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482)
- 2023(4954)
- 2022(4156)
- 2021(3863)
- 2020(3212)
- 2019(6983)
- 2018(6901)
- 2017(13137)
- 2016(7232)
- 2015(8104)
- 2014(8323)
- 2013(7744)
- 2012(7444)
- 2011(6625)
- 2010(6749)
- 2009(6495)
- 2008(6303)
- 2007(5900)
- 2006(5258)
- 2005(4810)
- 学科
- 管理(26818)
- 济(25897)
- 经济(25855)
- 业(25850)
- 企(23833)
- 企业(23833)
- 财(11294)
- 方法(10677)
- 数学(8863)
- 数学方法(8787)
- 务(8389)
- 财务(8370)
- 财务管理(8359)
- 制(8246)
- 企业财务(8153)
- 体(7471)
- 农(6933)
- 中国(6841)
- 学(6053)
- 业经(5890)
- 理论(5423)
- 融(5287)
- 金融(5280)
- 银(5107)
- 银行(5094)
- 体制(5040)
- 行(4913)
- 划(4724)
- 镇(4636)
- 技术(4496)
- 机构
- 学院(104042)
- 大学(103807)
- 济(39464)
- 管理(39369)
- 经济(38461)
- 研究(34919)
- 理学(33466)
- 理学院(33127)
- 管理学(32573)
- 管理学院(32382)
- 中国(26989)
- 京(21931)
- 财(21483)
- 科学(20166)
- 所(17494)
- 农(17192)
- 财经(16557)
- 江(16380)
- 中心(16137)
- 研究所(15624)
- 经(14924)
- 业大(14794)
- 北京(13809)
- 农业(13368)
- 范(13341)
- 师范(13167)
- 院(13111)
- 州(13051)
- 财经大学(12156)
- 技术(11391)
- 基金
- 项目(67045)
- 科学(52518)
- 研究(49911)
- 基金(48213)
- 家(41915)
- 国家(41521)
- 科学基金(35421)
- 社会(31241)
- 社会科(29498)
- 社会科学(29488)
- 省(26087)
- 基金项目(25084)
- 教育(23427)
- 自然(22622)
- 自然科(22022)
- 自然科学(22012)
- 划(21873)
- 自然科学基金(21588)
- 编号(20763)
- 资助(19603)
- 成果(17994)
- 部(14971)
- 课题(14939)
- 重点(14878)
- 创(13625)
- 发(13335)
- 项目编号(13286)
- 性(12997)
- 制(12932)
- 教育部(12906)
共检索到16131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徐莉萍 辛宇
本文考察媒体在股权分置改革及流通股股东分类表决的制度安排下所发挥的治理职能。研究表明,作为宏观治理环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媒体在股权分置改革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治理作用。在控制其它影响因素的前提下,媒体关注程度越高,治理环境越好,"公司治理溢价"越高,信息环境和信息质量越有保证,非流通股股东的私有利益越小,中小流通股股东所面临的信息风险越低,相应地,其所要求的实际对价也会相对较低。反之,中小流通股股东会向那些媒体关注程度较低公司的非流通股股东要求更高的对价。同时,密集的媒体披露水平可以明显影响甚至强化非流通股持股对实际对价所产生的正向相关关系。分组回归分析的结果表明,这些媒体的公司治理职能仅在中...
关键词:
媒体治理 投资者保护 分类表决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赵毅 张桂芳
本文基于投资者保护的视角,对媒体的公司治理作用方面的研究工作进行了研究梳理和总结。阐述了媒体治理的声誉、信息披露与传播、市场压力和监督四种机制,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行政机构、审计师、管理者和投资者这四个媒体治理功能形成的路径,最后论述了媒体关注对公司的治理效果。
关键词:
媒体关注 公司治理 影响 效果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陈红 杨鑫瑶 尹树森
本文以2008~2011年间A股上市公司为主要研究对象,基于媒体曝光的视角,将具体化的股东声誉和公司声誉作为逻辑切入点,探讨媒体发挥公司治理职能的新途径——声誉治理。实证结果表明,大众媒体通过披露上市公司的信息,形成股东和企业声誉,以声誉机制为途径,媒体监督能够有效制约大股东的利益掏空行为。股东声誉指标越接近,上市公司知名度越高,大股东利益侵占金额就越小,上市公司违规行为也越少。为加强上市公司的声誉治理,应引导大众媒体的健康发展,加强对上市公司违规事件的曝光,引入机构投资者和战略投资者,并抑制大股东权力的过度集中。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李冬昕 宋乐
作为最重要的公司治理的外部机制,媒体能够加强信息披露、汇集与扩散,降低信息搜集成本,极大影响公司管理者行为。通过研究发现,媒体监督作用可以影响企业的风险承担问题。具体而言,媒体治理效应越强,越有利于强化企业投资决策过程中的风险偏好,促使企业承担更多的风险性项目。这说明媒体披露的确能在一定程度上发挥外部治理作用。此外,媒体披露对非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管理者的风险承担影响显著,而且这种影响在投资者保护好的环境下更加突出。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李焰 王琳
声誉是一种重要的投资者利益保护机制,但相对于法律机制,有关研究却相对滞后。本文以声誉理论为基础,从整体和动态的角度,创造性地提出声誉共同体概念,构建了媒体监督下声誉对投资者利益保护机制的研究框架,并以五粮液为例对此框架进行解析。通过本文建立的声誉受损成本模型,以声誉受损成本在共同体成员之间的传递,解释了声誉机制的作用机理,并揭示了声誉机制作用效果存在差异的原因。
关键词:
媒体监督 声誉共同体 投资者保护 五粮液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王华宾 陈海声 陈宁
媒体关注可以显著减少控股股东的私利行为,这种作用主要体现在民营上市公司中,相对于有政治关联企业,媒体关注对无政治关联企业控股股东私利行为的约束作用更强。在我国法律制度不够完善的现实约束下,媒体对控股股东的私利行为起到了事前约束的作用,保护了投资者的产权,增加了投资者的投资激励,发挥了积极的公司治理作用,促进了公司治理的完善。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王华宾 陈海声 陈宁
媒体关注可以显著减少控股股东的私利行为,这种作用主要体现在民营上市公司中,相对于有政治关联企业,媒体关注对无政治关联企业控股股东私利行为的约束作用更强。在我国法律制度不够完善的现实约束下,媒体对控股股东的私利行为起到了事前约束的作用,保护了投资者的产权,增加了投资者的投资激励,发挥了积极的公司治理作用,促进了公司治理的完善。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王华宾 陈海声 陈宁
媒体关注可以显著减少控股股东的私利行为,这种作用主要体现在民营上市公司中,相对于有政治关联企业,媒体关注对无政治关联企业控股股东私利行为的约束作用更强。在我国法律制度不够完善的现实约束下,媒体对控股股东的私利行为起到了事前约束的作用,保护了投资者的产权,增加了投资者的投资激励,发挥了积极的公司治理作用,促进了公司治理的完善。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牛枫
以2009-2012年在深圳中小板上市及同期未通过审批的公司为样本,研究了媒体监督在公司IPO过程中所发挥的投资者保护作用。结果发现:媒体监督对公司IPO审批、股票发行定价及IPO抑价均具有显著影响。媒体监督越强,公司IPO审批未通过的概率越高,股票发行定价和IPO抑价越低。进一步研究发现,媒体对公司的负面报道并非空穴来风,而是具有信息含量的。实证结果表明,媒体监督通过触发外部行政监管部门的审查机制、IPO定价机制及资本市场的惩戒机制等实现对投资者权益的保护。
关键词:
媒体监督 公司IPO 投资者保护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陈鹏程 周孝华
以百度新闻搜索作为媒体报道数据的来源,实证检验了媒体报道量及报道倾向对IPO发行价的影响,并引入询价机构投资者行为以探究这种影响的内在机理。研究发现,媒体的非负面报道能够提高IPO发行价,即IPO发行价相对于投资价值进行了向上的调整,而负面报道导致了IPO发行价进行向下的调整。媒体报道对IPO发行价的影响主要通过询价机构投资者的参与和报价行为得以实现,研究结果能帮助加深理解"媒体信息—投资者行为—资产价格"的微观机理。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沈征 肖志超
媒体在发挥信息中介职能传播市场信息的同时,充当了投资者注意力资源的分配机制。本文从股票成交量的变化入手检验了媒体报道对投资者交易行为的影响,发现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股票的成交量、成交金额和换手率,与媒体报道强度存在着显著正相关关系;随着媒体报道强度的增加,在个人投资者增加买入的同时,机构投资者将实施相反的操作。因此,这一分析结果验证了行为金融理论关于投资者有限理性的假设,并且从微观层面动态地考察了两类投资者之间的策略互动机制。
关键词:
媒体报道 投资者关注 有限理性 成交量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逯东 付鹏 杨丹
文章实证检验了机构投资者是否存在通过管理媒体报道来获取超额收益的行为。研究发现:(1)媒体报道对股票价格的影响符合"注意力驱动效应",即媒体报道数量与股票超额收益显著正相关;(2)机构投资者会利用媒体报道的这一效应来获取股票超额收益,即机构投资者存在利用媒体来制造信息噪音以引导市场热点的短期炒作行为,进而验证了"主动媒体管理"假说;(3)机构投资者的媒体管理行为会提高其所持有股票未来大幅下跌的可能性,即带来更大的股价崩盘风险。文章将机构投资者行为和媒体报道进行了有机结合,拓展了相关领域的研究文献,而且研究结论为进一步规范机构投资者行为和媒体报道提供了经验证据。
[期刊] 审计研究
[作者]
吕敏康 刘拯
互联网的发展改变了市场利用信息的方式,重塑了审计师的信息环境和外部约束环境。新的信息环境和外部约束如何影响审计意见发表尚不明晰。本文运用2007~2012年A股上市公司数据,研究了投资者关注与审计意见发表概率之间的关系以及媒体态度对上述关系的影响。结果发现,投资者对上市公司的关注度越高,上市公司被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的概率越大,而媒体对上市公司的正面评价可以缓解上述现象。区分事务所规模后发现,单纯的投资者关注未显著影响"十大"的"非标准"意见发表概率,而显著提高了非"十大"的"非标准"意见发表概率,其可能原因是:虽然"十大"和非"十大"的审计师都观察到了投资者关注风险,但"十大"的审计师利用...
关键词:
投资者关注 媒体态度 审计意见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王冰 潘琰
从新媒体披露这一视角研究公司自愿披露及其对投资者所产生的影响。全面梳理了主要新媒体渠道,通过对几十万条信息的实证研究发现,公司对网站、互动平台、微博和微信的接受程度较高。通过聚类分析将公司分为新媒体接受程度不同的高低两类,发现接受程度高的公司在新媒体上披露了更多信息,获得了更多投资者关注。最后,为公司新媒体披露提供以下启示:公司应积极运用新媒体披露信息,提升投资者关注度,减少信息不对称;政府应扩大信息披露渠道,丰富披露形式,鼓励和引导公司新媒体披露,增强信息披露及时性和公平性,提升信息披露和资本市场效率;还应运用新技术并制定相应披露制度,规范公司新媒体披露。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汪昌云 武佳薇
本文利用IPO公司在上市前不同时间段内主流财经媒体报道中的正负面词汇数据,构建了媒体语气这一度量公司层面投资者情绪的代理变量,从个股层面检验投资者情绪对IPO抑价率的影响。本文研究结果表明,相比正面媒体语气,负面媒体语气能够更好地解释IPO抑价率、首日换手率以及超募比例。具体而言,我们发现负面媒体语气与IPO抑价率、IPO超募资金比例以及承销商费用占比均显著负相关:负面语气每下降1%,IPO抑价率上升0.22%,超募资金比例提高0.13%,承销商费用占比上升1.44%。我们进一步发现发行公司和承销商有动机和激励通过媒体推介IPO公司,引导、煽动投资者情绪,从而厘清投资者情绪的影响因素以及其作用...
关键词:
媒体语气 投资者情绪 IPO抑价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