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335)
2023(10354)
2022(8561)
2021(7894)
2020(6783)
2019(15030)
2018(14900)
2017(28798)
2016(15883)
2015(17609)
2014(17972)
2013(17176)
2012(15805)
2011(14197)
2010(14307)
2009(13588)
2008(13734)
2007(12691)
2006(10922)
2005(10382)
作者
(45823)
(38219)
(37849)
(36356)
(24306)
(18232)
(17431)
(14663)
(14573)
(13803)
(13202)
(12913)
(12492)
(12438)
(12198)
(11821)
(11372)
(11255)
(11113)
(10832)
(9541)
(9454)
(9323)
(8727)
(8726)
(8592)
(8475)
(8432)
(7821)
(7547)
学科
(52988)
经济(52887)
管理(48488)
(45833)
(38073)
企业(38073)
(25112)
方法(23417)
(22826)
银行(22680)
(21252)
数学(20179)
数学方法(19931)
(19723)
中国(17675)
(16059)
金融(16052)
(14154)
(14003)
制度(13970)
(13461)
(12851)
财务(12814)
财务管理(12778)
(12446)
业经(12418)
企业财务(12209)
业务(11348)
(11288)
保险(11196)
机构
大学(218496)
学院(216716)
(86522)
经济(84428)
管理(80444)
研究(73381)
理学(67382)
中国(66948)
理学院(66622)
管理学(65419)
管理学院(65002)
(49175)
(46321)
科学(43476)
(38999)
财经(37487)
(37253)
中心(35811)
(35023)
(34006)
研究所(33414)
业大(31359)
农业(30761)
北京(29031)
财经大学(28196)
(28179)
(28132)
经济学(27668)
银行(26984)
(26779)
基金
项目(141720)
科学(111399)
基金(104240)
研究(101797)
(91437)
国家(90719)
科学基金(77583)
社会(65239)
社会科(61815)
社会科学(61798)
(54594)
基金项目(54221)
自然(50528)
自然科(49399)
自然科学(49383)
自然科学基金(48552)
教育(47446)
(46536)
资助(43363)
编号(39798)
成果(33833)
重点(32304)
(32066)
(30943)
(29442)
课题(28813)
(28493)
(28464)
创新(27734)
教育部(27619)
期刊
(95217)
经济(95217)
研究(71113)
中国(49577)
(42249)
金融(42249)
(40792)
学报(36624)
(35352)
科学(32132)
管理(30964)
大学(28009)
学学(26743)
教育(22671)
农业(21332)
财经(19722)
技术(17247)
(16684)
经济研究(14948)
业经(14031)
问题(12016)
理论(11519)
(11033)
(11015)
财会(10658)
实践(10403)
(10403)
(9914)
会计(9715)
统计(9447)
共检索到34694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郭晔  赵静  
本文立足于如何防范非危机时期存款保险制度的道德风险问题,选取了2010—2015年中国和美国银行业的微观数据,运用系统GMM,对比中美两国的存款保险制度对银行个体风险作用的差异以及银行杠杆率和治理结构对二者关系的影响;进一步,运用倍差法(DID)深入分析我国存款保险制度对银行个体风险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实证结果表明:存款保险制度显著增加了我国其他商业银行(中、农、工、建四大国有银行以外的商业银行)的个体风险,而其对美国的银行个体风险的影响却不显著;对中美两国银行而言,银行杠杆率越高,第一大股东的持股比例越
[期刊] 征信  [作者] 杨佳萍  曹前进  
实证结果显示:显性存款保险制度实施后,道德风险效应大于金融稳定效应,促使银行更加冒险,从而承担更多风险;提高资本充足率会增强银行风险对显性存款保险制度的敏感性,促使银行更倾向于高收益高风险的投资行为,显性存款保险制度对银行风险的影响不因规模而存在差异。因此,银行应建立以风险导向为基础的投资决策机制,并强化内部监督,加强资本约束,防范显性存款保险制度带来的道德风险。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戴晓凤  尹伯成  
存款保险制度的推出是为了保护存款者的利益。但是 ,由于存款银行的债务不能履行 ,风险便向保险机构转移 ,潜在地增强了银行风险资产的选择动机 ,因而存在机会主义行为诱因。要保证存款保险制度的安全性 ,必须通过提高银行自有资本比例、实行变动的存款保险率、降低银企间长期交易关系的重要性、提高银行资产的市场性 ,以控制推行存款保险制度过程中出现的银行道德风险。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朱波  杨文华  卢露  
文章基于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模型,对信息披露、存款保险制度与系统性风险之间的作用机制进行了理论分析,并使用2006-2014年24个国家137家上市商业银行的面板数据进行了实证考察。研究发现,提高银行的信息披露程度,有助于降低融资成本和存款保险缴费费率,引导其减小银行间资产的相关性,从而降低系统性风险;存款保险的金融稳定效应不明显,提高信息披露程度有效缓解了存款保险制度的道德风险,两者在降低银行系统性风险方面存在协同效应。设计合理的存款保险制度、经验丰富的监管当局和严格的监管体系有助于发挥市场约束作用,限制存款保险的道德风险,从而维护金融体系的稳定。因此,在我国正式实施存款保险制度的背景下,监管...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何剑  王心怡  郑智勇  
存款保险制度是推进我国金融市场化改革的重要举措,研究其对银行系统性风险的影响,对于进一步完善存款保险制度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选取2010—2019年我国上市银行面板数据,运用动态面板模型分析存款保险制度与银行系统性风险的关系,并就银行特征对二者关系的影响进一步展开研究。结果表明,现阶段我国存款保险制度有加剧银行系统性风险的倾向,提高银行杠杆会强化存款保险制度的风险效应,实行高管债权激励机制和扩张银行规模对此风险效应有抑制效果,但这种调节效应对中小银行并不明显。最后针对性地提出应对策略。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马小芳  
银行内在的脆弱性是导致银行挤兑并引发银行危机的关键。为防止存款者因个别金融机构倒闭而对其他金融机构丧失信心,保证银行经营的安全和稳定,建立银行存款保险制度,已刻不容缓地摆到了银行经营决策者和监管者的面前。我国建立存款保险制度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高额城乡居民储蓄的安全需要明示的存款保险制度;在华外资银行需要明示的存款保险制度;民营银行需要存款保险制度;完善的银行业监管体系需要存款保险制度。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张俊超  
在我国现有的制度、经济环境下,存款保险制度的实施对商业银行的风险承担会造成什么样的影响,解答好这一问题可以为完善存款保险监管体系、制定更具有针对性的风控策略提供依据,也具有维持金融稳定的实践价值。利用2015年5月1日颁布的《存款保险条例》作为外生变量,以在沪深A股上市的26家商业银行的微观数据为样本,实证检验存款保险制度实施后我国商业银行个体风险承担的变化。由于银行的个体风险承担受到银行规模和内部治理机制的影响,在基础研究之后进一步检验银行规模、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董事会规模、独立董事占比、监事会规模、高管薪酬、管理层持股比例等银行异质性特征对存款保险制度和银行个体风险承担关系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存款保险制度实施后,我国商业银行的个体风险显著增加,银行规模、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和管理层持股比例显著增加了银行个体承担的风险。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尹杞月  
存款保险制度的道德风险问题是指商业银行在存款保险制度的保护下有动机承担过度风险、追求超额利润、从而可能导致银行业危机的问题,是存款保险制度的核心理论问题,也是存款保险制度能否持续的关键问题,更是一国政府如何对商业银行进行监管的重大问题。对国外银行存款保险制度的道德风险的相关文献进行综述和分析的基础上,认为传统的存款保险制度存在严重的道德风险,其制度运行成本高昂,需要对存款保险制度进行改革和加强对商业银行的监管。建议我国建立存款保险制度需要考虑避免道德风险问题。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汤洪波  
存款保险制度是各国构建金融安全网的重要组成部分,但该制度在各国实施的效果并不相同,它在对金融稳定产生积极作用的同时又产生了道德风险。本文从银行公司治理出发,结合各国存款保险实施的效果,认为完善的银行公司治理是克服存款保险负面影响的重要前提,银行公司治理的改善能显著提高存款保险制度的有效性,因此,在存款保险制度即将推出的同时,强化银行公司治理具有同等重要的意义。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王天  
存款保险制度是现代银行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具有保护存款人利益、救助问题银行、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和维护金融稳定等功能。在市场经济国家,存款保险制度是国家金融安全网的基本组成要素,也是国家金融安全的重要制度安排。在我国,存款保险制度经过20年的研究论证,目前各项准备工作也已基本就绪。存款保险制度的推出,可以增强中小银行的信用,为小银行创造与大银行公平竞争的环境,促进形成一个有序竞争、优胜劣汰、可持续发展的小金融机构体系。
[期刊] 征信  [作者] 曹昱  
自2007年影子银行概念提出至今,国际上仍没有一个权威、确切的定义。由于我国影子银行不涉及证券化、杠杆率较低等特点,因此具有明显的中国特色及初级阶段特征。与影子银行一样,我国长期处于隐性的初级存款保险制度下,央行在2013年明确提出建立存款保险制度是当年的改革重点内容之一。随着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的加快,在研究制定显性《存款保险条例》的背景下,存款保护范围、影子银行的界定是2014年首要解决的问题。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李杨  胡永明  
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金融危机和货币危机促使世界许多国家在强化政府监管职能的同时纷纷建立存款保险制度,目前在我国建立存款保险制度的讨论主要侧重于保险体制问题的研究,而我们則强调存款保险制度的设立是在保障中小储户利益的前提下防止储户的系统性挤提成为金融体系在外部冲击下的纳什均衡解,存款保险制度消除了金融机构的无效清算和由于局部风险向系统性风险的转化而引起的金融危机,但存款保险制度在防范和化解金融机
[期刊] 金融评论  [作者] 周泽新  
存款保险制度以存款人的付款请求权作为保险标的,在银行破产或无法支付时依法定或约定限额对存款人承担保险赔付责任,因而与银行破产制度有着天然的联系。但是,各国传统上大多关注存款保险制度在银行破产清算中的存款赔付功能,对存款保险制度在银行重整程序中的功能却没有给予足够重视。本文首先阐述存款保险制度在银行重整程序中的适用性,继而剖析了存款保险机构参与银行重整程序的法理基础,最后对存款保险制度在银行重整程序中的具体价值进行逐一分析。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王晓博  刘伟  辛飞飞  
从银行风险转移的视角,银行股东、存款人与非存款债权人均会受到存款保险制度的影响而产生道德风险行为。但之前并未获充分的研究。本文选取2008—2015年欧元区17个国家的289家银行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将银行股东、存款人与非存款债权人纳入到一个研究框架下,从风险转移的视角、结合存款保险制度在危机时期的变化,利用动态面板回归与GMM估计方法,考察了存款保险制度下各市场主体的风险承担关系及其对银行绩效的影响。研究发现:(1)存款保险制度下欧元区银行存在着明显的风险转移行为,非存款债权人是主要的风险承担主体;(2)危机时期的政府担保行为能够强化市场主体对于政府隐性担保的预期,来自股东的风险约束弱化,银行债权人表现出主动的风险承担;(3)存款保险制度保障程度的提高对银行绩效不存在显著影响,存款保险制度下银行并不能通过其风险转移行为提高银行绩效水平;(4)对于危机时期实施了政府担保的国家,非存款债务占比与银行股东回报率表现出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政府在危机时期的担保行为可能通过降低其资本回报要求,提高银行股东的回报率,反映出了非存款债权人对于银行价格约束的弱化。本文的研究结论丰富了存款保险制度道德风险的研究内涵,有助于揭示存款保险制度下各市场主体的风险承担行为逻辑及其对银行绩效的影响,从而为构建完备的存款保险制度监管体系、制定更具针对性的风险管理策略提供依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