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990)
- 2023(17137)
- 2022(14189)
- 2021(13036)
- 2020(10748)
- 2019(24245)
- 2018(24179)
- 2017(45624)
- 2016(24762)
- 2015(27857)
- 2014(27521)
- 2013(26862)
- 2012(24441)
- 2011(22067)
- 2010(22156)
- 2009(20543)
- 2008(19065)
- 2007(16608)
- 2006(14765)
- 2005(12995)
- 学科
- 济(90518)
- 经济(90412)
- 管理(71349)
- 业(67087)
- 企(55203)
- 企业(55203)
- 方法(38684)
- 数学(32826)
- 数学方法(32385)
- 中国(31124)
- 融(27422)
- 金融(27413)
- 银(26161)
- 银行(26117)
- 行(25245)
- 业经(24911)
- 财(24762)
- 农(24521)
- 学(22351)
- 制(21304)
- 地方(20797)
- 理论(18079)
- 贸(17169)
- 贸易(17154)
- 易(16683)
- 农业(16486)
- 务(16318)
- 财务(16240)
- 财务管理(16214)
- 和(15460)
- 机构
- 大学(338922)
- 学院(336416)
- 管理(132593)
- 济(126013)
- 经济(122773)
- 理学(113725)
- 理学院(112467)
- 管理学(110387)
- 研究(110122)
- 管理学院(109763)
- 中国(87188)
- 京(72211)
- 科学(69418)
- 财(59447)
- 所(54476)
- 农(53324)
- 中心(52276)
- 江(50206)
- 业大(49964)
- 研究所(49730)
- 财经(47383)
- 范(46523)
- 师范(46047)
- 北京(45409)
- 经(42946)
- 州(42455)
- 农业(41779)
- 院(40718)
- 技术(37592)
- 经济学(37028)
- 基金
- 项目(232859)
- 科学(181589)
- 研究(173401)
- 基金(166003)
- 家(144069)
- 国家(142817)
- 科学基金(122585)
- 社会(107051)
- 社会科(101376)
- 社会科学(101350)
- 省(92402)
- 基金项目(87892)
- 教育(78901)
- 自然(78580)
- 划(76911)
- 自然科(76748)
- 自然科学(76731)
- 自然科学基金(75287)
- 编号(73585)
- 资助(67266)
- 成果(60610)
- 重点(51627)
- 发(49820)
- 课题(49621)
- 部(49420)
- 创(48836)
- 项目编号(46523)
- 创新(45489)
- 科研(44297)
- 国家社会(43469)
- 期刊
- 济(136796)
- 经济(136796)
- 研究(96543)
- 中国(67148)
- 学报(56014)
- 农(47725)
- 科学(47349)
- 管理(47144)
- 财(44621)
- 大学(41609)
- 教育(41258)
- 融(39733)
- 金融(39733)
- 图书(37506)
- 学学(37241)
- 农业(32676)
- 技术(29049)
- 书馆(28070)
- 图书馆(28070)
- 业经(23708)
- 经济研究(22184)
- 财经(22033)
- 经(18793)
- 理论(17426)
- 情报(17063)
- 坛(16971)
- 论坛(16971)
- 问题(16912)
- 业(16416)
- 科技(16330)
共检索到50634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毕翔
随着媒体融合的深入推进,知识服务在智慧化层面发生了重大且深刻的变化。面对纷繁复杂的知识表现形态,数字图书馆现有的知识服务方式已经不能满足用户个性化、高层次的需求。媒体融合背景下,数字图书馆知识服务要创新协同采集、发现推荐、共享存取、版权规制的普惠性、均等化服务模式,在进行个性化、精准化、深层次的知识挖掘和知识呈现的基础上,构建适应媒体融合环境的服务体系,打造全媒体融合的开放性知识推荐传播链,提高精准分析信息并向知识层次转化的能力。
关键词:
媒体融合 数字图书馆 知识服务 知识传播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薛调 续永超
[目的 /意义]在媒体融合背景下,以传播学中的"使用与满足理论"以及相关研究为基础,从用户角度对高校数字图书馆发展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对数字图书馆建设提出建议。[方法/过程]采取访谈法对高校图书馆主管馆长和部主任进行访谈,从而获取数据,提取影响数字图书馆发展的相关因素,根据提取结果设计调查问卷,并进行数据收集。利用SPSS软件进行因子分析、相关分析、回归分析。[结果 /结论]研究发现,"馆员能力与素养"对高校数字图书馆发展的影响最大,"空间服务""服务需求程度"次之,"设备设施服务""新媒体服务""资源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毕翔 徐跃铭 宋欣 苏静
媒体深度融合背景下,资源建设模式的转向能够直接影响资源内容的生产与传播利用的速率和价值。数字图书馆作为知识传播的媒体,需要以“跨界转向”的理念重新定位资源建设模式。文章以媒体深度融合为背景,分析了数字图书馆在智慧交互层面需要的技术支撑,厘清了在资源建设过程中其转变的维度,提出了从“同屏共振”转向全场景资源伴随模式、从自建数据转向多源众包资源融合模式、从资源辐射转向资源精准投送的政务服务模式等策略,以期为数字图书馆资源建设提供具有实质性、实效性的可操作流程和优化方案。
关键词:
媒体融合 数字图书馆 资源建设 转向策略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毕翔
[目的/意义]在媒体融合背景下,数字图书馆资源建设与服务呈现海量化、多样化与动态性、时效性并存的特点。文章研究数字图书馆在保留传统学术类资源建设的基础上,开拓新资源和服务的方式,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实现“文献资源服务模式”向“知识内容服务模式”的路径转变,强化图书馆资源的内容融合与集成服务,提升数字图书馆个性化服务和公众化服务质量。[方法/过程]分析了当下数字图书馆发展研究的现状,调研媒体融合特征及其对数字图书馆的影响,厘清数字图书馆资源建设与服务面临的四大主要问题,构建基于媒体融合思维的数字图书馆发展框架。[结果/结论]提出媒体融合背景下数字图书馆发展策略,强调要从思维、资源、服务和组织4个维度围绕其问题和痛点实现提质增效,切实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加快数字图书馆向复合型、社交化、移动化、智慧化的知识聚合服务中心演进。
[期刊] 图书馆工作与研究
[作者]
潘彤声
互联网时代,数字资源成为图书馆发展的动力和创新的基础。《基于技术融合的图书馆数字资源利用服务机制研究》一书以技术融合背景下图书馆数字资源利用服务体系为研究对象,从不同角度对数字资源的建设进行了探讨,对图书馆数字资源利用服务进行了研究,得出了一系列有创见性的意见和建议,可供行业内人士及相关专业学生学习参考。
关键词:
技术融合 图书馆 数字资源 服务体系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杨熔
[目的 /意义]以阅读特征及服务价值分析为基础,探究媒介融合背景下的图书馆阅读推广发展趋势,探讨阅读服务创新策略。[方法 /过程]通过实际调查、数据分析和理论研究揭示阅读方式的改变、阅读需求变化及特征,分析阅读服务的关键价值,提出图书馆阅读推广的发展取向和服务创新策略。[结果 /结论]媒介融合背景下阅读内容显化、阅读方式混合、阅读价值多元,阅读服务的关键价值体现为选择性、体验性、开放性。图书馆阅读推广应向体系化、专业化、社会化发展,提供阅读服务整体技术解决方案以及媒介与信息素养教育服务,拓展数字阅读推广服务领域,以创新促进阅读服务转型。
[期刊]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莎日娜 李佳耀 叶定剑 翟文洁
整合高校媒介资源,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是适应媒体格局深刻变化、创新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有效途径,也是提升校园媒体引导主流舆论氛围、丰富校园文化、弘扬传播正能量的重要举措。研究立足媒体融合背景,聚焦高校新闻宣传工作新形势新要求,结合学生校园媒体使用情况调研结果,提出高校校园媒体融合的路径,将融合发展的理念贯穿到校园媒体建设发展各环节、全过程,形成高校宣传工作合力。
关键词:
校园媒体 资源整合 媒体融合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王晓麟
对我国高职院校图书馆所处的环境背景进行扫描分析。从图书馆外部环境看,高职院校正处在推进落实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发展机遇期;从图书馆内在发展趋势看,图书馆服务正处在一种快速的变革转型期。高职图书馆如果能够有效把握这种机遇期和发展趋势,就有可能实现服务转型。在这一过程中,高职图书馆需要明确自身定位,从资源、服务和人员3个重点方面实现服务转型。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卢娟
在媒介融合大背景下,传媒行业正发生深刻变革,新闻人才需求、人才培养模式也随之改变,打造高素质人才、培养全媒体人才,成为业界及学界的共识。新闻学院系做好全媒体人才的培养,须转变思路,突破现有新闻学人才培养传统思路,以推动新传播技术进入课程体系作为突破口,以推动现有师资队伍结构转型作为关键点,以构建"融合媒介"实践教学模式作为加速器。
关键词:
媒介融合 新闻专业 全媒体 人才培养路径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刘莹莹 李桂华
[目的/意义]探索文旅融合的实质,从文旅融合主客体相互作用的角度提出公共图书馆服务创新路径,分析创新路径的实践样态,为相关单位的实践提供思路借鉴。[方法/过程]采用逻辑推演的方法对文旅融合中主客体的相互作用关系进行分析,提出4种公共图书馆服务创新路径,结合具体案例对相关路径的实践特点进行阐述,提出各种路径的发展重点与突破点。[结果/结论]发现旅游客体文化属性的发挥与旅游主体文化体验的满足是文旅融合的两个关键环节,从主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中提炼出挖掘图书馆象征意义、营造图书馆意义场域、促进游客文化身份认同、助推游客文化情境感知4种服务创新路径。不同服务路径有着鲜明的发展特色与重点,在实践过程中,公共图书馆应根据自身情况,发展与之匹配的实践路径。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邓镰
文化和旅游的相互融合为公共图书馆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在夜间经济繁荣发展的情境下,公共图书馆如何更好地发挥自身优势,赋能文化和旅游事业发展,充分实现公共图书馆的社会价值,是现在及未来一段时间值得思考的议题。文章采用文献调研和网络调研法,考察目前我国公共图书馆夜间服务创新实践现状,分析其可供借鉴的经验及不足之处,提炼出公共图书馆夜间服务对策与办法,即强化顶层设计,提供制度保障;加大经费投入,做好经济保障;创新思维模式,发掘文旅资源;丰富服务内容,打造活动品牌。
关键词:
公共图书馆 夜间服务 发展对策 文旅融合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邓镰
文化和旅游的融合为公共图书馆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在夜间经济繁荣发展的情境下,公共图书馆如何更好地发挥自身优势,赋能文化和旅游事业发展,充分实现公共图书馆的社会价值,是现在及未来一段时间值得思考的议题。文章采用文献调研和网络调研法,通过考察目前我国公共图书馆夜间服务创新实践现状,分析其可供借鉴的经验及不足之处,提炼出公共图书馆夜间服务对策,即强化顶层设计,提供制度保障;加大经费投入,做好经济保障;创新思维模式,发掘文旅资源;丰富服务内容,打造活动品牌,以期为公共图书馆在文化和旅游融合框架下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
公共图书馆 夜间服务 文旅融合 发展对策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冯劭华 吴进 昝栋
通过对新时代背景下高校图书馆与知识产权跨界融合发展环境的分析,明确了高校图书馆开展知识产权公共服务的定位和发展方向,认为新的时代环境为高校图书馆与知识产权公共服务融合发展提供了重要战略机遇,但仍面临着政策、技术、资源等多方面的问题挑战。为此提出了规范化发展、品牌化发展、智慧化发展、协同发展四个方面的发展建议。
关键词:
新时代 高校图书馆 知识产权 融合发展
[期刊] 图书馆工作与研究
[作者]
杨国栋
随着我国进入新媒体时代,"互联网+"、"三网融合"等概念不断被提及,影响着各行各业的发展趋势。图书馆服务也必须立足时代发展,积极探索新途径、新方法,以新的理念优化和完善图书馆移动服务。《图书馆移动服务模式研究》一书,在全媒体融合的视域下,提出了图书馆领域发展的新课题,研究对象新颖、研究视角独特、研究方法丰富、研究成果丰厚,是一部关于图书馆移动服务研究的优质学术作品,是相关专业学生及从业者良好的参考用书。
关键词:
全媒体 移动图书馆 信息服务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金铁龙
在由中国图书馆学会未成年人图书馆分会、《图书馆报》在福州联合主办的2018全国少儿阅读峰会上,笔者提出了公共图书馆要积极为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活动服务的看法,认为这将有利于扩展和优化公共图书馆服务空间,有利于提升公共图书馆服务水平。文章结合湖南省少年儿童图书馆在为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活动服务方面的实践,为国内公共图书馆开展相关活动提供参考借鉴。
关键词:
公共图书馆 研学服务 文旅融合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