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864)
2023(12900)
2022(11123)
2021(10501)
2020(8970)
2019(20583)
2018(20311)
2017(40110)
2016(21357)
2015(24256)
2014(23957)
2013(22980)
2012(21231)
2011(18641)
2010(19006)
2009(17301)
2008(16658)
2007(14472)
2006(12582)
2005(10733)
作者
(57153)
(47685)
(47547)
(45324)
(30882)
(22783)
(21658)
(18499)
(18201)
(17223)
(16255)
(16012)
(15005)
(14996)
(14914)
(14882)
(14143)
(13916)
(13782)
(13781)
(11701)
(11587)
(11580)
(10978)
(10827)
(10775)
(10359)
(10340)
(9537)
(9326)
学科
(88196)
经济(88099)
管理(64033)
(63317)
(52745)
企业(52745)
方法(46607)
数学(42469)
数学方法(41800)
(24586)
(23378)
中国(23121)
业经(17509)
(16440)
贸易(16432)
(16026)
(15798)
财务(15737)
财务管理(15701)
农业(15393)
地方(15241)
企业财务(14975)
(14912)
(14392)
理论(14182)
(13484)
技术(13384)
(13014)
银行(13005)
(12915)
机构
学院(295398)
大学(292767)
(124882)
经济(122552)
管理(120529)
理学(105141)
理学院(104159)
管理学(102166)
管理学院(101624)
研究(91180)
中国(70137)
(59038)
(58944)
科学(52528)
财经(47183)
中心(43853)
(43169)
(43071)
(43020)
(41527)
业大(40415)
研究所(38960)
经济学(38862)
(36614)
北京(36502)
师范(36264)
财经大学(35354)
经济学院(35294)
(33642)
(33394)
基金
项目(202610)
科学(162413)
研究(150165)
基金(149824)
(129216)
国家(127865)
科学基金(112321)
社会(96472)
社会科(91616)
社会科学(91592)
(78602)
基金项目(78048)
自然(72980)
教育(71638)
自然科(71365)
自然科学(71346)
自然科学基金(70093)
(66040)
资助(63120)
编号(61115)
成果(49024)
(45927)
重点(45138)
(42818)
(42715)
课题(41890)
教育部(40568)
国家社会(39973)
创新(39796)
人文(39548)
期刊
(127544)
经济(127544)
研究(84045)
中国(52979)
(45973)
管理(45012)
学报(39360)
科学(38578)
(36430)
教育(33012)
大学(32005)
学学(30279)
(29234)
金融(29234)
技术(28668)
农业(24977)
财经(23413)
经济研究(21718)
业经(20952)
(19976)
问题(16580)
统计(16306)
(14987)
技术经济(14690)
(13962)
决策(13512)
(13479)
理论(13369)
商业(13309)
(12794)
共检索到42274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郭新华  江河  
子女照料与家庭负债对已婚女性的就业选择具有重要影响。为此,在Becker家庭决策模型基础上,建立资产负债约束下已婚女性"子女照料—闲暇—就业"效用最大化决策模型,利用2016年CFPS数据分析发现:子女照料对已婚女性就业概率及周工作时间存在负向影响,且家庭的银行负债对子女照料与已婚女性就业的关系存在负向调节效应。因此,在鼓励女性生育的政策背景下,政府需要综合考虑子女照料负担与家庭负债约束,制定更加有效的已婚女性就业保障政策。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石智雷   宁桃丽  
现有理论认为户籍制度是农村留守儿童的根本原因,然而即使户籍制度已放宽,依然存在大量留守儿童。文章从家庭决策的视角出发,基于2018年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CMDS),使用1979年和1983年全国各地区获得“三八红旗手”称号的女性比率构建工具变量,实证检验了女性地位对农民工子女留守的影响及其内在机制。研究发现,女性地位的提升能够显著降低农民工子女留守的概率,该结论在进行重新定义样本和调整核心变量的测度等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异质性分析发现,女性地位的提升显著减少了女孩留守现象,对男孩的影响不显著。机制分析表明,女性地位的提升,增强了家庭对子女成长发展的关注;同时,女性地位提升后家庭生育孩子数量减少,家庭成员的工作时长缩短,可用于照料子女的时间和物质资源更充裕,有效降低了子女的留守概率。文章结论为理解近年来户籍制度改革不断深化背景下的儿童留守现象提供了新的视角,也为有效减少儿童留守现象提供了政策启示。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郑逸芳  程璆  许佳贤  
文章基于CGSS2012调查数据,考察了角色代偿意识、家庭照料两个维度对已婚女性劳动参与及其工资报酬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角色代偿意识越强,外出参与社会劳动的可能性越高,但对工资报酬的影响不显著;家庭照料的影响则要区分看待:学龄子女数量越多、或越认为养老责任在自己,女性社会劳动参与度越高,而对家庭成员的照料时间以及幼龄子女数量则呈负向影响。此外,学龄子女数量和个人养老态度会负向影响报酬待遇,但付出的照料时间越长,工资报酬反而会越多。稳健性检验证明已婚女性劳动参与和工资报酬会在户籍和代际上存在差异。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郑逸芳  程璆  许佳贤  
文章基于CGSS2012调查数据,考察了角色代偿意识、家庭照料两个维度对已婚女性劳动参与及其工资报酬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角色代偿意识越强,外出参与社会劳动的可能性越高,但对工资报酬的影响不显著;家庭照料的影响则要区分看待:学龄子女数量越多、或越认为养老责任在自己,女性社会劳动参与度越高,而对家庭成员的照料时间以及幼龄子女数量则呈负向影响。此外,学龄子女数量和个人养老态度会负向影响报酬待遇,但付出的照料时间越长,工资报酬反而会越多。稳健性检验证明已婚女性劳动参与和工资报酬会在户籍和代际上存在差异。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周娟  
从农户家庭决策的角度,土地流转与适度规模经营遵循同样的决策策略,即实现家庭资源的最优配置。在此策略下,即使经营土地的资本投入产出比很高,但差异性的家庭资源禀赋(劳动力、承包面积、资本)产生了不同的土地流转和适度规模经营决策。而在既有决策模式下,机会地租成为影响决策的重要因素,但抬高地租在促进农户流出土地的同时也会阻碍土地流入者流入土地。各因素间的联动机制很难通过强化其中一种或几种因素来促进土地流转或适度规模经营,但从静态结构看,在土地流转和适度规模经营决策中,农户的类型化识别是清晰的,不同类型农户进行土地流转与适度规模经营的动力与条件差异明显。推进土地流转与适度规模经营更适合以农户类型为依据、以农户为核心来推进。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梁中辉  李旻  
在对前人关于已婚妇女外出就业的研究基础上,结合2013年沈阳农业大学劳动力转移问卷调查,对农村已婚妇女外出就业的现状及影响因素进行深入剖析,并着重研究了家庭迁移对农村已婚妇女就业行为的影响。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刘昊  李强  
利用2013和2015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数据,基于"健康资本模型"和"社会支持理论"提出研究假说,分别从情景记忆得分、精神状态得分和抑郁状况得分三个角度探析了子女照料对农村失能老年人精神健康的影响及作用机理。结果表明,子女照料对农村失能老年人精神健康有积极影响,这种影响会随照料强度的增加而有所变化且对女性和中西部的农村失能老年人影响更大;进一步的中介效应检验表明,子女照料可以通过增加老年人参加社会活动和进行身体锻炼的机会以及提高对子女的满意度来改善其精神健康。因此,有效利用以子女为主的家庭养老资源,构建以家庭照料为基础的多元供给服务体系,有助于提升农村失能老年人精神健康水平,助推"健康老龄化"。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吴卫星  谭浩  
文章基于中国居民家庭微观调查数据,研究了夹心层家庭的股票市场参与以及风险资产选择情况。研究结果表明,在中国家庭中"上有老下有小"的夹心层家庭,与其他类型家庭相比确实有独特的投资行为特征,夹心层家庭更多地参与到股票市场,而且这部分家庭的资产组合中股票及风险资产在金融资产中的比重相对较大;家庭在预期支出上的不同,能在一定程度上解释夹心层家庭资产选择行为;而具备更长财务规划期限的夹心层家庭,则更倾向于投资风险资产;相对于家中的老人因素,子女因素在影响夹心层家庭的资产选择行为中占据主导;家庭主要经济活动参与人年龄因素与家庭的股票市场参与表现出"驼峰型"的变化关系,而这种影响可能与家庭结构有关。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吴卫星  谭浩  
文章基于中国居民家庭微观调查数据,研究了夹心层家庭的股票市场参与以及风险资产选择情况。研究结果表明,在中国家庭中"上有老下有小"的夹心层家庭,与其他类型家庭相比确实有独特的投资行为特征,夹心层家庭更多地参与到股票市场,而且这部分家庭的资产组合中股票及风险资产在金融资产中的比重相对较大;家庭在预期支出上的不同,能在一定程度上解释夹心层家庭资产选择行为;而具备更长财务规划期限的夹心层家庭,则更倾向于投资风险资产;相对于家中的老人因素,子女因素在影响夹心层家庭的资产选择行为中占据主导;家庭主要经济活动参与人年龄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卢洪友  余锦亮  杜亦譞  
多代直系家庭成员之间紧密的社会经济联系是我国家庭文化的重要特征,因而老年人在家庭照料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社会价值。文章利用2010年、2012年和2014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构建面板模型并实证分析了老年父母的隔代照料及料理家务活动对子女劳动供给的影响。结果发现,老年父母的隔代照料显著提高了子女的劳动供给,其中男性劳动参与率提高了6.3%,女性提高了14.3%,并且女性的工作时间增加幅度远大于男性。此外,隔代照料对农村居民劳动参与率的影响大于城市居民,而对城市居民就业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工作时间上,公共服务不均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卢洪友  余锦亮  杜亦譞  
多代直系家庭成员之间紧密的社会经济联系是我国家庭文化的重要特征,因而老年人在家庭照料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社会价值。文章利用2010年、2012年和2014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构建面板模型并实证分析了老年父母的隔代照料及料理家务活动对子女劳动供给的影响。结果发现,老年父母的隔代照料显著提高了子女的劳动供给,其中男性劳动参与率提高了6.3%,女性提高了14.3%,并且女性的工作时间增加幅度远大于男性。此外,隔代照料对农村居民劳动参与率的影响大于城市居民,而对城市居民就业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工作时间上,公共服务不均等以及就业能力和工作性质的差距是异质性产生的重要原因。文章从老年人影响青年人劳动力供给的角度,验证了老年人的社会价值,也从侧面说明了中国女性为何有条件更加“勤劳”。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何启志  李家山  周利  
本文使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CFPS)分析家庭负债对居民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效应及作用机理。研究发现,家庭未偿负债总额及异质性债务均会对居民主观幸福感产生显著的抑制作用。家庭债务通过闲暇、心理抑郁以及财务困境渠道抑制居民幸福感的提升。负债对居民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具有显著的异质性特征,而认知能力和金融素养的提高有助于缓解负债对居民幸福感的负面影响。研究结论能为理解我国居民幸福感提供证据,同时也为提升广大人民群众的福利水平提供参考。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陆利丽  
基于1988-2009年中国城镇住户调查数据(UHS)中的夫妻配对样本,利用变异系数的按收入来源分解公式以及基于各种反事实收入分布,考察了单个时点上中国城镇已婚女性就业对家庭间收入差距的影响。结果表明妻子就业具有使家庭间收入分布更加均等化的作用,且与其他市场经济国家研究结果相比,这种缩小作用更为明显。此外,分阶段的研究发现已婚女性就业对家庭间收入差距的影响在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同阶段存在较显著的差异。进一步利用不同时点上的方差分解公式考察了已婚女性就业变化对家庭间收入差距变化的影响,结果显示已婚女性就业率的下降加剧了家庭间收入差距的扩大,尤其是在1997-2002年间,由于已婚女性就业率下降导...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齐险峰  郭震威  
本文将“四二一”家庭和广义“四二一”家庭区分开来,并基于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1‰抽样个案数据,建立了直接测算未来“四二一”家庭和广义“四二一”家庭数量的微观仿真模型。仿真结果显示,现行生育政策保持不变时,未来全国“四二一”家庭及广义“四二一”家庭数量并不多,且主要集中在非农业人口。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胡振  杨华磊  臧日宏  
文章利用最新公布的消费金融调查数据,考察城镇家庭负债的异质性特征与影响因素,研究发现:资产持有量的增加,会显著地降低家庭负债意愿,其中资产投资属性越强,对负债意愿的影响程度越大,贡献大小依次为金融资产、房产及其他资产等;收入会显著增加家庭负债率,增加家庭收入对低负债家庭的影响小于高负债家庭,资产的增加会显著地降低家庭负债率;未来收入预期、少儿抚养比对家庭负债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职业、性别、婚姻等变量对家庭负债的影响不大。文章研究结论为制定降低家庭财务脆弱性等相关政策,提供了决策参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