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811)
2023(5581)
2022(4371)
2021(4342)
2020(3578)
2019(7834)
2018(8029)
2017(14121)
2016(8531)
2015(9599)
2014(9880)
2013(9172)
2012(8688)
2011(8033)
2010(8363)
2009(7740)
2008(7737)
2007(7172)
2006(6374)
2005(5843)
作者
(26175)
(21595)
(21515)
(20528)
(13952)
(10284)
(9807)
(8447)
(8366)
(7812)
(7611)
(7512)
(7198)
(7074)
(6958)
(6559)
(6472)
(6366)
(6363)
(6202)
(5894)
(5550)
(5302)
(5217)
(4943)
(4879)
(4803)
(4789)
(4626)
(4523)
学科
(26848)
经济(26797)
管理(18604)
(16196)
(13823)
(12607)
企业(12607)
(9378)
中国(9235)
理论(8732)
方法(8068)
(7787)
教育(7384)
(6822)
业经(6814)
(6470)
教学(6272)
农业(6255)
(5967)
金融(5959)
(5791)
银行(5759)
数学(5736)
(5611)
地方(5551)
数学方法(5530)
(5407)
体制(4229)
(4212)
经济学(4116)
机构
大学(122679)
学院(119377)
研究(48080)
(39899)
经济(38744)
管理(37268)
中国(34250)
科学(32226)
理学(30904)
理学院(30335)
管理学(29452)
管理学院(29222)
(27931)
(26334)
(25879)
研究所(24254)
(21429)
师范(21145)
农业(20649)
中心(20577)
(20541)
(20477)
业大(19445)
北京(17818)
师范大学(17279)
(17209)
技术(16340)
教育(16335)
(15669)
财经(15444)
基金
项目(76478)
科学(58386)
研究(56663)
基金(52196)
(47160)
国家(46747)
科学基金(37383)
社会(32364)
(30670)
社会科(30203)
社会科学(30195)
教育(28160)
(27096)
基金项目(26652)
编号(24256)
自然(24030)
自然科(23425)
自然科学(23412)
自然科学基金(22964)
成果(22682)
资助(21278)
课题(18805)
重点(18403)
(16671)
(16648)
(15477)
(15254)
计划(14701)
创新(14502)
(14475)
期刊
(50160)
经济(50160)
研究(37421)
中国(31563)
教育(26271)
学报(25624)
(24656)
科学(21093)
大学(18425)
农业(16897)
学学(16865)
(15749)
管理(14264)
技术(10625)
(10018)
金融(10018)
(8949)
图书(8921)
(7883)
业经(7763)
财经(7747)
经济研究(7419)
业大(7163)
(6722)
职业(6689)
书馆(6547)
图书馆(6547)
(6426)
论坛(6426)
问题(6177)
共检索到19280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杨晓  
本文从哲学角度切入终身学习的现实可能性问题,通过探讨孔子终身学习思想的哲学原点及其现实意义,论证终身教育的实践性。分别阐述:孔子"仁人"教育目的所隐含的"为学日益"的终身学习思想;孔子从"体知"出发探寻一条"为学日益"的路径;孔子阐释终身学习哲学原点"体知"的实践教育学意蕴。力求使中国传统终身学习哲学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发挥其在当代终身教育实践中的应有作用。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徐陶  
孔子与杜威是中西教育思想史上极为重要的人物,对各自国家乃至世界的教育发展皆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两位大哲在基本的哲学思想、教育的本质、教育与社会的关系、教育与德育的关系、教育方法等方面皆有会通之处。深入比较这两种在不同文化和政治背景下产生的教育思想,可以促进东西方教育哲学的相互理解与借鉴。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张增田  靳玉乐  
马丁·布伯对话哲学的主要思想包括:世界的二重性与人生的二重性;关系的本体性;"之间"领域的确立;皈依"永恒之你"。其主要特征有三:强调直接性,注重相互性及动态相遇。其深邃的精神内核使人们对教育本质、教育目的、教育过程、师生关系等有了全新的理解。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高振宇  
如何将源于西方的儿童哲学项目本土化是过去三十年以来教育者们普遍关注的关键问题,而从中国智慧传统的奠基者及其教学实践出发来重思和发展儿童哲学的既有模式,则是化解此问题的必由之路。孔子的对话教学在"无知"精神的秉持、对主动与独立思考的强调、对相互学习的重视,均可表明它与基于苏格拉底对话的儿童哲学存在相通之处,据此可将探究团体的目标、取向和策略予以重构和创新,从而为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儿童哲学话语体系奠定坚实的基础。
[期刊] 开放教育研究  [作者] 戴维·阿斯平  朱迪思·查普曼  杜永新  
一、引言当前,教育工作者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活动太过关注经济、人员配置、课程传递与评估等现实问题,以至于无暇顾及其它。因此,更深层次的问题被搁置一旁便不足为奇,这类深层问题要么等待千载难逢的审慎思考机会的出现,要么被委托给有时间处理此类问题的"专家"或"学者",以便撇开那些"现实"问题。教育哲学问题尤其如此。在本文中,我们希望阐明的是,哲学问题是终身教育理念的一部分,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梁秋英  孙刚成  
孔子所提出和践行的"因材施教"思想对中外教育发展贡献巨大、影响深远。今天,重新认识孔子因材施教的理论基础,诠释其深刻内涵,有助于我们更加科学、深入地认识教育均衡发展,更有助于我们通过因材施教让每一个学生接受适切的教育,让每一个学生获得最大限度的发展,让我们的教育回归生活、回归本真。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朱杰  徐菊芬  
以城乡关系、自然和人工环境关系、产居关系及管治关系四对基本关系为切入点,首先分析了新农村建设实践以来的问题。其次,针对乡村发展的基本关系,对先秦诸子哲学进行梳理,构建以"对立统一"的城乡观、"道法自然"的环境观、"以农为本"产居观和"人本主义"的管治观为核心的传统乡村发展理论体系。最后,从统筹城乡资源配置、协调物质空间和自然环境、培育农村经济增长点、完善政府管治机制等方面着手,总结了先秦诸子哲学思想对当代新农村建设的启示。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陈丽  徐亚倩  
联通主义是近20年国际上对教育变革最有启发的创新思想。其理论内涵远不止于学习现象,而是教育哲学层面的理论创新。在本体论层面,联通主义是对思维本体论和生成本体论的再发展,反映了“互联网+”时代教育的联通新本质,表现为“学习即连接”的微观联通、“资源共建共享”的中观联通和“组织生态开放互联”的宏观联通。在知识观层面,联通主义揭示了人类生产生活中一直存在的、被忽视的一类知识形态——网络化知识,这类知识在内涵、结构、生产传播模式等方面呈现出全新的特征和规律。在方法论层面,联通主义推动了教育科学研究方向从简单线性到复杂系统的战略转移,强调运用复杂网络方法探寻教育系统的深层规律。联通主义哲学观不是对传统哲学观的全面否定,而是在技术革新、时代进步、思想进化的基础上对教育基本问题认识的丰富和再发展,为认识和研判“互联网+”时代的教育变革提供了全新的哲学思想指导,推动了由技术驱动的教育信息化向技术与思想“双轮驱动”的变革模式转型,为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培养拔尖创新人才、重构教育理论体系提供了强有力的思想武器和方法武器。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李南阅  
现今各领域交互相融的趋势下,现代化发展需要科学的指导思想进行指引,古代哲学思想作为世界文化宝库中一颗明珠,其中关于对人性、天道、真知之路、治国之道等内容的研究,对探索和解决现代问题具有针对性的指导意义,在此背景下展开古哲学思想及其现代化启示的研究,对增强社会责任感、完善道德修养和道德教育理论体系,提升战略思维和提高管理质量具有现实性意义。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杨慧  吕哲臻  
在新的历史节点推进乡村振兴,不仅需要重视制度和技术层面的发展,还应关注文化与情感资源的发掘与培育,发挥情感治理的作用。情感治理是乡村"软治理"的一种方式,其基本理念根植于儒家的仁、礼等思想,孔子的"礼治"思想更为"融情于礼"提供了理论基础。本文从个人、家庭、社会层面剖析"礼治"思想的情感结构,并思考在现代乡村治理中的发展应用。希望借此理清中国文化中所特有的情感脉络,在乡村治理中构建适宜群众表达的情感空间和参与机制,运用情感将乡村治理多元主体结合起来,并与正式的规定相契合,从而实现乡村治理的精细化、人文化、温度化。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杨慧  吕哲臻  
在新的历史节点推进乡村振兴,不仅需要重视制度和技术层面的发展,还应关注文化与情感资源的发掘与培育,发挥情感治理的作用。情感治理是乡村"软治理"的一种方式,其基本理念根植于儒家的仁、礼等思想,孔子的"礼治"思想更为"融情于礼"提供了理论基础。本文从个人、家庭、社会层面剖析"礼治"思想的情感结构,并思考在现代乡村治理中的发展应用。希望借此理清中国文化中所特有的情感脉络,在乡村治理中构建适宜群众表达的情感空间和参与机制,运用情感将乡村治理多元主体结合起来,并与正式的规定相契合,从而实现乡村治理的精细化、人文化、温度化。
[期刊] 求索  [作者] 周嘉昕  
对历史进程的认识越全面,对历史规律的把握越深刻,党的历史智慧越丰富,对前途的掌握就越主动。自觉坚定历史自信,也就是自觉坚守理想信念,内在要求坚持理论自觉。从历史自信促进理论自觉,以理论自觉增强历史自信,应当树立大历史观,发现时代现实,把握历史趋势;应当学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立足“两个结合”,深入理解经典著作及其时代意义;应当立足新时代,统筹把握“两个大局”,聚焦理论范畴的创新,勉力推进知识创新、理论创新、方法创新。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郭晓娟  王牧群  
本文用归纳推理的方法论述古希腊神话中反映的中庸思想。即人类容易让成功冲昏头脑,进而行为过激,结果必然受到自然法则的惩罚。亚里士多德认为不偏不颇处于两个极端之中是美德的象征。孔子主张凡事不宜过激,认为中庸之道是道德的最高标准。本文以世界多元文化的视角,在比较中发掘古典文化的现代价值,对现代文明进行理性认识。
[期刊] 财务与会计  [作者] 张连起  
2009年是伟大的思想家孔子诞辰2 560年。公元前500多年的孔子是一个面含微笑的东方圣人("夫子莞尔"),他正直善良、智慧通达、乐观向上、一生都在追求真、善、美,一生都在追求理想社会和终极关怀。他在世时可能都没影响到当时的鲁国,却在死后影响了中华民族2500多年。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李伟  
如何提高个体幸福感已越来越引起西方政界和学术界的重视。以英国为首的一些西方国家近年来对终身学习和个体幸福感的关系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以量化的形式证明了终身学习对个体幸福感的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本文系统总结了这些研究及其取得的成果,以期能对我们一些相关领域带来一些启发和思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