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589)
- 2023(2535)
- 2022(2022)
- 2021(2218)
- 2020(1639)
- 2019(3972)
- 2018(4179)
- 2017(5865)
- 2016(4666)
- 2015(5356)
- 2014(5598)
- 2013(4643)
- 2012(4425)
- 2011(4187)
- 2010(4430)
- 2009(3637)
- 2008(3642)
- 2007(3426)
- 2006(3094)
- 2005(2918)
- 学科
- 教育(18900)
- 中国(9128)
- 济(6648)
- 经济(6635)
- 理论(6005)
- 教学(5412)
- 学(5216)
- 管理(4399)
- 思想(3772)
- 政治(3537)
- 发(3522)
- 发展(3377)
- 思想政治(3335)
- 政治教育(3335)
- 治教(3335)
- 业(3326)
- 德育(3305)
- 革(3299)
- 展(3255)
- 研究(3184)
- 改革(3130)
- 高等(3024)
- 教育改革(2776)
- 方法(2684)
- 学校(2504)
- 技术(2492)
- 学法(2420)
- 教学法(2420)
- 生(2322)
- 企(2313)
- 机构
- 大学(58519)
- 学院(52558)
- 教育(26157)
- 研究(23276)
- 范(19035)
- 师范(18952)
- 师范大学(15931)
- 京(14381)
- 科学(13510)
- 济(12296)
- 所(11833)
- 经济(11738)
- 管理(11493)
- 研究所(10879)
- 职业(10789)
- 技术(10454)
- 北京(10302)
- 中国(10094)
- 教育学(10025)
- 江(9771)
- 理学(9663)
- 理学院(9397)
- 管理学(9013)
- 中心(8881)
- 管理学院(8879)
- 院(8425)
- 职业技术(7384)
- 州(7383)
- 教育学院(7363)
- 研究院(6960)
共检索到9141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关若村 于秀丽
孔子与苏格拉底是出现于历史的同一时期,来自于东方和西方的大教育家、思想家,他们都在自己所处的时代提出了自己的教育观点,做出了贡献。文章从对他们所处时代背景的分析,对两者的教育目的、教育内容、教育方法与教育对象方面进行分析比较,进而带给我们对于当代教育的启示。
关键词:
孔子 苏格拉底 教育思想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黄重庆
在中西文化的对比中 ,孔子、苏格拉底作为中西两大文明的文化导师 ,其在“轴心时代”的顿悟 ,阐发的人生哲理 ,对于造就两域人群的理性精神起到了极大的规范作用。剖析其思想对于了解中西方人的价值体系具有重要的启示价值
关键词:
孔子 苏格拉底 两域文明 中西方文化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仲建维
东西方的两大文化巨人孔子和苏格拉底都宣称自己"无知",但实际上,孔子和苏格拉底各自对"知"有不同的意指。通过对"知"和"无知"的解析,并透过对其对话教学实践的考察,我们会揭示出孔子和苏格拉底各具有不同的知识形象,并各自发展出不同的教学图景。
关键词:
孔子 苏格拉底 知识形象 对话教学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东杰夫
孔子与亚氏关于"中"的思想是东西方人异曲同工的思想产物,二者几乎产生于相同的历史时期,虽然二者对"中"的界定和阐述不同,但目的相同,并且在理性精神和思想方法方面都有大同小异之处。与此同时,孔子和亚氏的思想对东西方人们的价值标准和思维模式也产生了影响,并且对世界文化的推进也起到了影响性的作用。时至今日,二者的思想对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也有着重要的指导性作用,并且对时下人们关注的可持续发展的问题,也给出了一种恰当的处理方式。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罗纳德·格罗斯
(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苏格拉底(公元前469—前399年)生活在古典时期的雅典,被公认为"史上最伟大的导师","给予西方文明最深远影响的两位历史人物之一"——另一位是晚他好几个世纪的耶稣。英国诗人、画家威廉·布莱克临终时意味深长地说:"我曾是苏格拉底。我一定和他交谈过,我也一定与耶稣交谈过。我能模糊地忆起与他们俩在一起时的情景。"有别于"传道者"和"受难者"耶稣传递给世人的"爱"和"信"的伟大力量,苏格拉底影响西方文明的地方在于,他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赵海琦
苏格拉底(公元前469—399页)是明确提出“美德即知识”的第一人,是他确立了古代西方科技伦理思想最基本的原则。他在知识论基础上建构起他的道德论,提出善的本质即是智慧,奉智慧为道德祟尚之圭臬,这对西方科技伦理文化的发展,生发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成为西方古代文明中最灿烂的思想和社会时尚;同时,它又成为古代西方科技发展的巨大精神推动力。 一、“美德即知识”的证明 首先,美德是什么?苏格拉底认为,美德即善的品德,它具有普遍永恒的特征,各种具体的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杨学通
(一)孔子传略 孔子名丘,字仲尼,是春秋末期鲁国人。生于周灵王二十一年(公元前551年),卒于周敬王四十一年(公元前479年),年73岁。他是商代后裔宋国公族的大夫之后,上代因宋国内战避乱来到鲁国,就做了鲁国人。父亲作过鲁国的鄹邑宰。幼年时相当贫贱,他自己说“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但仍保持着低级贵族“士”的地位。他非常好学,也是非常博学的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冯丽娜
颜氏一族既是儒学世家,也是佛门弟子。虽然《颜氏家训》的创作基于儒者本分,其与儒家思想存在一脉相承的必然联系,但究其内容本身来看,颜氏与孔子的教育思想在为学科目之选择、治学方法之形成、倾慕效仿之榜样、勤学苦读之目的上实则存在很大差别。运用图书情报学领域的词频统计方法以及知识图谱表示方法对《颜氏家训》与《论语》文本进行词频分布对比分析,揭示二者在教育思想上表现出来的相承(相同)与相异关系。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徐小洲
孔子(公元前551—479年)是中国历史上影响最大的思想家。二千年封建社会,孔子思想在中华大地上风靡不衰,孔子成为头号圣人。孔子影响之大,不只囿于中国,十七、八世纪,孔子对欧洲也颇有影响,尤以法、德为甚。百科全书派领袖霍尔巴赫就非常赞赏孔子。他说:“在中国,理性对于君主的权力,发生了不可思议的效果,建立于真理之永久基础上的圣人孔子的道德,却能使中国的征服者,亦为所征服”,“欧洲政府非学中国不可”。 古希腊思想家柏拉图(公元前427—347)在西方世界影响之深远也很少有人能望其项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檀传宝
仁爱、关怀等教育爱的理论解释与有效实现,一直是困扰教育理论与实践的一大难题。先秦儒家的代表人物孔子以及当代关怀教育理论代表人物诺丁斯(Noddings,N.),无疑都是这一领域最重要的言说者,虽然一中一西、一古一今的两位思想家在时空上相距甚远,孔子的语录体与诺丁斯体系化的现代学术话语表达风格迥异,他们的思想体系与
关键词:
诺丁斯 关系性 道德实践 关心者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杨晋超
1管子、孔子统计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管子,即管仲(?—公元前645年)名夷吾,颍上(今安徽颍上)人,是春秋初期齐国著名的政治家、改革家。他出身贫贱,经好友鲍叔牙推荐,被齐桓公任命为齐相。依托齐国东面临海的地理位置,管仲在经济、政治、军事等领域实行了一系列改革,"通货积财,富国强兵,与俗同好恶"(《史记·管晏列传》),使齐国很快富强起来,他为政"善因祸而为福,转败而为功,责轻重,慎权衡",终于"九合诸侯,一匡天下",辅佐齐桓公实现了霸业,孔子对管仲的功绩曾给予高度评价,他说:"管仲相桓公,霸业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论语·宪问》)管子的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高慎英
苏格拉底假定了某种现象背后的"先在本质"的存在。知识就是认识者透过事物的现象把握本质,这就是杜威所嘲讽的"旁观者知识观"。缘自古希腊自然哲学家的旁观者知识观经苏格拉底等人的维护使"接受学习"长时间地主导了人类的求知方式。苏格拉底的教育方法使学生处于被动状态,使学生在知识面前没有了自由探索的空间。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周廷勇
与晦涩式口语传统的对话,苏格拉底明确界定了说话、思想、存在和真实的本质关联,认为思想是心灵就某个关注对象自己跟自己的谈话。与演说式口语传统的对话,苏格拉底批评智者的演说术消解了说话的求真本质,破坏了说者和听者之间的伦理和自由关系,败坏了年轻人的灵魂。他认为说话与伦理、正义和德性关系重大。苏格拉底在对话式的哲学生活中向人们表明什么是好的对话,何以通过对话省察自己内在心灵,引导他人,进而走上追寻真实、理性和德性的思之道路。苏格拉底对话式口语传统与教育是同构耦合的,是本真教育的显现和在场,为教育准备了求真向善的基底。对置身于媒介丛林中的教育来说,苏格拉底对话的启示是,在寻求媒介与说话和对话的深度融合之中将学校营造为精神世界的学习共同体。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张慧明
试析孔子“学为人”的教育思想张慧明重视“做人”的教育,是古代社会各国教育的共同特征,在我国尤其突出。孔子早在二千五百年前就构造了一套完整的“学为人”的教育思想体系。春秋战国时代,是中国社会政治制度大变革的时期,是“礼崩乐坏”的年代,诞生于这个年代的...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董振娟
孔子的生命思想从其"天生万物"的本体论观点出发,关爱自然生命的存在,追求社会生命的价值,崇尚积极的生命态度。在当今功利主义思想盛行、工具理性充斥教育领域、生命现象屡遭异化的背景下,重新挖掘与探索孔子生命思想的内涵,对于当代的生命教育有着积极的理论启示和实践指导价值。珍爱自己及他人的生命、提升生命的价值追求、树立积极进取的生命态度,是孔子的生命思想给当代教育的重要启示。
关键词:
孔子 生命思想 生命教育 教育价值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