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064)
2023(5952)
2022(4876)
2021(4532)
2020(3441)
2019(7225)
2018(7234)
2017(13465)
2016(7047)
2015(7590)
2014(6902)
2013(6235)
2012(4870)
2011(4316)
2010(4205)
2009(4021)
2008(3339)
2007(2900)
2006(2454)
2005(2078)
作者
(16441)
(13759)
(13604)
(13012)
(8653)
(6514)
(6155)
(5207)
(5172)
(4738)
(4670)
(4576)
(4233)
(4160)
(4117)
(4091)
(4065)
(4011)
(4005)
(3902)
(3264)
(3213)
(3167)
(3158)
(3049)
(3037)
(3025)
(3013)
(2773)
(2691)
学科
(22351)
经济(22328)
管理(16793)
(14845)
(11624)
企业(11624)
(9153)
中国(8291)
业经(6624)
方法(6292)
地方(6109)
农业(6095)
(5666)
(5361)
数学(5125)
数学方法(5018)
发展(4787)
(4778)
(4674)
贸易(4671)
(4523)
(4408)
(4384)
环境(4245)
理论(4056)
教育(3495)
(3456)
银行(3455)
(3377)
(3325)
机构
学院(85689)
大学(79631)
管理(30460)
(30369)
经济(29593)
研究(26748)
理学(26125)
理学院(25852)
管理学(25308)
管理学院(25158)
中国(19806)
科学(16572)
(16135)
(14124)
(13233)
中心(12733)
(12649)
师范(12540)
(12463)
(12343)
业大(11829)
财经(11155)
研究所(11138)
(10748)
(10582)
技术(10501)
(10074)
职业(9796)
师范大学(9620)
农业(9601)
基金
项目(59857)
研究(47504)
科学(47226)
基金(41428)
(35521)
国家(35195)
科学基金(30406)
社会(30013)
社会科(28339)
社会科学(28333)
(25522)
教育(21957)
基金项目(21700)
编号(21404)
(20563)
自然(18011)
自然科(17556)
自然科学(17552)
自然科学基金(17166)
成果(16459)
资助(15318)
课题(14917)
(14312)
(13762)
重点(13588)
(13081)
项目编号(12887)
创新(12123)
(12095)
国家社会(12055)
期刊
(38388)
经济(38388)
研究(23686)
中国(17115)
(13658)
教育(12327)
科学(11083)
学报(10787)
管理(10524)
(10183)
农业(9494)
业经(9129)
大学(8413)
学学(8006)
技术(7108)
(6809)
金融(6809)
经济研究(6645)
职业(4989)
商业(4745)
财经(4539)
问题(4494)
(4195)
现代(4172)
(4053)
农业经济(4052)
科技(4025)
(3982)
(3931)
资源(3817)
共检索到12336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马雯秋  姜广辉  
核心提示本文分析了存量规划背景下城镇低效用地盘活利用面临的挑战,总结了以强化规划引领、厘清产权主体、创新收益分配机制、促进用地功能转型为逻辑主线的低效用地盘活路径,并提出了全流程产权整理、设立整理委员会制度、建立专项开发基金等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彭茹燕  王春宇  
我国土地资源利用正进入存量时代,低效用地正逐步成为城镇土地开发利用的主体。本文在梳理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情况的基础上,从构建管理政策体系、优化规划管控、降低再开发成本、重点扶持“工改工”及多部门协作等方面提出了推进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的建议。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叶艳妹  罗姮  吴亚军  赵景辉  
本文基于新时代发展背景,从内涵、成因转变、关键挑战等方面对节约集约用地理论进行再认识,并探讨了节约集约用地的测度与标准把握,进而从理论技术方法、标准体系、管控规则、激励机制、配套政策等方面提出了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未来发展的启示与建议。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向守乾  陈威  李吉墉  
国土空间规划语境下,存量用地再开发将是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治理的重要抓手。珠三角地区曾经是存量用地再开发最活跃的地区之一,但随着国土空间规划改革和土地政策、更新政策的转变,过往的存量用地再开发模式已经无法适应新的发展要求。选取珠三角的典型城市——珠海为样本,通过回顾城市的“三旧”改造历程和实践,深入剖析“三旧”改造在政策、模式和管理等方面存在的不足和困境,明确“三旧”改造向低效用地再开发转型的必然要求,并结合新时期的高质量发展要求,从发展理念、政策构建、开发模式和管理平台等方面提出优化策略,指导国土空间的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治理,助推城市转型升级。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魏西云  
我国经济已经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对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内在要求也相应提高,推进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成为土地利用和管理的重要方向。地方实践与探索2016年11月,原国土资源部印发《关于深入推进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的指导意见(试行)》,提出了一系列盘活城镇低效用地的激励政策及相关工作要求。根据《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工作推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林坚  叶子君  杨红  
研究目的:总结中国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试点的总体情况和主要特征,分析再开发的现实挑战,探讨再开发的重点与方向。研究方法:对比分析法。研究结果:(1)从总体情况来看,存在内涵外延尚未统一、工作目标基本一致、改造类型因地制宜等特点;(2)从主要特征上看,试点城市工作开展的内在动因各异,规划模式多样,激励措施丰富;(3)从现实挑战上看,主要存在政策瓶颈未突破、规划统筹仍不足、制度体系不健全等问题。研究结论:从10个试点城市开展的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情况来看,存量规划时代应当重点完善目标内涵、落实规划先行、推动实施创新。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周梅  
随着城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农村金融制度也经历了数次变革,然而当前金融制度仍难以适应农村经济的发展的需要。文章将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城镇化历程划分为3个阶段,并分段概述。对城镇化背景下我国农村当前以政策金融、商业金融及合作金融为主要构成的金融制度发展进行梳理,并结合具体数据对其演变路径进行纵向分析,分析认为,我国农村金融制度存在结构单一、功能发挥不充分、形式单一,创新不足且对农村民间融资的监管和疏导缺失等问题。针对当前我国农村金融制度存在的缺陷从微观、中观和宏观层次提出相应对策以供借鉴。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李颖  
新型城镇化是"新常态"发展阶段的重大战略,产业园区是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重要载体,对实现城镇的产业化功能发挥关键的支撑作用。本文在梳理产业园区内涵及其演变历程的基础上,总结中国产业园区开发的各类现有模式,分析其特点及成效,并在分类指导、资源集约配置的思路框架下,针对当前工业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现状,提出产业园区开发模式的创新路径。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周梅  
随着城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农村金融制度也经历了数次变革,然而当前金融制度仍难以适应农村经济的发展的需要。文章将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城镇化历程划分为3个阶段,并分段概述。对城镇化背景下我国农村当前以政策金融、商业金融及合作金融为主要构成的金融制度发展进行梳理,并结合具体数据对其演变路径进行纵向分析,分析认为,我国农村金融制度存在结构单一、功能发挥不充分、形式单一,创新不足且对农村民间融资的监管和疏导缺失等问题。针对当前我国农村金融制度存在的缺陷从微观、中观和宏观层次提出相应对策以供借鉴。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黄薇  肖晓锵  陈杰  
在城市边界划定和资源、环境瓶颈的硬约束下,向内挖潜已成为城市未来发展的必由之路。按照中央定下的"严控增量、盘活存量、优化结构、提升效率"总基调,一些开发强度已经过高的地区,在城市用地上将更加突出盘活存量,尤其是盘活城镇低效存量用地。低效地开发潜力巨大当前,各国对城市低效用地的称谓各不相同,理论界也仍难以对其内涵给予统一界定。在我国现有的法律法规中,对城镇低效用地并没有一个完整
[期刊] 实验技术与管理  [作者] 贾继文  刘之广  王淳  
以实验室建设层面的改革实践为基础,提出学科交叉背景下的实验室建设新路径。从供给侧与需求侧两方面入手,实现“标准化供给”与“灵活满足需求”相结合,在提升实验室装备、师资和课程设置整体水平的同时,为学生的创新发展创造更大空间,以满足多学科交叉融合背景下的高素质创新人才培养的需求。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刘继云  史忠良  
当今产业已进入模块化大发展时期,产业创新呈现出新的特点,模块创新、模块重组不仅引起产品链内部、产品链之间的高效率创新,而且由于不同产业之间的模块融合而引发了产业融合,致使在模块化背景下产业之间的界限日益模糊,由此催生了大量的边缘产业,带来了产业创新模式的根本变革。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谢呈阳  胡汉辉  周海波  
"产城融合"对中国实现新型城镇化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遵循"理论-模型-实证"的技术路线,探讨了"人本导向"下"产城融合"的含义、机理与作用路径,认为"产城融合"应该是"产"、"人"、"城"三者的融合,而"产"、"城"的协同互促是以"人"为连接点,通过产品及要素市场的价格调节和因果循环机制实现的。实证结果表明,目前中国大多数城镇存在产业基础薄弱和工业发展缺乏城市功能配套的问题,这不利于产业与城市功能的良性互动和新型城镇化的实现。因此,需控制城镇空间的盲目扩张,围绕"人"的需求,重视服务业匹配,有条件的地区甚至可以适度超前推进以服务业为载体的城市功能建设。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胡冰川  周竹君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开启了史无前例的城镇化进程。在此过程中,食品消费总量快速增长,食品消费结构不断升级。通过对中国1995~2012年度省级城乡消费数据的观察,居民消费除了具有典型的区域特征之外,还呈现出空间上的渐次递进的特点,这为研究中国食品消费演进提供了样本。以此为基础,本文采用QUAIDS模型估计了不同时点的食品消费特征,从而分离出食品消费演进路径中的"收入效应"与"迁移效应";此外,考虑到食品消费在时间与空间上存在渐次递进的"增长—稳定"机制,本文根据2030年的外生设定条件,模拟了中国食品消费顶峰的具体情景。分析表明,中国食品消费顶峰所带来的生产与进口压力均在可接受范围之内。基于分析结...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黄勤  伏蓉  
城市规划兼具公共政策属性和空间属性。我国经济增长和城镇化"快速、压缩"式推进过程中,城市规划问题不仅表现为公共政策性的偏离,也表现为空间调控功能的失衡。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城市规划变革势在必行。我国城市规划既要回归公共政策属性,更要还原其空间属性,实现政策性与空间性并重。为此,应在规划的价值取向、调控功能、作用范围、实现机制及运作过程等方面进行转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