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70)
- 2023(2062)
- 2022(1843)
- 2021(1847)
- 2020(1563)
- 2019(3453)
- 2018(3490)
- 2017(6764)
- 2016(3855)
- 2015(4498)
- 2014(4629)
- 2013(4609)
- 2012(4624)
- 2011(4110)
- 2010(4225)
- 2009(4133)
- 2008(4365)
- 2007(4060)
- 2006(3607)
- 2005(3299)
- 学科
- 济(16690)
- 经济(16670)
- 管理(11746)
- 业(9898)
- 方法(9326)
- 企(9133)
- 企业(9133)
- 数学(8212)
- 数学方法(8021)
- 财(4870)
- 学(4323)
- 贸(4005)
- 贸易(4000)
- 易(3923)
- 理论(3791)
- 中国(3728)
- 务(3430)
- 财务(3421)
- 财务管理(3410)
- 企业财务(3236)
- 制(3229)
- 农(3135)
- 融(3027)
- 金融(3027)
- 银(3012)
- 银行(3005)
- 行(2787)
- 税(2740)
- 策(2682)
- 业经(2659)
- 机构
- 大学(60518)
- 学院(58540)
- 济(23018)
- 经济(22431)
- 管理(20055)
- 研究(20054)
- 中国(17742)
- 理学(16689)
- 理学院(16495)
- 管理学(15973)
- 管理学院(15879)
- 京(13304)
- 财(12675)
- 科学(12378)
- 所(10888)
- 财经(9766)
- 中心(9758)
- 研究所(9525)
- 农(9406)
- 江(9185)
- 经(8805)
- 北京(8654)
- 业大(8128)
- 州(7662)
- 农业(7473)
- 范(7468)
- 经济学(7419)
- 师范(7364)
- 财经大学(7254)
- 院(6825)
- 基金
- 项目(33576)
- 科学(25650)
- 基金(24615)
- 研究(22869)
- 家(21601)
- 国家(21432)
- 科学基金(18033)
- 社会(13907)
- 社会科(13183)
- 社会科学(13180)
- 自然(12261)
- 基金项目(12229)
- 省(12068)
- 自然科(12043)
- 自然科学(12041)
- 资助(11890)
- 自然科学基金(11816)
- 教育(10907)
- 划(10498)
- 编号(9071)
- 成果(8314)
- 重点(7543)
- 部(7488)
- 大学(6702)
- 科研(6583)
- 教育部(6435)
- 创(6294)
- 课题(6245)
- 计划(6132)
- 性(6127)
共检索到9674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党立军
存货期末按照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计量。存货成本高于其可变现净值的,应当计提存货跌价准备,计入当期损益。本文对持有目的不同存货可变现净值的确定分别进行阐述,以期对清晰、准确计量期末存货提供有益借鉴。一、存货可变现净值的含义企业确定存货的可变现净值,应当以取得的确凿证据为基础,并且考虑持有存货的目的、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的影响等因素。存货可变现净值的含义,因为持有存
[期刊] 财会通讯(综合版)
[作者]
葛柳燕 郑淘
《企业会计准则第1号——存货》规定,资产负债表日,存货应当按照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计量。存货成本高于其可变现净值的,应当计提存货跌价准备,计入当期损益。可变现净值是指在日常活动中,存货的估计售价减去至完工时估计将要发生的成本、
[期刊] 财会通讯(综合版)
[作者]
王文红 孔玉生
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中的“成本”是指存货的历史成本,即以历史成本为基础的发出存货计价方法(如个别计价法、加权平均法、先进先出法等)计算的期末存货的实际成本,如果企业存货成本的日常核算中采用简化核算方法(如计划成本法、毛利率法、零售价法等),则成本为调整后的实际成本。存货取得时应以历史成本或实际成本入账,存货取得成本包括采购成本、加工成本和其他成本。可变现净值则指在正常生产经营过程中,以存货的估计售价减去至完工估计将要发生的成本、估计的销售费用以及相关税金后的金额。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杨珊 龚丁虹 唐建
现行企业准则明确要求期末存货采用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存货可变现净值作为期末存货重要的计量属性,其认定直接关系到期末存货的会计信息质量。但继续再加工存货可变现净值现行规定,本质上是将后续加工阶段参与的多项资产所带来的共同经济利益完全归属于单项存货资产,存在明显重大缺陷,可能成为企业人为降低利润的重要会计手段。因此,本文立足于价值论,分析现行规定下继续再加工存货的可变现净值的价值归属及合理性,继而指出由此可能产生的不良后果,最后提出改进建议,期望对完善企业会计准则提供参考。
关键词:
存货 可变现净值 价值归属 会计信息质量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罗新运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欧阳振安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第1号——存货》(以下简称准则)规定,资产负债表日,存货应当按照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计量。当某项存货的可变现净值跌至成本以下时,表明该存货为企业带来的未来经济利益将低于成本,企业应按可变现净值低于成本的差额确认
[期刊] 财会通讯(综合版)
[作者]
谷栗 梁丽媛 王骞
《企业会计准则第1号——存货》第15条规定,资产负债表日,存货应当按照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计量。存货成本高于其可变现净值的,应当计提存货跌价准备,计入当期损益。国际会计准
[期刊] 财会通讯(综合版)
[作者]
白晨曦
会计期末,为了客观地反映企业期末存货的实际价值,企业在编制资产负债表时,应当准确地计量“存货”项目的金额,即要确定期末存货的价值。《企业会计准则——存货》规定,“会计期末,存货应当按照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计量。”所谓“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是指对期末存货按照成本与可变现净值两者之中较低者进行计价的方法。
[期刊] 财会通讯(综合版)
[作者]
陈丽霞
《企业会计准则》规定,资产负债表日,存货应当按照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计量。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是指对期末存货按照成本与可变现净值两者之中较低者进行计价的方法,即当成本低于可变现净值时,存货按照成本计价,当可变现净值低于成本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黄东升
一、存货可变现净值相关概念存货的可变现净值是指企业在正常生产经营过程中,变现存货的估计售价减去加工至完工达到可出售状态估计将要发生的成本、估计的销售费用以及相关税费后的差额。最新的《企业会计准则》规定:资产负债表日,存货应按照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进行
[期刊] 财会通讯(综合版)
[作者]
曾波
现行时点上资产价值评估存在以下代表性观点:以FASB为代表的观点认为资产现行时点上的价值主要依赖于特定时点上资产的公允价值。以IASB为代表的观点认为在资产减值的确认和计量中引入可收回金额的概念,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张亚斌 刘希岩 罗少卿 韩峰
货币替代对我国贸易水平是一种扰动性因素,其在不同的滞后期对贸易净值有不同的效应。货币替代的存在使贸易净值水平波动加大。要从货币替代的根源着手,从非贸易外汇来源分析,采取加强资本账户管理,控制通货膨胀率及使人民币国际化等措施来预防货币替代。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张苏彤
净值法原本是美国税务部门的一种查明纳税人是否存在偷漏税行为的税务检查方法。近年来,伴随着法务会计的兴起,净值法被引入到反腐败领域,被用来计算当事人未知来源收入的数额。文章阐释了净值法的原理、适用的条件以及主要优缺点,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就如何对家庭资产、负债、收入与支出项目进行恰当界定与计价等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净值法的基本原理及其计算"未知来源收入"的思路可以成为构建我国公职人员家庭财产申报制度以及设计"个人财产申报表"的理论基础的观点。文章最后运用净值法的原理,设计了"公职人员财产申报表"的基本单元要素,为在我国建立官员财产申报与公示制度提供可供参考的范式。
关键词:
净值法 反腐败 公职人员 财产申报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祝利芳
本文通过案例,分析准则中对以历史成本计量的外币非货币性项目期末余额调整存在的片面性,提出应将适用于资产减值准则的外币非货币性项目与存货项目等同对待,并提出具体的改进措施。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