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383)
2023(5125)
2022(4234)
2021(4071)
2020(3576)
2019(7752)
2018(7585)
2017(15225)
2016(8097)
2015(8786)
2014(8937)
2013(8767)
2012(8068)
2011(7245)
2010(7212)
2009(6855)
2008(7149)
2007(6399)
2006(5513)
2005(5195)
作者
(23625)
(19702)
(19191)
(18613)
(12613)
(9488)
(9053)
(7504)
(7470)
(7271)
(6749)
(6645)
(6288)
(6209)
(6150)
(6062)
(5865)
(5834)
(5749)
(5578)
(4751)
(4748)
(4719)
(4496)
(4472)
(4444)
(4384)
(4362)
(3986)
(3801)
学科
(28159)
经济(28122)
(27963)
管理(25139)
(21823)
企业(21823)
方法(15165)
数学(13189)
数学方法(13034)
(11680)
(10822)
保险(10730)
中国(9702)
(9049)
财务(9035)
财务管理(9016)
(9010)
银行(9003)
(8759)
企业财务(8742)
(8425)
(7340)
金融(7340)
(6861)
(6625)
业经(6604)
理论(6143)
(4875)
贸易(4874)
技术(4861)
机构
大学(116870)
学院(113591)
管理(45998)
(44292)
经济(43271)
理学(38536)
理学院(38116)
管理学(37490)
管理学院(37255)
研究(35501)
中国(33094)
(26065)
(24211)
科学(21303)
财经(20494)
(18663)
中心(18609)
(18460)
(17699)
(17103)
研究所(15935)
业大(15849)
财经大学(15596)
北京(15177)
农业(14494)
(14333)
经济学(14234)
(13076)
(13075)
师范(12917)
基金
项目(74875)
科学(59437)
基金(57095)
研究(52720)
(50003)
国家(49616)
科学基金(43000)
社会(34605)
社会科(32733)
社会科学(32721)
基金项目(29575)
自然(28733)
自然科(28162)
自然科学(28152)
自然科学基金(27711)
(27150)
资助(24168)
教育(23910)
(23583)
编号(20934)
成果(18327)
(16984)
重点(16398)
(15647)
教育部(14886)
国家社会(14871)
(14861)
科研(14793)
人文(14352)
项目编号(14186)
期刊
(43518)
经济(43518)
研究(35077)
中国(22249)
(21902)
(20422)
金融(20422)
学报(19991)
科学(16440)
(15821)
管理(15377)
大学(14556)
学学(13667)
财经(10490)
农业(9932)
(8780)
图书(8692)
教育(8371)
技术(7722)
理论(7625)
经济研究(7234)
实践(7095)
(7095)
财会(6753)
情报(6356)
会计(5884)
书馆(5825)
图书馆(5825)
(5763)
业经(5756)
共检索到17427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孟世超  
存款人的挤兑行为正是创生存款保险制度的重要原因。然而,实行存款保险制度之后,存款人的挤兑行为究竟受到怎样的影响,存款保险又是在哪些方面影响着存款人的挤兑,原有的研究单纯从客观层面考虑了存款保险理赔额度对挤兑的影响,未从存款人风险态度以及信息有效性的角度研究上述问题。借助规范分析的方法,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着重讨论了存款保险对存款人风险态度以及原有信息有效性的作用,对原有的存款人挤兑模式予以修正,并根据研究结论为存款保险制度设计提出了相应建议。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张仁德  姜磊  
本文通过对Barro(1986)和Vickers(1986)货币政策模型加以变形,用银行的新增不良资产率代替原模型中的通货膨胀率,应用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的研究方法,在理性预期的假设前提下,通过建立银行与存款人的行为博弈模型,研究银行声誉对于银行挤兑的影响。结论是在一定的制度安排下,良好的银行声誉有助于引导存款人形成有利的预期,减少银行挤兑的发生。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田国强  赵禹朴  宫汝凯  
在推进利率市场化的过程中,避免银行挤兑和实现金融体系的平稳运行是中国在转型过程中面临的重要理论和现实问题。本文基于多轮次噪音信息传递市场环境,构建了一个银行挤兑动态模型,通过综合考虑存款者对银行持有资产收益率的预期、信息加工和传播效率以及不同类型的提前取款动机等方面,探讨银行挤兑的动态过程,给出了各轮次银行挤兑的比例和数量,并刻画出相应的动态均衡;进一步通过引入存款保险制度对基准模型进行扩展,探讨实施存款保险制度与银行挤兑之间关系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实施存款保险制度通过影响存款者的两类提前取款动机,具有稳定预期和道德风险两个方向相反的效应;存款保险制度的实施效果取决于两种效应的力度对比,而两...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韩国文  陆菊春  
本文以风险承担作为银行战略决策变量,通过建立动态博弈模型来说明竞争银行在投机性和审慎性项目之间的权衡,揭示出竞争银行的资产均衡性质与存款人风险态度之间的关系。理论模型表明,存款保险制度会严重削弱银行投资低风险项目的战略性动机。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冯伟  曹元涛  
一个成功的存款保险制度,应该能够在抑制银行的挤兑与由此带来的道德风险之间达成一个最优的均衡。本文分析了显性存款保险制度下基于银行自身风险的最优存款保险覆盖范围的设定,同时运用模型结论对美国存款保险制度实践的合理性进行了校验,进而提出了该模型对我国建立有效的显性存款保险制度的借鉴意义。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么桂杰  张金宝  
本文以上市银行为例,对企业和个人这两类主要存款人的风险意识进行了实证检验。首先,利用股票的市场价格信号计算商业银行的资产价值的波动率,以此作为商业银行的风险指标。然后,通过企业存款余额和储蓄存款余额对该指标进行回归分析。检验结果表明:在信息公开的条件下,我国的存款人对商业银行的经营风险能够起到一定的监督作用。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李永真  
经济转型期存款风险与存款人利益保护机制重构必要性李永真任何金融资产都具有安全性、流动性、盈利性的组合特征,存在一定的风险,存款也不例外。随着我国经济体制和银行体制改革的深入,宏观经济形势变化和银行经营中的风险并非不可能转化为存款人的风险。一、存款风险...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郭斐  谢检发  
在当前我国存款保险制度呼之欲出的形势下,本文通过对同属亚洲地区的日本、新加坡、中国香港的存款保险制度的比较研究,我们认为,应将存款人的利益保护作为存款保险制度的首要目标,同时,推进金融领域相关配套制度建设,最大限度保护存款人利益,切实维护金融稳定。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齐巍巍   裴学文   赵铁生   林琳  
对存款人在银行的存款实行保险制度是世界上很多国家的通行做法。俄罗斯在1998年的金融危机后,加快了存款保险制度的立法进程,于2003年底在全俄实行了银行存款保险制度,并在2004年7月暴发的银行挤兑风波中经受了考验,初步显现出稳定"军心"的作用,卢布币值未发生大的波动。俄罗斯与中国同为经济转型国家,因此,其实行的存款保险制度对我国更具有现实的参考价值。本文认为,建立我国的存款保险制度应符合中国的国情,先从中小银行开始,并与进一步加强银行市场准入的资本金监管结合起来。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黄小强  
2015年5月1日,我国《存款保险条例》正式施行。该条例确定了存款人被保险存款的范围、额度、保险事故、责任机构及偿付方式等法律要素,建立了完整的存款人保障机制,将对存款人利益产生重要影响。从存款人视角看,我国《存款保险条例》的对存款人保障的规定要么过去原则,要么过于严格,在具体实践中尺度难以把握,可能会损害存款人权益。本文主要分析了其中几种情况,并提出相关建议。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王立军  李海洋  
本文从维护区域金融稳定的现实需求出发,通过理论模型分析某个银行机构产生金融风险时,存款保险基金和最后贷款人对其进行救助或处置与否的最优选择和条件,分析比较了不同情形下的中央银行救助或处置策略,为发挥好存款保险和最后贷款人职能作用、共同防控区域金融风险提供参考。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王晓博  
银行体系的稳定是金融稳定的核心。我国一直实行的是隐性存款保险制度,由于其隔断了各银行资金运用收益和资金筹集成本之间的制衡关系,使政府实施这种制度的成本越来越高。本文从显性存款保险制度与隐性存款保险制度的比较分析入手,基于成本和收益的视角,指出引入显性存款保险制度的最大成本在于其引致了新的道德风险问题,而且我国的制度环境薄弱加大了建立成本。在此基础上本文对建立我国显性存款保险制度的有效性进行论述,并提出一系列配套改革措施。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张桥云  
本文运用效用与均衡分析框架和Douglas w.Diamond和Philip H.Dybvig银行挤兑模型的基本思想,探讨银行最优账户管理费水平及其影响因素。通过研究发现如果银行实际上收取的账户管理费过高将可能导致存款人放弃存款而改用其他方式保存流动性或推迟消费;如果账户管理费过低又可能激励存款人提前支取和消费。最优账户管理费应该使得存款人实际消费效用实现帕累托均衡。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戴小平  
一提到银行风险,人们自然会想到银行的贷款风险。而对于存款风险则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事实上,并非只有贷款才会出现风险,存款同样也有风险。根据我国《商业银行法》的有关规定,当某商业银行因解散、撤销和被法院宣告破产而终止时,存款人的存款本金和利息就难以如...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