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750)
2023(11166)
2022(9138)
2021(8300)
2020(6588)
2019(14952)
2018(14817)
2017(28019)
2016(15425)
2015(17131)
2014(17593)
2013(17081)
2012(16316)
2011(14964)
2010(15206)
2009(13982)
2008(13982)
2007(12909)
2006(11565)
2005(11029)
作者
(47663)
(39422)
(39168)
(37130)
(25189)
(19019)
(17926)
(15187)
(15158)
(14515)
(13479)
(13366)
(13010)
(12789)
(12599)
(12074)
(11615)
(11555)
(11547)
(11291)
(10149)
(9845)
(9584)
(9202)
(9001)
(8865)
(8833)
(8761)
(8208)
(8010)
学科
(66936)
经济(66858)
管理(43382)
(41153)
(32210)
企业(32210)
中国(22506)
方法(21543)
地方(19783)
(18982)
数学(17903)
数学方法(17713)
业经(16465)
(16209)
(15334)
(15089)
(14721)
银行(14697)
(14693)
金融(14686)
(14296)
农业(12574)
理论(11557)
(11167)
贸易(11154)
(11036)
(10995)
地方经济(10899)
(10678)
技术(10625)
机构
学院(223847)
大学(222284)
(89350)
经济(87232)
研究(84089)
管理(80658)
理学(66795)
理学院(65965)
中国(65590)
管理学(64773)
管理学院(64345)
科学(50975)
(49513)
(44588)
(44024)
(41889)
研究所(39438)
中心(38682)
(36448)
财经(34014)
农业(32709)
业大(32619)
北京(31824)
(31248)
师范(30857)
(30695)
(30148)
(29958)
(27827)
经济学(26837)
基金
项目(141151)
科学(110101)
研究(104176)
基金(99781)
(87935)
国家(87159)
科学基金(73432)
社会(64640)
社会科(61190)
社会科学(61175)
(56470)
基金项目(51573)
(47455)
教育(47327)
自然(46404)
自然科(45341)
自然科学(45328)
自然科学基金(44543)
编号(43173)
资助(41161)
成果(36989)
(35449)
重点(32148)
课题(30996)
(30188)
(28957)
发展(28200)
(27737)
(27535)
创新(27131)
期刊
(109985)
经济(109985)
研究(71278)
中国(54804)
(39683)
学报(38327)
(35254)
科学(33209)
管理(31819)
教育(29475)
(28469)
金融(28469)
大学(27991)
农业(26679)
学学(26121)
技术(19574)
业经(19300)
经济研究(17921)
财经(17751)
(15296)
图书(14725)
(14113)
问题(13956)
理论(11615)
(10954)
(10766)
论坛(10766)
商业(10645)
(10614)
实践(10433)
共检索到36672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注册会计师  [作者] 汪先哲  张王飞  
本文以沪深两市重污染行业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运用事件研究法发现,新《环境保护法》(以下简称"新法")实施给样本上市公司带来-20%的累计异常收益,股价下跌主要发生在"新法"实施前30个交易日至实施当日。"新法"实施是历史公开信息,为什么还能引发强烈的市场反应呢?注意力假说认为,新闻媒体关于"新法"的报道引起了投资者的注意力,注意力驱动引发股价下跌;信息发现假说认为,"新法"颁布至"新法"实施的空白期间是投资者信息发现的过程,如果公司基本面信息透明或者良好,则缓解注意力驱动的股价下跌。回归分析支持注意力假说和信息发现假说。
[期刊] 中国注册会计师  [作者] 汪先哲  张王飞  
本文以沪深两市重污染行业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运用事件研究法发现,新《环境保护法》(以下简称"新法")实施给样本上市公司带来-20%的累计异常收益,股价下跌主要发生在"新法"实施前30个交易日至实施当日。"新法"实施是历史公开信息,为什么还能引发强烈的市场反应呢?注意力假说认为,新闻媒体关于"新法"的报道引起了投资者的注意力,注意力驱动引发股价下跌;信息发现假说认为,"新法"颁布至"新法"实施的空白期间是投资者信息发现的过程,如果公司基本面信息透明或者良好,则缓解注意力驱动的股价下跌。回归分析支持注意力假说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张建勇  葛少静  赵经纬  
本文基于国内上市公司近六年主流媒体报道的经验数据,对媒体报道与企业投资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究,研究发现:媒体报道尤其是正面报道数量越多,投资行为越被关注,越会导致管理层过度自信,或由于投资者情绪高涨,会增强企业的投资程度,引发过度投资或者缓解投资不足;而负面报道对企业投资程度的影响并不显著。本研究可为投资者提供决策参考。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易志高  朱婷  潘镇  胡建雄  
本文以2009—2016年间沪深A股IPO为样本,检验了高管的媒体从业经历对公司IPO期间媒体报道的影响及其市场效应。实证发现:高管的媒体从业经历对媒体关注度和正面报道倾向有显著正向影响,有助于改善公司媒体信息环境;同时,具有媒体从业经历的高管曾在媒体机构所任职位越高,媒体报道对其公司也越有利。最后,高管的媒体从业经历对媒体报道的促进作用,有利于提升公司IPO首日的表现,即对IPO首日抑价和换手率有显著正向影响。本研究不仅进一步丰富了公司策略性媒体披露和高阶理论方面的研究,而且对公司的媒体(信息)披露及监管、投资者决策等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期刊] 管理科学  [作者] 薛有志  吴超  周杰  
媒体通过信息传播功能满足投资者的治理需求,在IPO前起到降低信息不对称的作用,但国有股份所释放的政策信号会与媒体的治理效应产生替代性。基于2009年至2012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的869家IPO样本数据,采用横截面数据的OLS多元回归和分组回归等实证研究方法,探索信息不对称环境下媒体参与公司治理的动因及治理效应问题,并验证国有股份的存在对其治理效应的替代性。研究结果表明,代理成本与媒体负面报道比例正相关,该结论与代理理论的逻辑相符,即公司IPO前媒体可以通过信息传播降低信息不对称,在信息不对称程度较高的公司媒体的治理效应更加明显。将政策信号纳入考虑范围后,相对于存在国有股份而言,无政策信号组媒体...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罗进辉  蔡地  
媒体对上市公司的报道范围日益广泛,内容也日益深入。那么,媒体报道究竟对股票市场运行效率产生了何种作用呢?本文试图以股价信息含量为着眼点,考察媒体报道对中国股票市场运行效率的影响。基于中国A股上市公司2003-2011年5608个年度观察样本的实证研究发现,媒体报道能够显著提升中国上市公司的股价信息含量,即上市公司受到媒体的报道越多,基于R2度量的股价信息含量就越高。在控制了内生性、其他可能的替代解释等问题后,本文的研究结论仍然稳健成立。这说明,媒体报道对中国股票市场运行效率的提升发挥了积极作用。
[期刊] 中国注册会计师  [作者] 王月  陈兴述  蒋水全  
本文以2010-2013年我国国有和民营企业排名前100的上市公司为样本,以中国社科院发布的企业社会责任发展指数和环境责任指数为依据,实证考察了媒体报道对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和环境信息披露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媒体报道越多,企业社会责任信息和环境信息披露水平越高。但进一步研究表明,媒体报道在不同所有权性质的企业中发挥的作用具有显著差异。本文的结论对加强我国的社会责任治理和引导媒体正向作用的发挥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马超群  贾钰  徐光鲁  赵新伟  
新股发行普遍存在抑价以及IPO真实价值不确定的现象,使得媒体报道影响IPO定价效率的机制并不清晰。本文从上市首日信息不对称的角度,以2010年12月~2016年9月在深圳交易所主板上市的431家IPO公司作为研究样本,实证研究发现:上市前媒体报道的信息并没有完全反映在IPO发行定价中,投资者基于上市前媒体报道信息解析出新的信息反映到二级市场IPO价格中;上市前媒体报道通过影响上市首日的信息不对称程度,进而影响IPO首日收益率。上市前媒体报道与IPO首日收益率的相关性并非仅由发行定价的抑价造成,而是由发行定价的非有效性造成。因此,在IPO发行过程中,应充分利用上市前媒体报道信息,提高发行定价效率。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曹越  胡新玉  刘文溪  张肖飞  
本文以2008~2013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检验了媒体正面报道、负面报道与高管薪酬的关系及不同市场化进程下媒体负面报道对高管薪酬的影响。在控制媒体报道与高管薪酬之间相互影响的基础上,研究发现:媒体正面报道显著提高了高管薪酬水平;媒体负面报道显著降低了高管薪酬水平且在国有公司中该作用更加显著;在市场化程度较低的地区,媒体负面报道对高管薪酬的降低作用更加显著,市场化进程与媒体报道之间存在替代效应。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张建平  
媒体报道对资本市场的积极作用逐渐被学者关注和研究,本文对财经媒体对股票市场中股价波动、IPO定价、股价漂移、股票收益以及投资者认知偏差度和关注度的影响等方面,对国外文献进行述评,并简要描述了媒体报道衡量指标的改进以及我国相关研究进展,以期为理论研究和实践指导提供参考。
[期刊] 审计研究  [作者] 吕敏康  冯丽丽  
本文基于"信息传递一感知改变一行为调整"的传导机制,将审计师职业能力纳入分析,研究了媒体报道对审计质量的影响,以及教育背景、从业经历和专业职位异质性对上述影响的调节作用,并在不同风险暴露情形下考察了调节作用的差异。结果发现:媒体对上市公司评价越高,相应审计质量越低,从众效应存在;会计专业背景、丰富从业经历和事务所合伙人可以弱化媒体评价对审计质量的降低效应,具有缓解从众效应的作用。区分风险暴露程度后发现,向上盈余管理中不同职业能力提高的缓解作用仍然存在,而在向下盈余管理中其缓解作用出现了分化。结果表明,教育背景和从业经历分别从风险意识和判断能力两个角度发挥了缓解作用,而事务所合伙人面临鉴证业务和市场竞争两方面判断的平衡。
[期刊] 审计研究  [作者] 吕敏康  冯丽丽  
本文基于"信息传递一感知改变一行为调整"的传导机制,将审计师职业能力纳入分析,研究了媒体报道对审计质量的影响,以及教育背景、从业经历和专业职位异质性对上述影响的调节作用,并在不同风险暴露情形下考察了调节作用的差异。结果发现:媒体对上市公司评价越高,相应审计质量越低,从众效应存在;会计专业背景、丰富从业经历和事务所合伙人可以弱化媒体评价对审计质量的降低效应,具有缓解从众效应的作用。区分风险暴露程度后发现,向上盈余管理中不同职业能力提高的缓解作用仍然存在,而在向下盈余管理中其缓解作用出现了分化。结果表明,教育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邵志浩  才国伟  
在法律体系尚不健全、法制社会还未完善的情况下,媒体报道是否具有一定的倾向性?本文通过手工搜集和整理2000—2012年我国内地上市公司的媒体报道数据,提出并检验了有关媒体报道倾向的"产权偏好"假说。结果表明,在这段时期内,国有企业的媒体正面报道倾向显著高于其他企业,媒体报道确实存在着产权偏好。进一步研究发现,媒体报道产权偏好的方式主要体现在对国有企业进行更多的正面报道,而负面报道的数量与非国有企业没有明显差异。另外,市场化程度的提高有助于解决媒体报道的产权偏好问题。这些发现丰富了有关媒体报道倾向领域的研究,同时也对转型国家的媒体治理提供了一定的现实启示。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李歆  郑焱  
审计和媒体报道是上市公司重要的信息传播途径和外部监督治理机制,能够让投资者获取更多企业资讯,缓解信息不对称和降低代理成本,有效地改善公司治理。以我国2010—2016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审计意见对公司价值的影响,并将媒体报道根据态度划分为正面媒体报道和负面媒体报道,分析不同态度的媒体报道在其中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标准无保留审计意见和正面媒体报道均能够促进公司价值的提升;而负面媒体报道则会导致公司价值下降;进一步研究审计意见与媒体报道的交互作用,发现正面媒体报道对审计意见与公司价值起正向调节作用,但不显著;而负面媒体报道则显著地负向调节审计意见与公司价值的关系。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何俐  
本文选择2011~2014年度中央部门为观测样本,研究了媒体报道对中央部门决算信息披露质量的影响。本文研究发现:(1)媒体报道能够提升政府决算信息披露质量,包括正面新闻报道、中性新闻报道和负面新闻报道;(2)中性新闻报道对信息披露的提升作用容易受到政府审计的调节作用,即媒体的信息中介功能需要政府审计的介入才能发挥作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