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213)
2023(4990)
2022(4080)
2021(4090)
2020(3421)
2019(7781)
2018(7564)
2017(13692)
2016(7541)
2015(8779)
2014(8521)
2013(8693)
2012(8298)
2011(7832)
2010(7873)
2009(7503)
2008(7437)
2007(6435)
2006(5913)
2005(5769)
作者
(20758)
(17364)
(17306)
(16954)
(11188)
(8290)
(7835)
(6828)
(6733)
(6205)
(6065)
(5824)
(5810)
(5697)
(5614)
(5548)
(5180)
(5178)
(5014)
(4770)
(4638)
(4167)
(4164)
(4040)
(4028)
(3859)
(3834)
(3710)
(3546)
(3526)
学科
(35639)
经济(35596)
管理(17768)
(15056)
方法(14221)
中国(14138)
数学(12856)
数学方法(12761)
(10933)
企业(10933)
(9666)
(9351)
贸易(9341)
(9215)
(8770)
(7745)
(6974)
(6759)
银行(6752)
(6618)
(5874)
金融(5874)
业经(5809)
环境(5715)
关系(5666)
(5430)
农业(5353)
教育(5333)
(5249)
(5140)
机构
大学(114578)
学院(108589)
(55520)
经济(54747)
研究(45685)
管理(37710)
中国(37142)
理学(31227)
理学院(30836)
管理学(30525)
管理学院(30302)
(25523)
(24906)
科学(24089)
(22662)
研究所(20473)
中心(20228)
经济学(19658)
财经(19644)
(18157)
经济学院(17537)
北京(17252)
(16153)
(15854)
(15852)
师范(15745)
(15555)
财经大学(14708)
科学院(13661)
师范大学(13193)
基金
项目(66777)
科学(53440)
基金(51348)
研究(51083)
(44865)
国家(44543)
科学基金(37158)
社会(35373)
社会科(33588)
社会科学(33585)
基金项目(25282)
教育(23708)
资助(22108)
自然(21190)
(21149)
自然科(20715)
自然科学(20708)
自然科学基金(20392)
(19506)
编号(18662)
中国(17774)
成果(17403)
(17233)
国家社会(16372)
重点(15482)
教育部(15225)
(14508)
人文(13713)
大学(13652)
课题(13604)
期刊
(62026)
经济(62026)
研究(40947)
中国(25488)
(18276)
学报(16272)
科学(15765)
管理(14949)
(14485)
教育(14447)
(12877)
金融(12877)
大学(12681)
学学(11308)
经济研究(11124)
财经(10948)
农业(9857)
(9774)
(9655)
世界(8910)
国际(8738)
问题(8645)
技术(7995)
图书(7367)
业经(6737)
(6148)
书馆(5896)
图书馆(5896)
技术经济(5379)
(5175)
共检索到18200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求索  [作者] 唐凯麟  
人类的哲学思考和文明建构,归根到底,都是在特定的生存境遇中追求"好生活""好社会"的一种观念上的顶层设计和价值构想。由于中国初民在走向文明社会时的特殊生存境遇和道路,孝成为了中国人最初的哲学思考和文明建构的价值原点,因而形成了中国传统社会"以人伦为出发点,以礼仪为中心,天人合一,家国同构"的特殊的文明形态,孕育了中国人独特的生命意识、历史意识和道德意识。这些乃是建构中国现代文明不可忽视的文化基因,也是有助于摆脱所谓"现代化困境"的历史价值力量。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王帆宇  
作为人类最新文明成果,生态文明在内涵、特征及其价值意蕴上显著区别于其他文明形态。从内涵上看,生态文明至少包括生态环境、生态意识、生态制度三个要素;从特征上分析,生态文明体现了生态规律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相互融合,体现了以生态为本以及对生态公平公正的理性诉求;从价值上审视,生态文明具有丰富而深远的价值内涵,其中最为基本的就是生态文明的自然价值、人学价值和社会价值。对上述三个方面的理论向度进行精准把握,是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基础和前提。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希群  
从哲学角度探讨3个问题:一是什么是生态文明,二是生态文明的作用,三是生态文明在中国的发展。生态文明是人类与自然关系在哲学基本问题上的正确认识和反映,其本质反映了人们的哲学观、历史观、自然观和价值观,主要作用在于促进生态文明理念、思维、制度的形成和实践。生态文明是实现中华民族可持续发展和美丽中国的基本保障。
[期刊] 改革  [作者] 邱戈  
当前学术界中暴露出不少值得重视的问题,如一些研究者违法违规获取、使用科研经费,论文抄袭、造假和剽窃等现象严重。这些失范行为产生了不好的影响。为何会出现这些不良现象?又应该怎么应对呢?一、学术失范与学术自律失范不是缺乏规范,而是规范不起作用。为什么规范没有作用呢?是缺乏严厉的惩罚力度吗?严厉的惩罚当然有一定的威慑作用,但是违法的事实本身就说明了有时就算法律惩罚也未
[期刊] 开放教育研究  [作者] 戴维·阿斯平  朱迪思·查普曼  杜永新  
一、引言当前,教育工作者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活动太过关注经济、人员配置、课程传递与评估等现实问题,以至于无暇顾及其它。因此,更深层次的问题被搁置一旁便不足为奇,这类深层问题要么等待千载难逢的审慎思考机会的出现,要么被委托给有时间处理此类问题的"专家"或"学者",以便撇开那些"现实"问题。教育哲学问题尤其如此。在本文中,我们希望阐明的是,哲学问题是终身教育理念的一部分,
[期刊] 财务与会计  [作者] 李建绍  
在讨论哲学与会计这个话题时,可能会让我们这些经常和数字、账目、凭证打交道的会计人员感到困惑。在我们看来,哲学家是一个人坐在书院里,或者在远离尘世的某个优雅之地,桌上放着一杯香茗,眼睛注视着深邃的星空,思考着人生、宇宙、起源和未来等形而上的重大问题。而会计人员则是忙忙碌碌地制作凭证和分录,认真细致地计算数字,工作要求特别仔细。这两种人之间的差异如此巨大,他们能有什么联系吗?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学书  
人类在长期与自然的斗争中滋生起来的对自然的征服感和优越感以及在私有制条件下滋生起来的自我中心主义和实用利己主义 ,是产生生态问题的根本原因。生态问题启示我们应当正确认识和评价人的实践活动的正负效应 ,应当不断完善和发展人自身的本质力量 ,应当建立起一种双向的、新型的主客体实践关系 ,才能最终避免生态问题的产生。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高伟  
有中国气象的教育哲学,是指具有基于中国文化传统、具有理论效力、拥有世界格局等思想品质的教育哲学。现代中国教育哲学走过了一条从学科建构到思想创生、从打造特色到形塑气象、从危机话语到理性自觉的历程。建构有中国气象的教育哲学是创生中国教育思想、中国教育学术研究的智识努力,既是时代发展的大势所趋,也是教育哲学发展的内在要求。建构有中国气象的教育哲学要求学人具有历史意识、问题意识和世界意识。建构有中国气象的教育哲学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是教育哲学工作者进行学术研究、思想创生的使命担当与理性自觉。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李润洲  
教育哲学即哲学地思考教育问题,它至少有三种存在形态:一是基于哲学话语的教育哲学;二是基于哲学框架的教育哲学;三是基于哲学思维的教育哲学。其中,基于哲学思维的教育哲学既是一种"溯本式沉思"、"逻辑先在式批判"与"本质直观式反思"的教育哲学,也是一种"命题式创新"的个体教育哲学。判断一种教育话语是否是教育哲学,可以从"问题、论证和结论"三个维度来鉴别。
[期刊] 财会通讯(学术版)  [作者] 张美玲  
会计理论和实践中普遍渗透着辨证唯物主义哲学思想。本文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具体分析了物质性原则、运动观与时空观、事物普遍联系的观点、矛盾分析方法和质量互变规律等在会计的假设与原则、会计方法等方面的体现和运用。将会计的一些重要问题上升到哲学的高度,以其深化对会计规律的认识。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秦书生  
生态文明是继工业文明之后的以人与自然协调发展为核心理念的文明形态,是伴着时代文明前进和发展的步伐而逐步形成的。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是要实现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发展。生态文明不仅需要政策法律的支持,更需要伦理道德的关怀,体现了生态伦理观。生态文明还具有深刻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系统哲学和技术哲学意蕴。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孙乔婧  
<正>中国乡村振兴问题,承载着国家发展的巨大梦想,也映照着中国社会的深层矛盾。这是一个复杂而纷繁的议题,不仅仅涉及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更渗透了深刻的哲学思考。在这个伟大的振兴征程中,我们怀揣着传统智慧,借鉴着国际经验,追寻着一种独特的哲学视角。王利胜所著的《乡村振兴方法论》一书的方法论和实践思考,不仅提供了实用性的策略,更在于探讨乡村振兴这一现象的深层哲学意蕴。在开篇“方法论沉思”中,
关键词: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乔姗姗  
贵阳市自2009年连续举办了四次生态文明贵阳会议后,2013年经国家批准举办了我国第一个生态文明国际论坛——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2013年年会。以2013年国际论坛为主结合历年年会,用文本分析方法对会议成果进行归纳研究而知,生态文明是追求经济效益和生态资源协调统一的新型文明形态,而以经济发展为一元化目标所构建的政府单一治理主体模式已经不适合对新文明形态的社会进行治理。生态文明实现需要超越工业化社会竞争的思维,构设一种治理主体间平等合作的哲学理念,充分调动非政府组织、企业、教研传媒其他社会组织作为社会治理主体的主人翁意识,深入认识到自我的长期利益和生态环境利益的统一性,形成多元主体合作治理体系才...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叶超  
一、什么路?——旅游与哲学的本质旅游是一个"在路上"的活动或过程。这不仅指旅游活动本身的性质,而且也可以指旅游研究的路径,最重要的是,"道路"一词还有方向、目标等涵义。旅游的核心问题是选择和经历一条什么样的路。这与我们人生选择和走什么样的道路是一致的。因此,旅游和进行旅游研究实际上也是在思考和实践生活。旅游不是从生活中剥离或割裂出来,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