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586)
2023(9305)
2022(7696)
2021(7013)
2020(5947)
2019(12916)
2018(12588)
2017(23936)
2016(13088)
2015(14410)
2014(14352)
2013(13707)
2012(12573)
2011(11182)
2010(11023)
2009(10319)
2008(10318)
2007(9280)
2006(8000)
2005(7263)
作者
(40115)
(33205)
(33073)
(31321)
(21044)
(16007)
(15167)
(13116)
(12932)
(11703)
(11538)
(11090)
(10659)
(10638)
(10356)
(10301)
(10011)
(9980)
(9631)
(9575)
(8356)
(8335)
(7984)
(7660)
(7570)
(7433)
(7343)
(7310)
(6731)
(6590)
学科
(43059)
经济(42991)
(35773)
管理(35561)
(27107)
企业(27107)
(21238)
银行(21092)
方法(20621)
(19725)
(19186)
数学(18480)
数学方法(18344)
中国(15312)
(14600)
(14275)
金融(14268)
(12561)
(11801)
制度(11795)
(10986)
保险(10895)
业务(10859)
(10272)
(10055)
(9858)
贸易(9851)
(9616)
业经(9508)
(9394)
机构
大学(178131)
学院(177269)
(70827)
经济(69242)
管理(67052)
研究(61125)
中国(57699)
理学(56945)
理学院(56323)
管理学(55285)
管理学院(54985)
(41479)
科学(38794)
(37492)
(36694)
农业(33283)
(31829)
业大(31472)
中心(30303)
研究所(29220)
财经(28688)
(27580)
(26217)
(25696)
银行(24602)
北京(23295)
(22959)
(22239)
(22054)
经济学(21967)
基金
项目(122696)
科学(95026)
基金(90126)
研究(82466)
(81787)
国家(81097)
科学基金(68240)
社会(53140)
社会科(50317)
社会科学(50303)
(47815)
基金项目(47782)
自然(46360)
自然科(45350)
自然科学(45329)
自然科学基金(44562)
(40880)
教育(37260)
资助(36818)
编号(31282)
重点(27773)
(26377)
(25746)
(24828)
计划(24818)
科研(24571)
成果(24383)
创新(24203)
国家社会(22530)
(22474)
期刊
(71790)
经济(71790)
研究(54820)
(38233)
金融(38233)
中国(37117)
学报(36547)
(36327)
科学(29994)
(28384)
大学(26559)
学学(25742)
管理(22526)
农业(21937)
财经(14284)
教育(13885)
经济研究(12366)
技术(12351)
(11972)
业经(11707)
(11626)
业大(10170)
(10136)
理论(9726)
问题(9357)
实践(8942)
(8942)
农业大学(8764)
科技(8598)
国际(8198)
共检索到27453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桂霞  许长新  
本文通过模型对有无存款保险的银行获得相同收益的风险进行了分析,得出在有相关法律约束的条件下存款保险制度的建立有助于中小银行经营风险的减小,从而有助于银行体系的稳定。最后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加强稳定性的一些措施。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邓红霞  崔建华  
本文采用67个国家1980——1999年的数据,运用Binary Logistic模型分析了公开存款保险的承保范围、加入方式、保险基金等方面的制度设计对一国银行业稳定性的影响。并且通过对比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证明了在经济发展水平和制度环境不同的国家中,存款保险的实施效果有着显著的不同。在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制度环境相对较好的国家,由于可以更好地控制道德风险,存款保险给银行业带来的负面影响相对较小。因此,对于信息披露机制和监管体系尚待完善的中国,制度先行是一个稳妥的办法。并且由于中国银行业存在的金融资,产集中于国有大银行、对国家信用高度依赖等问题,一个适宜的存款保险设计应该能在保护存款者利益和...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邓超  唐莹  杨文静  
笔者基于国内影子银行现状,结合最新数据分析我国影子银行体系对金融机构、金融市场以及金融监管体系的稳定性产生的影响。笔者认为,应根据影子银行体系对金融体系不同组成部分稳定性产生的不同影响,正确把握金融创新与监管的关系,为金融自由化创造良好环境,促进我国金融市场稳定健康成长和经济发展。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李春红  徐奎  
本文选取1987-2012年的年度数据,从信贷需求的角度估测我国影子银行的规模;以银行危机先行指标为基础,构建银行稳定性指标BSSI来监控中国银行体系的抗冲击能力和稳定程度;模拟数据构造模型实证研究二者关系,得出影子银行发展对银行体系稳定性双重影响的结论。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叶欣  冯宗宪  
本文主要从竞争视角出发 ,研究外资银行进入、市场结构与银行体系稳定性之间存在的关系。通过运用 Logist经济计量模型对 5 0个国家 (其中包括 30个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 ) 1 988- 1 997年的数据进行分析 ,得到外资银行进入数量的增加将显著减少银行危机发生可能性的结论 ;同时发现 ,在外资银行进入条件下 ,市场结构并不是影响体系稳定的关键因素。上述结论支持了外资银行通过潜在进入的竞争压力提高东道国银行市场的可竞争程度、而不是改变市场结构来增强银行体系稳定性的观点。对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进一步研究还发现 ,目前外资银行竞争对体系稳定的正面效应尚未得到充分发挥。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肖华东  
在自由放任的银行体系中,储户与银行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决定了银行具有采取道德风险行为的内在冲动,银行倾向于采用高风险的经营策略,众多银行对投资项目的竞争必然产生资产泡沫,一旦泡沫破灭,泡沫资产便会形成不良资产累积在银行体系中,使得银行的流动性下降,当此消息为储户所知,便会造成储户对银行的挤兑。由于在金融市场中存在着信息的不对称,储户对个别银行的挤兑会通过资产负债表进行传染,并且银行挤兑的传染会自我实现,这就导致了整个银行体系的不稳定。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孙安琴  
本文通过建立理论模型研究风险资产流动性对银行持有风险资产的行为以及银行稳定性的影响。得出风险资产的流动性尽管有助于银行以较小损失变现资产,却会鼓励银行承担更多风险(即持有更多风险资产),反而会降低银行稳定性;但如果危机期间,中央银行通过公开市场操作、贴现窗口甚至直接购买风险资产的形式提高市场流动性,就能够提高银行稳定性。这就要求我国在促进信用衍生产品发展的同时有必要实施BaselⅢ,监管银行的流动性风险和提高其资本质量,引导其审慎经营。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冯飞宇  何望  
西方七国银行体系稳定性之比较冯飞宇,何望随着银行业的发展和竞争的加剧,商业银行在业务经营过程中难免发生风险,出现破产倒闭的情景。了解发达国家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方法,借鉴他们先进的管理经验,为帮助我们现在的专业银行向国有商业银行转化是很有指导意义的。西...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凌亢  赵旭  
我国金融改革的实践表明 ,银行体系的稳定是以牺牲银行效率为代价的。本文在分析 Gorton &Winton理论模型的基础上 ,探讨了我国银行体系效率与稳定性的关系 ,认为银行倒闭是不可避免的 ,虽会带来银行体系的不稳定 ,但银行体系效率提高而增加的福利远大于因银行倒闭而损失的福利。现阶段应把银行体系的效率放在首位 ,建立多种所有制、竞争性的商业银行体系、促使银行并购、构建存款保险制度、加强国际金融合作是提高银行效率的关键。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邹薇  
随着中国银行业的全面开放,中国银行体系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能否有效抵御冲击、维护稳定成为一个必须正视的问题。以银行危机先行指标为基础构建的银行体系稳定性指标——BSSI能更好地监控中国银行体系的抗冲击能力和稳定程度,防范银行体系的不稳定演变成银行危机,确保在金融安全的前提下提高中国银行体系的竞争力和效率。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陈柱  衣述冰  
使用中国36家上市银行的面板数据和北京大学数字研究中心构建的省级数字普惠金融指数,研究了金融科技对银行体系稳定性的影响以及影响机制。研究发现:金融科技的发展和应用会对我国银行体系的稳定性产生影响,但存在异质性,其中处于发展前期的中小型及"规模扩张瓶颈期"的商业银行受到金融科技的冲击影响较大;扩大银行体系规模有利于提升银行体系的稳定性;信息效应在金融科技影响银行体系稳定性中存在中介作用。为有效控制金融科技带来的风险,银行应努力提高风险防控意识,加强信息安全管理,有效防范信息的负面效应影响。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白钰杰  边宽江  
银行体系的稳定性关系到一国的金融安全,进而影响一国整体经济的发展进程。本文通过Lasso变量选择方法,对我国银行体系稳定性影响因素模型的解释变量进行筛选,结果表明实际GDP增长率、CPI增量、汇率、M 2以及外资银行资产占比5个因素对银行体系稳定性影响显著。该结果与以往大多数文献所使用的解释变量基本一致,说明Lasso方法在计量经济学模型变量选择问题中具有实用性和可行性。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刘艳艳  
把我国影子银行体系分为三个子系统,从功能的角度对我国影子银行体系进行界定和估算,根据金融稳定的内涵从金融机构平稳运行、金融市场平稳运行、金融市场抵御外来冲击的能力和资产价格平稳四个方面用主成分分析法构建金融稳定性指数,并用FGLS模型实证分析我国影子银行体系对金融稳定性的影响,发现我国影子银行体系对金融稳定性有显著的影响,但是有滞后期,影子银行体系的风险不容忽视。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刘艳艳  
把我国影子银行体系分为三个子系统,从功能的角度对我国影子银行体系进行界定和估算,根据金融稳定的内涵从金融机构平稳运行、金融市场平稳运行、金融市场抵御外来冲击的能力和资产价格平稳四个方面用主成分分析法构建金融稳定性指数,并用FGLS模型实证分析我国影子银行体系对金融稳定性的影响,发现我国影子银行体系对金融稳定性有显著的影响,但是有滞后期,影子银行体系的风险不容忽视。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徐珺  
随着我国金融环境和金融产品的不断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影子银行体系已经成为了影响我国金融稳定的潜在因素。研究探析中国影子银行体系对金融稳定的影响,有助于完善现有的金融脆弱性理论,并在此基础上构建有针对性的金融监管框架,以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具有理论和现实层面的重大意义。国内外影子银行体系虽然存在差异,但在本质上都是以资产证券化为基础,并具备信用创造的功能,完成了对传统银行体系部分功能的复制。然而,影子银行体系采用的高杠杆操作和对短期流动性的依赖,既造成了其自身的不稳定性,又增加了整个金融体系的脆弱性。对于中国影子银行体系,系统性风险的存在性和影响方式与国外的差异性已经形成了广泛的共识,但对其评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