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073)
- 2023(16921)
- 2022(14199)
- 2021(13148)
- 2020(11017)
- 2019(25148)
- 2018(24845)
- 2017(47905)
- 2016(25736)
- 2015(28953)
- 2014(28806)
- 2013(28440)
- 2012(25791)
- 2011(22907)
- 2010(22828)
- 2009(21159)
- 2008(20811)
- 2007(18289)
- 2006(16036)
- 2005(14214)
- 学科
- 济(106287)
- 经济(106152)
- 业(99417)
- 管理(90162)
- 企(89833)
- 企业(89833)
- 方法(47906)
- 数学(38075)
- 数学方法(37699)
- 财(34038)
- 业经(33388)
- 农(32937)
- 中国(26432)
- 务(23808)
- 财务(23726)
- 财务管理(23694)
- 农业(22733)
- 企业财务(22424)
- 贸(21915)
- 贸易(21907)
- 制(21854)
- 易(21366)
- 技术(21028)
- 理论(20481)
- 学(20131)
- 和(19609)
- 地方(19248)
- 划(17871)
- 体(17432)
- 策(17082)
- 机构
- 学院(368010)
- 大学(364121)
- 管理(151025)
- 济(148525)
- 经济(145520)
- 理学(130544)
- 理学院(129219)
- 管理学(127311)
- 管理学院(126641)
- 研究(116309)
- 中国(89349)
- 京(76977)
- 科学(71381)
- 财(69891)
- 农(61014)
- 所(57453)
- 财经(55830)
- 业大(54632)
- 江(54558)
- 中心(52753)
- 研究所(52134)
- 经(50837)
- 农业(47903)
- 北京(47801)
- 范(45363)
- 师范(44924)
- 经济学(44102)
- 州(43688)
- 院(42679)
- 财经大学(41446)
- 基金
- 项目(250244)
- 科学(198234)
- 研究(185198)
- 基金(182422)
- 家(157853)
- 国家(156450)
- 科学基金(136333)
- 社会(117513)
- 社会科(111399)
- 社会科学(111374)
- 省(98466)
- 基金项目(96639)
- 自然(88360)
- 自然科(86386)
- 自然科学(86368)
- 自然科学基金(84858)
- 教育(84059)
- 划(81276)
- 编号(75675)
- 资助(74345)
- 成果(60168)
- 部(54954)
- 重点(54951)
- 创(54057)
- 发(52993)
- 课题(51133)
- 创新(49821)
- 国家社会(48215)
- 业(47645)
- 科研(47415)
- 期刊
- 济(164548)
- 经济(164548)
- 研究(106912)
- 中国(68028)
- 管理(59269)
- 农(56454)
- 财(56316)
- 学报(55692)
- 科学(51749)
- 大学(42542)
- 学学(40131)
- 农业(39238)
- 教育(38651)
- 技术(33617)
- 融(30396)
- 金融(30396)
- 业经(30021)
- 财经(27301)
- 经济研究(25874)
- 经(23482)
- 业(22513)
- 问题(21546)
- 技术经济(19438)
- 图书(18263)
- 现代(17883)
- 科技(17650)
- 商业(17585)
- 贸(17207)
- 理论(16886)
- 版(16718)
共检索到53891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陈志锋 陈瑜阳
本文基于媒体作为一种信息传播中介与供应链信息传递的理论基础,考察了媒体对客户的关注如何溢出影响至供应商的坏消息隐藏行为。研究发现:媒体对客户的关注度越高,供应商隐藏的坏消息越少,并且当供应商的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越高、分析师跟踪人数越多、存在卖空压力时,媒体对客户的关注越能显著抑制供应商隐藏坏消息。机制分析表明,媒体对客户的关注主要抑制了供应商通过真实盈余管理的手段隐藏坏消息,而基于应计算盈余管理的中介效应不成立。进一步研究发现,首先,媒体对客户的关注度越高,供应商被投资者检索次数越多;其次,媒体对客户的关注与对供应商的关注之间存在补充效应;最后,媒体对客户的关注度越高,供应商的盈余反应系数越大。这些结果共同表明投资者确实会利用媒体报道提供的客户信息,并且客户信息与供应商信息之间具有相互补充验证的效果,使得供应商难以通过操纵盈余的方式隐藏坏消息。本研究对于理解媒体在资本市场上的作用边界,以及投资者如何利用供应链信息防范企业隐藏风险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关键词:
媒体报道 供应链 坏消息隐藏 溢出效应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许言 邓玉婷 陈钦源 许年行
职业生涯忧虑(Career Concerns)如何影响高管管理公司信息流尤其是坏消息是当前财务学研究的一个热点。本文使用1999-2014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考察CEO在任期不同阶段如何隐藏公司坏消息和其手段,以及产权性质如何影响上述关系。研究发现:(1)CEO在任职初期(前三年)和离任前一年会更多地隐藏坏消息,且上述效应在非国有企业中更为显著;(2)CEO上任第一年会集中披露前任CEO隐藏的坏消息;(3)"盈余管理"是CEO隐藏坏消息的一种手段;(4)家族企业中,只有非家族成员CEO有出于职业生涯
关键词:
CEO任期 坏消息隐藏 盈余管理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周卉
本文考察媒体关于紫鑫药业虚增利润的报道对医药行业带来的影响。研究发现,该报道造成了溢出效应,引发了整个医药板块尤其是中药行业股价的负面反应。为考察溢出效应带给医药企业的经济后果,进一步提出基于股价的信息反馈作用的两个竞争性假设:理性决策的学习假设和非理性决策的压力假设。结果支持压力假设:医药企业,尤其是丑闻报道当年调高盈余的企业,为了避免高速增长的利润在将来引发媒体和市场质疑,在下一年中会刻意进行负向盈余管理。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周卉
本文考察媒体关于紫鑫药业虚增利润的报道对医药行业带来的影响。研究发现,该报道造成了溢出效应,引发了整个医药板块尤其是中药行业股价的负面反应。为考察溢出效应带给医药企业的经济后果,进一步提出基于股价的信息反馈作用的两个竞争性假设:理性决策的学习假设和非理性决策的压力假设。结果支持压力假设:医药企业,尤其是丑闻报道当年调高盈余的企业,为了避免高速增长的利润在将来引发媒体和市场质疑,在下一年中会刻意进行负向盈余管理。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唐松 谢雪妍
推动金融活水"精准滴灌"实体经济是深化金融供给侧改革的重要方向。现有文献主要考察了持股金融机构对企业自身的影响,却忽略了这一行为可能带来的外部溢出效应。本文基于持股金融机构是否可以缓解供应链上下游企业融资约束的视角,采用2008—2018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披露的前五大供应商、客户数据,考察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重要可能路径。研究发现:企业持股金融机构可以缓解其主要供应商、客户的融资约束,且当供应链上企业之间的依赖关系越强、主要供应商和客户的融资能力越弱时,供应链溢出效应越显著。该结论在替换主要变量指标和控制潜在的内生性问题后依然成立。进一步研究发现,企业持股金融机构分别通过提高对主要供应商的付款能力、减少主要客户的抵押贷款比率两种不同的机制缓解其主要供应商和客户的融资约束;供应链溢出效应提高了主要供应商、客户的投资效率和创新水平。总之,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企业持股金融机构对供应链上下游企业具有正向溢出作用。这一结论对于引导资金"脱虚向实"、强化供应链稳定、畅通国内经济循环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关键词:
供应链 持股金融机构 融资约束 溢出效应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唐松 谢雪妍
推动金融活水"精准滴灌"实体经济是深化金融供给侧改革的重要方向。现有文献主要考察了持股金融机构对企业自身的影响,却忽略了这一行为可能带来的外部溢出效应。本文基于持股金融机构是否可以缓解供应链上下游企业融资约束的视角,采用2008—2018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披露的前五大供应商、客户数据,考察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重要可能路径。研究发现:企业持股金融机构可以缓解其主要供应商、客户的融资约束,且当供应链上企业之间的依赖关系越强、主要供应商和客户的融资能力越弱时,供应链溢出效应越显著。该结论在替换主要变量指标和控制潜在的内生性问题后依然成立。进一步研究发现,企业持股金融机构分别通过提高对主要供应商的付款能力、减少主要客户的抵押贷款比率两种不同的机制缓解其主要供应商和客户的融资约束;供应链溢出效应提高了主要供应商、客户的投资效率和创新水平。总之,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企业持股金融机构对供应链上下游企业具有正向溢出作用。这一结论对于引导资金"脱虚向实"、强化供应链稳定、畅通国内经济循环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关键词:
供应链 持股金融机构 融资约束 溢出效应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晓艳 郝文静
以2010—2020年沪深两市发行公司债的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实证检验了分析师关注度、媒体报道与企业主体信用评级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分析师关注度能有效提升企业主体信用评级,媒体报道在分析师关注度与主体信用评级之间发挥了部分中介作用,即分析师关注度主要通过提升媒体关注度这一路径对企业信用评级产生影响。考虑评级机构声誉异质性影响,将总样本分为高声誉组与低声誉组进一步研究发现,分析师关注度对企业信用评级的正向作用以及媒体报道的中介效应只在高声誉组中成立,即高声誉的评级机构更关注分析师通过媒体传递的信息,提升企业主体信用评级。研究结论拓宽了外部信息环境对信用评级的影响,补充了证券分析师和媒体在资本市场中的外部治理作用,丰富了评级机构声誉治理机制的研究。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夏晓兰 唐雪松 赖黎
本文通过手工搜集中国纸质媒体对上市公司的新闻报道信息,研究了媒体对竞争对手创新活动的报道对企业创新活动的影响,结果发现媒体对竞争对手创新活动的正面报道次数越多,企业的创新活动越多;负面和中性报道则对企业的创新活动没有激励作用。在进一步区分企业产权属性、市场结构类型和地区市场化程度后,笔者发现媒体对竞争对手创新活动的报道对企业创新的激励作用在非国有企业、竞争型市场及市场化程度高的地区更显著。本文研究结论表明,媒体报道通过传播竞争对手创新活动信息,营造创新竞争压力,给企业创新活动带来了正向影响。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刘丽娜 刘芸
创新在激烈市场竞争中的作用日益重要,研发投入则是衡量一个企业对创新重视程度的关键指标。文章选取高度重视创新的创业板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研究时间跨度为2011—2016年,实证分析了研发投入对企业价值的影响,并引入媒体报道这一外部调节变量,验证了媒体报道的调节作用。实证结果显示:企业价值随着研发投入同向变动,但是当研发投入过度时企业价值随着研发投入的增加而降低,即研发投入与企业价值呈非线性的倒U型关系。媒体报道在研发投入与企业价值的关系中有着显著的调节作用,但不同态度的媒体报道产生的调节作用不同:非负面媒体报道高的企业中研发投入的价值创造效用更强;负面媒体报道则显著弱化了研发投入的价值创造作用。
关键词:
研发投入 媒体报道 企业价值 调节作用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邵志浩 才国伟
新闻媒体的信息传播和舆论引导功能在解决信息不对称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中介作用。本文利用中国A股上市公司的媒体报道数据,实证检验了媒体报道对企业外部融资的影响。研究发现,媒体关注度的上升和媒体正面报道倾向的增强均能够扩大企业的股权融资规模和债权融资规模。进一步研究发现,媒体关注度和媒体正面报道倾向对外部融资总量产生正向作用,且媒体正面报道倾向对股权融资的影响大于债权融资;媒体关注度的提高和媒体正面报道倾向的增强同时具有企业外部融资规模增加的助推效应和外部融资规模减少的缓解效应;媒体的正面报道越多,企业的外部融资规模越大;负面报道越多,企业的外部融资规模越小;另外,媒体报道对企业外部融资的影响具有递减的中长期效应。本文的研究不仅丰富了媒体报道的信息中介理论,而且为资本市场的媒体治理提供政策启示。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李百兴 李盈
本文基于委托代理理论和媒体的治理作用,选取了2008—2017年我国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作为研究样本,研究了高管薪酬、媒体报道与企业价值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我国上市公司高管薪酬与企业价值呈正相关关系,并且这种正相关关系会随媒体报道数量的增加而增强。将媒体报道按性质划分为正面报道与负面报道后发现,正面报道对高管薪酬与企业价值之间的正相关关系具有强化作用,负面报道对高管薪酬与企业价值之间的正相关关系具有削弱作用。在对调节作用做进一步研究时发现,在非国有企业中,这种调节作用表现得更为显著。
关键词:
高管薪酬 媒体报道 企业价值 非国有企业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林慧婷 何玉润 王茂林 朱冰
本文通过手工搜集和整理2000-2014年间中国A股上市公司的媒体报道数据,实证研究了媒体报道对企业资本结构动态调整的影响。结果发现,媒体报道在企业的资本结构动态调整中发挥了正面影响,显著提高了企业的调整速度。具体的作用路径为:媒体报道水平越高,企业在低于目标水平时,增加负债的概率越大;而在高于目标水平时,偿还债务和发行股票的概率越大。进一步分情景检验,本文还发现:当企业经历负面事件时,媒体报道的正向影响有所减弱。相反,当企业的分析师关注程度越低或业务复杂程度越高时,媒体报道的影响越大。这些发现为媒体报道在企业资本结构动态调整中发挥积极的信息中介作用提供了直接证据。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汝毅 薛健 张乾
本文聚焦于公司违规曝光这一特定事件,使用三重差分的计量分析方法,探讨了媒体的事前新闻报道是否会影响其在投资者群体中的声誉,即是否存在声誉溢出效应。结果表明媒体对违规公司的事前新闻报道越正面(负面),其日后针对非涉案公司发布的新闻报道的市场反应就越弱(强),即存在双向声誉溢出效应。然而该效应存在不对称性,表现为负面报道带来的正向溢出效应明显强于正面报道带来的负向溢出效应。进一步研究发现,声誉溢出效应取决于投资者对于媒体声誉的主观感知以及对于违规事件的信息解读能力。当媒体的既有声誉水平较低、违规案件较为严重,或非违规公司机构投资者比例较高时,媒体的声誉溢出效应更加明显。本文论证了媒体客观公正性对于声誉积累的重要性,为媒体是否应当以及如何维护在投资者群体中的声誉形象提供了经验证据。本文对投资者如何判断和使用媒体发布的信息,进而做出正确投资决策也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殷枫 张婧瑶
有别于以往探究企业信息透明度对自身投资影响的文献,文章基于供应链信息溢出效应视角,考察大客户信息透明度对供应商企业投资效率的影响。实证结果显示,大客户信息透明度与企业投资效率呈正相关关系;当企业议价能力弱和大客户地理距离远时,二者正相关关系越强。上述投资效率的提高主要表现为对企业过度投资的抑制。针对该结果进一步探究发现,大客户信息透明度的提高会显著增加企业研发投资的比例,同时也会显著抑制企业资本支出的投资比例,但其对企业资本支出的抑制强于对研发投资的提升。文章丰富了供应链信息溢出效应的相关研究,以期为我国经济社会资源有效配置和供应链合作效率的提高提供启示。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谷浩然 杨胜刚 成程 李倩雯
在“国内国际双循环”与“积极稳妥开展供应链金融”双重政策背景下,本文实证检验了上市企业发展供应链金融业务对企业国际化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第一,上市企业发展供应链金融业务可以显著提高企业国际化水平;第二,降低融资约束、推动数字化转型以及提高出口产品质量是供应链金融业务促进企业国际化水平提升的重要机制;第三,通过引入商务部供应链创新试点企业进行三重差分分析,本文发现试点企业对供应链上下游合作伙伴的国际化水平具有正向的供应链溢出效应。在进行了一系列内生性与稳健性检验之后,供应链金融提高企业国际化水平的结论依然成立。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