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34)
- 2023(1840)
- 2022(1479)
- 2021(1414)
- 2020(1037)
- 2019(2621)
- 2018(2651)
- 2017(5278)
- 2016(2796)
- 2015(3165)
- 2014(3353)
- 2013(3390)
- 2012(3191)
- 2011(3115)
- 2010(3086)
- 2009(2970)
- 2008(3118)
- 2007(2648)
- 2006(2339)
- 2005(2273)
- 学科
- 济(15129)
- 经济(15114)
- 方法(8584)
- 管理(7218)
- 数学(6924)
- 数学方法(6859)
- 企(6347)
- 企业(6347)
- 业(6166)
- 理论(4681)
- 贸(3808)
- 贸易(3806)
- 易(3711)
- 学(3579)
- 业经(3096)
- 财(2867)
- 融(2786)
- 金融(2786)
- 中国(2763)
- 银(2516)
- 银行(2515)
- 行(2437)
- 和(2120)
- 制(2108)
- 货(2090)
- 农(2070)
- 策(1872)
- 经济学(1782)
- 务(1767)
- 财务(1766)
- 机构
- 大学(47214)
- 学院(44936)
- 济(22098)
- 经济(21662)
- 管理(16421)
- 研究(14850)
- 理学(13978)
- 理学院(13859)
- 中国(13718)
- 管理学(13652)
- 管理学院(13584)
- 财(11168)
- 京(9587)
- 财经(9044)
- 经(8283)
- 经济学(8177)
- 经济学院(7327)
- 融(7255)
- 金融(7184)
- 科学(7151)
- 所(7138)
- 财经大学(6990)
- 中心(6818)
- 研究所(6281)
- 北京(6280)
- 江(5814)
- 范(5735)
- 师范(5703)
- 人民(5678)
- 国人(5273)
共检索到6991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孙国峰
从货币创造与运行的本质来看,现代货币理论存在诸多逻辑缺陷,主要集中在货币的创造主体、创造层次、创造制度三个方面近期,所谓的"现代货币理论"(Modern Monetary Theory,MMT)引发了美国学界和政界的广泛争论。在美国债务多次触及上限的情形下,民主党左翼引用现代货币理论为其"绿色新政"(GreenNewDeal)和全民医疗保险等大规模财政支出主张辩护,从而饱受争议。对现代货币理论的分析表明,该理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孙国峰
本文从逻辑的原点出发,分析了信用货币制度下货币的创造过程,提出货币的核心功能不是交易媒介和价值储藏手段,而是组织生产。货币的本质不是一般等价物,而是作为无限跨期价值尺度的一般性债务。从货币创造的视角出发分析了货币的演进历史,质疑了传统理论描述的从实物货币到信用货币的演进过程,提出信用货币是历史上货币的主要表现形式,货币演进历史的主要脉络是:私人信用货币—政府信用货币—银行信用货币。最后本文分析了对银行货币创造的约束,并回顾和总结了中国央行约束与银行反约束在中国的实践。
关键词:
信用货币 货币创造 贷款创造存款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祝丹涛
本文尝试对指导货币同盟实践的流行经典理论“最优货币区”(OCA)进行批判性反思。第一,OCA理论某些标准自身有理论弱点,且标准间存在常被人们忽视的替代、交叉、因果和矛盾等种种关系。第二,OCA标准有内生性,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其政策的适用性。第三,OCA理论是凯恩斯主义的,世界经济运行环境的新变化和货币主义、理性预期学派的兴起,重新界定了被OCA理论强调的货币同盟的宏观成本。本文的结论是: 1.货币同盟的政策制定者要谨慎使用OCA标准,防止简单化和机械化倾向; 2.为OCA理论强调的货币同盟的宏观调整成本并不是那么高,对货币同盟形成应持有更为乐观的态度。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李宗怡
对伯南克来说,美联储和财政部应该合作并尽可能强化货币政策的"财政政策部分"从而达到提振宏观经济的目的。然而2009年伯南克提出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理论基础和第二轮量化宽松政策在理论上自相矛盾,货币政策的"财政成分"是量化宽松政策起效的主要原因,缺乏财政政策配合的单纯量化宽松无法对美国实体经济起到提振作用。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冯丽洁
马克思和西美尔两位思想家都不约而同把"货币"作为对现代社会进行批判的一个视角,他们的货币现代性批判存在着共有的内在程式:物化-幻化-异化,并对置身于货币化生存世界的现代人的生存境遇持有深深的忧患意识。所不同的是,马克思对货币的政治经济学分析路径主要侧重社会关系结构和社会制度层面,回归到货币经济生产实践的深处,为人的全面自由发展寻找到可行的现实之路;而西美尔对货币的文化社会学分析路径主要侧重主体的精神心理和社会文化层面,其浓厚的宿命论色调难免会陷入文化悲观主义,只能采取"与货币文化保持距离"的自我救赎策略。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李济广
西方经济学所说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包括利率渠道、资产价格渠道即利率渠道基础上的投资效应和财富效应、信贷渠道、汇率渠道等,在积极的或扩张性货币政策方面都是难以奏效的。扩张性货币政策的短期效果也难以证实,而且推动通胀、加剧过剩、浪费资源、加剧分化,损害长远经济发展,在长期中是负效应而不是中性。正确的货币政策原则只能是适应性的。
关键词:
扩张性货币政策 传导机制 无效性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卢江 陈弼文
学术界将罗纳德·麦金农关于中国货币持续超发却未引发持续性高通货膨胀的疑问称为"中国货币之谜"。对该问题的国内解读有四种代表性观点:货币化进程论侧重制度研究,认为是制度变革增加了货币超额需求,从而引发货币超额供给;高储蓄论和货币流通速度论侧重货币交易研究,认为居民消费信心不足熨平了通胀;金融抑制和窖藏论侧重于利率汇率管制、企业差异性融资研究,认为广义货币中大部分转向了准货币并游离于实体经济之外,所以未导致货币通胀;信贷结构失衡论侧重于经济时效性波动、市场结构性货币需求研究,认为长期性经济增长和海外货币需求抑制了国内通货膨胀。上述四种代表性观点有其合理性,但都不足以解释中国货币之谜,其根本原因在于没有弄清楚货币的本质和在经济运行中发挥作用的一般规律。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刘志华
将经济转轨、货币需求膨胀 ① 与货币流通速度联系起来是本文的尝试。本文认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货币需求膨胀表现在两个方面 :其一是货币交易需求膨胀 ;其二是居民储蓄存款静态膨胀。前一种膨胀表现为货币供给M1比名义GDP有更快的增长速度 ,后一种膨胀表现为M 2比M 1有更快的增长速度。由于两种膨胀的性质不同 ,因而对货币流通速度的影响不同 :前一种膨胀使得M1的收入流通速度下降 ,但交易流通速度基本稳定 ;后一种膨胀加剧了M 2收入流通速度的下降 ,但由于它是一种静态膨胀 ,因而不会对M2的收入流通速度构成长期影响。结论 :货币供给量仍不失为目前我国适当的货币政策中介目标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朱仁泽
基础货币对实体经济发挥作用需要通过特定的投放机制才能实现,西方主流经济学将此归结为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并形成“货币观”和“信贷观”两个解释流派。这些解释没有体现基础货币投放机制的本质特征。目前基础货币供给实质上是依照生息资本的逻辑运行,其投放机制本质上是生息资本与产业资本之间的投融资关系。现有理论模糊了货币作为“收入的货币”与货币作为生息资本的区别,进而将产业资本与生息资本的投融资关系错误地理解为简单的供需关系。在新发展格局下,我们需要改变依照生息资本逻辑投放基础货币的机制。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余斌 许敏
201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哈特和霍姆斯特罗姆在其《契约理论》中分别讨论了代理模型、劳动契约和不完全契约,企图用数学模型和公式来构建他们的理论。但其研究重蹈了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曾经提到的杜林的错误,模型完全脱离了现实中正常人的行为。如,在代理模型中,他们提出,委托人应在高产出状态下给代理人支付更少;在劳动契约中,他们企图要求,不管工人愿不愿意给资本家干活,都要给资本家带来同样的收入;在不完全契约中,他们安排不履行协议的买者仅仅失去少量订金,就可白白得到协议品及其收益。因此,哈特和霍姆斯特罗姆的契约理论,既不能简单用于指导中国改革实践,更不宜成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创新发展的来源之一。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余斌 许敏
201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哈特和霍姆斯特罗姆在其《契约理论》中分别讨论了代理模型、劳动契约和不完全契约,企图用数学模型和公式来构建他们的理论。但其研究重蹈了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曾经提到的杜林的错误,模型完全脱离了现实中正常人的行为。如,在代理模型中,他们提出,委托人应在高产出状态下给代理人支付更少;在劳动契约中,他们企图要求,不管工人愿不愿意给资本家干活,都要给资本家带来同样的收入;在不完全契约中,他们安排不履行协议的买者仅仅失去少量订金,就可白白得到协议品及其收益。因此,哈特和霍姆斯特罗姆的契约理论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严清华 杜长征
孔祥熙的财政思想、金融思想以及对财政与金融关系的认识 ,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 ,其出发点和目的都是为了强化国民党的统治地位 ,但客观来说 ,其中不乏可供我们借鉴的可贵之处。
关键词:
孔祥熙 经济思想 财政控制金融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何炼成
对本文作者“生产劳动理论观”批判的三个内容的反批判 :一、到底谁在搞唯心主义 ?二、如何科学评价斯大林的功过是非 ?三、什么是“人民之友” ?
关键词:
生产劳动理论观批判 反批判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