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270)
2023(7943)
2022(6900)
2021(6111)
2020(5164)
2019(12098)
2018(11752)
2017(22262)
2016(12120)
2015(14103)
2014(14526)
2013(14636)
2012(14096)
2011(13158)
2010(13498)
2009(12801)
2008(12746)
2007(11854)
2006(10475)
2005(9626)
作者
(38294)
(32589)
(32373)
(31090)
(20507)
(15442)
(14831)
(12659)
(12082)
(11488)
(11201)
(10616)
(10337)
(10253)
(10165)
(10124)
(9851)
(9566)
(9322)
(9309)
(8157)
(8081)
(7841)
(7464)
(7430)
(7282)
(7058)
(7022)
(6586)
(6425)
学科
(79086)
经济(79032)
管理(33328)
(30929)
方法(29050)
数学(25972)
数学方法(25801)
(24004)
企业(24004)
地方(19373)
(17618)
中国(16141)
(14596)
业经(14421)
(13743)
地方经济(13107)
农业(12149)
(10896)
(10619)
贸易(10614)
(10191)
(9779)
环境(9459)
(9277)
金融(9275)
(8993)
银行(8972)
(8574)
(8522)
经济学(8125)
机构
大学(194421)
学院(193860)
(92049)
经济(90250)
管理(70511)
研究(69334)
理学(59854)
理学院(59153)
管理学(58179)
管理学院(57810)
中国(52238)
科学(41091)
(40388)
(39699)
(36288)
(33447)
研究所(32727)
财经(31564)
中心(31298)
(30653)
经济学(30036)
(28346)
业大(27827)
经济学院(26914)
农业(26214)
北京(25741)
(25098)
师范(24892)
(23832)
(23614)
基金
项目(119004)
科学(92485)
研究(87250)
基金(85293)
(73500)
国家(72884)
科学基金(61391)
社会(56632)
社会科(53619)
社会科学(53599)
(46730)
基金项目(44878)
教育(39505)
(38597)
自然(37473)
自然科(36539)
自然科学(36525)
自然科学基金(35870)
资助(35361)
编号(35342)
成果(29280)
(27398)
重点(27015)
(26661)
课题(24482)
(24012)
国家社会(23418)
教育部(22811)
科研(22607)
创新(22579)
期刊
(110573)
经济(110573)
研究(61022)
中国(36348)
(32040)
(30973)
学报(30020)
科学(27020)
管理(25413)
大学(22554)
学学(21397)
农业(20524)
经济研究(18310)
(18050)
金融(18050)
技术(17800)
财经(17176)
教育(16910)
业经(16055)
(14952)
问题(14563)
技术经济(12559)
统计(11166)
(11088)
(10511)
世界(9976)
商业(9759)
经济问题(9518)
(9507)
(9468)
共检索到29994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作者] 郑以灵  
振兴实业是孙中山“民生主义”中关于经济建设思想主要组成部分,是孙中山“以冀一跃而登中国于富强隆盛之地”实现中国近代化理想的主要途径之一。在长达四十年的革命生涯中,在探求和熔铸、“民生主义”经济纲领的同时,他尤为注重振兴实业对改变中国积贫积弱落后面貌的作用。民国建立之初他以“生平之抱负与积年研究之所得,定为建国计划,举而行之”,并在1917年至1919年间呕心沥血地制订了规模宏伟而又具体翔实的《实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秀芬  
孙中山对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问题十分重视,大力提倡“重商”思想,坚持“国政与商政并兴”,为中国资本主义工商业发展进行了可贵的探索,许多重要经验对我们仍很有启迪。
[期刊] 贵州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赵泉民  
20世纪初的中国,合作经济作为众多思潮之一,因其自身所具有的社会变革性而为当时中国的知识分子所认可和接受。以民生主义最终实现为旨归的孙中山,就将合作社制度视为社会经济改造的一种手段,由此形成了带有其自身特色的民生主义合作经济理念,并最终上升成为了民生主义的"基本国策"和基于"工具理性"追寻下平均地权、节制资本的路径选择。也正因如此,孙中山的合作经济理念对于解决当前中国经济社会领域特别是基层社会中的民生问题有着一定的启示性和借鉴意义。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孙智君  严清华  
今年正值辛亥革命爆发100周年。作为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和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先导者,孙中山被西方学者视为20世纪东方世界的政治伟人。破解"民生"经济问题是孙中山所处时代最突出的历史使命,也是中国作为一个人口大国长期面临的历史使命。孙中山的民生主义经济思想具有显著的时代价值,不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且也是孙中山贡献给全人类的一份珍贵遗产。
[期刊]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作者] 韦新德  
孙中山国防经济思想略论韦新德战争依赖于经济,国防态势受经济实力所制约,有史以来为中外政治家和军事家所重视而奉为圭臬。孙中山毕生“致力国民革命”且矢志不渝。一、倡兴农商,“以固吾圉”中国自周秦以来,富国强兵具以农战思想为主,这种思想延亘整个封建社会.孙...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傅红春  
孙中山先生的"幸福经济学"思想理论脉络可以概括为:幸福就是欲望的满足,财富就是满足欲望的工具;三民主义就是求发财求幸福;以财富丰裕求幸福;以财富均平求幸福;幸福不只是由财富决定;时代的发展,就表现为财富量增加和幸福感提升;求发财求幸福需要牺牲需要奋斗。
[期刊] 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李钦  
孙中山民生经济思想的主要内容,是"替众人来服务""平均地权"和"节制资本"。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在继承孙中山民生经济思想合理内核的同时,又超越了其固有的局限性,不仅注重"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同时还努力积极探索如何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并在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前提下,顺利完成了资本主义工商业的转型与升级,在中国确立了社会主义道路。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张汉静  郭贵春  
[期刊] 贵州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陈宏明  
孙中山先生手制的《实业计划》不仅绘制了一幅国家工业化建设的壮美蓝图,而且对各类工业建设的地域分布做出了合理的部署。《实业计划》中包含了丰富的工业布局思想,如工业分区发展的思想,工业沿交通线布局的思想,依托资源进行工业布局的思想,全国工业均衡发展的思想,国防与民生合一的思想等等。这些工业布局思想对我国当今的现代化建设和西部大开发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借鉴意义。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徐琳  
本文旨在从金融思想的角度切入,梳理孙中山先生的金融思想及主张,明确其金融建设思想的具体逻辑;进而从孙中山金融思想的个案出发,探讨近代金融思想的政策化问题,即经济思想与经济发展的互动关系,一方面说明政治人物经济思想与主张的政策化是近代中国经济思想史的突出特征;另一方面孙中山金融思想中的政府主导特质,不仅反映出后发国家经济思想中的赶超意识,而且是特定经济发展时期与文化传统相结合的思想产物,至今仍有深远的思想影响。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李宁  金林南  
孙中山民生思想的准确定位应该从其思想的深层理论逻辑得到阐释。孙中山民生思想的历史观基础是西方社会进化论中的社会有机体论和中国传统阶级调和论;孙中山民生思想体现了中国传统政治思想中"养民"的政治哲学理念,没有实现从传统到现代的政治价值观的倒转;孙中山通过其社会主义理论认识展现了其民生思想的道德乌托邦色彩,与马克思的科学社会主义具有本质不同。对孙中山民生思想的深层理论逻辑的揭示表明:孙中山的民生思想是传统儒家民本思想的近现代继承者,它不是一种完整意义上的现代政治理念。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夏国祥  
孙中山将人才列为中国经济发展最为急需的要素之一,在人的因素与其他生产要素之间,认为前者对经济发展起着最重要的作用。他认为,人的素质和能力是通过人力投资获得的,他明确肯定,人力具有生产性,能为投资者带来收益,是国民财富的源泉。他对人力投资的主要内容,即教育投资(包括正规教育和职业教育)、健康投资和劳动力迁徙的支出等都有所论述。总之,他虽未正式提出人力资本的术语,更未对人力资本的价值进行经济学意义上的测算,但在他的经济发展思想里,确实孕育着当代人力资本理论的许多重要内容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汉静  刑润川  
孙中山对清政府的“闭关自守”政策进行了揭露与批判 ,他认为 ,中国要振兴 ,国家要富强 ,必须实行对外开放政策 ,大胆引进、利用外国的资金和人才为中国发展实业服务。在对外开放中 ,首先要保障国家主权的完整 ,同时利用外资的方式要科学合理。
[期刊]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作者] 苏黎明   孔永松  
“利用外资”,是孙中山经济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他革命实践活动中的重要内容。这位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为使沦入半封建半殖民地的贫弱中国登上独立富强之域,把大兴实业作为政治变革的重要补充和发展,殚精竭虑绘制了宏伟的实业建设蓝图,而把引进外资作为实现建设蓝图的主要手段。尽管当时中国尚不具备利用外资进行大规模经济建设的客观条件,孙中山绘制的蓝图不可能实现。但是,孙中山是中国近代史上,“利用外资”思想的集大成者。因此,剖折孙中山的“利用外资”思想,总结其经验教训,是有深刻的借鉴意义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