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067)
- 2023(7212)
- 2022(6058)
- 2021(5600)
- 2020(4588)
- 2019(10089)
- 2018(10356)
- 2017(18492)
- 2016(10779)
- 2015(12264)
- 2014(12558)
- 2013(11777)
- 2012(11595)
- 2011(10523)
- 2010(10929)
- 2009(10260)
- 2008(10372)
- 2007(9731)
- 2006(8913)
- 2005(8048)
- 学科
- 济(37304)
- 经济(37248)
- 管理(33475)
- 业(24438)
- 企(20551)
- 企业(20551)
- 学(15910)
- 环境(13734)
- 方法(13369)
- 农(11335)
- 中国(10996)
- 数学(10315)
- 数学方法(10036)
- 财(9902)
- 制(9843)
- 划(9239)
- 理论(8754)
- 业经(8578)
- 体(8257)
- 融(7778)
- 和(7770)
- 金融(7770)
- 地方(7728)
- 银(7507)
- 银行(7459)
- 行(7187)
- 农业(6943)
- 教育(6504)
- 贸(6343)
- 贸易(6340)
- 机构
- 大学(162944)
- 学院(161287)
- 研究(62362)
- 济(53882)
- 经济(52344)
- 管理(52182)
- 中国(46455)
- 科学(44109)
- 理学(43694)
- 理学院(43026)
- 管理学(41707)
- 管理学院(41438)
- 农(37731)
- 京(36928)
- 所(35044)
- 研究所(32115)
- 农业(30031)
- 业大(29544)
- 江(27853)
- 中心(27668)
- 财(26862)
- 范(23515)
- 北京(23247)
- 院(23210)
- 师范(23085)
- 省(22336)
- 州(21592)
- 技术(21077)
- 财经(20588)
- 室(19099)
- 基金
- 项目(107141)
- 科学(80942)
- 基金(74692)
- 研究(72607)
- 家(68949)
- 国家(68382)
- 科学基金(55460)
- 省(43323)
- 社会(42820)
- 社会科(40227)
- 社会科学(40209)
- 基金项目(38860)
- 自然(37958)
- 自然科(36968)
- 划(36949)
- 自然科学(36943)
- 自然科学基金(36213)
- 教育(33014)
- 资助(31210)
- 编号(28353)
- 重点(25353)
- 成果(25005)
- 发(22986)
- 计划(22491)
- 部(22024)
- 课题(21691)
- 创(21197)
- 科研(21103)
- 科技(20947)
- 创新(20019)
共检索到25489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杨秋红 刘永涛 艾晓辉 王群 宋怿 索纹纹 吕思阳
研究了以全池泼洒的投药方式,孔雀石绿(MG)(池塘中MG的理论浓度为1 mg/L)及其主要代谢物隐性孔雀石绿(LMG)在斑点叉尾(Ietalurus punetaus)肌肉和皮肤以及养殖水体和底泥中的残留消除规律。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HPLC-MS/MS)分析MG及其代谢物LMG在斑点叉尾体内及环境中的浓度水平。结果显示:肌肉、皮肤中MG于用药后第1天最高浓度分别为:(42.77±5.26)μg/kg和(6.36±0.11)μg/kg,消除半衰期T1/2分别为57.76 d、31.51 d;皮肤和肌肉中LMG分别在用药后第3天和第1天达到最高(502.27±20.43)μg/kg和...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蔡友琼 高露姣 于慧娟 钱蓓蕾 姜朝军 徐捷
为了解孔雀石绿及其有毒代谢产物无色孔雀石绿在鱼体中的蓄积与消除规律,达到对孔雀石绿的禁用监控,本试验对初始体重为12.42±2.18 g的欧洲鳗鲡进行0.1 mg/L药浴24 h,再转移到清水中养殖120d,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液、肝脏、肾脏和肌肉组织中孔雀石绿(MG)及其代谢物无色孔雀石绿(LMG)的残留。结果表明:在药浴开始阶段,肝脏、肾脏和肌肉中的MG含量迅速上升,肝脏、肾脏和血液于浸浴6 h时即达到最高平均值,分别为859.8±127.0μg/kg、589.2±40.0μg/kg和88.6±51.3μg/kg,肌肉于浸浴12h时达最高值(720.5±192.6μg/kg),随后含量...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刘永涛 艾晓辉 杨红 袁科平 李荣
研究不同水温(18℃和28℃)下,氟苯尼考(Florfenicol,FF)及其代谢物氟苯尼考胺(Florfenicol Amine,FFA)在斑点叉尾体内残留消除规律。以含氟苯尼考4 g/kg的饲料按10 mg/kg鱼体质量连续强饲斑点叉尾(Ictalurus puncta-tus)3 d,于停药后第1天2、天3、天5、天7、天9、天分别将斑点叉尾处死后取肌肉、肝脏、皮肤、肾脏4种组织。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检测法测定斑点叉尾组织中氟苯尼考及其代谢物氟苯尼考胺。结果表明,不同水温下相同组织,相同水温下不同组织中氟苯尼考及其代谢物氟苯尼考胺的消除速率快慢不一(差异显著P<0.05)。氟...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刘永涛 艾晓辉 索纹纹 余少梅 陈建武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HPLC-ESI/MS/MS)法分析呋喃西林主要代谢物氨基脲(SEM)在斑点叉尾鮰体内的组织分布与消除规律.结果表明:在停药1 h后,血液和肾脏中的SEM浓度达最大值,分别为(37.5±7.45)ng·mL-1和(383.3±89.20)μg·kg-1;在停药2 h后,肌肉、皮肤、肝脏中的SEM达到最大值,其浓度分别为(33.3±8.25)、(168.2±43.47)和(105.0±48.40)μg·kg-1;在480 h时,肌肉中的SEM浓度是其残留判定值(1μg·kg-1)的1.1倍;在1080 h时,血液、皮肤、肝脏和肾脏中的SEM分别是其残留判定值(1μg·k...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刘永涛 艾晓辉 索纹纹 余少梅 杨秋红
研究了在池塘网箱养殖模式下,平均水温为30.6℃,以100 mg/kg鱼体重的剂量投饲斑点叉尾(Ietalu-rus punetaus)苗种(95±20.9)g含呋喃唑酮的药饵,连续5 d,每天2次。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HPLC-ESI/MS/MS)法分析了呋喃唑酮主要代谢产物3-氨基-2-噁唑烷酮(3-amina-2-oxazolidinone,AOZ)在斑点叉尾体内的组织分布与消除规律。结果表明:血液、肌肉、皮肤、肝脏和肾脏中AOZ于停药后在4 h时的浓度分别为(2 649.0±463.1)ng/mL,(1 169.4±194.5)、(2 308.5±100.5)、(7 816.2±...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张彤晴 杨洪生 林海 王静 周刚 李强
A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method had been established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malachite green and leucomalachite green in aquatic water.Malachite green and leucomalachite green were extracted with dichloromethane,then concentrated,and dissolved with acetonitrile.Samples were chromato...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高露姣 蔡友琼 姜朝军 钱蓓蕾 于慧娟 徐捷
为了解孔雀石绿及其有毒代谢产物无色孔雀石绿在鱼体中的蓄积与消除规律,达到对孔雀石绿的禁用监控,本试验对初始体重为(12.42±2.18)g的欧洲鳗鲡进行0.1 mg.L-1和0.2 mg.L-1浓度(P1和P2组)孔雀石绿药浴24 h,再转移到清水中养殖120 d,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肌肉组织中孔雀石绿及无色孔雀石绿的残留。在药浴过程中,鳗鲡肌肉组织中孔雀石绿平均含量不断升高,P1和P2组分别于药浴12 h和24 h达到最高值(720.5±192.6)μg.kg-1和(1404.8±421.9)μg.kg-1;在清水养殖过程中,孔雀石绿在鳗鲡肌肉中含量波动式下降,并于水浴2160 h(90 ...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孟勇 朱晓华 李邦平 陈校辉 沈美芳 杨洪生 边文冀
在池塘养殖条件下,每天以20mg/kg和40mg/kg剂量的恩诺沙星药饵投喂斑点叉尾鮰,周期为5d,研究恩诺沙星及其代谢产物在斑点叉尾鮰体内的分布与残留消除规律。分析结果显示,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斑点叉尾鮰肝脏中恩诺沙星的达峰时间分别在给药期间第3天和第4天,达峰时的药物含量分别为12.24、15.97mg/kg。低剂量组肝脏、肌肉和血液中的消除曲线方程分别为C=0.25e-0.136 t、C=0.31e-0.082 t和C=0.23e-1.37 t,消除半衰期分别为5.10、8.43和5.06d。高剂量组肝脏、肌肉和血液中的消除曲线方程分别为C=0.70e-0.173 t、C=0.50e-0.096 t和C=1.08e-0.182 t,消除半衰期分别为4.00、7.22和3.81d。恩诺沙星在斑点叉尾鮰体内可代谢为环丙沙星。在用药138d时,低剂量组鱼体肌肉中恩诺沙星含量为0.013mg/kg;高剂量组为0.019mg/kg。药物在斑点叉尾鮰各组织中的消除顺序依次为血液>肝脏>肌肉。
[期刊] 海洋水产研究
[作者]
翟毓秀 张翠 宁劲松 耿霞
孔雀石绿,作为重要的工业原料和治疗水产动物水霉病的有效药物,近年来随着国际社会对食品安全卫生的重视以及其高残留、高毒性、致癌、致畸、致突变等毒副作用的披露,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本文详细介绍了孔雀石绿的性质、毒性、代谢和检测等方面的研究情况,旨在为孔雀石绿的监控工作提供相关信息,为监控工作提供依据。
关键词:
孔雀石绿 毒性 代谢 检测方法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邓薇 刘永涛 艾晓辉 陈孝煊 马兵 穆迎春
(21±1)℃水温条件下,研究了三聚氰胺在斑点叉尾鮰(Ictalurus punctatus)体内的残留消除规律。结果显示:血浆中药时数据符合有吸收一室开放模型,动力学方程为:C=3.952660(e-0.027279t-e-0.127279t),吸收半衰期(T1/2kα)为5.4469 h,消除半衰期(T1/2ke)为25.4093 h,达峰时间(Tp)为15.4045 h,达峰浓度(Cmax)为20.3985 mg/L,表观分布容积(Vd)为2.5763(mg/kg)/(mg/L)。肌肉、肝、肾中吸收半衰期(T1/2kα)分别为3.5582、4.1884、5.4397 h,消除半衰期(T1...
[期刊] 海洋水产研究
[作者]
邱绪建 林洪 江洁
主要对孔雀石绿、结晶紫及其代谢物之间的关系、毒性和检测方法现状作一概述。对各种检测方法的差异进行了比较,以便研究者能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发展改进现有的检测方法。
关键词:
孔雀石绿 无色孔雀石绿 检测方法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瑛 吴振禹 周立祥 兰叶青
通过氧化亚铁硫杆菌对硫酸亚铁的作用获得施氏矿物,并研究其在有机酸(草酸、柠檬酸和酒石酸)的协同作用下光催化降解孔雀石绿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制。结果表明:避光条件下施氏矿物对孔雀石绿存在微弱的吸附作用;紫外光照射下,单独施氏矿物对孔雀石绿的降解有催化作用,在有机酸的协同下,催化降解效率得到进一步提高。相同试验条件下,不同有机酸对施氏矿物光催化降解孔雀石绿效率从大到小依次为:草酸、柠檬酸、酒石酸。同时提出了有机酸协同施氏矿物光催化降解孔雀石绿的可能机制为:有机酸吸附于矿物表面,并形成高光活性的Fe(Ⅲ)-有机酸配合物,进而释放出具有强氧化能力的羟基自由基(.OH),最终导致孔雀石绿降解。
关键词:
施氏矿物 光催化降解 孔雀石绿 有机酸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张娟 陈加平 罗晶晶 李福存 熊善柏
在(19±1)℃水温下,以200mg/kg的剂量对斑点叉尾鮰单次口灌磺胺二甲氧嘧啶钠(SDM-Na),采用HPLC方法研究了SDM-Na在斑点叉尾鮰体内的残留及消除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本试验的回收率在79%~93%之间,最低检测限为0.01μg/g,日间和日内精密度(RSD)均小于5%。血浆中药物代谢符合二室模型,模型为C=36.68e-0.14t+18.12e-0.05t-54.8e-0.33t。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为:分布半衰期为4.85h,药峰时间为5.38h,峰值浓度为21.42μg/mL。肌肉中的药物含量在4h达到最大值17.93μg/g,肝脏中的药物含量在8h达到最大值10.43μg...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丁俊仁 汪开毓 艾晓辉 刘永涛 袁科平 袁丹宁
研究不同水温(18±1)℃和(28±1)℃下,强力霉素在斑点叉尾鮰体内的残留消除规律。以20 mg/kg鱼体重连续口灌斑点叉尾鮰5 d,于停药后第1、3、5、7、9、12、15、24、30、40天分别将斑点叉尾鮰处死后取肌肉(加皮)、肝脏、肾脏3种组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检测法测定斑点叉尾鮰组织中强力霉素。结果表明,强力霉素在斑点叉尾鮰体内的消除速度与水温有密切关系,不同水温下相同组织,相同水温下不同组织中强力霉素的消除速率不同(P<0.05)。高水温时强力霉素在斑点叉尾鮰体内消除快,表明水温对斑点叉尾鮰体内的药物代谢有明显的影响,强力霉素残留的消除速度随水温降低而减慢;与其他组织相比,强力...
关键词:
斑点叉尾鮰 强力霉素 残留 消除规律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