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025)
- 2023(16190)
- 2022(13635)
- 2021(12686)
- 2020(10621)
- 2019(24776)
- 2018(24068)
- 2017(46749)
- 2016(25255)
- 2015(28809)
- 2014(28780)
- 2013(29026)
- 2012(27786)
- 2011(25532)
- 2010(26002)
- 2009(24167)
- 2008(24415)
- 2007(21938)
- 2006(19256)
- 2005(18019)
- 学科
- 济(119870)
- 经济(119754)
- 业(69038)
- 管理(68267)
- 企(53920)
- 企业(53920)
- 方法(51214)
- 数学(44885)
- 数学方法(44511)
- 中国(35591)
- 农(31886)
- 财(28413)
- 地方(26518)
- 贸(25061)
- 贸易(25043)
- 业经(24482)
- 易(24210)
- 学(23659)
- 制(23107)
- 融(22019)
- 金融(22016)
- 银(21541)
- 银行(21502)
- 农业(21102)
- 行(20732)
- 和(17189)
- 务(17023)
- 财务(16981)
- 财务管理(16935)
- 环境(16562)
- 机构
- 大学(380210)
- 学院(377139)
- 济(167135)
- 经济(163954)
- 研究(139999)
- 管理(138926)
- 理学(117971)
- 理学院(116504)
- 管理学(114701)
- 管理学院(113962)
- 中国(109163)
- 科学(82326)
- 京(82321)
- 财(77581)
- 所(72889)
- 农(66188)
- 研究所(65764)
- 中心(62519)
- 财经(61254)
- 江(57143)
- 经(55677)
- 经济学(53439)
- 业大(53355)
- 北京(53180)
- 农业(51909)
- 范(50664)
- 师范(50172)
- 院(49573)
- 经济学院(48219)
- 州(45547)
- 基金
- 项目(240427)
- 科学(189765)
- 基金(176727)
- 研究(174802)
- 家(154668)
- 国家(153392)
- 科学基金(129900)
- 社会(113319)
- 社会科(107526)
- 社会科学(107495)
- 基金项目(91867)
- 省(90739)
- 自然(82146)
- 自然科(80301)
- 自然科学(80271)
- 教育(80046)
- 自然科学基金(78912)
- 划(77929)
- 资助(73955)
- 编号(68684)
- 成果(57773)
- 发(55912)
- 部(55238)
- 重点(54964)
- 创(49215)
- 课题(48758)
- 国家社会(47996)
- 教育部(47332)
- 创新(46214)
- 科研(45874)
- 期刊
- 济(189459)
- 经济(189459)
- 研究(120344)
- 中国(78512)
- 农(60791)
- 学报(60369)
- 财(58970)
- 科学(56103)
- 管理(51604)
- 大学(45419)
- 融(43874)
- 金融(43874)
- 学学(42612)
- 农业(41140)
- 教育(39329)
- 经济研究(32388)
- 财经(31760)
- 技术(30375)
- 业经(29673)
- 经(27399)
- 问题(25505)
- 贸(24319)
- 业(22851)
- 国际(22696)
- 世界(20667)
- 技术经济(19268)
- 商业(18357)
- 统计(18235)
- 版(17682)
- 理论(17421)
共检索到58820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胡坚 聂庆平
存托凭证是一种近年来在国际资本市场蓬勃发展的投资工具。特别是成为基金等机构投资首选的投资品种。随着中国资本市场的逐步开放,存托凭证在中国资本市场流通的可行性问题受到关注。本文在对存托凭证进行基本分析的基础上,概述了存托凭证发展的国际趋势,分析了存托凭证在中国资本市场流通的可行性,对于未来存托凭证在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得出了比较乐观的结论。
关键词:
存托凭证 中国资本市场 投资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鹿小楠
本文对我国现有制度环境下发展CDR的利弊进行综合比较分析 ,认为从国民经济发展全局的角度和我国资本市场的现状来看 ,发展CDR的条件并不成熟 ,CDR应缓行。
关键词:
中国预托凭证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姜栋
随着中国参与金融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深入,实现同国际资本市场的充分接轨融合,势必需要在金融改革上进一步深化,在资本市场开放进一步革新。存托凭证作为一种创新的金融衍生工具,能有效解决金融资源分配不足,提高金融市场的运行效率。文章从目前中国存托凭证的发展现状、运行机制、设立发行中国存托凭证的时代背景因素为前提来浅要分析对当今金融领域改革以及开放资本市场的影响。
关键词:
中国存托凭证 金融改革 资本市场开放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安青松
并购重组是资本市场配置资源的重要方式之一。本文以2002-2005年和2006-2009年为两个样本周期,在全球视野下比较分析我国资本市场并购重组的快速发展趋势。研究表明,发挥资本市场推动企业重组的积极作用,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调整经济结构的重要途径。同时,我国资本市场并购重组面临市场实践、制度建设、机制运行方面的问题,需要进一步规范、完善相关制度安排和机制设计。
关键词:
并购重组 资本市场并购 经济结构调整
[期刊] 求索
[作者]
杨狄
在资本市场上,投资人交易的不仅是证券本身,还包括证券背后所代表的各种权利。证券存托凭证作为一种投资方式,将打破传统资本市场的地域障碍,给予投资人和融资人更多的选择。股权以存托凭证的形式弥散至不同的法域,控制权与所有权的分离将达到空前的程度,发行企业、托管银行、投资者的三方博弈将异常激烈。由于我国目前发行证券存托凭证的制度并不完善,且该制度也有其内在弊端,因此需要通过托管银行调整代理投票权和分红权,进一步细化法律规则,推进我国资本市场相关匹配制度的建设与完善。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胡杰
随着国际金融创新和资产证券化的浪潮 ,一种新型的金融产品指数存托凭证在上世纪 90年代出现 ,并且迅速得到发展。以指数存托凭证的特点为依据 ,对其展开介绍和讨论。并对其将来在我国的发展作出一个展望。
关键词:
指数存托凭证 指数 组合 国有股减持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鄂志寰
“人不可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这个古老的哲学命题告诉我们时间的不可逆性,同样,历史也是不可逆的,历史不可能在今天完全重现,但历史又是不可割断的,因此我们仍愿意去打开二十世纪国际金融发展的百年长卷,从金本位到布雷顿森林体系,从英镑衰落到美元崛起,从美元称霸到面临欧元的挑战,从石油美元到拉美债务危机,从分业经营到合并监管……,目的不仅是为了重现和了解历史,充分触摸一个世纪国际金融发展的历史轨迹,更是为了从历史回顾中找到一些规律性的东西,深刻地理解和把握今天的国际金融问题。为此,本刊特别推出了“世纪回声”专栏,从本期开始陆续刊出“百年来国际资本市场的变迁”、“百年来国际货币体系的发展”、“百年来美...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黄鹤萍
本文探讨了发展中国存托凭证(CDR)的主要意义和面临的几大风险。中国发展CDR的意义主要在于缓解中国资本市场结构性矛盾、提升上市公司质量、促进金融创新等几个方面。而CDR面临的风险则主要来源于外汇管制、流动性、法律适用性等方面。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邬文敏
中国资本市场发展的障碍及其对策分析○邬文敏资本市场不同于一般的商品市场。在资本市场上投资者支付货币购买的不是现实的商品,而是对未来收益的一种承诺,如何保证这些承诺能够和愿意兑现便成为资本市场发展的核心问题。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实现了持续、快速的增长...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王巍 陶长高
从理论上探讨了资本市场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揭示了现代意义上资本市场在功能上有了极大的提升,主要在资源配置、风险管理以及财富效应三个方面推动着经济增长。同时,对中国资本市场与实体经济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证明作为虚拟经济发展重要平台的资本市场,其对实体经济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虚拟经济能够反作用于实体经济。
关键词:
资本市场 经济增长 金融功能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何敏
是否在中国推行存托凭证,学界有着截然相反的观点。本文通过对中国存托凭证和美国存托凭证的比较,指出由于背景、环境的差异,中国存托凭证的制度价值值得反思,在中国推行存托凭证应持谨慎态度;同时提出判定是否发展中国存托凭证应有的立场以及面临的现实障碍和应对策略。
关键词:
ADR CDR 价值 立场 障碍 建议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赵晓雷
在S=I的国民经济恒等关系中,如果利率的下降导致储蓄S减少,那么从储蓄流出的货币将转向投资I,形成S<I的状况,投资的增加一方面通过投资乘数的作用引起国民收入成倍增长,另一方面又引致利率上扬。这两方面的结果促使储蓄增加,S与I在一个新的水平恢复均衡。...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