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264)
- 2023(16177)
- 2022(13546)
- 2021(12609)
- 2020(10753)
- 2019(24476)
- 2018(24039)
- 2017(46167)
- 2016(24979)
- 2015(27639)
- 2014(27323)
- 2013(26988)
- 2012(24802)
- 2011(22210)
- 2010(22083)
- 2009(20567)
- 2008(20242)
- 2007(18342)
- 2006(15785)
- 2005(13691)
- 学科
- 济(106662)
- 经济(106545)
- 业(76419)
- 管理(67525)
- 企(54648)
- 企业(54648)
- 农(51576)
- 方法(48063)
- 数学(43065)
- 数学方法(42573)
- 农业(34107)
- 财(27721)
- 业经(27222)
- 中国(25919)
- 学(21120)
- 地方(20554)
- 制(20265)
- 贸(19689)
- 贸易(19685)
- 易(19219)
- 务(17121)
- 财务(17078)
- 财务管理(17038)
- 企业财务(16222)
- 技术(15607)
- 银(15427)
- 发(15393)
- 银行(15362)
- 环境(15232)
- 融(14967)
- 机构
- 学院(359393)
- 大学(356106)
- 济(148518)
- 经济(145683)
- 管理(139428)
- 理学(122039)
- 理学院(120741)
- 研究(118885)
- 管理学(118547)
- 管理学院(117913)
- 中国(89931)
- 农(82436)
- 科学(75817)
- 京(72945)
- 财(65059)
- 农业(64241)
- 业大(62906)
- 所(60642)
- 中心(56696)
- 研究所(55692)
- 财经(52777)
- 江(52295)
- 经(48232)
- 经济学(45530)
- 范(44692)
- 北京(44603)
- 师范(44078)
- 院(41621)
- 经济学院(41427)
- 州(41188)
- 基金
- 项目(250513)
- 科学(196817)
- 基金(183679)
- 研究(176270)
- 家(163273)
- 国家(161649)
- 科学基金(137708)
- 社会(113711)
- 社会科(107552)
- 社会科学(107518)
- 省(99330)
- 基金项目(98175)
- 自然(91207)
- 自然科(89111)
- 自然科学(89082)
- 自然科学基金(87508)
- 划(82837)
- 教育(79839)
- 资助(73973)
- 编号(69820)
- 重点(56490)
- 部(55179)
- 成果(54779)
- 发(54391)
- 创(52350)
- 科研(49071)
- 创新(48987)
- 国家社会(47579)
- 计划(47369)
- 课题(47113)
- 期刊
- 济(160003)
- 经济(160003)
- 研究(93998)
- 农(82477)
- 学报(64285)
- 中国(64152)
- 科学(57379)
- 农业(55862)
- 财(50243)
- 大学(48453)
- 学学(46704)
- 管理(45756)
- 业经(32441)
- 融(32154)
- 金融(32154)
- 技术(29090)
- 教育(27495)
- 业(27477)
- 财经(25526)
- 经济研究(24208)
- 问题(22821)
- 经(21848)
- 版(20859)
- 业大(17833)
- 技术经济(17570)
- 世界(17399)
- 科技(17283)
- 资源(16944)
- 统计(16907)
- 商业(15995)
共检索到50824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宋璐 李树茁
文章基于"可持续生计框架"生计资本理论,利用西安交通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所2015年在安徽巢湖地区进行的"安徽省老年人福利状况"调查数据,研究在中国劳动力外流背景下子女迁移对农村老年家庭户生计资本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子女迁移导致老年家庭户人力资本减少、社会资本增加;但没有直接增加老年家庭户的金融资本和物质资本。虽然子女迁移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老年家庭户生计资本的水平和结构,但这种影响是以家庭结构为条件的。子女迁移拉大了与子女同住的老年家庭户在金融资本上的差距,弥补了不与子女同住的老年人在物质资本、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的劣势,而自然资本作为农村老年人生产生活的重要条件不受其子女迁移的影响。
关键词:
生计资本 迁移 老年人 家庭结构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宋璐 李树茁
文章基于"可持续生计框架"生计资本理论,利用西安交通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所2015年在安徽巢湖地区进行的"安徽省老年人福利状况"调查数据,研究在中国劳动力外流背景下子女迁移对农村老年家庭户生计资本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子女迁移导致老年家庭户人力资本减少、社会资本增加;但没有直接增加老年家庭户的金融资本和物质资本。虽然子女迁移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老年家庭户生计资本的水平和结构,但这种影响是以家庭结构为条件的。子女迁移拉大了与子女同住的老年家庭户在金融资本上的差距,弥补了不与子女同住的老年人在物质资本、人力资本和
关键词:
生计资本 迁移 老年人 家庭结构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李树茁 徐洁 左冬梅 曾卫红
本文基于对当前转型期农村老年人生计与福祉现状的认识,探讨将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应用于农村老年人养老问题研究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提出了一个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该框架研究中国农村老年人家庭生活福祉脆弱性的形成与特点、养老模式的形成、演化与变迁的途径和规律,探索农村家庭养老支持可持续发展的途径。本文用生计来研究老年人福祉,并建立了农村老年人生计、福祉与家庭支持政策的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对农村老年人生活福祉研究和实践有积极意义。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李树茁 徐洁 左冬梅 曾卫红
本文基于对当前转型期农村老年人生计与福祉现状的认识,探讨将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应用于农村老年人养老问题研究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提出了一个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该框架研究中国农村老年人家庭生活福祉脆弱性的形成与特点、养老模式的形成、演化与变迁的途径和规律,探索农村家庭养老支持可持续发展的途径。本文用生计来研究老年人福祉,并建立了农村老年人生计、福祉与家庭支持政策的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对农村老年人生活福祉研究和实践有积极意义。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王杰 蔡志坚 吉星
在新冠肺炎疫情和产业转型升级的背景下,农村创业成为解决农村劳动力就业问题的有效途径。本文在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下,研究生计资本对农村家庭非农创业和农业创业的影响,并就改进的家庭生命周期模型,进一步分析了不同家庭生命周期阶段下生计资本对家庭创业行为的异质性影响。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生计资本对农村家庭非农创业、农业创业和多行业创业行为都有促进作用,其中人力资本对非农创业和多行业创业行为的边际贡献最大,物质资本对农业创业行为边际贡献最大。(2)家庭生命周期对农村家庭非农创业和农业创业行为都有影响,其中相比较其他家庭,抚养期和负担期的家庭开展非农创业活动的可能性最高,抚养期和稳定期的家庭从事农业创业活动的可能性最高。(3)处于不同家庭生命周期阶段的非农创业和农业创业行为影响因素有较大差异。(4)生计资本对农村家庭非农创业和农业创业绩效有正向影响。为了更好地应对农村劳动力就业问题,可从农村家庭生计资本改善上实施政策,建议把握各类家庭的规律和特点,使政策更为精准地定位到家庭需求,从而使得政策更有效率。
关键词:
生计资本 家庭结构 非农创业 农业创业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世伟 贾朋 周闯
城市中农村迁移家庭的劳动供给行为一直是发展经济学研究的主题之一。本文建立了中国城市中农村迁移家庭的劳动参与模型和工作时间模型,用于分析城市中农村迁移家庭的劳动供给行为。研究结果表明:农村迁移劳动力劳动参与率高,工作时间长,主要在非正规部门就业;农村迁移家庭中女性和男性的教育收益率分别为3.71%和4.97%,且随着受教育年限的提高,男性工作时间将明显增加;身体健康不仅有助于女性劳动参与率的提高,而且有助于女性和男性工作时间的增加;随着年龄的增长,个体倾向于减少工作时间;但随着经验的增长,个体倾向于增加工作时间;女性工作时间的工资弹性和收入弹性分别为-0.261 3和-0.073 3,而男性工作...
关键词:
农村迁移家庭 劳动供给 劳动力市场 工资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万冰 龙开义
目前,我国农村家庭的生计模式可概括为"农业生计模式""农业兼非农业生计模式"和"非农业生计模式"三种。新疆玛纳斯县凉州户镇新渠村的家庭生计模式经历了从以牧业为主到以种植业为主,到多元化发展的历程,生计模式的变迁是村民适应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变化及其自身发展的需要和思想观念的转变的必然结果。城市化和产业结构升级的现代化背景下,农村家庭生计模式变迁必然伴随着农村劳动力的转移。一方面,农业的集约化导致农村剩余劳动力越来越多,需要加大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引导村民转向非农生产,增加村民的非农收入;另一方面,要实现小规模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董艳敏 严奉宪
为探究生计资本对农村居民家庭相对贫困的影响,引入心理资本这一维度对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进行扩展,基于中国家庭动态追踪调查(CFPS)数据,运用熵值法对生计资本进行测度,并从生计资本水平和结构的双重视角出发,分析生计资本对相对贫困的影响。结果表明:1)农村居民家庭生计资本水平和结构呈现不均衡现象。其中,农村居民家庭心理资本最丰裕,其次是人力资本、自然资本、社会资本和物质资本,金融资本最缺乏。生计结构方面以心理资本占优型的农村居民家庭居多,金融资本占优型、物质资本占优型和社会资本占优型的农村居民家庭数量较少。2)人力资本、社会资本、自然资本、物质资本、金融资本水平越高,农村居民家庭陷入相对贫困的概率越小,相对贫困强度越弱。3)与社会资本占优型相比,人力资本占优型、自然资本占优型、物质资本占优型、金融资本占优型和心理资本占优型对相对贫困的抑制效应更强。因此,生计资本水平和结构对农村居民家庭相对贫困均有负向影响,是防止农村居民家庭陷入相对贫困的重要依赖。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管睿 王文略 余劲
精神贫困是当前外部性扶贫模式难以解决的内生性困境,也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主要制约因素。根据六盘山区等6大集中连片贫困地区的942户农户调研数据,重点考察了贫困成因的精神与经济二元属性,并将内生动力量化后纳入可持续生计框架,通过分位数回归模型分析不同收入水平下内生动力及生计资本对农户家庭收入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1)内生动力的培育能有效提高贫困农户的家庭收入,增收效应约为1.916%。(2)在不同分位数下的各项生计资本对农户的增收效应差异明显,人力资本、物质资本及社会资本均呈现出边际效应递减特征,而金融资本则呈现出边际效应递增特征。(3)对于贫困农户而言,内生动力与物质资本、金融资本及社会资本存在显著的替代效应;对于高收入农户而言,内生动力与自然资本、物质资本及金融资本存在显著的互补效应。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久毛措 王暖
可持续生计资本是西藏农牧民家庭生计策略选择的基础与核心,在评估西藏农牧民家庭生计资本现状的基础上,将西藏农牧民家庭生计策略分为以牧为主型、以农为主型、以副业为主型和混合型,并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了西藏农牧民家庭可持续生计资本对生计策略选择的具体影响,提出了农牧民家庭生计策略优化的相应建议。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尹秀芳
农村家庭的日常生活不可避免地会遭遇生产生活困难以及意外事件伤害等。本文把农村家庭的风险抵御能力分为非正式分担机制中的家庭经济能力和正式分担机制中的商业参保能力。通过实地调研,结果显示,子女数量对于农村家庭风险抵御能力有着重要影响。因此认为,改善农村家庭的经济状况、提高农村家庭的风险抵御能力、构建合理的家庭规模十分必要。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陈风波 丁士军 Henry Lucas
在四川省大样本农户调查数据基础上,利用Probit模型分析了家庭结构特征对农村年轻劳动力迁移的影响。研究发现在控制个人特征的前提下:三代同堂家庭显著支持了年轻劳动力外出,而核心家庭对劳动力的外出有显著负面影响;家庭中有未成年人会限制年轻劳动力的外出;年轻配偶的重大疾病显著地影响了年轻人的外出老年人的严重疾病反而促使年轻劳动力外出,但如果家庭中存在未成年人,则老年人的严重疾病会对年轻劳动力迁移产生显著负面影响。研究结果突出体现了当前中国农村劳动力迁移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家庭内部的分工行为,在制定社会保障政策时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郝雨霏 陈皆明
以理性行动理论为指导,对影响西部农村居民迁移意愿的家庭结构因素进行探讨。通过对"西部社会经济变迁调查"数据的分析,证明了迁移意愿是基于家庭结构的理性决策,家里是否有父母或子女是影响个人迁移意愿的重要因素。在考虑了年龄和教育的影响之后,有学龄子女的农村居民迁移意愿较低,有老年父母的农村居民迁移意愿较高。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张锦华 陈博欧
本文利用上海财经大学2019年"千村调查"数据,分析了在义务教育及高中教育阶段,子女随迁对农村家庭教育支出的影响及作用机制,运用工具变量估计、倾向得分匹配法以处理子女随迁可能存在的内生性问题及样本自选择问题。研究结果表明,在控制了地区、家庭特征、父母特征及子女个体特征后,子女随迁使得农村家庭对该子女的教育总支出增加了50.50%,教育负担率提高了5.82%。其中,校内教育支出负担率增加了1.54%、校外教育支出负担率增加1.20%,学校生活费负担率增加1.48%,择校或借读费负担率增加1.59%。在影响机制方面,城镇地区更高的生活成本和教育成本以及异地就学政策的限制,造成了校内教育支出、择校或借读费支出的被动增加。同时,子女随迁一定程度提高了父母的教育期望,进而促进了对子女校外教育支出的增加。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孙晗霖 王志章 刘新智 刘芮伶
伴随着脱贫攻坚持续深入,中国贫困人口数量急速下降,每年退出帮扶项目的"精准脱贫家庭"以千万数量激增,这部分人口既处于扶贫项目的退出边缘,又兼具风险脆弱性和返贫可能性,其可持续生计已然成为后扶贫时期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本文通过构建一个改良的生计可持续性指数(LSI)并基于BP神经网络评估不同类型精准脱贫户的生计可持续性,在此基础上采用倾向得分匹配(PSM)和广义倾向得分匹配法(GPS)探讨生计策略对贫困地区精准脱贫户可持续生计的影响。研究发现,把非农经营活动作为主要生计来源更有益于家庭生计和脱贫效果的可持续性;非农主导型生计策略对家庭物质层面的提升具有显著正向影响,而对于非物质层面作用并不明显;非农生计规模与精准脱贫户家庭整体可持续生计之间存在"倒U形"关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