寓寺 宦游 漫游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翁礼华
作为特殊饮品的酒,源远流长,仰韶文化遗址上出土的酒器,证明中国已有6000年酿造和饮酒历史。远古时代,野果和蜜是人们酿酒的理想而又易得的原料。进入农业社会以后,就有了粮食酒,商周时用谷物酿酒已相当普遍。奢侈的商纣王所居住的宫殿竟有肉林酒池。到了周代,农业更为发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凌冬梅
本刊去年9月曾刊发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硕士生凌冬梅《"故山归计何时决":〈漫话东坡〉》一文,受到读者欢迎。今再续刊其所写莫砺锋教授论诗说诗两书之合评。莫砺锋先生于1979年至1984年师从南京大学中文系程千帆教授,获文学博士学位。现为南京大学文学院教授,中国古代文学博士生导师,中国唐代文学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宋代文学学会副会长,中国杜甫研究会副会长。兼任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教育部高校人文素质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教育部中文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江苏省政协常委兼文史委员会主任。出版有《江西诗派研究》、《杜甫评传》、《朱熹文学研究》、《古典诗学的文化观照》、《唐宋诗歌论集》、《杜甫诗歌讲演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