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646)
- 2023(13761)
- 2022(11060)
- 2021(10375)
- 2020(8420)
- 2019(18931)
- 2018(18142)
- 2017(34261)
- 2016(18324)
- 2015(20411)
- 2014(19532)
- 2013(19549)
- 2012(18388)
- 2011(16629)
- 2010(16514)
- 2009(15451)
- 2008(15197)
- 2007(13430)
- 2006(11816)
- 2005(10505)
- 学科
- 济(86003)
- 经济(85905)
- 业(56623)
- 农(50217)
- 管理(44910)
- 方法(36381)
- 数学(33759)
- 数学方法(33606)
- 企(33566)
- 企业(33566)
- 农业(33260)
- 中国(25025)
- 业经(22227)
- 财(18789)
- 贸(18140)
- 贸易(18131)
- 易(17777)
- 制(16451)
- 学(14905)
- 地方(14836)
- 发(13787)
- 银(13061)
- 银行(13024)
- 融(12919)
- 金融(12919)
- 行(12554)
- 农业经济(12487)
- 体(11985)
- 环境(11840)
- 策(11635)
- 机构
- 学院(267163)
- 大学(266241)
- 济(122995)
- 经济(121143)
- 管理(100912)
- 研究(96711)
- 理学(88688)
- 理学院(87716)
- 管理学(86442)
- 管理学院(85975)
- 中国(75911)
- 农(67267)
- 科学(57266)
- 京(54762)
- 财(51977)
- 农业(51863)
- 所(48526)
- 业大(46843)
- 中心(44518)
- 研究所(44463)
- 财经(42288)
- 经济学(39269)
- 经(39185)
- 江(37220)
- 经济学院(35779)
- 北京(34264)
- 院(33291)
- 范(33195)
- 师范(32782)
- 农业大学(32684)
- 基金
- 项目(185674)
- 科学(147258)
- 基金(139623)
- 研究(132979)
- 家(124783)
- 国家(123392)
- 科学基金(104226)
- 社会(90710)
- 社会科(85840)
- 社会科学(85820)
- 基金项目(73647)
- 省(69747)
- 自然(65449)
- 自然科(63979)
- 自然科学(63956)
- 自然科学基金(62919)
- 划(59012)
- 教育(58421)
- 资助(55557)
- 编号(50437)
- 部(42903)
- 重点(41894)
- 发(41047)
- 成果(39826)
- 国家社会(39823)
- 创(38828)
- 农(37590)
- 教育部(36550)
- 创新(36403)
- 科研(35664)
共检索到39255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刘昊 李强
利用2013和2015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数据,基于"健康资本模型"和"社会支持理论"提出研究假说,分别从情景记忆得分、精神状态得分和抑郁状况得分三个角度探析了子女照料对农村失能老年人精神健康的影响及作用机理。结果表明,子女照料对农村失能老年人精神健康有积极影响,这种影响会随照料强度的增加而有所变化且对女性和中西部的农村失能老年人影响更大;进一步的中介效应检验表明,子女照料可以通过增加老年人参加社会活动和进行身体锻炼的机会以及提高对子女的满意度来改善其精神健康。因此,有效利用以子女为主的家庭养老资源,构建以家庭照料为基础的多元供给服务体系,有助于提升农村失能老年人精神健康水平,助推"健康老龄化"。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于明哲 黄乃静 梁珅华
近年来,科技与金融加速融合,互联网保险业务蓬勃发展,打破地理限制、深入农村,为改善农村居民健康状况提供了新的机遇。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2016年和2018年的面板数据,发现互联网保险的发展能够显著提高中国农村居民的健康水平,且年龄在30~60岁区间、受教育水平和收入水平处于中低档的人群受到的正向影响较大。影响机制的分析结果表明,互联网保险的发展主要通过提高农村居民的商业保险可获得性和高水平医院诊疗意愿渠道,促进其健康水平的提升。
关键词:
互联网保险 健康 农村居民 影响机制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鲍伟
传统的家庭养老和不断完善的社会养老作为两种基本的养老保障,对中国农村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具有怎样的影响?基于CHARLS2013年和CHAR LS2015年的数据,主要从养老提供的经济支持视角,实证考察家庭养老和社会养老对农村老年人身体健康和精神健康的影响效应。结果发现,家庭养老和社会养老对农村老年人身体和精神健康均具有显著改善作用,且家庭养老的作用大于社会养老,两种养老保障对精神健康的作用均大于身体健康。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张永奇 庄天慧
结合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以及加速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加强新时代老龄群体工作,健全特殊群体农村老人的保障体系必是题中之义。照料贫困作为中国保障民生的重大社会政策问题,急需得到更多的政策关注。本文基于CFPS(2018年)微观数据,结合区域层面的宏观项目,实证检验了家庭农场对照料贫困的影响程度与机制作用。研究结果发现,加快培育、发展家庭农场有利于改善农村老人的照料贫困状况,对农村老人的经济、健康以及心理减贫均有不同幅度的促进作用。异质性分析显示:针对健康程度不同的老人,家庭农场的减贫功能出现不一致性。家庭农场对农村半失能老人的健康贫困缓解具有更为鲜明的作用,对农村失能老人的精神贫困抑制作用更为强烈。作用机理研究表明,家庭农场可以通过创收效应、劳动调配、社会信任三种路径间接调节农村老人照料(经济)贫困、照料(健康)贫困、照料(心理)贫困。整体而言,家庭农场能够通过增收途径显著缓解农村老人照料(多维)贫困,其余两种途径调节效应不够明显。因此,未来决策层除了关注家庭农场的创收效应,持续推进家庭农场适度规模经营目标的同时,也应该进一步挖掘家庭农场的社会功能,为推进健康老龄化提供多元化践行路径。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周晶 韩央迪 Weiyu Mao Yura Lee Iris Chi
本文利用"安徽省老年人生活状况"纵贯数据进行路径分析,研究照料孙子女的经历对农村老年人生理健康的影响,并且讨论了成年子女提供的代际支持在其影响路径中的作用。研究发现,相比于未曾照料过孙子女的农村老年人,提供持续性隔代照料的农村老年人的自陈健康状况和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更好,而曾经提供过隔代照料的农村老年人也有更好的自陈健康状况。同时,对于提供持续性隔代照料的农村老年人而言,情感支持在照料经历对其自陈健康状况的影响路径中发挥了一定的中介作用,即能否从其成年子女处获得情感支持影响了他们的自陈健康状况。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范红丽 辛宝英
本文使用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CHNS)2000~2015年面板数据,采用面板固定效应模型与工具变量方法,定量研究农村妇女从事家庭老年照料对其非农就业的阻碍作用,并在此基础上考察农村养老基础设施在缓解这一阻碍作用中所扮演的角色。本文研究发现,从事家庭老年照料对农村妇女非农就业有负向影响,这一负面作用随着妇女从事老年照料强度的增加而不断提高,对30~52岁妇女和贫困家庭妇女非农就业的阻碍作用更为明显;此外,从事家庭老年照料也会影响农村妇女非农就业结构,限制其成为自我创业者;但是,养老院等养老基础设施和服务的可获得性有利于缓解这一阻碍作用。本文的研究意味着现阶段农村仍然存在大量女性劳动力因为照料老人而从事农业劳动,养老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完善能够释放这些劳动力,支持农村产业升级,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关键词:
老年照料 非农就业 农村妇女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李亚青 王子龙 向彦霖
在"优先发展农业农村"的新时代,要实现全民健康,需要重点关注农村居民的健康问题。基于CHARLS数据,本文以精神抑郁和认知健康为被解释变量实证分析了医疗保险对农村中老年人精神健康的影响。研究发现:(1)医疗保险对农村中老年人特别是弱势群体的精神健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且显著体现在男性、60岁及以上老人和低收入群体。居住在农村的中老年人比居住在城镇的更显著受益于医疗保险;(2)分位数回归和更换被解释变量回归验证了结果的稳健性;(3)机制分析表明,医疗保险通过提高农村中老年人的安全预期和生活满意度来提升其精神健康水平。为此,应进一步扩大医疗保险的参保覆盖面,增进制度公平以提升农村居民的安全预期,并加大农村财政投入和加强健康教育,打破农村精神卫生服务"供需双冷"的困境,从根本上提升农村居民的精神健康水平。
关键词:
医疗保险 精神健康 人口老龄化 农村居民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温兴祥 文凤 叶林祥
城乡人口流动和家庭规模小型化使得农村地区中老年人的精神健康问题变得更加严峻。本文基于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数据,利用多层线性模型实证考察了社会资本对农村中老年人精神健康的影响。结果表明:(1)个体社会资本和社区社会资本都显著增加了农村中老年人的认知状况,显著降低了农村中老年人的精神抑郁程度;(2)社会经济因素对精神健康的影响比社会人口因素更大;(3)在本文所考察的各项社会活动中,与朋友交往、休闲娱乐活动和为他人提供帮助是最重要的提升中老年人精神健康的社会活动。因此,加强农村社区建设,提高农村中老年人的社会活动参与度,是改善和维持他们精神健康的有效途径。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柳建坤 张云亮
健康扶贫是降低返贫风险和巩固脱贫成果的重要战略,也是有效推进乡村振兴和乡村建设行动的重要举措。本文使用2017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实证考察了家庭贫困对农村居民自评健康的影响。研究发现:(1)家庭贫困显著损害了农村居民的自评健康;(2)食品消费不足和幸福感缺失是贫困损害农村居民健康的作用机制;(3)针对贫困户的特困补助、教育补助和退耕还林补助等转移支付可以显著削弱贫困对自评健康的负面影响;(4)相比于年轻人口,贫困对农村地区缺乏风险抵御能力的老年群体会产生更强的健康损害效应。本研究不仅为贫困损害居民自评健康提供了经验证据,而且为政府通过健康扶贫来巩固脱贫成果和振兴乡村提供了政策参考。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柳建坤 张云亮
健康扶贫是降低返贫风险和巩固脱贫成果的重要战略,也是有效推进乡村振兴和乡村建设行动的重要举措。本文使用2017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实证考察了家庭贫困对农村居民自评健康的影响。研究发现:(1)家庭贫困显著损害了农村居民的自评健康;(2)食品消费不足和幸福感缺失是贫困损害农村居民健康的作用机制;(3)针对贫困户的特困补助、教育补助和退耕还林补助等转移支付可以显著削弱贫困对自评健康的负面影响;(4)相比于年轻人口,贫困对农村地区缺乏风险抵御能力的老年群体会产生更强的健康损害效应。本研究不仅为贫困损害居民自评健康提供了经验证据,而且为政府通过健康扶贫来巩固脱贫成果和振兴乡村提供了政策参考。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鲁万波 于翠婷 高宇璇
利用2013年CHARLS数据,分析了家庭养老和社会养老及其不平等程度对于农村60岁及以上老年人健康的影响。实证发现:家庭养老和社会养老均对老年人健康有明显的正向促进作用,具体表现在:相比社会养老对健康的边际效应,家庭养老的边际效应更强;相比家庭养老和社会养老对躯体健康的影响,二者对精神健康的影响更为显著;无论是基于基尼系数还是泰尔指数测算的家庭养老和社会养老不平等指标均对老年人健康有明显的负向影响。随着新农保政策的推进,社会养老保障老年人健康的地位日益凸显,伴随产生的老年人养老金收入不平等问题值得进一步
关键词:
整体健康 社会养老 家庭养老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王群勇 赵玮
本文研究了一个新的切入点——"美貌"对家庭决策力有何种影响及具体的作用机制,并且通过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的数据进行验证。研究表明,妻子的美貌赋予了她们在夫妻间相对更多的权利,使她们能够拥有更多的实权。这种优势在排除可能的反向因果关系时,仍然保持稳健。根据已有的理论,我们提出美貌两种潜在的影响机制:首先,在新古典共同偏好的假设下,把家庭视作统一单位,那么美貌的妻子倾向于具有更强的沟通能力、工作能力、判断力,这时赋予妻子更大的权利更有利于提高整个家庭的福利;再者,在纳什议价的假设下,美貌使妻子在夫妻之间产生相对优势,具有更高的议价权。本文的研究结论将为家庭决策、女性婚姻平等及相关议题带来新的思路。
关键词:
美貌 家庭决策力 人际能力 内部博弈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俊
社会养老欠发展使我国仍将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以家庭养老为主。在当前家庭照料者的压力不断增大的情况下,家庭成员的照料意愿可能会影响老年人所获得照料的质与量。基于上海市失能老年人及其主要家庭照料者的配对样本数据,文章分析了家庭照料者的照料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1)大多数主要照料者的照料意愿较强。(2)照料负担维度、责任与情感维度、主要照料者与被照料者的关系维度、社会支持维度中的诸多变量均影响主要照料者的照料意愿。(3)进一步的基于结构方程的路径分析揭示了孝道认同、是否出于爱的照料、关系质量(照料者角度)、关系质量(老年人角度)四个变量既直接影响照料意愿,也通过影响主观照料负担进而间接影响照料意愿。基于上述发现,我们应该发展社会养老以减轻家庭照料者的照料负担、改善家庭关系与提倡传统孝道。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卢建新
利用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本文分析了农村家庭收入、金融资产、住房和非住房资产对消费的影响及其差异性。实证表明:收入是影响农村家庭消费的最主要因素,其次是金融资产、住房资产和非住房资产,但非住房资产对消费有负的显著影响;无风险金融资产、风险金融资产和社保金融资产对农村家庭消费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住房资产对家庭耐用品消费的影响程度大于非耐用品;户主年龄特征、家庭所处地区以及家庭收入高低对农村家庭消费的差异性有一定解释力。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程令国 张晔 沈可
教育和健康作为人力资本的最重要部分,其互补关系引起了经济学家的高度关注。本文使用中国老年人数据,研究了教育对健康的影响及其内在机制。结果发现教育显著提高了中国老年人的健康水平和存活率,且教育带来的健康投入效率的提高比预算约束的放松所起的作用更大,因此可以通过健康行为的干预来增进人们的健康。本文进一步证实了教育对健康影响的持久性和跨国普适性,同时也发现了教育对中国老年人健康的影响渠道的一些有趣特点。
关键词:
教育 健康 渠道分析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