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939)
2023(3099)
2022(2606)
2021(2640)
2020(2121)
2019(4832)
2018(4961)
2017(8266)
2016(4964)
2015(5838)
2014(6167)
2013(5538)
2012(5144)
2011(4598)
2010(4745)
2009(4290)
2008(4357)
2007(4220)
2006(3677)
2005(3474)
作者
(14291)
(11638)
(11502)
(11309)
(7411)
(5663)
(5473)
(4706)
(4539)
(4382)
(3982)
(3970)
(3936)
(3753)
(3747)
(3636)
(3484)
(3445)
(3433)
(3432)
(3165)
(2991)
(2843)
(2831)
(2743)
(2697)
(2637)
(2535)
(2465)
(2413)
学科
(13374)
经济(13357)
管理(11757)
(10354)
(9200)
(9123)
企业(9123)
教育(6811)
理论(5874)
中国(4819)
教学(4618)
(4233)
(4057)
方法(3462)
业经(3454)
(3401)
思想(3382)
政治(3219)
经济学(3046)
(3034)
学法(2870)
教学法(2870)
(2849)
财务(2840)
财务管理(2823)
(2745)
银行(2726)
农业(2674)
思想政治(2636)
政治教育(2636)
机构
学院(67216)
大学(66381)
研究(21808)
(19672)
管理(19234)
经济(18935)
中国(16966)
理学(15377)
科学(15358)
理学院(15029)
(14515)
管理学(14513)
管理学院(14370)
(12872)
(11889)
(11868)
师范(11701)
(11287)
(11199)
研究所(10543)
技术(10533)
中心(10398)
(10316)
北京(9377)
业大(9132)
师范大学(9060)
职业(8869)
农业(8673)
教育(8589)
(8481)
基金
项目(36870)
研究(29345)
科学(26791)
基金(22911)
(19803)
国家(19530)
(16169)
科学基金(15615)
教育(15529)
社会(15499)
编号(14345)
社会科(14249)
社会科学(14245)
成果(13309)
(13136)
基金项目(11557)
课题(10702)
资助(9798)
自然(9679)
(9556)
自然科(9403)
自然科学(9396)
自然科学基金(9220)
项目编号(8713)
重点(8663)
(8240)
大学(7942)
(7824)
(7540)
(7277)
期刊
(28534)
经济(28534)
研究(21487)
中国(18442)
教育(17968)
学报(13196)
(10922)
(10366)
科学(9978)
大学(9531)
学学(8406)
管理(7989)
图书(7189)
技术(6953)
农业(6703)
(5744)
金融(5744)
职业(5431)
书馆(5393)
图书馆(5393)
业经(4809)
财经(4525)
(4455)
(3973)
经济研究(3926)
(3815)
论坛(3815)
财会(3808)
(3471)
技术教育(3288)
共检索到11250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马鑫焱  王永灿  
孔子的仁,从仁产生的心理学基础上看,仁是知、情、意的统一。而正是因为道德认知,使仁由超越变为内在,转化成自身崇高的德性;正是因为道德感情,使仁由内在的德性转化为外在的德行;正是因为道德意志,使仁成为一种生命境界;正是这三种心理因素的综合作用,才使人从小人转化为君子,进而转化为圣人的儒家理想人格。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常建坤  
孔子“中庸”思维方法 ,是通过“中”、“和”范畴显示事物对立面同一性、质量互变关节点 (度 )的辩证思维方法 ,其“和实生物”、“叩其两端”、“君子时中”、“和为贵”等思想 ,为孔子建立以“仁”为核心的思想体系提供了方法论 ,具有时代性 ;同时 ,为反对“蔽于一曲而闳于大理”的片面性 ,树立辩证法全面性世界观提供了方法论原则 ,又具有真理性。孔子“中庸”思维方法 ,对现代企业生产要素管理、经营环节管理、组织制度管理、人际关系管理等内在矛盾的认识和解决 ,同样具有方法论的指导意义。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宁顺颖  
孔子由乐观的人生态度所奠定的乐教乐学的教育基调、"成人"的教育宗旨、寓道于伦常日用之中的教育特色等对解决目前教育中面临着的许多难题都是极佳的借鉴。以立德树人为己任的教育应立足我们的文化正统,从先贤智慧中汲取精神的养料,以培养出真正具有主体意识、充满文化自信、承担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重任的一代青年学生。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邓新  刘伟乾  
本文以"孔子学院的文化传播"为主题,在全球化背景和现代性社会中,从文化"在场"的角度重新审视孔子学院文化传播方式及其价值理解,探讨文化"在场"在孔子学院文化传播活动中对场域、对象、主体、形式及内容选择等方面的意义和重要性,为孔子学院开展多样化的文化传播活动提供建设性的思路,从而为孔子学院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一个具有借鉴意义的研究范本。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芦球  
范式论对心理学研究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即对人性的彰显,人本主义方法的转向,对科学的"逐渐积累"观的批判。范式论的提出提醒心理学家思考心理学的统一问题和心理学方法论的危机。文章梳理了在范式论的基础上提出心理学的整合视野的逻辑发展脉络,将科学主义和人文主义范式有效地结合起来。毕竟在当前的发展环境下,在整合积极心理学和进化心理学上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这也就意味着心理学正在日益走向成熟。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杨学通  
(一)孔子传略 孔子名丘,字仲尼,是春秋末期鲁国人。生于周灵王二十一年(公元前551年),卒于周敬王四十一年(公元前479年),年73岁。他是商代后裔宋国公族的大夫之后,上代因宋国内战避乱来到鲁国,就做了鲁国人。父亲作过鲁国的鄹邑宰。幼年时相当贫贱,他自己说“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但仍保持着低级贵族“士”的地位。他非常好学,也是非常博学的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张慧明  
试析孔子“学为人”的教育思想张慧明重视“做人”的教育,是古代社会各国教育的共同特征,在我国尤其突出。孔子早在二千五百年前就构造了一套完整的“学为人”的教育思想体系。春秋战国时代,是中国社会政治制度大变革的时期,是“礼崩乐坏”的年代,诞生于这个年代的...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朱晓玲  邹春梅  黄新平  
"仁"是孔子伦理思想的主要组成部分,是孔子及其儒家学派伦理道德思想的核心。通过对孔子"仁"的伦理思想的分析,揭示"仁"的文化底蕴及实现"仁"的内涵的途径,指明"仁"的丰富的思想内容对当代社会、尤其是在倡导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主流形势下的人文环境有极深刻的现实意义。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韩涛  
孔子肯定物质财富的正当价值,鼓励人们从事物质财富的生产来满足正常的消费需求,但在道德原则上主张"先义后利"、"见利思义"、"以义制利"。在分配原则上,孔子主张均平,协调平衡社会各阶层各群体的利益分配,反对贫富分化。在日常消费行为中,孔子主张宁俭勿奢、节用爱人,"以礼制中",对我们今天提倡合理消费、适度消费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杨娟  
仁学思想作为儒家学说的核心观念,其最高理想境界是"仁者爱人"的道德观。仁学的道德观对当今高校师德内化产生了深远影响,探析仁学思想在高校师德内化中的应用,对完善教师人格魅力,促进学风建设,构建和谐校园和净化社会风气大有裨益。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澜  
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毕生以弘扬祖国优秀文化为己任,虚心好学,不耻下问。目睹社会处在大动荡、大分化、大组合之中,他满怀修齐治平的理想,鼓吹仁义,推行礼教,一面深入实际作社会调查,一面培养推行理想的政治人才,在特殊的历史条件下,因而形成了他二重性的理论素养、政治主张和生活作风。他的学说与事业闻名世界,本人被誉"圣人"。然而,中国"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高喊打倒"孔家店",到"文革"至于极点,对孔子的评价其实各执一端。按历史唯物论试图实事求是地辩证孔子的思想核心,还其本来面目,以此推进和谐社会的构建。
[期刊] 财务与会计  [作者] 张连起  
2009年是伟大的思想家孔子诞辰2 560年。公元前500多年的孔子是一个面含微笑的东方圣人("夫子莞尔"),他正直善良、智慧通达、乐观向上、一生都在追求真、善、美,一生都在追求理想社会和终极关怀。他在世时可能都没影响到当时的鲁国,却在死后影响了中华民族2500多年。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闫建华  
孔子天命观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其主要内容包括:原始性的主宰之天、客观性的自然之天和人格性的道德之天。分析和探讨了孔子天命观的基本内容,深入挖掘和梳理了孔子天命观中所蕴涵的生态伦理思想——"敬畏天命"、尊重自然规律和"仁爱万物"。这些思想为我们今天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保护生态环境提供了有益的精神资源。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徐俊贤  
孔子的会计学思想主要表现为管理会计学思想,体现了会计信息对国家和社会管理工作的重要作用。孔子的管理会计学思想表现在强调会计的管理功能、做好收入和支出工作以及努力使会计制度化等方面,在当今利用会计信息对国家和社会进行管理、节约公共财力及反腐倡廉等方面仍有一定借鉴意义。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叶波  
孔子删述“六经”以赓续斯文、成就个体,富有教材知识意蕴。“述而不作”是孔子删述“六经”的主要知识行为,表现为对知识的分类整理、功能筹划和践履体证。缘构境域性的知识观念赋予了“六经”作为个体缘发性进入具体生命境域,以构成性地获得“知”的功能定位。由此,“六经”作为教材,其基本知识结构以历史经验叙事为表层结构,以共同价值观念隐微其中,通过对以“艺”为核心的生存和思想方式的追求、共同价值观念的指引作用以及身体实践的活动筹划,成为了个体通达历史文化的居间存在。孔子删述“六经”的教材知识意蕴或可超越人文传统,获得普遍意义,成为教材编制的一条可能进路。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