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891)
- 2023(8596)
- 2022(7847)
- 2021(7488)
- 2020(6354)
- 2019(14618)
- 2018(14724)
- 2017(28588)
- 2016(15605)
- 2015(17624)
- 2014(17642)
- 2013(17491)
- 2012(15860)
- 2011(14134)
- 2010(13894)
- 2009(12563)
- 2008(11980)
- 2007(10133)
- 2006(8751)
- 2005(7401)
- 学科
- 济(58576)
- 经济(58512)
- 管理(44468)
- 业(41742)
- 企(35448)
- 企业(35448)
- 方法(29610)
- 数学(25567)
- 数学方法(25287)
- 农(15114)
- 中国(14387)
- 财(14358)
- 学(13775)
- 业经(13066)
- 地方(12173)
- 理论(10540)
- 和(10293)
- 贸(10254)
- 贸易(10248)
- 农业(10109)
- 易(9937)
- 制(9707)
- 技术(9702)
- 环境(9607)
- 务(9572)
- 财务(9514)
- 财务管理(9495)
- 企业财务(8991)
- 教育(8659)
- 划(8536)
- 机构
- 大学(217552)
- 学院(215725)
- 管理(90264)
- 济(79948)
- 理学(79202)
- 理学院(78332)
- 经济(78008)
- 管理学(76975)
- 管理学院(76603)
- 研究(69603)
- 中国(49713)
- 京(46492)
- 科学(45732)
- 农(35422)
- 财(35066)
- 所(34867)
- 业大(34848)
- 研究所(32194)
- 中心(31398)
- 江(29674)
- 北京(29197)
- 财经(28969)
- 范(28372)
- 师范(28119)
- 农业(27910)
- 经(26392)
- 院(25405)
- 州(24825)
- 技术(23105)
- 师范大学(22839)
- 基金
- 项目(156126)
- 科学(121629)
- 研究(113289)
- 基金(112413)
- 家(97866)
- 国家(97057)
- 科学基金(83426)
- 社会(68896)
- 社会科(65161)
- 社会科学(65143)
- 省(61494)
- 基金项目(61054)
- 自然(56007)
- 自然科(54671)
- 自然科学(54655)
- 自然科学基金(53647)
- 划(51652)
- 教育(51429)
- 编号(46908)
- 资助(46213)
- 成果(37412)
- 重点(34292)
- 部(33705)
- 发(32522)
- 创(32463)
- 课题(31579)
- 创新(30167)
- 科研(30051)
- 项目编号(29247)
- 大学(28950)
共检索到29870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李大忠 温庆放 康建坂 李永平 薛珠政
进行了嫁接防治苦瓜枯萎病的研究,结果表明闽研1号苦瓜和山东威龙2号南瓜嫁接亲和性最好,成活率高达94.7%。2个南瓜品种作砧木均可有效地防治苦瓜枯萎病的发生,校正防效均达到100%,防治效果极显著地好于2个芋瓠品种。嫁接后砧木为威龙2号南瓜和黑子南瓜的粗蛋白分别增加了26.63%、21.35%;砧木为威龙2号南瓜的维生素C增加了20.56%,砧木为黑子南瓜的维生素C却降低了40.56%;以2个南瓜品种作砧木嫁接后在水分方面与闽研1号实生苗差异不明显。
关键词:
苦瓜 嫁接 枯萎病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黄仲生 杨玉茹 朱晓丹 王志清 耿本聪
1982~1987年间自黑龙江、北京等10个省市采集到60份西瓜病株,分别进行分离和培养鉴定,结果有尖孢镰刀菌、茄病镰刀菌、木贼镰刀菌。致病性试验是将3个镰刀菌分别接种于西瓜品种郑州3号,结果尖孢镰刀菌致病,茄病镰刀菌和木贼镰刀菌不侵染。分别从黄瓜和甜瓜枯萎病株分离出来的尖孢镰刀菌,与西瓜病株分离得的尖孢镰刀菌进行交互接种于西瓜、甜瓜和黄瓜的幼苗上。鉴定的结果是不同的专化型,即尖孢镰刀菌西瓜专化型〔Fusarium oxysporum. f. sp. niveum(E. F. Smith)Snyder et. Hans.〕。在防治上,采用综合防治措施,经过1989~1990年试验,防效达90....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黄仲生 杨玉茹 朱晓丹
经鉴定,中国黄瓜枯萎病病原菌为尖孢镰刀菌。生理小种鉴定,引用Armstrong等所采用的鉴别寄主MSU8519、MSU44134、PI390265进行“抗”或“感”的反应侧定。结果分别为抗一抗—感的反应,证明国内黄瓜枯萎病菌类孢镰刀菌也存在小种,与美国、以色列和日本所存在的特性不同,暂定名为小种4号。防治试验结果,带病种子用有效成分0.1%防霉宝可湿粉+0.1%平平加溶液浸种1h,消毒效果100%;发病初期,采用新杀菌剂12.5%治萎灵水剂200~400倍液灌根治疗,防效达81.23%~92.00%,每亩增产34.98%~46.09%。
关键词:
黄瓜枯萎病,生理小种,防治,新农药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曾华兰 何炼 刘朝辉 叶鹏盛 韦树谷 张骞方 李琼英
苦瓜枯萎病是由尖镰孢苦瓜专化型引起的土传病害,严重影响苦瓜的产量和品质,选育和种植抗病品种是控制苦瓜枯萎病经济有效的措施之一。本文采用伤根接菌法对四川部分苦瓜资源材料进行了统一标准的抗枯萎病性评价。结果表明:四川的苦瓜资源材料种质对枯萎病具有较好的抗病性。在23个参试的苦瓜种质中,达到抗、中抗枯萎病水平类型的苦瓜材料有15个,占65.22%。
关键词:
苦瓜 资源材料 枯萎病 抗病性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伟 胡江春 王书锦
自南海柳珊瑚(Pacifigorgia sp.)中分离得到一株对黄瓜枯萎病菌尖孢镰刀菌黄瓜专化型(Fusarium oxysporum f.sp.cucumer-inum)有较强抑制作用的海洋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3512A。经室内模拟试验表明,该菌株能够在灭菌土和有菌土中高密度定殖,促进黄瓜幼苗的生长。为探讨该菌株在室外对黄瓜枯萎病的生防作用及对黄瓜生长和产量的影响,进行了盆栽试验,结果表明,海洋细菌3512A能够有效地防治黄瓜枯萎病,促进黄瓜的生长,提高叶绿素含量,增加黄瓜的产量。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岳东霞 张要武 陈融 许长蔼
采用基因工程的方法,将含有2,4-DAPG基因的质粒pMON5122导入到野生型荧光假单胞菌株中,探索了不同热激时间、不同CaCl2浓度和荧光假单胞菌的不同生长时期对转化子形成的影响;研究了荧光假单胞菌工程菌株对黄瓜枯萎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荧光假单胞菌生长到OD约0.53时,用0.025 mol/L CaCl2处理细胞,热激3~4min,转化频率最高;荧光假单胞工程菌株对黄瓜枯萎病的盆栽防治效果达到75.0%,并且能够提高黄瓜出苗率。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雷恒树 华战迎 范灵姣 王红清
为鉴定近2年北京市草莓苗圃及生产园大发生的,给草莓种苗产业及生产者带来严重损失的草莓枯死萎蔫病症的病原以及采取适宜的防控措施,以发生枯萎病症的‘红颜’草莓为试材,采用组织分离法进行病原菌的分离、纯化,并且对病原菌进行形态学鉴定、分子生物学鉴定、致病性测定,另外对病原菌做杀菌剂室内毒力筛选试验。结果表明:1)导致北京地区‘红颜’草莓枯萎病发生的病原为尖孢镰刀菌; 2)室内毒力试验结果表明多菌灵、百菌清与腈菌唑等杀菌剂能抑制尖孢镰刀菌菌丝的生长。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吴凤芝 安美君
【目的】揭示不同枯萎病抗性西瓜品种根际土壤微生物的差异及嫁接提高抗病性的土壤微生物学基础。【方法】以抗枯萎病西瓜品种‘甜妞’和感枯萎病西瓜品种‘天使’为试材,以南瓜(博强1号)为嫁接砧木,采用平板计数及PCR-DGGE技术,研究抗感枯萎病西瓜品种自根苗、嫁接苗和砧木不同生育期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及群落结构的变化。【结果】抗性品种根际土壤细菌数量在生育期的中后期显著高于感病品种,根际土壤真菌数量显著低于感病品种;感病品种嫁接后根际土壤细菌和放线菌数量均高于非嫁接处理,而镰孢菌除苗期外均低于非嫁接处理;PCR-DGGE结果表明,不同处理根际土壤细菌、真菌群落结构存在差异,且随生育期的变化而变化。对差...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凤 刘会涛 田莎 刘应高
【目的】通过对比单一芽孢杆菌和复配芽孢杆菌对撑绿杂交竹枯萎病的防治效果,为开发防治撑绿杂交竹枯萎病的稳定高效、低成本的复合菌剂提供理论基础。【方法】本文制备了解淀粉芽孢杆菌B01-2、枯草芽孢杆菌B23-1以及二者的复配菌株的发酵滤液,并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孢子萌发法和盆栽试验法,研究了各菌株发酵产物对病原菌尖孢镰刀菌菌丝生长、孢子萌发以及对杂交竹抗性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复配芽孢杆菌处理对病原菌抑制效果显著高于单一菌株。复配芽孢杆菌菌落直径和孢子萌发率分别为1. 9 cm和8. 8%;单一菌株B01-2和B23-1的菌落直径与孢子萌发率分别为3. 4 cm、4. 1 cm和17. 8%、31. 0%;盆栽防效试验中,芽孢杆菌处理组的枯萎病发病率比对照低。复配芽孢杆菌的发病率(50%)较单一菌株B01-2(60%)与B23-1(60%)更低;复配芽孢杆菌对撑绿杂交竹枯萎病的防治效果达到81. 5%,高于单一菌株B01-2(70. 4%)与B23-1(63. 0%)。杂交竹叶片生理指标测定表明,3种处理的发酵液都能诱导激发杂交竹体内的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苯丙氨酸解氨酶(PAL)防御酶的活性,降低杂交竹叶片叶绿素的分解和减少丙二醛(MDA)的生成,触发植物的系统抗病性,增强植株免疫能力。此外,复配菌株较单一菌株对杂交竹叶片的生理指标的影响更明显。【结论】复配芽孢杆菌具有强大的拮抗活性,在室内盆栽苗条件下能够有效防治撑绿杂交竹枯萎病,具有潜在的应用开发前景。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黄熊娟 黄如葵 冯诚诚 琚茜茜 秦健 梁家作 陈振东 黄玉辉 陈小凤 刘杏连
【目的】探究诱抗剂氨基寡糖素对苦瓜枯萎病的抗性诱导作用,为完善氨基寡糖素诱导苦瓜抗枯萎病技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不同浓度氨基寡糖素对苦瓜幼苗进行叶面喷雾和灌根,设诱导不接种、诱导后接种、未诱导只接种和未诱导未接种4个处理,15 d后测定各处理苦瓜幼苗根系的β-1,3-葡聚糖酶(β-1,3-GLU)、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和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分析苦瓜幼苗根、茎和叶片的木质素、酚类化合物和胼胝质变化情况,调查苦瓜幼苗的枯萎病发病率,明确氨基寡糖素对苦瓜枯萎病的抗性诱导效果。【结果】5%氨基寡糖素叶面喷雾和灌根均可提高苦瓜幼苗根系的β-1,3-GLU、POD、PPO和PAL活性,促进幼苗根、茎和叶片的木质素、酚类化合物和胼胝质沉积,诱导苦瓜的枯萎病抗性。其中,经过3次诱导,在接种后15 d,5%氨基寡糖素1500倍液叶面喷雾苦瓜幼苗的病情指数为30.83,比对照1(CK1)低23.34,对枯萎病的抗性达抗病(R)水平,诱导抗病指数为43.09;5%氨基寡糖素1000倍液灌根对苦瓜枯萎病抗性的诱导效果最佳,苦瓜幼苗的病情指数为25.00,比对照2(CK2)低59.44,其抗性达抗病(R)水平,诱导抗病指数为70.39。方差分析结果表明,5%氨基寡糖素灌根或叶面喷施的诱导抗病指数与灌根或叶面喷施0.5%几丁聚糖和6%低聚糖素的诱导抗病指数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P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王一光 林羽 陈方永 杨小平
为了查明浙江省温州市瑞安大面积杨梅枝条枯死的主要原因,采用组织分离法对枯死的杨梅枝条进行病原分离,获得1种主要真菌分离物HN01。根据分离物的培养性状、孢子大小,结合显微镜检测和分子生物学ITs序列测定,该菌株被鉴定为聚多拟盘多毛孢(Pestalotiopsis sydowiana)。对菌株进行柯赫氏法则验证,证明聚多拟盘多毛孢是导致杨梅枝条枯死的病原菌。筛选4种杀菌剂对该病原菌进行室内毒力测定,结果50%咪鲜胺可湿性粉剂的防效较好,EC50值为1.21mg/L。
关键词:
杨梅 拟盘多毛孢 ITs序列 室内毒力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马利平 乔雄梧 高芬 郝变青
枯萎病拮抗菌B96-II(Bacillussp)自沤肥浸渍液中分离筛选获得。进一步试验证明,该菌对黄瓜枯萎病菌、西瓜枯萎病菌、青椒枯萎病菌等有明显抑制效果。可观察到的抑菌现象有:对孢子的溶解作用;对孢子壁的破坏作用;对芽管的生长抑制和对菌丝致畸等作用,对上述3种病菌孢子萌发抑制率为56.2%,57.3%,54.7%,对芽管的抑制率分别为88.5%,87.5%,79.5%。拮抗物质之一是几丁质酶。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王一光 林羽 陈方永 杨小平
为了查明浙江省温州市瑞安大面积杨梅枝条枯死的主要原因,采用组织分离法对枯死的杨梅枝条进行病原分离,获得1种主要真菌分离物HN?01。根据分离物的培养性状、孢子大小,结合显微镜检测和分子生物学ITs序列测定,该菌株被鉴定为聚多拟盘多毛孢(Pestalotiopsis sydowiana)。对菌株进行柯赫氏法则验证,证明聚多拟盘多毛孢是导致杨梅枝条枯死的病原菌。筛选4种杀菌剂对该病原菌进行室内毒力测定,结果 50%咪鲜胺可湿性粉剂的防效较好,EC50值为1.21 mg/L。
关键词:
杨梅 拟盘多毛孢 ITs序列 室内毒力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郭瑞峰 沈冲 李必萌 杜辰明 李奇岩 王奥 崔轻舟 王永林
【目的】研究不同药剂组合和施药技术对八达岭林场黄栌枯萎病林间控制效果,探讨黄栌枯萎病有效防控措施,旨在保障北京地区黄栌健康和红叶景观安全。【方法】选择枯草芽孢杆菌、50%嘧菌酯、156 g/L丙环唑、50%多菌灵和45%咪鲜胺等5种药剂,采用灌根、树干注射和两者相结合的施药方式,共设置12个处理,对八达岭林场黄栌枯萎病开展林间防治试验。【结果】通过比较各处理在2021—2022年间黄栌枯萎病病情指数,得出当年防治效果最好的施药组合是灌根丙环唑结合树干注射多菌灵与嘧菌酯复配,校正病情指数为5,防治效果达到88%。并且,该组合中有26.67%植株保持健康,健康植株数量最多。第2年5月病情指数最低的施药组合是灌根枯草芽孢杆菌结合树干注射多菌灵与嘧菌酯复配,表现出较好的治疗效果,健康植株数量最多,且往年重度发病样树均转为无病或轻度发病,病情指数仅有3.33。其他施药方式和药剂组合均在不同程度上缓解黄栌枯萎病的发生,但是不同处理的防治效果统计学上存在显著差异(P <0.05)。【结论】本研究结果表明灌根丙环唑和树干注射多菌灵与嘧菌酯复配组合防治效果最佳,灌根枯草芽孢杆菌结合树干注射多菌灵与嘧菌酯复配组合在感病治疗及防治效果方面均表现良好,两者均可作为黄栌枯萎病的防治方案。
关键词:
灌根 树干注射 化学防治 黄栌枯萎病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宋漳 林毓银
The wilt disease of Bambusa ventricosa was a serious disease occured in Nanping city, Fujian Province. The symptoms of the disease, identification, inoculation, 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ausal organism and bionomics of the wilt disease were studied. The species was identified as Nectr...
关键词:
佛肚竹 枯萎病 鲜红丛赤壳菌 半裸镰刀菌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