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352)
2023(16476)
2022(14319)
2021(13437)
2020(11351)
2019(25851)
2018(25527)
2017(49383)
2016(26718)
2015(29932)
2014(29768)
2013(28691)
2012(26210)
2011(23095)
2010(23210)
2009(21208)
2008(20108)
2007(17295)
2006(14711)
2005(12755)
作者
(73666)
(61133)
(60499)
(57857)
(38924)
(29049)
(27819)
(24273)
(23314)
(21478)
(20869)
(20448)
(19171)
(19043)
(18936)
(18690)
(18273)
(18157)
(17485)
(17201)
(15015)
(14897)
(14809)
(14013)
(13663)
(13453)
(13434)
(13291)
(12167)
(12004)
学科
(97677)
经济(97552)
管理(77146)
(73550)
(60764)
企业(60764)
方法(48331)
数学(41682)
数学方法(41109)
中国(28476)
(28459)
(26679)
业经(22094)
(21518)
(21124)
地方(19045)
(18715)
财务(18632)
财务管理(18559)
理论(18219)
企业财务(17607)
(17378)
银行(17335)
农业(17331)
(16967)
贸易(16954)
(16485)
(16421)
(16316)
金融(16308)
机构
大学(361366)
学院(360030)
管理(145671)
(138758)
经济(135580)
理学(126670)
理学院(125347)
管理学(123000)
管理学院(122347)
研究(114618)
中国(89406)
(76316)
科学(71246)
(67421)
(56339)
(55534)
财经(54138)
中心(54123)
业大(53889)
(51856)
研究所(50510)
(49443)
北京(47179)
(46290)
师范(45794)
农业(44019)
(42715)
(42002)
经济学(41333)
财经大学(40734)
基金
项目(254508)
科学(200418)
研究(186403)
基金(185253)
(161180)
国家(159851)
科学基金(138426)
社会(116974)
社会科(110679)
社会科学(110650)
(99130)
基金项目(98294)
自然(90941)
自然科(88832)
自然科学(88807)
自然科学基金(87178)
教育(86408)
(83382)
编号(76412)
资助(76147)
成果(61299)
重点(56504)
(56168)
(52949)
(52528)
课题(52033)
创新(49407)
科研(49157)
教育部(48568)
国家社会(47911)
期刊
(144994)
经济(144994)
研究(105345)
中国(70699)
学报(57309)
(52672)
管理(51836)
科学(51673)
(50311)
大学(44381)
学学(41841)
教育(40682)
农业(34641)
(33048)
金融(33048)
技术(31579)
财经(25514)
业经(24590)
经济研究(23531)
(21703)
问题(18592)
图书(17950)
理论(17624)
(17474)
科技(17091)
(16970)
实践(16287)
(16287)
技术经济(16176)
财会(16093)
共检索到51882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刘启亮  李祎  张建平  
本文从外部治理角度研究媒体负面报道对审计契约关系的治理作用,并进一步分析了这种治理作用的实现路径。通过对2001~2009年主板A股上市公司的分析,本文发现:公司面临的媒体负面报道越多,公司和审计师之间的审计聘用关系越不稳定,越容易发生审计师变更;并且,在低诉讼风险环境下,媒体负面报道对审计师变更没有产生明显的影响,只有在高诉讼风险环境下,媒体负面报道才会显著地影响审计师变更。进一步分析发现:管理及其他方面的媒体负面报道、性质比较严重的媒体负面报道、权威、专业和大胆的媒体进行的负面报道会对审计师变更产生影响,并且这种影响也只存在于高诉讼风险的环境下。此外,我们也发现,媒体负面报道会使审计师提高...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张俊民  张晓  肖志超  
作为公司外部治理机制之一,通过对信息的收集、处理和扩散,媒体在降低信息不对称的同时,影响着各类信息使用者对上市公司的风险感知。作为资本市场信息鉴证服务的提供者,审计师对企业风险的判断受到媒体负面报道的影响。基于事务所转制视角,本文以2009-2015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分析媒体负面报道对审计契约稳定性的影响。研究发现,负面报道次数与审计师变更之间显著正相关;与转制前相比,转制后的负面报道对审计师变更的影响更加显著;按照地区法制环境和公司内部控制建设水平分组后,这些关系仅存在于在地区法制环境建设水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张俊民  张晓  肖志超  
作为公司外部治理机制之一,通过对信息的收集、处理和扩散,媒体在降低信息不对称的同时,影响着各类信息使用者对上市公司的风险感知。作为资本市场信息鉴证服务的提供者,审计师对企业风险的判断受到媒体负面报道的影响。基于事务所转制视角,本文以2009-2015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分析媒体负面报道对审计契约稳定性的影响。研究发现,负面报道次数与审计师变更之间显著正相关;与转制前相比,转制后的负面报道对审计师变更的影响更加显著;按照地区法制环境和公司内部控制建设水平分组后,这些关系仅存在于在地区法制环境建设水平较高、公司内部控制质量较差的样本中。上述结论意味着我国基于市场竞争的声誉机制虽然尚不成熟,但审计师法律责任的强化是媒体发挥治理作用的重要路径,媒体扮演好监督角色对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刘启亮  李蕙  赵超  廖义刚  陈汉文  
本文研究媒体负面报道对审计收费的影响,并进一步探讨这种影响的实现路径。利用2001-2009年我国A股主板上市公司的数据研究发现,公司面临的媒体负面报道越多,审计收费越高。进一步分析发现,会计方面的媒体负面报道和首次媒体负面报道会引起审计师提高审计收费,然而这些影响均只存在于高诉讼风险的环境下。此外,本文还发现,无论是高风险阶段还是低风险阶段,媒体负面报道都会使公司容易受到监管部门的行政处罚。本文可能表明,在转型经济中,媒体对审计行为的治理作用可能需通过法律环境的改善来实现。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周兰  耀友福  
本文以新闻传播学的"议程设置"理论和心理学的"铺垫效果"理论为分析构架,从媒体报道和媒介环境发展程度考察媒体监督、审计契约稳定性与审计质量的关系。研究表明,媒体对上市公司的负面报道水平及媒介环境发展程度与审计质量均呈正相关关系。进一步研究发现,审计契约不稳定的上市公司,变更审计师对审计质量的影响并不显著;但在媒体监督功能发挥较好时,变更审计师对审计契约不稳定上市公司的审计质量具有积极提升作用,且这种积极作用在变更为较高声誉的审计师时更显著。这说明媒体监督起到了一定的审计治理效应。本文不仅拓宽了审计质量外部影响机制的研究,还为深刻理解新闻媒体在资本市场中的治理作用提供了增量的经验证据。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林丽  
本文以2007—2020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分析地区社会信任对审计契约稳定性的影响。研究发现,社会信任程度与审计师变更之间显著负相关,即社会信任提高了审计契约的稳定性。对其中的影响机制检验发现,地区社会信任有助于提高企业的信息质量,进而降低审计风险,最终有利于审计契约的稳定。以媒体关注代表的社会公平出发进行分析,发现在媒体关注程度越高时,社会信任对审计契约稳定性的影响更显著,强化了社会信任程度与审计师变更之间负相关。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史元  朱晓琳  杨皓  
本文以我国2014—2017年的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运用多元线性回归的方法,实证检验了媒体负面报道、审计师风险感知对审计质量的影响。研究发现:审计师风险感知对审计质量产生正向影响,即审计师感知的风险越大,审计服务的质量越高;媒体负面报道的增多对审计质量的提高有促进作用,即媒体负面报道有利于市场监督以及公司的治理。进一步研究显示,不同媒体报道的情形下,审计师风险感知对审计质量的影响存在差异,这是审计师自身掌握的风险信息与外部环境的风险感知信息的共同作用。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毕秀玲  刘洁  艾强  
本文剖析不同类型媒体报道对审计意见的差异性影响,及签字审计师搭档的稳定性在利用媒体报道中的作用,发现签字审计师的搭档关系越稳定,越能弱化正面报道和有偏正面报道对审计意见的影响,提高负面报道的利用程度,但搭档稳定性与审计意见和媒体报道利用之间存在倒U形关系。相比非权威媒体,权威媒体的正面报道对审计意见的影响更为显著,签字审计师搭档越稳定,越能弱化权威媒体正面报道对审计意见的影响,并能充分利用权威和非权威媒体的负面报道。进一步区分媒体报道的信息内容后发现,公司财务、经营、诉讼和治理方面的信息能够更显著地影响审计意见,签字审计师搭档的稳定性更能在该四类媒体报道信息中发挥显著作用。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刘馨月  周力  
本文阐明了农户专用性投资引发"反套牢之谜"的发生机制,并从外部选择角度出发,揭示了农户因专用性投资被"套牢"转变为凭借专用性投资实现"反套牢"的发生条件,最后利用江苏省11市13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335户规模化契约养鸡户的调查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外部选择的增加,农户由因专用性投资被套牢转变为凭借专用性投资实现反套牢,当外部选择并非提供"公司+农户"契约的竞争性企业时,专用性投资对农户违约行为影响由负到正的转变还依赖于农户经验。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周力  龙子妍  
文章以禽业为例,将"龙头企业+农户"模式下的契约内容区分为显性契约和隐性契约,探索市场风险冲击下的契约稳定问题。"显性契约"指的是契约中明确订立的具有法律强制力的内容,若企业违反"显性契约"内容,则视为企业"显性违约"。"隐性契约"指的是合同中未列明的条款,外部机构难以通过条款内容判定违约责任;企业"隐性违约"指的是企业通过变更与农户间"心照不宣"的内容,却因条款不清晰不需要承担违约责任的行为。研究结果显示:隐性契约的稳定性会受到市场价格风险和农户对合同的受限程度的影响。市场价格风险越高,企业越倾向于隐性违约,同时,合同受限程度越高的农户,越易遭到龙头企业的隐性违约;这种隐性违约会降低农户福利。文章认为,站在龙头企业的角度,隐性违约的存在是有利的,在较大的市场风险冲击下,企业既避免了承担全部的风险,又不用公然违背显性契约而造成违约赔偿,维护了与农户之间的书面合作关系。但对农户来说,隐性契约的不稳定使利润空间下降,收益风险上升。因此,重点关注市场风险冲击下的"隐性契约"的稳定性对切实保障农户的福利尤为重要。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徐冬梅  刘豪  高岚  
采用规范分析与演绎推导的方法从契约利益主体关系和集中契约内生属性两个层面厘清林地规模化转出的集中契约内生威胁,探究集中契约的稳定治理措施。研究表明:集中契约中的利益主体关系演变会打破铁三角的均衡关系,降低契约的有效性与稳定性;利益主体在履约过程中由于价值观变化、心理契约失衡和契约内容不够灵活与完备致使集中契约长期稳定存在一定威胁。为此,从契约利益主体间权利、义务和责任以及契约治理两个层面提出增强林地规模流转集中契约的稳定性对策,以巩固和深化林权改革,促进林地规模化经营与产业化发展。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周超  张怀志  吕开宇  张崇尚  
[目的]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农村社会稳定的重要基石。在“三权分置”背景下,如何通过稳定地权实现耕地质量的有效保护和提升,已成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举措。[方法]本文从地块属性和土地流转契约安排等地权稳定视角,利用黑龙江、浙江、河南、四川四省2015年和2018年两轮粮食规模户生产与测土面板数据,在统计分析的基础上,选取混合最小二乘法、随机效应模型和工具变量法进行实证分析,系统研究土地流转是否对耕地质量存在影响。[结果]第一,四省耕地质量稳中向好,但不同地区变化趋势差异明显。第二,稳定的地权有利于改善耕地质量,较长的农地流转期限有利于耕地质量的保护与提升。第三,流转农地缺乏书面合同约束,不约定流转期限和流转期限短现象依然普遍,地权稳定性仍需加强。第四,地权稳定性随着流转农地来源农户数量增加而减弱。[结论]基于主粮保供视角,建议持续关注耕地质量变化,促进耕地质量整体得到改善和提升;加强土地流转规范管理,引导农地流转期限长期稳定,增强农业经营主体生产的稳定预期,更好发挥地权稳定的长效激励作用,为耕保护性型措施的采用提供有利条件,进而达到保护和提升我国耕地质量的长远目标。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肖志超  张俊民  
事务所向特殊普通合伙制的转变,为研究审计师法律责任的增强对媒体治理作用的影响提供了现实样本。以公司层面的负面报道和审计收费数据进行研究发现,转制后,负面报道与审计费用和正向异常收费显著正相关,但在转制前均不显著;考虑事务所规模的差异后,发现对大型事务所,转制提高了负面报道与正向异常收费的相关性,但对小型事务所,审计收费和异常收费与负面报道的相关性在转制前后没有显著变化,表明审计师法律责任的强化是媒体发挥治理作用的重要路径。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陈雁铭  
本文在总结企业战略联盟稳定性理论研究的基础上,从不完全契约理论的视角出发,运用不完全契约理论的GHM模型对企业战略联盟的稳定性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联盟不完全契约治理的一些思考。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韩振国  刘启明  李拾娣  汪力斌  
"公司+农户"是我国农业经营组织模式的一个创新,旨在化解我国农产品的小生产与大市场之间的矛盾,这种模式在养殖业中的应用尤为普遍。然而近年来,"公司+农户"养殖模式时常遭受契约不稳定的困扰,限制了其进一步发展。治理与社会资本提供了一个探究"公司+农户"养殖模式的新视角,三个不同的案例表明仅使用契约治理或关系治理无法应对"公司+农户"养殖模式所面临的复杂环境,而只有在关系治理和契约治理并重以及农民专业组织存在的情况下,所形成的功能完整、结构平衡的社会资本才能够抑制交易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和有限理性,进而"公司+农户"养殖模式契约才能维持稳定。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