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812)
- 2023(5714)
- 2022(4775)
- 2021(4798)
- 2020(3899)
- 2019(9293)
- 2018(9053)
- 2017(16852)
- 2016(9110)
- 2015(10800)
- 2014(10284)
- 2013(10219)
- 2012(9593)
- 2011(8794)
- 2010(8445)
- 2009(7513)
- 2008(7178)
- 2007(5843)
- 2006(5064)
- 2005(4660)
- 学科
- 济(39312)
- 经济(39278)
- 管理(18492)
- 业(16523)
- 方法(15739)
- 数学(14562)
- 数学方法(14499)
- 中国(14062)
- 企(11118)
- 企业(11118)
- 农(10935)
- 贸(10064)
- 贸易(10058)
- 易(9861)
- 地方(7753)
- 农业(7183)
- 业经(7014)
- 财(6647)
- 制(6552)
- 学(6373)
- 环境(6209)
- 关系(5720)
- 体(5665)
- 出(5529)
- 银(5515)
- 银行(5510)
- 发(5488)
- 理论(5469)
- 行(5393)
- 融(5342)
- 机构
- 大学(124158)
- 学院(122722)
- 济(57898)
- 经济(57002)
- 研究(48201)
- 管理(42724)
- 中国(37777)
- 理学(36567)
- 理学院(36056)
- 管理学(35642)
- 管理学院(35390)
- 京(27838)
- 科学(26820)
- 财(23939)
- 所(23222)
- 研究所(21351)
- 中心(21123)
- 经济学(19529)
- 财经(19494)
- 范(18524)
- 师范(18421)
- 北京(18193)
- 经(18050)
- 农(17986)
- 院(17644)
- 经济学院(17607)
- 江(16425)
- 师范大学(15353)
- 业大(15308)
- 科学院(14723)
- 基金
- 项目(83130)
- 科学(65991)
- 研究(64462)
- 基金(61358)
- 家(53523)
- 国家(53103)
- 科学基金(44932)
- 社会(41848)
- 社会科(39622)
- 社会科学(39616)
- 基金项目(32325)
- 教育(30179)
- 省(29599)
- 自然(26936)
- 自然科(26300)
- 自然科学(26294)
- 划(26048)
- 自然科学基金(25846)
- 编号(25422)
- 资助(25128)
- 成果(20946)
- 部(20073)
- 中国(19552)
- 发(19073)
- 重点(19002)
- 国家社会(18546)
- 课题(18297)
- 教育部(17592)
- 创(17108)
- 大学(16617)
共检索到18709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周勇
孔子作为中国第一位名师留有丰富的专业文化遗产。《论语》开篇话语表明,孔子以自己的教育心得体会,深刻解答了教师或教育专业的三大基本问题,即教育的本源、价值与考验。后世中国名师因此形成专业传统,其核心精神是将培养追求仁道的学习与实践共同体,视为教师或教育专业的首要追求。孔子开创的教师专业传统,可以为反思中国近十年的教师专业发展运动究竟发展了教师的什么,提供具有重要历史参照意义的衡量点。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桑哲
《论语》中蕴涵着丰富而邃密的教育思想,但因其成书背景之客观原因及不同时代人们解读方式之主观缘由,其教育思想之本真性、条理性、系统性似未得以更好地显现。学习理论即属此列。孔子的学习思想关涉学习的性质、过程、规律、动机、迁移、方法等诸多方面。对此予以细致类解,不仅有助于中国传统教育思想的现代承续与当代承换,而且对建构具有中华本土底气的现代学习理论,亦大有裨益。
关键词:
孔子 学习思想 类解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王祖嫘
在孔子学院成立十周年之际,对孔子学院官方话语的分析有利于了解中外双方主体对孔子学院的认知异同。孔子学院大会开幕式演讲话语的分析结果表明,孔子学院的定位和宗旨已获得中外一致认可;但中外双方对孔子学院在国家发展中的地位及其作为语言文化品牌的意义存在着认知差异;双方在传播态度和具体问题的认知上仍需加强沟通;孔子学院官方话语呈现中外学术话语融合的特点,但中方应淡化其政府色彩,建设其更加和谐融通的话语权体系。
关键词:
孔子学院 官方话语 中外认知异同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陈国家 郭玉峰
本文通过对儒家经典著作《论语》为学观地分析、解读,结合孔子教学思想及切身体会和自考生的特殊情况,从自觉意识的树立、"志"与"学"的观念以及终身学习的理念等三个方面出发,吸收、借鉴《论语》中关于为学的思想,给自考生树立一个较为系统全面的为学观,为自考生在未来学习、工作、生活中实现自身价值,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为实现"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1]的目标而奋斗。
关键词:
论语 为学观 自考生 终身学习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梁秋英 孙刚成
孔子所提出和践行的"因材施教"思想对中外教育发展贡献巨大、影响深远。今天,重新认识孔子因材施教的理论基础,诠释其深刻内涵,有助于我们更加科学、深入地认识教育均衡发展,更有助于我们通过因材施教让每一个学生接受适切的教育,让每一个学生获得最大限度的发展,让我们的教育回归生活、回归本真。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黄晓珠
"学"与"思"是《论语》中被反复论及的两个重要的教育概念,二者和我们今天所说的"学习"与"思考"并不同。《论语》中的"学"与"思"是两个并列的概念,但在孔子的教育思想体系中并非同等重要,而是"学"重于"思"。孔子在《论语》中对"学""思"概念及其相互关系的阐发是较为深入的,可以说已经形成了一套内涵深刻,体系比较完备的教育理论,对中国教育哲学的形塑有巨大意义。重回孔子学思理论阐发的文本《论语》来对孔子的"学""思"概念和相互关系进行分析,有助于我们更准确的把握孔子学思理论的文化内涵,更深刻地理解其教育意义与价值。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刘铁芳
孔子一生作为师者的实践,其核心可以概括为学而不厌与诲人不倦。学而不厌乃是求得"斯文在兹",诲人不倦则是让孔子之后来者"与于斯文"。孔子一辈子在学与教之间不断转化,其中心就是传承斯文,也即赓续周代以来的礼乐文化传统。斯文之所以重要,不仅仅是作为个体生命意义的依据,更是承载着民族的根本价值。传承斯文不是固守斯文,而是"述而不作"与"温故知新"的统一,是人与文的互相转化。担当"斯文",乃是当代师者的文化使命。
关键词:
斯文在兹 孔子 人文教育 文化使命 论语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徐平利
孔子出身贵族,一生旨在恢复贵族之礼,他办学的目的是培养政治家及其"君子精神"。《论语》讲"君子"是全面发展的人才,不能像"器具"那样专于一端,故而"君子"应"不器"。孔子所谓"六艺"也属于贵族礼仪,不是谋生手段。作为"专才"的平民工匠不属于儒家学校教育的培养对象,儒学下的制度不可能诞生职业教育。
关键词:
孔子 论语 君子不器 职业教育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冯文全 冯碧瑛
儒家学说之所以能成为中国传统文化和传统道德教育的主流,与孔子对老子道德教育思想的借鉴与弘扬是分不开的。以《论语》和《道德经》为依据发现,孔子在儒家德育思想方面的诸多主张借鉴与弘扬了老子的道德哲学和道德教育思想。他们在求真务实、力戒空谈,待人处事不偏不倚、立定中道,为人仁慈谦卑,道德教育重在行"不言之教",道德品质的形成主要依靠道德主体的自我教育的观点等方面多有共通之处。
关键词:
孔子 老子 道德哲学 道德教育
[期刊] 中国注册会计师
[作者]
张连起
我于孔子,自认为是他的一个远年弟子。虽然没正式给这位曲阜老头儿拜过师,窃以为私淑可也,想必先生不会嗔怪。老头儿出身贫寒,我也出身贫寒。老头儿年少时酷爱读书,我也是。更有趣的是,老头儿曾是"孔会计",而我一直做会计到现在。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叶太平
创设“距离的情境”:孔子育人之方——读《论语》一得叶太平一部《论语》,人们固然可以从中读出哲学、读出伦理学、读出政治学、读出史学、读出美学、读出心理学,但更可以从中读出教育学。而一旦把它读成教育学著作,就会发现,创设“距离的情境”是孔子那高超娴熟的...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杨学通
(一)孔子传略 孔子名丘,字仲尼,是春秋末期鲁国人。生于周灵王二十一年(公元前551年),卒于周敬王四十一年(公元前479年),年73岁。他是商代后裔宋国公族的大夫之后,上代因宋国内战避乱来到鲁国,就做了鲁国人。父亲作过鲁国的鄹邑宰。幼年时相当贫贱,他自己说“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但仍保持着低级贵族“士”的地位。他非常好学,也是非常博学的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刘良华
《论语》的开篇隐含了教师专业成长的密码。从《论语》的开篇来看,教师专业成长的关键就在于三个要素:建立阅读习惯并不失时机地反思和实践;得天下英才而育之并以因材施教的姿态培育英才;保持乐观的君子之风。
关键词:
孔子 论语 教师专业发展
[期刊] 财务与会计
[作者]
张连起
2009年是伟大的思想家孔子诞辰2 560年。公元前500多年的孔子是一个面含微笑的东方圣人("夫子莞尔"),他正直善良、智慧通达、乐观向上、一生都在追求真、善、美,一生都在追求理想社会和终极关怀。他在世时可能都没影响到当时的鲁国,却在死后影响了中华民族2500多年。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