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010)
- 2023(8522)
- 2022(7022)
- 2021(6673)
- 2020(5602)
- 2019(12414)
- 2018(12605)
- 2017(25479)
- 2016(13881)
- 2015(14829)
- 2014(14409)
- 2013(14607)
- 2012(13575)
- 2011(12410)
- 2010(12407)
- 2009(11842)
- 2008(11601)
- 2007(10658)
- 2006(9712)
- 2005(8532)
- 学科
- 济(58763)
- 经济(58696)
- 农(45540)
- 业(43994)
- 管理(32138)
- 农业(29838)
- 方法(23140)
- 企(21706)
- 企业(21706)
- 数学(21651)
- 数学方法(21554)
- 中国(18575)
- 业经(16721)
- 制(14507)
- 贸(13273)
- 贸易(13268)
- 易(13064)
- 财(12984)
- 银(10750)
- 银行(10711)
- 行(10326)
- 发(10049)
- 体(10031)
- 农业经济(9918)
- 地方(9724)
- 劳(9527)
- 劳动(9510)
- 学(9409)
- 村(8970)
- 农村(8961)
- 机构
- 学院(200851)
- 大学(196713)
- 济(89901)
- 经济(88424)
- 管理(76637)
- 研究(67678)
- 理学(67157)
- 理学院(66517)
- 管理学(65588)
- 管理学院(65262)
- 农(59207)
- 中国(54190)
- 农业(45919)
- 科学(41553)
- 京(39904)
- 业大(39525)
- 财(39138)
- 所(35262)
- 研究所(32010)
- 中心(31703)
- 财经(31458)
- 江(29012)
- 农业大学(28886)
- 经(28769)
- 经济学(27357)
- 经济学院(25129)
- 经济管理(24558)
- 北京(24518)
- 范(23435)
- 师范(23109)
- 基金
- 项目(133092)
- 科学(103841)
- 基金(97427)
- 研究(95117)
- 家(86445)
- 国家(85597)
- 科学基金(71753)
- 社会(63151)
- 社会科(59552)
- 社会科学(59535)
- 基金项目(52581)
- 省(52529)
- 自然(45304)
- 自然科(44225)
- 自然科学(44209)
- 划(43592)
- 自然科学基金(43433)
- 教育(41165)
- 编号(38694)
- 资助(38318)
- 农(33706)
- 部(30195)
- 成果(29959)
- 发(29822)
- 重点(29278)
- 创(27736)
- 业(26900)
- 国家社会(26631)
- 创新(25980)
- 科研(25576)
- 期刊
- 济(101134)
- 经济(101134)
- 农(62777)
- 研究(55808)
- 农业(42190)
- 中国(38229)
- 学报(36008)
- 科学(31768)
- 大学(27337)
- 学学(26617)
- 财(25732)
- 业经(23902)
- 融(23774)
- 金融(23774)
- 管理(22391)
- 业(19402)
- 问题(16006)
- 经济研究(15262)
- 财经(15113)
- 农业经济(13777)
- 农村(13749)
- 村(13749)
- 技术(13705)
- 经(12878)
- 教育(12269)
- 版(11722)
- 世界(11217)
- 经济问题(11047)
- 业大(11000)
- 商业(10472)
共检索到29316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雨婷 王秀芝
文章利用2018年中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CMDS)数据,实证分析子女数量对我国农民工非农劳动供给的影响。OLS回归结果显示,子女数量的上升显著降低我国女性农民工的非农劳动供给,但对男性农民工的非农劳动供给无显著影响。进一步运用2SLS-IV回归解决子女数量与非农劳动供给之间的内生性问题后,子女数量对我国女性农民工的劳动供给的负向影响仍存在且系数增大,其劳动供给率下降了3.7%,但对我国男性农民工群体的影响仍不显著。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喻开志 王裕韬 邹红
本文首先探讨了女性农民工劳动供给决策的理论机制,进而使用LPM-2SLS和IV-Tobit模型研究了子女随迁对女性农民工劳动参与决策及其工作时间的因果效应以及替代性照料的调节效应。结果表明,子女随迁会使女性农民工的劳动参与概率和周工作时间对数分别平均减少40%和2.485。进一步研究发现,幼儿园等机构提供的外源性照料使得子女随迁家庭的女性农民工劳动供给显著增加;而隔代照料对子女随迁家庭的女性农民工劳动供给的正效应则十分有限,该调节效应不显著主要源于隔代照料对老人健康的不利影响,此不利影响加重了老年照料压力进而抵消了隔代照料对于女性劳动供给所产生的大部分正效应。本文的政策含义在于,完善替代性照料相关政策并释放制度红利可削弱子女随迁对女性农民工劳动供给的负效应,但对于隔代照料等家庭内部非正式照料而言,还需并行考虑健康及医疗干预政策。
关键词:
子女随迁 女性农民工劳动供给 替代性照料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秦立建 秦雪征 蒋中一
利用农业部农村固定观察点2003~2007年全国性大规模跟踪调查数据,本文使用Heckman模型研究了健康对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劳动供给时间的影响。为了解决横截面数据分析中健康变量的内生性问题,本文将上一时期的健康状况作为下一时期外出务工劳动供给时间的解释变量。研究结果表明,健康状况不佳对农民工外出务工劳动供给时间产生了显著的负向影响。因此,加强对农民工的健康投资,提高农民工的身体健康水平,有利于增加其外出务工劳动供给和提高其收入水平。
关键词:
农民工 健康 劳动供给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杨青 徐俊杰 王洪卫
房租负担日益上升不断压缩农民工的收支剩余,而大部分农民工在城市融入障碍、户籍制度隔离与农村社会保障不足等情况下所具有的"效益观"特性——以追求返乡养老前收支剩余最大化为目标,使其更倾向于增加劳动供给以弥补收支剩余的降低。本文利用2016年中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对此进行了检验。研究发现,房租负担上升显著增加了农民工的劳动时间,其中对家庭负担较重和就业稳定较差的农民工的影响尤为明显;进一步还引起了农民工超时劳动。本文认为,当前在加快建立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的同时,加大对家庭负担较重和就业稳定较差农民工的租房保障,并进一步推进社会融合、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和完善农村社会保障是推动农民工劳动力市场可持续发展的应有之义。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付廷臣
从我国存在巨大的区域经济差异出发,如果假定劳动力从落后地区向发达的城市转移,不是决定于两地区的工资之差,而是决定于城市的工资与落后地区劳动力在城市的生存成本和需要其负担的家属在落后地区的生存成本即转移劳动力的基础价值之差,并且假定在城市的劳动力供给市场上,随着工作时间的延长和实际小时工资的降低,存在劳动力的退出,并且退出劳动力减少的劳动供给大于留在劳动力市场中的劳动者增加的劳动量,则城市农民工的劳动供给曲线是一条以落后地区转移劳动力的最低基础价值为起点、向右上方倾斜、其不同阶段存在不同斜率、且斜率随城市劳动力供求状况而变动的曲线。
关键词:
农民工 劳动力基础价值 劳动供给曲线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睿 高端阳 陈传波
基于2017年中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和234个地级城市匹配数据,系统考察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对农民工劳动供给的影响。研究表明:(1)参加城镇职工医疗保险会降低农民工的劳动供给时间并提高劳动效率,呈现出收入效应和积极的劳动供给效应。(2)职工医保存在较明显的劳动供给效应分化。对“单位+个人”参保的农民工主要呈现出收入效应,对灵活就业身份参保的农民工则产生缴费约束;职工医保对缓解老一代农民工过度劳动的效应更强。(3)机制分析发现,健康水平在职工医保影响农民工劳动供给中发挥了部分中介效应,消费水平在职工医保影响农民工劳动供给水平中发挥了遮掩效应。
关键词:
城镇职工医疗保险 劳动供给 农民工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高集光
随着人们文化知识水平不断提升,农民工也不再属于同一个高度群体了,其内部发生着极大分化。和传统(第一代)农民工相比较,新生代农民工经济价值不断发生着变化,其行为对经济影响越来越大。因此在这种形势下,与新生代农民工相伴而生的经济与政治法律必须随之调整,才能够满足社会发展需要。本文从经济学角度分析了新生代和老一代农民工的劳动供给行为,在该基础上为新生代农民工提出合理的制度创新与政策安排建议。
关键词:
经济学分析 农民工劳动 供给行为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林伟 李龙 宋月萍
本文基于国家卫生计生委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依托OLS方法检验劳动合同形式对农民工工资率的影响,并借助分位数回归方法细致深入地诠释其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签订劳动合同将会显著提升农民工的工资率,有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对农民工,尤其是对中低收入的农民工,工资促进效应更为突出。
关键词:
农民工 工资率 劳动合同形式 分位数回归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郭凤鸣 张世伟
文章基于2012和2013年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和城市宏观经济数据,应用基于分层模型的双重差分方法,分析了最低工资提升对低收入农民工过度劳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农民工群体过度劳动严重;最低工资的提升不但未能缓解低收入农民工的过度劳动,而且增加了小学及以下受教育水平的女性农民工过度劳动的概率,也加重了初中教育水平男性农民工过度劳动的程度。因此,政府部门一方面需要进一步明确月最低工资所对应的法定工作小时数,或实施小时最低工资制度;另一方面需要加强对最低工资实施和法定工作时间的监管。只有结合严格的工作时间规定,控制企业的加班成本,才能有效控制最低工资提升对低收入农民工过度劳动的不利影响,使最低工资政策真正发挥保护低收入群体的作用。
关键词:
最低工资 过度劳动 多层模型 双重差分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杨琦 李玲玲
文章分析了新生代农民工与老一代农民工的不同特点,指出新生代农民工的经济价值在不断提高,并利用"人的经济价值"理论解释了"民工荒"的原因;新生代农民工人力资本的提高促进了经济的增长,经济价值的提高也使新生代农民工的劳动力成本增加,倒逼粗放式经济增长方式进行转变;伴随着新生代农民工经济价值的提高,与之相关的经济、政治法律制度也要进行相应地调整以适应这种变化。
关键词:
新生代农民工 人的经济价值 经济增长方式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夏怡然
文章通过构建可变必需支出约束下的农民工劳动供给模型,对经典的劳动供给理论进行了修正,并利用浙江省温州市农民工的调查数据对模型进行了实证检验。文章指出,由于农民工的劳动供给受到必需支出的约束,经典劳动供给曲线将在低工资水平处出现一个拐点,在拐点工资率以下,农民工的劳动供给与工资率之间存在反向变动关系,当工资率下降时,农民工将适当地压缩必需支出,增加劳动时间,减少闲暇时间;当工资率上升时,农民工将适当地提高必需支出,减少劳动时间,增加闲暇时间。另外,非劳动收入、可支配的时间总量、物价水平等外生变量也将影响农民工的劳动供给。
关键词:
农民工 劳动供给 可变必需支出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卢海阳 梁海兵
在人口红利逐渐消失的背景下,农民工劳动供给能否稳定是影响未来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重要因素。虽然推进农民工市民化已被提升到国家战略高度,但是学术界尚未深入探讨身份的转变对农民工劳动供给的影响。文章基于身份经济学理论框架,实证检验了"城市人"身份认同对农民工劳动供给的影响。结果表明:由于不同身份的背后隐含着最优行为准则的差异,"城市人"身份认同的形成有助于提高农民工的劳动供给。相对于老一代、女性或外来农民工,身份认同对新生代、男性或本地农民工劳动供给的影响更大。文章的重要政策启示在于,加快社会建设步伐对于稳定农民工的劳动供给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应通过提高农民工群体的福利水平促进其融入城市,进而挖掘农...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王珊娜 赵明霏
本文基于2021年春节假期农民工个体调查数据,通过Logit模型和中介效应检验劳动合同签订状况对农民工就地过年决策的影响,从而反映农民工城市融入的状态。实证分析发现:通过签订劳动合同形成相对稳定的劳动关系对农民工选择就地过年具有显著的正向推动作用,特别是对第二产业就业的农民工居留意愿的影响更大;将工资、社会保障、工作时间和工作稳定性作为中介变量,检验劳动合同对农民工融入城市的内在传导机制发现,工资、社保、工作时间和工作稳定性起到部分中介调节效应,工作稳定性的中介效应最为明显。因此,应推动劳动合同法的全面执行,有效提高农民工劳动合同签订率,切实维护农民工特别是新就业形态从业农民工的合法权益。
关键词:
农民工 劳动合同 就地过年 城市融入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刘传江 徐建玲
当今中国农民工不再是一个高度同质的群体,而是已经在内部产生了分化。本文主要通过对第一代农民工和第二代农民工的特征及其劳动力供给的经济学分析,揭示世纪之交前后我国出现“民工潮”和“民工荒”的微观层面的原因,认为第二代农民工是最需要市民化也是最容易市民化的群体,但同时需要相应的制度创新和政策安排。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张玲
近年来"民工荒"的出现,对中国经济发展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在中国人口老龄化加速的背景下,促进农民工劳动力供给长期、稳定地增长,对促进我国人口红利增加及农民增收、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促进社会和谐等具有重要意义。当今中国农民工已经不再是一个高度同质的群体,在其内部已产生了分化。新生代农民工已成为农民工群体中的重要生力军。该文首先对"民工荒"现象进行经济学分析,进而对新生代农民工劳动力供给影响因素进行具体分析,并提出促进新生代农民工劳动力供给稳定增长的对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