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558)
2023(6820)
2022(6187)
2021(5923)
2020(5083)
2019(12461)
2018(12037)
2017(21923)
2016(12499)
2015(14483)
2014(14642)
2013(14877)
2012(14346)
2011(13098)
2010(13283)
2009(12538)
2008(12741)
2007(11153)
2006(9599)
2005(8735)
作者
(39123)
(33012)
(32753)
(31501)
(20860)
(16090)
(15113)
(13083)
(12550)
(11856)
(11472)
(11411)
(10718)
(10604)
(10541)
(10371)
(10346)
(9785)
(9766)
(9608)
(8361)
(8327)
(8164)
(7735)
(7537)
(7528)
(7401)
(7328)
(6726)
(6714)
学科
(54844)
经济(54804)
(30040)
管理(29720)
方法(25817)
数学(23193)
数学方法(22996)
(22500)
企业(22500)
(15946)
(14758)
中国(14207)
地方(13623)
(13261)
(10731)
贸易(10728)
农业(10548)
(10261)
业经(9646)
(9223)
(8344)
环境(8036)
(7682)
财务(7669)
财务管理(7645)
(7561)
金融(7559)
(7471)
银行(7442)
企业财务(7189)
机构
大学(183759)
学院(181813)
(73808)
经济(72230)
研究(69565)
管理(66202)
理学(56546)
理学院(55764)
管理学(54609)
管理学院(54265)
中国(52185)
科学(45808)
(40424)
(39501)
(37582)
研究所(34576)
(33900)
(33390)
中心(32086)
业大(31734)
农业(31428)
财经(26141)
(25673)
师范(25365)
(24951)
北京(24672)
(23609)
(22583)
(22568)
经济学(22374)
基金
项目(122317)
科学(94683)
基金(87918)
研究(84903)
(79069)
国家(78449)
科学基金(64800)
社会(51951)
社会科(49006)
社会科学(48987)
(48573)
基金项目(47236)
自然(43849)
自然科(42680)
自然科学(42666)
自然科学基金(41898)
(41604)
教育(38614)
资助(36175)
编号(34323)
重点(29103)
成果(28044)
(27213)
(27213)
(24483)
计划(24481)
科研(24423)
课题(24174)
创新(23098)
大学(22180)
期刊
(81435)
经济(81435)
研究(52817)
中国(38021)
学报(34879)
(34126)
科学(30915)
(26595)
大学(24683)
学学(23265)
农业(22844)
管理(21030)
教育(17413)
(15855)
金融(15855)
技术(14873)
(13353)
业经(12844)
经济研究(12769)
财经(12751)
资源(11522)
问题(11083)
(10895)
(10013)
(9815)
技术经济(9166)
图书(9093)
理论(8732)
统计(8691)
国际(8505)
共检索到27846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缪驰远  魏欣  孙雷  徐霞  
文章基于嫩江、哈尔滨两地48年来的夏季降雨资料,分析了夏季降雨量的变化特征,并选用Morlet小波对嫩江、哈尔滨两地夏季降雨序列的多时间尺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①嫩江、哈尔滨近48年来夏季降雨量均成正态分布,且均有增加的趋势,变异等级为中级;②通过诊断发现嫩江和哈尔滨夏季降雨均可分为3个时间段:嫩江1954年~1967年为偏干年阶段,1970年~1978年为偏干阶段,1978年~1998年为偏湿阶段;而哈尔滨1954年~1966年为干湿交替变化的波动阶段,1967年~1980年为偏干阶段,1981年~1997年为偏湿阶段;③嫩江、哈尔滨两地夏季降雨量近48年来均出现突变特征,且突变点均出现在...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肖艳  黎祖贤  章新平  周建君  
基于湘江流域44个气象站1960~2007年的逐日降水资料,将第95个百分位值定义为各台站极端降水事件的阈值。同时,采用线性回归、突变分析和相似系数等方法,分析了该流域极端降水事件的变化特征,研究了不同强度降水事件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湘江流域近48a来极端降水事件的各指标(降水量、降水日、降水强度、降水指数、日最大降水量)均呈增加趋势。但在不同时期,极端降水事件表现了不同的变化趋势。1970s以前多大雨事件,1970s~1980s各类极端降水事件相对偏少,进入1990s开始明显增加,尤其是暴雨和大暴雨事件显著增多。此外,极端降水事件的分布还表现出明显的区域性特点:湘江上游多暴雨事件,中游...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刘德地  李梅  楼章华  陈晓宏  
基于浙江地区17个气象站的日降水资料,利用统计学方法,分析了近50年来浙江省在汛期、枯季和全年的降雨变化特性。研究结果表明,浙江省东北部的汛期降雨量主要呈现增加趋势,而西南部主要为减少趋势,汛期降雨频率主要表现出不显著的减少趋势,而汛期降雨强度和汛期降雨量在变化趋势上相似;枯季降雨量有较为显著的增强趋势,而枯季降雨频率在浙江东部地区为减少趋势,浙江西、北部、浙江南部有增加趋势;年降雨量在浙江西、北部为增加趋势,且存在明显的11、21年两种不同时间尺度的周期;而浙江南部降雨量在1980年后开始呈现为减少趋势,存在20、8年的明显变化周期;浙江东部年降雨量在1986年前主要为增加趋势,而后为减少趋...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李红梅  王宇亮  雷向杰  高茂盛  
[目的]通过对关中地区夏季雨日(量)进行分级研究,更深入地了解关中夏季降水变化特征及各级雨日(量)对关中夏季降水变化的贡献大小。[方法]利用19702013年关中地区44个气象站逐日降水资料,采用趋势分析法,Mann-Kendall检验,t-检验和GIS技术等方法对关中夏季不同等级雨日和雨量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1)关中多年平均夏季雨日空间分布均为西多东少,西北部塬区和山区丘陵多于平原,各等级雨日和对应雨量空间分布特征及变化趋势相似。(2)近44年关中夏季总雨日、小雨日(量)和大雨日(量)均呈减少趋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李红梅  王宇亮  雷向杰  高茂盛  
[目的]通过对关中地区夏季雨日(量)进行分级研究,更深入地了解关中夏季降水变化特征及各级雨日(量)对关中夏季降水变化的贡献大小。[方法]利用1970~2013年关中地区44个气象站逐日降水资料,采用趋势分析法,Mann-Kendall检验,t-检验和GIS技术等方法对关中夏季不同等级雨日和雨量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1)关中多年平均夏季雨日空间分布均为西多东少,西北部塬区和山区丘陵多于平原,各等级雨日和对应雨量空间分布特征及变化趋势相似。(2)近44年关中夏季总雨日、小雨日(量)和大雨日(量)均呈减少趋势,夏季降雨总量、中雨日(量)和暴雨日(量)均呈增加趋势,但线性变化趋势均不显著。其中小雨日(量)和大雨日(量)分别在1989年和1985年发生突变性减少,中雨日(量)在1978年发生突变增加。(3)单站分析表明关中夏季总雨日除咸阳大部外多数呈负趋势,夏季降雨量除渭南大部外普遍为正趋势。其中大部分站点小雨日(量)和大雨日(量)为负趋势,减少显著的站点分布在宝鸡地区;中雨日(量)和暴雨日(量)普遍为正趋势。[结论]夏季总雨量的增加主要贡献者是中雨量增加,总雨日减少主要是小雨日减少引起。从长期趋势变化看,关中夏季降水强度有增加趋势。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杨梅学  姚檀栋  Ken'ichi UENO  
利用GAME Tibet加强观测期间所得到的青藏高原不同地点的降水量资料 ,初步分析了 1 998年 7月和 8月夏降风降水随纬度和海拔高度的变化特征。研究表明藏北高原夏季风降水的分布是纬度效应和海拔高度效应综合作用的结果。 7月份降水量的纬度效应要比高度效应明显 ,而 8月份的降水量不但具有一定的纬度效应 ,也具有一定的海拔高度效应。 7月~ 8月份的降水量主要表现为随纬度的分布特征 ,但它也受到海拔高度效应的修正 ,即由于地形对降水的再分配过程 ,使得某些测点降水随海拔高度的升高而增加。由于青藏高原地表状况复杂 ,其上的降水显然应当同时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 ,因此要简单地区分各因子的作...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赖欣  范广洲  董一平  华维  刘雅星  郁珍艳  周定文  
以中国596个气象台站1961~2007年的夏季逐日降水资料为基础,分析了近47a中国夏季降水长期趋势和年代际变化特征。采用面积加权平均法得到夏季全国和8个区的降水量、降水频率、降水强度序列。按小雨、中雨、大雨及暴雨降水强度分类,探讨了不同强度降水在我国降水变化中的贡献。结果表明:中国总体夏季除降水频率呈减小趋势外,降水总量、降水强度都呈增加趋势;西北西部在8个区域中的变化相对显著。降水量的增加是小雨级别降水频率和中雨以上级别降水强度增加共同作用的结果;东北、华北、西北东部降水减少主要是小雨降水频率减少的结果;长江中下游和华南降水量增加主要是大雨、暴雨降水频率和暴雨降水强度增加共同作用的结果;...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胡豪然  李跃清  
利用川渝地区1961~2006年145个台站夏季的逐日降水和最高气温资料,分析了该地区夏季高温和严重干燥事件的时空演变特征,结果表明:川渝地区夏季高温日数与严重干燥事件的空间分布比较相似,除重庆东南部以外,基本呈自西向东阶梯状递增趋势,高值中心集中在重庆中部、西南部以及四川省东南部;从长期变化趋势来看,川渝地区大部夏季高温日数与严重干燥事件的发生频次以增长趋势为主,呈减少趋势的若干站点分布较零散,且减少趋势不显著;除小片区域以外,川渝地区大部夏季高温日数和严重干燥事件发生频次经历了"1960s→增1970s→减1980s→增1990 s→增2000~2006"的年代际变化过程;21世纪以来,在...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房国良  高原  徐连军  胡龙  张善发  
降雨是引发城市内涝的关键因素,与公众安全密切相关,分析其特征,能够为内涝防治提供一定参考和依据。上海地区气候条件复杂,深受暴雨、台风等水情灾害影响。依据国家基本气象站—宝山站数据,对上海市近40a降雨变化和灾害性降雨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上海年均降雨量以50.9mm/10a的速率递增。同时,降雨天数的减少较为显著,以3d/10a的速率递减。从降雨量和降雨强度的角度,灾害性降雨多为暴雨和短历时强降雨。上海年均暴雨天数为3d,但雨量可占全年的1/5,大范围暴雨通常由台风引起。近年来,高于排水标准的短历时强降雨出现频次有增多的趋势。汛期作为灾害性降雨的高发期,可作为城市防涝的重点。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李跃清  张琪  
论文利用我国西南地区地面降水资料和ISCCP D2云资料,通过SVD、合成分析等方法,分析研究了该区域夏季雨层云、高层云、深对流云与降水量、雨日的关系。结果表明:西南的贵州、重庆地区夏季的雨层云与雨日、雨量具有较好的关系,尤其是与雨日的相关系数高达0.73。除云南中、西部地区外,西南其余地区夏季高层云与雨量、雨日具有较好的关系,且相关系数与雨层云接近,反映此地区发生降水时,一般是雨层云和高层云相伴存在。夏季的深对流云也与雨量、雨日具有较好的关系,由于深对流云常产生阵性强降水,对降水量贡献较大,所以与雨量关系更为显著,其相关系数高达0.86,并且在三种降水性云系中与降水关系最好。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孙杰  许杨  陈正洪  王凯  
根据河南、湖北和湖南等3省55个气象站1961~2005年的逐日降水量资料,采用趋势分析、周期分析和突变检验等方法,揭示华中地区降水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华中区域平均年降水量呈增加趋势,增速为18.6mm/10a,但大部分站点增加趋势不显著;(2)华中区域平均年降水日数呈不显著的上升趋势,上升速率为0.57d/10a,其中大部地区为增多趋势(占65.5%的站点);(3)全区平均年中雨、大雨和暴雨以上日数上升速率分别为0.39、0.22和0.093d/10a,通过显著性检验的面积也随着日雨量条件的升高而不断缩小;(4)从季节上来看,区域降水量和降水日数在春、秋季为减少趋势,冬、夏季为增...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庄建琦  崔鹏  葛永刚  洪勇  
利用云南东川国家泥石流野外观测站对蒋家沟30场泥石流的观测资料,通过对降雨观测数据和泥石流资料的分析,研究了降雨与泥石流总量的关系。将降雨指标分为间接前期雨量、直接前期雨量1、h雨量和过程雨量,并通过主成分分析、相关分析和数据拟合分析等数理统计方法,探讨不同雨量与泥石流总量的关系。结果发现:过程雨量和间接前期雨量对泥石流总量的贡献较大,其次是1 h雨量。过程雨量、降雨综合得分与泥石流总量的关系最为密切,相关系数分别为0.854和0.828;其次是间接前期雨量和1 h雨量,相关系数分别为0.414和0.360;直接前期雨量与泥石流总量的关系最差,相关系数仅为-0.013。同时,随着过程雨量和降雨...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吴德勇  张新  李启权  冯强  刘相君  季柯  翟海江  
【目的】对陇东地区降雨侵蚀力的时空变化特征进行研究,为认知该区域水土流失规律和指导水土保持工作提供参考。【方法】以陇东地区正宁、宁县、西峰、镇原、合水、庆城、华池和环县等8个区县气象站2001-2011年日降雨量资料为基础,采用日降雨量侵蚀力模型计算各站点降雨侵蚀力值,探讨分析了该区域降雨侵蚀力的年际变化和年内分布特征,并结合GIS软件分析了陇东地区年降雨侵蚀力的空间分布规律。【结果】陇东地区各区县气象站点年均降雨侵蚀力为1 144.8~2 048.5 MJ·mm/(hm2·h),且东南部明显高于西北部;中南部地势低洼的宁县和合水县由于侵蚀性降雨集中,其降雨侵蚀力值大于东南部年降雨量和侵蚀性降...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李娜  许有鹏  陈爽  
城市化的发展过程中,城市下垫面的改变以及人类的生产生活共同作用使大气边界层的特性发生变化,从而影响了城市地区的降雨。位于太湖流域平原水网地区的苏州城市化发展迅速。在分析了苏州城市化发展进程的特点及1953~2000年降雨时间序列特征基础上,采用同时期城区(苏州站)与郊区(望亭站)雨量横向对比、城市化发展不同时期同一站雨量纵向对比的方法,研究了城市化对该地区降雨量、降雨年内分配、降雨发生次数等的影响。通过研究发现:城市化对年雨量、汛期雨量和最大日雨量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作用,其中对最大日雨量的影响最显著;受城市化影响,降雨年内分配有集中的趋势;城市化使不同类型降雨发生次数均增加,其中对暴雨发生次数...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赵平伟  郭萍  李成武  李立印  张俊凯  李屏  邓辉敏  
为研究云南省及5个子区域年降雨侵蚀力和各量级降雨侵蚀力的时空变化特征,基于云南120个站点近43a逐日降水资料,利用Man-Kendall趋势检验、Morlet连续复小波变换分析等方法进行系统分析。结果表明:各区域大雨侵蚀力在年降雨侵蚀力中起主导作用;年内各月降雨侵蚀力滇西北基本以大雨侵蚀力为主,其余区域干季以中雨侵蚀力为主,雨季以大雨侵蚀力为主;各量级降雨侵蚀力表现出降雨量级越大,季节性越强,集中程度越高的特征;各区域中雨侵蚀力相对变化呈减少趋势,其余量级降雨侵蚀力变化趋势以减居多;暴雨侵蚀力相对变化程度最强,大雨和中雨侵蚀力相对较缓;滇西北年降雨侵蚀力、大雨和中雨侵蚀力以9a左右时间尺度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