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115)
- 2023(13007)
- 2022(11358)
- 2021(10574)
- 2020(8950)
- 2019(20391)
- 2018(20140)
- 2017(38659)
- 2016(21217)
- 2015(23613)
- 2014(23211)
- 2013(23004)
- 2012(20868)
- 2011(18786)
- 2010(18366)
- 2009(16684)
- 2008(16216)
- 2007(13906)
- 2006(12046)
- 2005(10215)
- 学科
- 济(80151)
- 经济(80061)
- 管理(62610)
- 业(59143)
- 企(49384)
- 企业(49384)
- 方法(40104)
- 数学(34705)
- 数学方法(34341)
- 农(21603)
- 财(21389)
- 学(19911)
- 中国(19374)
- 业经(19003)
- 贸(15271)
- 贸易(15266)
- 地方(15117)
- 易(14820)
- 农业(14776)
- 务(14585)
- 财务(14524)
- 财务管理(14503)
- 理论(13965)
- 企业财务(13811)
- 技术(13787)
- 环境(13265)
- 和(13135)
- 制(12892)
- 划(11625)
- 银(11032)
- 机构
- 大学(303024)
- 学院(299776)
- 管理(122240)
- 济(112985)
- 经济(110589)
- 理学(107528)
- 理学院(106333)
- 管理学(104437)
- 管理学院(103912)
- 研究(97984)
- 中国(69818)
- 科学(65731)
- 京(64022)
- 农(56383)
- 业大(52188)
- 所(49850)
- 财(49296)
- 研究所(46298)
- 农业(44946)
- 中心(44588)
- 江(41514)
- 财经(41050)
- 北京(39596)
- 范(38515)
- 师范(38011)
- 经(37451)
- 院(35254)
- 州(34152)
- 经济学(32798)
- 技术(31964)
- 基金
- 项目(217862)
- 科学(169948)
- 基金(158465)
- 研究(151974)
- 家(141160)
- 国家(140016)
- 科学基金(119443)
- 社会(94764)
- 社会科(89779)
- 社会科学(89754)
- 基金项目(85640)
- 省(85322)
- 自然(81412)
- 自然科(79549)
- 自然科学(79524)
- 自然科学基金(78126)
- 划(72586)
- 教育(69334)
- 资助(64548)
- 编号(61452)
- 重点(48528)
- 成果(48182)
- 部(46811)
- 创(45402)
- 发(45117)
- 科研(42590)
- 创新(42346)
- 计划(41777)
- 课题(41145)
- 大学(39842)
共检索到41164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邹丹 韩毅
[目的 /意义]探索孕妇在妊娠期间信息规避行为的影响因素,构建影响因素概念模型,为开展孕妇信息服务提供理论支撑。[方法 /过程]采用半结构访谈法和关键事件法,以25名孕妇为对象(其中5名用于理论饱和度检验),分析孕妇信息规避行为的影响因素,参照威尔逊信息行为模型构建孕妇信息规避行为影响因素模型。[结果 /结论]个人因素、环境因素及信息因素对孕妇信息规避行为皆有一定的影响,在用户一般信息行为模型中应凸显信息规避的地位。
关键词:
孕妇 信息行为 信息规避 影响因素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郭友宁,林德良,施元莉,楼超华,方可娟,李惠沁,高尔生,张德玮
70年代由于中国成功推行晚育政策,初婚夫妇婚龄较前明显推迟。然而自80年代以来,初婚年龄又出现提前趋势,初婚与初育间隔也有缩短趋势。调查表明,新婚夫妇婚后不用或未能使用有效的避孕措施,生育率会有明显的上升。因此,落实好新婚夫妇,尤其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王菊芬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郭友宁,林德良
50年代以来,中国妇女初婚初育间隔出现逐渐缩短的趋势。70年代初婚初育间隔平均为2.58年,这比40年代的4.29年缩短了1.71年。这与医疗保健事业改善,人民健康水平提高,以及70年代初以来中国全面推行晚婚均有明显关系。然而进入80年代以后,在夫妇婚龄又出现提前趋势的形势下,初婚初育间隔却出现了缩短的现象,80年代初婚初育的间隔为2.18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王景龙 百权 晓翠
问:张女士是一工厂总厂配电车间的工人,前不久怀孕,厂方决定将其调离配电车间,安排到总厂下属的一分厂办公室作收发。张女士对此并不认可,因为总厂离她家较近,步行上班下班只有几分钟的路程。而分厂离她家较远,坐通勤车上班下班都要一个多小时。为此她可否不同意厂方的安排?答:《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第六条规定:"女职工在孕期不能适应原劳动的,用人单位应当根据医疗机构
[期刊] 工业工程与管理
[作者]
易佳琪 周利平 耿娜
针对妇产科孕妇产检多重入、周期长的特点,建立以最小化违背孕妇偏好的惩罚成本和医生的加班成本为目标的孕妇产检时间指派优化随机规划模型。利用蒙特卡洛仿真的方法模拟了多个场景下未来孕妇到达的不确定性及其偏好的不确定性,将随机规划模型转化成了线性规划模型。为了减少计算时间,基于短视策略提出了只考虑当周到达孕妇的线性规划模型和贪婪算法。数值实验表明,基于多场景的随机规模模型得到的结果最好(总成本最低),但计算时间长;而只考虑当周到达的线性规划模型方法和贪婪算法计算时间较短,但求解精度稍差。参数的敏感度分析发现,到达
[期刊] 工业工程与管理
[作者]
易佳琪 周利平 耿娜
针对妇产科孕妇产检多重入、周期长的特点,建立以最小化违背孕妇偏好的惩罚成本和医生的加班成本为目标的孕妇产检时间指派优化随机规划模型。利用蒙特卡洛仿真的方法模拟了多个场景下未来孕妇到达的不确定性及其偏好的不确定性,将随机规划模型转化成了线性规划模型。为了减少计算时间,基于短视策略提出了只考虑当周到达孕妇的线性规划模型和贪婪算法。数值实验表明,基于多场景的随机规模模型得到的结果最好(总成本最低),但计算时间长;而只考虑当周到达的线性规划模型方法和贪婪算法计算时间较短,但求解精度稍差。参数的敏感度分析发现,到达率越高、孕妇偏好分布越集中,总成本就会越高。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张风雨,王海东
本文根据1992年国家计生委在全国进行的“计划生育管理信息系统首次调查”的数据,运用带Huber方差校正和多项分类的Logit模型,对我国农村育龄妇女避孕使用水平及模式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育龄妇女的避孕使用水平随年龄、婚后年数、教育程度和现有子女数的增加而升高,社区的社会经济水平和计划生育工作水平越高,避孕使用水平也越高;最小子女为女孩、少数民族地区的育龄妇女的避孕使用水平显著较低。在避孕模式的选择上,相对于无措施而言,经济较发达的地区,绝育措施的使用显著较低,现有子女数、计划生育服务和工作力度可使绝育使用增加,但发现育龄妇女的文化程度对绝育无影响,居住在平原或丘陵地区的育龄妇女的各种措施使用水平均较高,在控制了其它措施的使用后,男、女绝育水平对比分析发现,经济较发达的地区和社区经济状况较好的社区中,男性绝育的使用低于女性绝育,并发现距计划生育服务越近男性绝育水平越高。此外,本文显示,育龄妇女的个体特征对男性绝育的影响不大。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丁志宏 张亚锋 杜书然
我国目前已婚流动育龄妇女的避孕比例低于全国育龄妇女的避孕比例和过去已婚流动育龄妇女的避孕比例,和全国育龄妇女多采用长效避孕方式有显著不同,目前已婚流动育龄妇女的避孕方式多以短效为主,其中,长效避孕措施中宫内节育器和绝育比例较高,而短效避孕措施中避孕套的比例非常突出。和过去已婚流动育龄妇女的避孕方式相比也有很大变化,目前已婚流动育龄妇女更少使用宫内节育器,更多使用避孕套。已婚流动育龄妇女在选择长效避孕或短效避孕上,还存在年龄、受教育程度、户口、流动范围、户口所在地、是否有人照顾孩子、子女性别和民族等方面的显著差异。已婚流动育龄妇女避孕方式的选择受到其个体因素、家庭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的综合影响。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李丁 田思钰
未婚先孕和婚前流产不仅反映中国青年婚姻和性相关的观念、实践的变化,也意味着潜在的健康威胁与公共服务需求。文章针对既有研究的数据偏差和理论不足提出改进的数据采集方案与解释框架,利用2013年"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的生育史信息,对流动人口未婚先孕水平和模式进行探索,并采用竞争性风险事件史模型验证了婚前流动对未婚先孕的影响及其异质性。结果表明,流动妇女中有20%25%会经历以生育结束的未婚先孕,加上以流产结束的部分,未婚先孕发生率会更高;婚前流动会显著提高未婚先孕几率;初次外出时年龄越小,流出时间越长,未
关键词:
流动人口 流动 未婚先孕 未婚同居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李丁 田思钰
未婚先孕和婚前流产不仅反映中国青年婚姻和性相关的观念、实践的变化,也意味着潜在的健康威胁与公共服务需求。文章针对既有研究的数据偏差和理论不足提出改进的数据采集方案与解释框架,利用2013年"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的生育史信息,对流动人口未婚先孕水平和模式进行探索,并采用竞争性风险事件史模型验证了婚前流动对未婚先孕的影响及其异质性。结果表明,流动妇女中有20%~25%会经历以生育结束的未婚先孕,加上以流产结束的部分,未婚先孕发生率会更高;婚前流动会显著提高未婚先孕几率;初次外出时年龄越小,流出时间越长,未婚先孕几率越高;婚前流动经历对农业户籍、教育水平较低的流动妇女发生未婚先孕的影响更大。
关键词:
流动人口 流动 未婚先孕 未婚同居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葛学凤,叶文振,夏怡然
本文利用“厦门市开元区流动儿童健康与教育状况调研课题”的抽查结果 ,描述流动妇女的孕期保健状况 ,并对流入厦门的流动妇女以及常住妇女的孕期保健水平进行比较 ,在此基础上提出影响流动妇女孕期保健水平的理论假设。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 ,流动妇女或配偶的文化程度、流出地的城乡类型、家庭收入水平以及已生育的孩子数量是决定流动妇女孕期保健水平的最重要因素。文章还结合分析结果提出改善流动妇女孕期保健状况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
流动妇女 孕期保健 产前检查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李馨予
众所周知,现代社会是网络信息化的时代",互联网+"应用于工作、生活的各个角落,在知识信息的传播中占据较高地位,任何事情都很难脱离互联网独立存在。孕妇学校是医院科普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妇产科医疗工作的重要延伸。北京某医院自2017年6月起开展孕妇学校线上教学工作,累计服务患者近7000人。
关键词:
“互联网+” 科普教育 孕妇学校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王锰 蒋琳萍 郑建明 华钰文
文章从用户信息规避行为视角探究如何提升乡村公共数字文化服务效能。根据社会认知理论和压力应对理论,以用户素养、文化氛围、服务质量、平台质量、信息质量为前因变量,用户信息规避行为为结果变量。采用fsQCA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分析前因变量与结果变量的多重并发因果效应及其相应构型,归纳出“人文环境导向型”“素养导向型”“综合导向型”三种用户信息规避行为的影响机理,为解决乡村公共数字文化服务中用户信息规避行为问题提供了借鉴。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顾东晓 孙佳月 丁庆秀 孙红蕾 顾娅娣 张铭钰
[目的/意义]健康谣言、虚假健康信息过载等问题,以及由此引发的健康信息焦虑和健康信息规避行为,不利于公民的健康信息素养提升和公共健康信息服务的发展。本文致力于深入研究健康信息规避行为的影响因素和发生路径,以促进高质量网络健康信息资源建设与居民心理健康水平提升。[方法/过程]利用扎根理论方法,通过对访谈资料进行编码分析,提炼出83个初始概念、15个基本范畴和6个主范畴,融合认知—情感—意动(Cognition-Affect-Conation)框架,构建理论模型。[结果/结论]结果显示:健康信息焦虑与健康信息规避行为互相影响,认知因素通过影响健康信息焦虑进而间接影响健康信息规避行为,环境因素、个体因素、信息因素对健康信息规避行为的影响有因果、中介、调节3个作用路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