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239)
- 2023(4449)
- 2022(3793)
- 2021(3414)
- 2020(2899)
- 2019(6469)
- 2018(6414)
- 2017(12481)
- 2016(6766)
- 2015(7593)
- 2014(7781)
- 2013(7475)
- 2012(6711)
- 2011(6041)
- 2010(6173)
- 2009(6087)
- 2008(6184)
- 2007(5735)
- 2006(5082)
- 2005(4942)
- 学科
- 管理(27245)
- 济(24780)
- 经济(24717)
- 业(23029)
- 企(20827)
- 企业(20827)
- 制(12652)
- 财(11257)
- 方法(9314)
- 体(8538)
- 数学(7917)
- 数学方法(7854)
- 体制(7631)
- 业经(7200)
- 务(7053)
- 财务(7036)
- 财务管理(7017)
- 银(6977)
- 银行(6972)
- 中国(6617)
- 行(6586)
- 企业财务(6576)
- 农(6143)
- 融(6003)
- 金融(6001)
- 税(5420)
- 贸(5378)
- 贸易(5376)
- 度(5324)
- 制度(5323)
- 机构
- 大学(97922)
- 学院(97353)
- 济(42498)
- 经济(41599)
- 管理(37740)
- 理学(31858)
- 理学院(31559)
- 管理学(31196)
- 管理学院(30998)
- 研究(30959)
- 中国(26821)
- 财(24859)
- 京(19941)
- 财经(18640)
- 经(16743)
- 江(15837)
- 科学(15760)
- 中心(14918)
- 所(14740)
- 经济学(13794)
- 财经大学(13794)
- 农(12850)
- 研究所(12720)
- 北京(12472)
- 经济学院(12322)
- 州(12188)
- 业大(11597)
- 院(11225)
- 商学(10938)
- 商学院(10835)
- 基金
- 项目(60888)
- 科学(49086)
- 研究(46687)
- 基金(45748)
- 家(38507)
- 国家(38212)
- 科学基金(33686)
- 社会(31581)
- 社会科(30021)
- 社会科学(30015)
- 基金项目(23741)
- 省(23099)
- 教育(21761)
- 自然(20429)
- 自然科(19951)
- 自然科学(19944)
- 自然科学基金(19611)
- 划(19146)
- 制(18633)
- 编号(18479)
- 资助(18460)
- 成果(15914)
- 部(14635)
- 重点(13586)
- 国家社会(13379)
- 创(13213)
- 教育部(13188)
- 课题(13067)
- 性(12907)
- 人文(12721)
共检索到15595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孙国峰 何晓贝
负利率政策自从在欧元区和日本实施以来一直备受争议。许多学者认为由于存款作为银行体系资金来源的特性,存款利率难以突破零下限,因此负利率环境将导致银行净息差收入减少,对银行盈利和信贷供给带来负面影响。本文认为,在现代信用货币体系中银行并不依赖存款发放贷款,因此负的存款利率不会损害银行业的存款和信贷供给。本文基于信用货币理论和贷款创造存款机制(LCD)建立了一个微观基础的DSGE模型,对存款利率零下限在负利率政策传导机制中的作用进行量化分析。数值模拟结果显示,存款利率零下限严重阻碍了负利率的传导,这可能是欧洲和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王书琪
文章对当前实际存款利率为负的现象进行了解释和分析。首先,揭示了负利率对居民收入分配、社会资源配置和经济发展方式等方面的不利影响;其次,从国际和国内双重经济环境出发,分析了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内央行维持负利率的原因;最后,从利用二次分配手段、扶持中小企业发展和掌控好人民币汇率的波动幅度三个方面,提出了在不加息条件下解决负利率问题的三种政策措施。
关键词:
负利率 投资 消费 汇率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殷书炉
中央银行负利率政策传导至债券市场比较通畅,但在实体经济中受阻,三大政策目标效果差强人意自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为实现对抗通缩、稳定汇率、刺激经济的目标,作为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重要补充,全球已有6家中央银行采取了负利率非常规化货币政策,导致全球负收益率债券规模持续快速增长。对负利率的内在机理、趋势及影响进行分析,研究显示:中央银行负利率政策传导至债券市场比较通畅,但在实体经济中受阻,三大政策目标效果差强人意。在当前美联储等主要中央银行重启宽松政策、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以及中美贸易摩擦等宏观环境下,负利率或将在更大范围扩散,资金大量淤积于金融系统,实体生产效率低下,政策空间不断缩小,货币政策将陷入"两难"。
关键词:
存款利率 收益率 政策传导机制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孙立坚 林木彬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高培亮
当前,我国的利率市场化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利率形成机制与真正的市场化机制还有较大差距,因为利率市场化最关键的一步还没有迈出,即存款利率的市场化。取消存款利率上限是我国利率市场化完成的标志。同时,取消存款利率上限也会带来较大的风险,有可能导致利率波动较大,为金融消费者带来损失。因此,为了防范存款利率完全放开之后带来的风险,需要提前建立相应的配套机制。建立全新的中央银行利率调控机制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马理 娄田田
本文构建了一个包含零利率下限约束的DSGE模型,在市场出清的条件下,通过数理建模、脉冲响应分析与仿真模拟的技术手段,分有零利率下限约束与无零利率下限约束两种情况,对比研究了由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组成的宏观调控体系的实施效果。结论显示:当名义利率触及零利率下限时,经济会出现剧烈波动;无零利率下限约束的模型不能充分描绘真实的金融危机状况与政策效果;在受到零利率下限约束的超低利率环境中,常规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将进一步降低,而财政政策的促进作用非常稳定,并基于此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马理 黎妮
文章首先通过建立宏观经济模型,分析差异化的利率调整对企业行为选择与实体经济的影响;然后基于欧元区的大样本数据,使用向量自回归等技术方法,分阶段检验正利率、零利率与负利率的传导效果。研究结果显示:当利率逼近零值时,企业投资实体经济项目的产出与利率的关联度较小;在负利率前提下,如果企业投资实体经济项目的收益较低,降低利率非但不会促进企业增加实体经济项目的投资,反而可能导致经济"脱实向虚",从而形成金融风险。因此,货币政策还需与其他宏观政策相结合,努力提升实体经济项目的回报率,才能引导企业增加投资,并促进供给侧
关键词:
零利率 负利率 传导机理 传导效果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马骏 施康 王红林 王立升
本文在马骏和王红林(2014)的静态模型基础上,构建了一个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来研究中国的利率传导机制。根据中国金融体系以银行业为主体的特点,该模型刻画了在银行体系面临诸多制度约束、金融市场发展还不完善的情况下,央行的政策利率调整如何传导至各个金融市场利率,继而影响实体经济的动态过程。模型的模拟结果进一步证实,贷存比限制、对贷款的数量限制、高存款准备金率等因素会不同程度地弱化和扭曲政策利率的传导,削弱利率政策对实体经济的影响。此外,我们将动态模型加以拓展,用来测算经济周期因素所造成的政策利率传导的效率损失。本文的主要政策含义是,取消贷存比上限、逐步淡出对贷款的数量限制和较低的存款准备金率将有助...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周纲 陈金贤
利率问题是金融市场分析和金融管理领域的敏感问题,利率传导反映了货币政策由现行的直接控制型传导机制向间接控制型传导机制的过渡。利率传导机制与宏观经济和微观经济主体的运行密切相关。本文从利率市场化生成制度因素,即货币冲击因子、利率跨业和业内传导特征、利率对实体经济传导和利率传导的经济波动四个方面分析了利率传导机制,并运用结构性VAR模型,对利率变动对实体经济的传导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验证了利率传导在不同利率灵敏度产业中的差异。
关键词:
利率传导 金融市场 机制 向量自回归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明明 周成华
今年年初以来,宏观经济运行的韧性在投融资增速低迷的背景下愈发受到政策和市场关注。消费端增长乏力、对外贸易面临重重阻碍,更为经济前景罩上一层薄雾,而企业信用违约事件屡发加速了市场风险偏好转变,形成宏观、微观双层次的悲观预期。第二季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吴远远
2022年5月9日,中国人民银行(以下简称“人民银行”)发布2022年一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提出建立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机制。这是继2021年6月人民银行将存款利率自律上限调整为“存款基准利率加基点”形式后的又一重要举措。新机制的目的在于畅通资产端利率与负债端利率的传导,促进商业银行负债成本下降,进而带动社会融资成本进一步下行。
关键词:
存款利率市场化
[期刊] 中国货币市场
[作者]
葛超豪 陈曦泽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国际环境复杂严峻、国内疫情脉冲扰动带来的多重考验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国际环境复杂严峻、国内疫情脉冲扰动带来的多重考验。推动宽货币向宽信用有效传导成为货币政策阶段性核心目标。文章回顾了我国利率市场化发展历程和2021年下半年以来年下半年以来货币政策调控实践,指出当前宽信用尤其是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的难点在于存款成本相对刚性,完善存款利率市场化机制是解决当下困境的最优选择,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郑晓亚 王伟 张曦 陈华
作为存款性金融机构联结居民、企业、政府等实体经济部门的纽带,存款利率对一国货币价格体系与经济发展质量有着重要意义。研究以美国为代表的成熟市场国家的经验与教训发现,在利率市场化程度不断提升的环境下,存款利率仍然是一个需要精细化管理的市场名义利率,个体、局部、全局性银行风险与存款利率管理如影随形,兼顾利率传导与风险控制并积极寻求二者的动态平衡,是存款利率上限管理最为基础的目标,也是确保行业稳定健康发展的制度性保障。结合比较研究,本文建议围绕银行核心存款进一步疏通货币政策量价传导机制,推进存款利率差别化管理,并进一步探索完善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建设。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吴军 曹永霞 刘红亮
同业存款作为一种市场化的产品,研究分析其定价机制,对利率市场化后的存贷款定价具有较强的借鉴价值。本文结合西方商业银行存款定价方法和中国同业存款自身发展特点,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法建立了以资金成本为基础、以SHIBOR为基准,并综合考虑公开市场回购利率和同业竞争等因素的CS同业存款定价模型。通过实证检验和预测分析,证明该模型具有实用性和可靠性,以及SHIBOR在同业存款定价中具有主导作用,并针对模型的使用给出政策性建议:细分客户,分类定价;避免价格调整过于频繁,保持价格导向的连续性;不断积累市场化产品定价经验。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