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789)
- 2023(10234)
- 2022(8465)
- 2021(8038)
- 2020(6223)
- 2019(14442)
- 2018(14214)
- 2017(24931)
- 2016(14267)
- 2015(16420)
- 2014(16285)
- 2013(15716)
- 2012(15224)
- 2011(14428)
- 2010(14577)
- 2009(13101)
- 2008(12883)
- 2007(11475)
- 2006(10549)
- 2005(10045)
- 学科
- 济(63531)
- 经济(63475)
- 中国(28377)
- 管理(27675)
- 业(26393)
- 教育(20835)
- 方法(19619)
- 地方(18130)
- 企(17594)
- 企业(17594)
- 农(17461)
- 数学(17269)
- 数学方法(17106)
- 学(15212)
- 贸(13554)
- 贸易(13539)
- 发(13245)
- 易(13145)
- 业经(13032)
- 农业(11812)
- 银(11013)
- 理论(11003)
- 银行(11001)
- 融(10989)
- 金融(10986)
- 行(10885)
- 发展(10436)
- 地方经济(10422)
- 制(10382)
- 展(10309)
- 机构
- 大学(204629)
- 学院(199181)
- 济(87055)
- 经济(85373)
- 研究(83878)
- 管理(63956)
- 中国(59315)
- 理学(53187)
- 理学院(52367)
- 管理学(51502)
- 管理学院(51094)
- 京(47133)
- 科学(47002)
- 所(42506)
- 研究所(38456)
- 范(38201)
- 财(37964)
- 师范(37957)
- 中心(35073)
- 教育(33140)
- 北京(32072)
- 师范大学(31290)
- 江(30966)
- 农(29823)
- 院(29687)
- 财经(29489)
- 经济学(28758)
- 经(26968)
- 经济学院(25659)
- 州(24840)
- 基金
- 项目(122731)
- 研究(99823)
- 科学(97936)
- 基金(85894)
- 家(74033)
- 国家(73273)
- 社会(63097)
- 科学基金(60705)
- 社会科(59544)
- 社会科学(59537)
- 教育(52087)
- 省(46441)
- 基金项目(43068)
- 编号(41775)
- 划(41686)
- 成果(37988)
- 资助(35315)
- 自然(33695)
- 发(33566)
- 课题(32984)
- 自然科(32884)
- 自然科学(32876)
- 自然科学基金(32305)
- 部(29855)
- 重点(29604)
- 发展(28184)
- 展(27676)
- 年(27415)
- 教育部(26347)
- 国家社会(26281)
共检索到33538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苏德 国建文 袁梅
中国民族教育学经历了从无到有、从研究领域到学科独立的发展历程,在学科自身建设与学科外部建制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学科自身建设逐步走向规范化轨道,学科外部建制逐步形成群落化生态。反观现实,民族教育学学科发展进程中仍然存在学科性质偏离、学科研究对象不定、学科概念模糊以及学科研究方法固化等学科规制中的基本问题与学科外部建制的学科化问题。展望未来,中国民族教育学学科势必要持续、深入开展民族教育学的元研究,促进民族院校乃至普通高等学校民族教育学学科建制的学科化,努力构建中国特色民族教育学学科话语体系,进而构建全新的民族教育理论框架,建设中国特色的民族教育学。
关键词:
民族教育学 话语体系 学科规制 学科化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谭志松
哈经雄教授作为我国民族教育家、民族教育学家和民族教育学学科的开创者之一,为中国民族教育发展和民族教育学学科的建设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本文从他的学术历程、指导思想和理论贡献三个方面入手,分析了其"立足本土、直面社会、着眼国家、国际视野、中国特色"的中国民族教育学学科创建思路。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张善鑫
今年是新中国建立60周年,对新中国的民族教育进行回顾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在政策回顾上,主要以国家对民族教育的优惠政策为切入点,回顾了其实施与取得的重大成就;少数民族教育发展的主要经验是国家的主导作用、优惠政策的"雪中送炭"、全国各地的大力援助和民族地区的自力更生;未来民族教育在研究对象、政策倾斜、教育实践上将会有新的转向和突破。
关键词:
民族教育 优惠政策 经验 展望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王鉴
2005年7月17日-18日,由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西北师范大学西北少数民族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主办的“全国民族教育高层论坛”在西北师范大学举行。教育部民族教育司夏铸司长、国家民委科教司赫英杰副司长参加了论坛。来自中央民族大学、中央教育科学研究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范忠雄 赵九霞
民族教育学范式引导科学共同体成员解决民族教育问题,规定民族教育学的发展方向。民族教育学范式体系包括基本概念、双语教学论、多元文化课程论、方法论等基本构件。民族教育学范式的重构必须寻找其学科生长点,实现范式的转换,从而促进民族教育学的可持续发展。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丁文楼
新中国成立后,全面贯彻党的民族语文政策、推行民汉双语教育体制成为我国民族教育的重要特色。中国少数民族双语教育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应运而生,马学良先生是这一学科的奠基人,为民族教育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关键词:
双语教育 学科 形成 发展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韩瑞娟
<正>民族传统文化作为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民族的历史、风俗和价值观念,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民族教育政策是国家为促进不同民族文化的发展而制定的一系列政策和措施。因此,民族教育政策对民族传统文化的促进作用尤为重要。本文将阐述民族教育政策对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视、保护与传承以及宣传与弘扬的作用,以期全面展现民族教育政策对民族传统文化的促进作用。雷召海与李资源编著、人民出版社2018年出版的《当代中国民族教育政策发展与实践研究》一书,主要是对中国共产党民族教育政策的形成和发展、内容和实践、发展规律以及民族教育面临的困境和对策研究。该书旨在全面深入地探讨当代中国民族教育政策的发展与实践,为读者了解和认识中国民族教育提供重要的参考价值。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王晓燕
教育本身就是一种实践活动,教育现代化,不用说,也是一种实践活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出,实践是理论的基础,理论对实践具有反作用。任何实践者的实践背后都存在着某种理论的支撑。理论与实践关系的讨论一直以来都是教育学领域的基本问题,在教育学中,理论与实践是始终分不开的,教育理论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影响教育实践。因此,民族教育理论与民族教育现代化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辩证统一的。换言之,民族教育现代化理论与民族
关键词:
民族教育理论 教育现代化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许丽英 王晴阳
研究梳理了中国特色民族教育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建设的发展阶段,剖析了孕育萌芽阶段、初步发展阶段、改革突破阶段、时代创新阶段的不同的时代特征。进入新时代,民族教育学“三大体系”建设要锚定其价值方位,即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政治价值、实现各民族共同富裕目标的经济价值和形成中华民族“一体多元”格局的文化价值。建设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民族教育学“三大体系”,要以把握学科特点为基础构建中国特色民族教育学学科体系,以践行经世致用为原则构建中国特色民族教育学学术体系,以传播中国声音为使命构建中国特色民族教育学话语体系,从而开创新时代中国特色民族教育学“三大体系”建设新局面。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杨定玉 纳日碧力戈
从人类学的视角出发,中国民族教育的发展应建立在互守尊严的基础上,运用协商的艺术,走法治化的道路,逐渐实现少数民族教育的"互助共生"与"光光交彻"。
关键词:
少数民族 教育法治化 和谐共生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冯增俊
自近代以来中国社会进步与教育发展密切相关,而中国教育的现代转变则与比较教育发展相一致。因此,积极吸收国际教育改革成果,转变那种单一移植和单纯介绍外国教育的传统比较教育学科概念,创建以理性借鉴为主导的比较教育研究分析框架,从探讨教育发展的规律上来把握当代教育改革,是比较教育学科走出发展危机的关键,也是中国现代教育所必需的。
关键词:
比较教育学 教育学科 中国比较教育学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舒松
中国共产党在不同时期和不同背景下,及时调整和发展了少数民族教育思想,制定出一系列少数民族教育发展的特殊政策,并实施了大量的少数民族教育发展具体措施,从而不断推动和促进着少数民族教育事业的繁荣发展。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民族教育 政策回顾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滕珺 龚凡舒
作为教育学的重要分支学科,比较教育学天然具有跨国性,学者们往往能在与别国学者的互动中获得参照,形成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品格。回溯中国比较教育学科发展的历史,我们不难发现中国几代比较教育学人所形成的这一学术共同体具有以下三种鲜明的文化品格:第一,研究主体不仅具有强烈的家国情怀,而且表现出鲜明的“天下”志向;第二,研究内容反映“经世致用”的价值追求,相关研究成果不仅服务中国教育自身的改革与发展,而且将教育前沿领域的中国关切与世界需要相连接;第三,研究过程突出彰显了“和合共生”的方法准则,不仅关注多样的国别与问题,而且努力促进各种教育思想与实践的融通创新。新时代,继承并发展这些文化品格对于我们建设中国比较教育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至关重要。
关键词:
比较教育学 学科发展 文化品格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常永才
受国家主义和文化中心主义等影响,比较教育学长期以来忽视少数民族教育研究。比较教育学加强民族教育研究,二者共同的学术理念使之在理论上可能性较大,因而其结果能够促进比较教育学在理论基础(多元文化教育观)、方法论(教育民族志)等方面得到切实发展,将会对中国的民族教育、整个教育事业和国家大局的和谐发展产生重大的实践效益,并使该学科在日益重视民族问题的新世纪获得新的增长点。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胡金木
20世纪上半叶中国教育哲学学科的发展可以分为孕育期、诞生期、繁荣期与低迷期四个阶段,其间先后受到实用主义、三民主义、马克思主义等哲学思想的影响。中国教育哲学在知识体系方面主要表现为"哲学之教育的应用"、"教育之哲学"与"教育哲学流派研究"三种体系,在知识体系与内容选择方面都体现出较高的水平,几乎与世界接轨并同步发展,但也存在着在某种程度上忽视中国元素的问题。今后中国教育哲学的发展仍需进一步挖掘中国的思想资源,关注中国的教育问题,提升哲学研究的品质。
关键词:
教育哲学 学科发展 中国教育学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