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630)
2023(11279)
2022(9908)
2021(9747)
2020(8021)
2019(18802)
2018(18944)
2017(34844)
2016(20243)
2015(23049)
2014(23314)
2013(22332)
2012(20793)
2011(18654)
2010(18855)
2009(16895)
2008(16584)
2007(14604)
2006(12813)
2005(11315)
作者
(56808)
(46768)
(46611)
(44633)
(29962)
(22624)
(21290)
(18648)
(18093)
(16891)
(16358)
(15646)
(14816)
(14740)
(14509)
(14426)
(14390)
(14071)
(13376)
(13315)
(11824)
(11795)
(11253)
(10659)
(10644)
(10462)
(10405)
(10327)
(9445)
(9357)
学科
(70055)
经济(69973)
管理(52947)
(47378)
(40268)
企业(40268)
方法(33581)
数学(28610)
数学方法(28176)
中国(23429)
教育(23296)
(19795)
(18197)
(17057)
理论(16943)
业经(14958)
地方(13717)
(13211)
技术(12288)
(12044)
(11911)
贸易(11905)
农业(11835)
(11542)
教学(10796)
(10793)
财务(10729)
财务管理(10706)
环境(10633)
企业财务(10123)
机构
大学(281724)
学院(274640)
管理(104376)
(96301)
研究(94405)
经济(93577)
理学(90549)
理学院(89408)
管理学(87567)
管理学院(87051)
中国(63496)
(62404)
科学(60393)
(47875)
(46718)
师范(46374)
(43908)
研究所(43796)
(42014)
中心(41739)
业大(41106)
(41086)
北京(40432)
教育(38897)
师范大学(37991)
财经(35474)
(34319)
技术(33724)
(33378)
农业(32837)
基金
项目(187398)
科学(147138)
研究(141933)
基金(131990)
(114351)
国家(113243)
科学基金(96220)
社会(84498)
社会科(79564)
社会科学(79542)
(74289)
教育(72153)
基金项目(70090)
(64484)
自然(62935)
自然科(61437)
自然科学(61422)
编号(60648)
自然科学基金(60286)
资助(54755)
成果(51900)
课题(44455)
重点(42780)
(42300)
(39867)
(38442)
项目编号(37435)
教育部(36614)
(36187)
大学(35911)
期刊
(107075)
经济(107075)
研究(88424)
教育(63116)
中国(60883)
学报(45400)
科学(40752)
(37696)
管理(37449)
大学(34982)
(32150)
学学(31331)
技术(27671)
农业(26799)
(18984)
金融(18984)
图书(16986)
财经(16937)
业经(16265)
经济研究(15856)
职业(15217)
(14338)
理论(13607)
(13479)
科技(13281)
问题(13175)
(12919)
实践(12681)
(12681)
(12605)
共检索到40712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栗洪武  
介绍了孔子的"师徒观",认为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应起主导作用,既要教导学生知识与培养学生才能,又要陶冶学生品德与发展学生特长。指出在当代研究生教育中,师生关系在教育教学中仍具有重要的意义:导师要做到关爱学生,身正为范,教学相长,豫时孙摩,学高为师,助学解困;学生也要打心眼里尊敬导师,按导师的指导循序渐进地学习,主动与导师保持联系与沟通,积极完成导师布置的学习任务。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徐陶  
孔子与杜威是中西教育思想史上极为重要的人物,对各自国家乃至世界的教育发展皆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两位大哲在基本的哲学思想、教育的本质、教育与社会的关系、教育与德育的关系、教育方法等方面皆有会通之处。深入比较这两种在不同文化和政治背景下产生的教育思想,可以促进东西方教育哲学的相互理解与借鉴。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董玲  
孔子消费伦理思想以仁为核心、仁和礼相结合的价值观为基础,提出了节俭、自律、爱人的道德观。梳理孔子的消费伦理思想,批判地继承其合理的内核,对于回应西方消费主义,构建我国消费伦理理论体系具有重要实践意义和理论价值。笔者尝试从孔子消费伦理产生的必然性、历史价值和现代命运三个方面论证其当代意义。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邵英  
俭约是中国文化中衡量做人,做事,成为君子的一项重要参数。普通民众要以俭约作为行事准则,为政者要以俭约作为提升政绩、练达品性坚守的信义。人们不能以发展经济作为可以恣意挥霍资财的借口,因为只有知足者才能真正实现富裕。孔子置身于"礼坏乐崩"的大混乱中,特立独行,创立"仁"学思想体系,期望以"仁"释"礼"的方式规范上层社会的行为,使社会各阶层能继续尊崇贵本俭省的祖训,实现俭以养德的目的。孔子的俭约思想是和谐社会所必需的根基,是当代中国社会必须大力提倡的美德,是必须坚守的生活理念。
[期刊] 中国注册会计师  [作者] 张连起  
我于孔子,自认为是他的一个远年弟子。虽然没正式给这位曲阜老头儿拜过师,窃以为私淑可也,想必先生不会嗔怪。老头儿出身贫寒,我也出身贫寒。老头儿年少时酷爱读书,我也是。更有趣的是,老头儿曾是"孔会计",而我一直做会计到现在。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刘亚玲  
读书价值观就是人们在读书过程中,基于自身读书需求和内容而形成的,对读书的目的、意义和价值的认识与理解,简单地说就是为什么读书,读什么书,怎样去读书,如何读好书等问题。通过孔子的"言""行"不难发现他一生最推重修身养性,以读书为自我道德完善和精神需求满足的人生方式,这也恰恰构成了他读书的核心价值观,也成为中国传统读书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具体的可概括为四个方面:下学上达的读书目的,文质统一的读书选择,安贫乐道的读书精神,"四结合"的读书方法。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澜  
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毕生以弘扬祖国优秀文化为己任,虚心好学,不耻下问。目睹社会处在大动荡、大分化、大组合之中,他满怀修齐治平的理想,鼓吹仁义,推行礼教,一面深入实际作社会调查,一面培养推行理想的政治人才,在特殊的历史条件下,因而形成了他二重性的理论素养、政治主张和生活作风。他的学说与事业闻名世界,本人被誉"圣人"。然而,中国"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高喊打倒"孔家店",到"文革"至于极点,对孔子的评价其实各执一端。按历史唯物论试图实事求是地辩证孔子的思想核心,还其本来面目,以此推进和谐社会的构建。
[期刊] 财经论丛(浙江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傅允生  
消费观是中国传统经济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占主导地位的是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等级消费观与以老子为代表的道家无为消费观。对消费 ,孔子主张礼的等级规范、仁义的道德约束、宁俭的行为准则 ;老子则提倡道的自然法则。不欲的心理约束、知足的行为准则。两者都倾向于黜奢崇俭 ,体现了中国传统消费思想的主要特点。比较而言 ,孔子强调伦理道德 ,老子强调自然无为 ,从而反映出学派特色与思想内涵的不同。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周兴国  
陈桂生先生所著《孔子授业研究》以孔子授业为研究对象,把《论语》看作是有关孔子教育实践的记录,即通过语言来显现的教育实践(授业)。为把握孔子如何授业这一问题,《孔子授业研究》主要是从语境而不是从语义出发,来理解孔子授业的意图。《孔子授业研究》在方法论上的开创性工作主要表现为:在研究对象上,《孔子授业研究》将孔子授业行为而不是孔子教育思想作为研究对象。在研究取向上,"历史"的研究与"哲学"的研究有机地结合,力图把孔子的授业行动放在特定的语境中来理解孔子授业的意图,以回归我国教育文化的源头。在研究方法上,文本分析与语境分析相互支撑。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冯丽娜  
颜氏一族既是儒学世家,也是佛门弟子。虽然《颜氏家训》的创作基于儒者本分,其与儒家思想存在一脉相承的必然联系,但究其内容本身来看,颜氏与孔子的教育思想在为学科目之选择、治学方法之形成、倾慕效仿之榜样、勤学苦读之目的上实则存在很大差别。运用图书情报学领域的词频统计方法以及知识图谱表示方法对《颜氏家训》与《论语》文本进行词频分布对比分析,揭示二者在教育思想上表现出来的相承(相同)与相异关系。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徐小洲  
孔子(公元前551—479年)是中国历史上影响最大的思想家。二千年封建社会,孔子思想在中华大地上风靡不衰,孔子成为头号圣人。孔子影响之大,不只囿于中国,十七、八世纪,孔子对欧洲也颇有影响,尤以法、德为甚。百科全书派领袖霍尔巴赫就非常赞赏孔子。他说:“在中国,理性对于君主的权力,发生了不可思议的效果,建立于真理之永久基础上的圣人孔子的道德,却能使中国的征服者,亦为所征服”,“欧洲政府非学中国不可”。 古希腊思想家柏拉图(公元前427—347)在西方世界影响之深远也很少有人能望其项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杜钢  
美国汉学中的孔子研究是在还原取向指引下进行的,对孔子教师形象的去圣化研究是这一研究取向的必然选择,而孔子教师形象中的榜样与典范成分则是其圣人化教师形象得以确立的合理性依据所在。在美国汉学界看来,孔子本质上乃是从普通人成长起来的人师典范,而孔子之学与教则构成了其人师典范形象的两大表征。历史地考量,作为教师的孔子堪称是一名失败的成功者,他的一生命运多舛而志趣难酬,但却深刻地影响了中国文化与教育的历史发展进程,而其立身行道式的教师风范也一举奠定了中国教师传统的核心精神基础。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陈国家  郭玉峰  
本文通过对儒家经典著作《论语》为学观地分析、解读,结合孔子教学思想及切身体会和自考生的特殊情况,从自觉意识的树立、"志"与"学"的观念以及终身学习的理念等三个方面出发,吸收、借鉴《论语》中关于为学的思想,给自考生树立一个较为系统全面的为学观,为自考生在未来学习、工作、生活中实现自身价值,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为实现"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1]的目标而奋斗。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徐峰  石伟平  
在先秦诸子中,墨子不仅是技术熟练的工匠,而且重视工匠技术的传授。从《墨子》中有关内容分析来看,墨子的工匠观主要体现在对工匠社会地位、工匠能力素质、工匠考核方式及工匠技术规范四个方面的认识。继而,从方法上来讲,成为工匠需要吃苦耐劳、知行合一、拥有高尚的道德修养和对职业的专注和热爱。墨子的工匠观及其相关建议,对于当代中国的教育具有重要意义:保证"农与工肆之人"获得平等的教育权力;主动施教,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动性;道德教育要提倡兼爱,重视自我修养;重视职业教育在社会阶层流动中的作用。当然,墨子有关工匠的思想也存在着局限,在教育实践中要批判性地吸收和借鉴。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