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926)
2023(6878)
2022(5738)
2021(5176)
2020(4486)
2019(9965)
2018(9610)
2017(17651)
2016(10166)
2015(10793)
2014(10550)
2013(9968)
2012(9099)
2011(8142)
2010(7906)
2009(7327)
2008(7021)
2007(5808)
2006(4820)
2005(3949)
作者
(33948)
(28587)
(28570)
(26575)
(17964)
(13945)
(12676)
(11475)
(10702)
(9914)
(9672)
(9340)
(9336)
(9168)
(9139)
(8853)
(8677)
(8644)
(8141)
(8081)
(7594)
(7153)
(6614)
(6575)
(6388)
(6366)
(6275)
(6168)
(6004)
(5935)
学科
(39166)
经济(39130)
管理(26763)
(26335)
方法(23558)
数学(22043)
数学方法(21689)
(21074)
企业(21074)
(10688)
(9605)
(8860)
(8172)
贸易(8170)
中国(8130)
(7987)
业经(7346)
农业(6725)
技术(6489)
环境(6210)
(5773)
财务(5755)
财务管理(5747)
企业财务(5479)
地方(5285)
(5268)
(5026)
理论(4903)
(4636)
产业(4620)
机构
大学(143475)
学院(143250)
(53432)
管理(53003)
经济(52574)
研究(51192)
理学(48071)
理学院(47482)
管理学(46082)
管理学院(45878)
(41673)
科学(39370)
中国(34689)
农业(34039)
业大(33898)
(29462)
(28791)
研究所(27427)
农业大学(23049)
中心(22585)
(20702)
(19918)
(19611)
实验(19085)
实验室(18368)
(18316)
(18182)
(18131)
财经(17861)
科学院(17664)
基金
项目(112876)
科学(87559)
基金(84059)
(79766)
国家(79201)
研究(66571)
科学基金(65844)
自然(49012)
自然科(48006)
自然科学(47986)
自然科学基金(47138)
(46001)
基金项目(44913)
社会(42311)
社会科(40251)
社会科学(40240)
(39647)
资助(34481)
教育(30787)
计划(27162)
重点(26329)
科技(24751)
(24163)
科研(23521)
(23201)
(23170)
编号(22796)
创新(22678)
(21737)
专项(20309)
期刊
(45975)
经济(45975)
学报(39788)
(36586)
科学(31538)
研究(30286)
大学(27330)
学学(26830)
农业(24495)
中国(22941)
管理(17208)
(14476)
(13911)
业大(12665)
农业大学(10622)
技术(10011)
(9701)
科技(9245)
林业(9046)
统计(8998)
经济研究(8885)
(8592)
财经(8198)
中国农业(8146)
业经(8112)
(7986)
金融(7986)
决策(7500)
自然(7460)
教育(7409)
共检索到18370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周瑞莲  赵哈林  杨树德  Westgate E Mark  
【目的】本研究通过种子快速生长期对3个不同基因型大豆(Evans-低蛋白品种;PI132.217-高蛋白稳定品种;Proto-高蛋白品种)供氮以了解供氮是否能提高种子蛋白质含量并改变种子组分,为大豆合理施氮和育种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液体组培法,即在植株开花后第18天,采集体积相同的种子,将子叶培养在含氮量不同的营养液中(0、37、75和150mmol·L-1谷氨酰胺)。在植株开花后的第24,30,36和42天以及在液体组培的第6,12,18和24天,分别收集种子和子叶测定干重(DW)和种子组分。【结果】供氮条件下种子鲜重(FW)和干重的积累速率明显比在植株上快。与植株上种子相比,Evans和...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周瑞莲  杨树德  赵哈林  Westgate E.Mark  
【目的】通过测定变温处理过程中种子生长速率、蛋白质、脂肪和淀粉含量,以期了解发育早期变温对种子发育和组分的影响。【方法】采用液体组培法在种子发育早期的分裂期(开花10~20d)和积累期(开花20~32d)对种子和子叶进行变温处理。具体做法:将盆栽的3个不同基因型大豆品种(Evans,低蛋白品种;Proto,高蛋白品种;PI132.217,高蛋白质稳定品种)置于均温为24℃[昼/夜温度,27/20℃(Mo)]的生长箱中培养。在开花后10d,将它们分别置于温度为31℃[35/27℃(Ho)]、24℃[27/20℃(Mo)]和16℃[20/12℃(Lo)]的生长箱中。在开花后20d,从生长在不同温度...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江巨鳌  田森林  
在添加亚油酸作为反应底物的条件下,以分别含有Lox1Lox3和Lox1Lox2的大豆为材料,研究Lox1Lox3和Lox1Lox2在不同遗传背景下的己醛生成量.结果表明各个Lox1Lox3材料之间在己醛生成量上存在一定差异,变异系数为6.88%;各个Lox1Lox2材料之间在己醛生成量上也存在一定差异,变异系数为6.51%.但进一步作显著性测验都未能达到显著水平,说明不同遗传背景对大豆种子脂肪氧化酶Lox1Lox3和Lox1Lox2在生成己醛量活性方面没有明显影响.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于海秋  彭新湘  严小龙  曹敏建  
用1/2Hoagland营养液培养磷高效大豆基因型BX10和磷低效基因型BD2,缺磷胁迫15d后测定其光合、光呼吸、暗呼吸的日变化,并进一步探讨了影响上述过程的原因。结果表明:缺磷使两基因型光合速率(Pn)显著下降,但BX10仍高于BD2(尤其在上午);缺磷对PSⅡ光化学效率(Fv/Fm)和胞间CO2浓度(Ci)的影响无规律可循,与Pn的相关性也不显著;缺磷显著降低大豆气孔导度(Gs),并与Pn呈极显著正相关(r=0.753,P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张凤兰  高田义人  徐家炳  
探讨了基因型对白菜子叶培养不定芽再生的影响。结果表明 ,不同基因型的不定芽再生率和平均每子叶生芽数差异极大 ,在被检索的 12 3个大白菜和 2 0个小白菜品种中 ,芽再生率为0~ 97 5 % ,平均每子叶生芽数为 1 0~ 10 7个。 17个大白菜和 5个小白菜品种的不定芽再生率在 80 %以上。芽再生率与品种起源地、结球类型及熟性无相关。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张若纬  顾兴芳  王烨  张圣平  张宝玺  
以6个不同黄瓜品种和自交系为试材,研究了基因型、激素(6-BA、ABA)对黄瓜离体子叶再生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基因型黄瓜之间的再生频率差异较大,吉林旱瓜为最佳基因型,在培养基M7(MS+1.5mg/L6-BA+0.5mg/LABA+2mg/LAgNO3)上再生频率最高达97%,平均每外植体再生芽数为5.2;与对照相比,6-BA、ABA和AgNO3组合能促进芽的再生,显著提高再生芽数,其中6-BA是黄瓜子叶再生的必要激素,而ABA是促进子叶高效再生的激素;此外,MS培养基添加0.1mg/L6-BA能显著促进再生不定芽的伸长。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晓光  曹敏建  于海秋  蒋文春  李兴涛  
以多年在田间筛选出的钾高效型大豆沈农6号和钾低效型大豆铁95079-2为试材,通过盆栽试验,比较研究了低钾和高钾(对照)处理下,2个不同基因型大豆干物重、钾素积累量、钾素吸收速率以及钾素利用效率、单位钾素形成的籽粒产量的差异。结果表明:低钾条件下,钾高效型大豆沈农6号的干物重、钾素积累量、吸钾速率与对照相比,下降幅度均不明显,而钾低效型大豆铁95079-2下降幅度均较大。低钾条件下,沈农6号大豆植株地上部钾素积累量在结荚鼓粒期明显高于铁95079-2大豆(沈农6号为346mg/株,铁95079-2为165mg/株),其根系钾素积累量在生育前期和成熟期也明显高于铁95079-2(沈农6号在生育前...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李春红  姚兴东  鞠宝韬  朱明月  王海英  张惠君  敖雪  于翠梅  谢甫绨  宋书宏  
【目的】探讨作物耐荫性评价的方法,分析不同大豆基因型耐荫特性,筛选鉴定指标,建立可靠的耐荫性评价模型。【方法】以30个大豆品种(系)为试材,采用田间试验的方法,设遮光和自然光照2个处理。遮光处理采用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在田间创设荫蔽条件,玉米品种为郑单958,在玉米植株长成以后,遮光率为70%;大豆清种作为对照。在成熟期调查主茎高(X1)、茎粗(X2)、主茎节数(X3)、分枝数(X4)、底荚高度(X5)、节间长度(X6)、植株重量平衡点(X7)、倒伏性(X8)、单株荚数(X9)、单株粒数(X10)、每荚粒数(X11)、百粒重(X12)、粒茎比(X13)和单株产量(X14)。根据遮光处理和自然...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周勋波  李全起  吴魏  谢甫绨  陈雨海  
不同基因型大豆品种间生育特性有明显差异,辽豆14号和沈农6号最大生长速率出现时间较晚,50-80 cm叶片干物质变化平稳,30-60 cm分枝干物质积累较高,0-40 cm茎秆干物质积累相对较低,荚数、百粒重和比叶重变化特征均有利于硒的吸收和分配,是导致其硒积累增加率高于辽豆11号和铁丰29号的主要原因;同一品种大豆子粒硒含量随施硒浓度的提高而增加,不同大豆品种在土壤中吸硒能力越强反而施硒效果越差,表明不同基因型大豆品种间积累硒能力存在明显的差异;根据大豆生育特性合理叶面喷施硒肥,对富硒大豆的生产、加工和保护生态环境是十分有利的。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李永平  王长发  赵丽  秦晓威  任学敏  
为了解不同基因型大豆冠层冷温现象,应用红外测温仪对大豆冠层温度进行了长期观测,并测定了大豆生育期的蒸腾速率和净光合速率,以及大豆主茎功能叶片的可溶性蛋白质、丙二醛含量。结果表明,不同基因型大豆品种冠层温度存在着明显的分异现象,其中NF58与秦豆8号(对照)的冠层温差最高值为-1.47℃,最低值为-0.02℃,均低于基准线(0℃线,下同),为冷型大豆;94101与秦豆8号(对照)的冠层温差最高值为1.48℃,最低值为0.02℃,均高于基准线,属暖型大豆,且冷型大豆NF58具有较强的生理活性,表现在叶片功能期较长,蒸腾速率和净光合速率较高,蛋白质含量较高,丙二醛(MDA)含量较低,说明在大豆品种选...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刘凤琴  冯强强  妙佳源  苏旺  王孟  董孔军  冯佰利  
【目的】探讨谷子叶片衰老的生理机制,为谷子生产与栽培技术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3个抗旱性不同的谷子品种为材料,研究了谷子开花至成熟期叶片叶绿素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酶促防御系统保护酶(SOD、CAT、POD)活性及MDA和O-2积累量的动态变化。【结果】谷子开花后功能叶片叶绿素含量以及SOD、POD、CAT活性均在开花7d达到最大值,其后逐渐下降,各叶位表现为旗叶>倒二叶>倒三叶,不同品种表现为大同32>太选1号>白谷9号;功能叶片可溶性蛋白含量随生育进程的推进逐渐下降,各叶位表现为旗叶>倒二叶>倒三叶,不同品种表现为大同32>太选1号>白谷9号;功能叶片O-2和MDA含量随叶片衰老而增...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王益奎  黎炎  李文嘉  
采用LI-6400便携式光合作用系统对田间不同基因型茄子(台湾长生303茄、东莞3号石碣茄、瑞丰一号紫长茄和竹丝茄)的光合作用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基因型茄子净光合速率(Pn)日变化均表现为"双峰曲线",首峰出现在11:30~12:30左右,次峰值小于首峰值。不同基因型茄子蒸腾速率(Tr)日变化趋势一致,胞间CO2浓度(Ci)变化与光合速率完全相反;不同基因型茄子光合速率和水分利用效率(WUE)对光合有效辐射(PAR)强度的变化具有明显的阈值响应,光补偿点以台湾长生303茄最高(113.2μmolphotos·m-2·s-1),竹丝茄最低(35.0μmolphotos·m-2·s-1),...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李灵芝  王丽娜  马华英  杨春燕  
试验研究了大豆种子恒温 (30℃ )抽真空密封贮存不同时间后与其活力相应的生理生化和农艺性状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 :随种子贮存时间的延长 ,发芽率 (GP)、芽鲜重 (BFW )、出苗率(SEP)、株高、单株粒重、外渗量和脱氢酶活性降低 ,出苗天数和开花天数推迟 ,过氧化物酶谱带减少 ,其测定指标基本上都存在“三降点”(起始下降点、显著下降点和临界下降点 )。综合分析显示 :80 %发芽率可考虑作为大豆种子繁殖更新生活力标准 ,73%~ 86%之间所在的发芽率范围可考虑作为大豆种子繁殖更新阈值 ,73%可考虑作为基因库大豆种子繁殖更新的发芽率下限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高明杰  
对3份多小叶大豆种质进行评价,结果表明:3份多小叶种质的小叶数分别占大豆总叶片数的46.7%,75.3%,68.2%.多小叶的小叶数以5小叶居多,分别占总叶片数的30.6%,21.1%,31.1%.3份多小叶种质的农艺及产量性状较好,蛋白质含量高,中抗大豆灰斑病及病毒病,是优异的大豆种质资源.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张生杰  黄元炯  任庆成  杨铁钊  
为了摸清不同基因型烤烟烟叶碳氮代谢变化规律,以豫烟5号、豫烟6号、豫烟7号、中烟100四个烤烟品种为材料,研究不同基因型烤烟不同成熟度烟叶碳氮代谢差异。结果表明:不同成熟度烟叶色素含量、硝酸还原酶(NR)活性、转化酶(Inv)活性、总氮、总糖和总糖总氮比均达到极显著差异,随成熟度的提高,色素含量、NR活性、Inv活性、总氮含量均呈下降趋势,总糖含量和总糖总氮比先升高后下降,适熟期最高。不同基因型烤烟烟叶色素含量、NR活性、Inv活性、总氮、总糖和总糖总氮比均达到极显著差异,豫烟5号、豫烟6号、豫烟7号色素含量、NR活性、Inv活性均较高,中烟100均较低,说明不同基因型烤烟成熟特征具有明显差异...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