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414)
2023(11102)
2022(9164)
2021(8713)
2020(7003)
2019(15774)
2018(15007)
2017(27663)
2016(14111)
2015(15749)
2014(14754)
2013(14350)
2012(13016)
2011(11722)
2010(11404)
2009(11092)
2008(9879)
2007(7984)
2006(7033)
2005(6483)
作者
(34897)
(28896)
(28827)
(27510)
(18217)
(13816)
(13095)
(11199)
(11044)
(9939)
(9817)
(9644)
(9140)
(9035)
(8871)
(8800)
(8494)
(8378)
(8218)
(8037)
(7038)
(6727)
(6682)
(6619)
(6542)
(6467)
(6184)
(6096)
(5707)
(5677)
学科
(56495)
经济(56440)
管理(37630)
(36586)
(29620)
企业(29620)
中国(26686)
(26261)
金融(26260)
(23760)
银行(23758)
(23119)
方法(23078)
数学(20765)
数学方法(20634)
(16557)
(15519)
(15127)
贸易(15112)
(14879)
(14283)
业经(13127)
中国金融(11342)
地方(11194)
(10521)
财务(10500)
财务管理(10483)
农业(10412)
企业财务(10029)
(9355)
机构
学院(184492)
大学(184064)
(90065)
经济(88728)
管理(69323)
研究(66244)
中国(59860)
理学(59748)
理学院(59113)
管理学(58333)
管理学院(57997)
(41167)
(37750)
科学(34071)
财经(33085)
中心(32734)
(30949)
经济学(30611)
(30565)
研究所(28015)
经济学院(27724)
财经大学(25143)
北京(24149)
(23801)
(23722)
(23697)
(23106)
(23065)
师范(22953)
金融(22677)
基金
项目(124334)
科学(100664)
研究(96090)
基金(94270)
(80734)
国家(80112)
科学基金(69732)
社会(66117)
社会科(62999)
社会科学(62991)
基金项目(48656)
(44872)
教育(43421)
自然(40868)
自然科(40014)
自然科学(40006)
自然科学基金(39320)
(38457)
资助(37713)
编号(37523)
成果(30179)
国家社会(29396)
(29296)
重点(28423)
(28009)
(27356)
中国(26689)
教育部(26352)
创新(25613)
课题(25603)
期刊
(93386)
经济(93386)
研究(61306)
中国(37017)
(33879)
金融(33879)
(31040)
管理(25857)
科学(23452)
学报(22513)
(22235)
大学(18269)
经济研究(18089)
教育(18046)
学学(17079)
财经(16884)
农业(15009)
(14701)
业经(14270)
技术(13727)
(13500)
国际(12817)
世界(11832)
问题(11791)
理论(8979)
(8667)
技术经济(8329)
商业(7902)
现代(7838)
统计(7783)
共检索到28671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应展宇  
对1992—2006年中国金融中介存量比率的实证分析发现,尽管非金融部门外部融资中银行信贷的高度垄断地位被逐渐削弱,但仍表现出高度依赖银行体系的贷款状况;而政府外部融资的来源则发生了结构性改变,市场中介融资已经成为政府融资最主要的来源,并由此导致金融中介在政府外部融资中的地位不降反升。此外,尽管非银行金融中介机构有了长足发展,但从相对资金融通的视角着眼,它还远远无法和银行抗衡。制约变迁约束下各部门经济行为的变化对融资机制有着重要影响。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闫晓梅  
2006年,随着制度建设和产品创新稳步推进,中国金融市场继续保持平稳健康的运行态势。货币市场流动性充裕,国债收益率曲线呈现平坦化特征;股票市场融资功能重新恢复,迎来了历史性的发展机遇;外汇市场改革和发展步伐加快,人民币汇率弹性增强;黄金市场国内外价差逐步缩小;期货市场系统性风险管理能力有所增强。在金融市场蓬勃发展的同时,我们还应对当前金融宏观调控、银行体系流动性过剩及资本市场的协调发展等问题予以积极关注。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章向东  
上半年,我国金融市场总体运行平稳,货币市场流动性较为充裕,市场利率明显提升;债券市场发行量大幅增加,收益率曲线平稳上移;人民币汇率灵活性增强;短期信贷票据化趋势明显,票据市场利率震荡上扬;黄金市场延期交易活跃,个人黄金业务增长迅速;多重因素支持股票市场走强,制度建设稳步推进。我国金融市场与国际金融市场的联动性进一步增强;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增长支持了我国金融市场持续、快速和健康发展;股票市场与其他金融市场联动增强,对金融市场发展作用积极。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赵清  
本文以中国近二十年的数据为样本,实证分析金融相关比率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以及金融相关比率与居民可支配收入之间的关系,并且进一步从金融相关比率研究中对危机后的中国提出一定的金融理论启示与政策建议。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王毅  
文章对改革以来我国货币化比重的变化及其原因进行了探讨 ,认为利用货币化比重指标不能准确衡量中国的金融深化程度 ,而应采用金融相关比率指标衡量。通过国际比较 ,本文得出目前中国的金融深化仅处于发展中国家的中等偏上水平 ,中国的金融市场尚待进一步发展的结论。
[期刊] 金融评论  [作者] 费兆奇  殷剑峰  刘康  
本文采用利率、汇率、股价、房价、信贷和国际油价缺口构建了新形势下我国的金融条件指数(FCI),并考察了FCI对我国宏观经济变量的预测能力。在确定FCI各变量权重时,我们基于联立结构模型,明确设定所有金融变量通过总需求进而影响通货膨胀,同时允许国际油价直接对通货膨胀产生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在样本期内FCI对通货膨胀和GDP增长率具有较强的预测能力,说明FCI可以作为中国货币政策的重要参考指标。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万晓莉  
关于金融系统性风险状况的判断,一直是研究的难点和热点。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利用动态因子分析的方法,构建了季度的金融脆弱性指数,对我国1987—2006年的金融系统脆弱性进行评估与判断,并对主要风险来源和演变过程给出分析。主要得到如下几点结论:一、在过去二十年中,约有20%的时间是极度脆弱的,主要表现在1994年以前。二、金融脆弱性总体呈现下降趋势,但在1999—2002年表现出上升趋势。三、不同风险演变路径不同。1987—2006二十年里,流动性风险是主要风险来源,但其呈显著下降趋势,而信贷风险和市场风险并没有下降趋势,相反自2005年开始呈现不断上升的态势。这些结论也与定性分析的结果相一...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陈华  王涛  
现代经济的发展离不开金融的支撑,金融安全已成为维护一个国家经济安全的核心内容。在金融全球化不断加深的背景下,各国金融风险的发生机制紧密联系在一起,如何维护我国金融安全尤为重要。无论是国内金融运行的现状,还是近年来国际金融的现实环境,都存在许多威胁我国金融安全的因素,这些因素交织在一起,对我国金融安全和金融改革带来巨大挑战。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李娟  
本文将金融稳定性的内涵归纳为金融发展、金融脆弱性和金融稳健性三个维度,在此基础上构建出包含10个基础指标的金融稳定性指数,以我国1986-2008年间相关数据为样本,运用计量分析方法对当前的金融稳定性状态进行了全面的测度。测度结果表明,在整个研究期间我国金融体系没有出现高度不稳定的情况,基本上保持了稳定发展。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强  赵桦  
随着全球金融一体化程度日益加深,金融不稳定性可能长期存在。因此,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金融稳定指数并对金融运行情况进行测度就显得尤为重要。文章从金融机构、金融市场、宏观经济环境和国际环境四个维度选取20个基础指标,采用2009—2019年的年度数据,通过主成分分析法构建中国金融稳定指数;并运用H-P滤波分析论证了所构建指数的解释效果。结果表明:消费者信心指数在构建中国金融稳定指数中权重较大,反映了消费者经济预期对金融稳定有关键性作用;从四个维度构建的金融稳定指数对中国当前金融运行状况有较好的测度和解释效果。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惠康  任保平  钞小静  
本文参照IMF(2006)和ECB(2006)对金融稳定性的定义,将金融稳定性归纳为金融体系基本要素平稳运行和具有抵抗巨大冲击的能力两个维度,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包含18个基础指标的金融稳定性指数,以中国2004~2008年间相关数据为样本,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并以均值化后的协方差矩阵作为输入来对当前金融稳定性的状态进行测度,研究发现2004年以来的5年间,我国金融稳定性不断增强,金融体系基本要素平稳运行,但抵抗外部冲击的能力却略有下降。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豆晓利  
本文利用区位基尼系数、区位熵指数、CR5指数对中国金融产业2001—2010年的集聚水平进行了测度。结果表明,金融业具有较为明显的集聚特征,且总体集聚程度不断增强,金融资源主要集中于东部地区,其中北京、上海的金融集聚程度最高,而中西部地区金融集聚程度较低,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应注重金融中心的辐射效应。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查华超  裴平  
中国金融市场化改革成效卓著,却常因外界对中国金融市场化实际进程认识的不足,而导致国际社会长期曲解甚或无端指责中国金融体制。为此,本文从中国基本国情出发,构建能够反映中国金融市场化改革进程特征的指标体系,修正并重测中国金融市场化指数,并由此研判中国金融市场化真实水平。研究表明,自1978年以来,中国金融市场化指数呈逐年上升态势,中国金融市场化水平远非外界误解的那样低;相反,中国金融业也基本实现市场化。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朱凯  
从信用中介链条角度出发,对中国信用中介链条的发展情况进行测算,测算结果显示,20世纪末以来,中国信用中介链条总体处于拉长状态,特别是国际金融危机之后,随着影子银行的发展,信用中介链条拉长的幅度和速度都有大幅度提升。运用TVP-VAR模型对金融结构变量与信用中介链条的实证分析结果显示,不同的金融结构变量对金融稳定的影响具有时变性,反映出中国金融体系内涵的变化。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蒋万进  
近年来,《中国金融》杂志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按照"权威、专业、理性、前沿"的办刊理念,紧密跟踪国际国内经济金融形势,深化主题宣传,积极报道宏观金融运行态势和微观金融实践成果,刊物的主流媒体地位不断巩固。笔者作为杂志主编,在编辑部的配合下,主持策划了《中国金融》"三个70年特刊",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