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340)
- 2023(7877)
- 2022(6238)
- 2021(5852)
- 2020(4893)
- 2019(10904)
- 2018(10546)
- 2017(20107)
- 2016(10841)
- 2015(12273)
- 2014(12273)
- 2013(11893)
- 2012(10897)
- 2011(9438)
- 2010(9845)
- 2009(9639)
- 2008(8810)
- 2007(7815)
- 2006(6820)
- 2005(6283)
- 学科
- 济(36783)
- 经济(36725)
- 管理(36564)
- 业(36436)
- 企(31571)
- 企业(31571)
- 财(30638)
- 融(25957)
- 金融(25949)
- 银(23517)
- 银行(23496)
- 行(22685)
- 中国(19611)
- 务(16994)
- 财务(16962)
- 财务管理(16923)
- 制(16497)
- 企业财务(16357)
- 方法(15268)
- 数学(13584)
- 数学方法(13504)
- 财政(12638)
- 体(12294)
- 农(11619)
- 地方(11085)
- 中国金融(11044)
- 政(10106)
- 体制(9721)
- 业经(9166)
- 制度(8378)
- 机构
- 学院(142428)
- 大学(140802)
- 济(57924)
- 经济(56570)
- 管理(51842)
- 研究(46373)
- 中国(44303)
- 理学(43762)
- 理学院(43359)
- 管理学(42664)
- 管理学院(42420)
- 财(41104)
- 京(28473)
- 财经(28158)
- 科学(25583)
- 经(25508)
- 中心(23828)
- 所(23419)
- 农(22219)
- 江(22187)
- 财经大学(20925)
- 研究所(20348)
- 融(20146)
- 金融(19767)
- 银(19184)
- 经济学(18815)
- 银行(18490)
- 北京(18106)
- 州(18077)
- 业大(18023)
- 基金
- 项目(89064)
- 科学(69420)
- 研究(67273)
- 基金(64318)
- 家(54921)
- 国家(54407)
- 科学基金(46876)
- 社会(42922)
- 社会科(40805)
- 社会科学(40794)
- 省(35388)
- 基金项目(33452)
- 教育(30564)
- 划(28790)
- 自然(28604)
- 自然科(27995)
- 自然科学(27985)
- 编号(27865)
- 自然科学基金(27489)
- 资助(26743)
- 成果(24288)
- 重点(19813)
- 部(19560)
- 课题(19214)
- 性(19060)
- 创(18922)
- 发(18439)
- 项目编号(18163)
- 国家社会(17872)
- 制(17859)
共检索到23392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罗琦 喻黄颖 伍敬侗
互联网媒体报道非中性引起市场情绪的变化,进而影响公司股权再融资过程中股东间财富转移。本文通过实证研究,验证了媒体情绪会对公司股权再融资决策产生影响并引起股东间财富转移,当大股东融资前持股比例大于拟认购比例时,公司有动机在媒体情绪较为乐观的情况下进行股权再融资。媒体情绪偏离中性的程度越大,中小股东向大股东的财富转移量越大。而在悲观媒体情绪下,大股东认购新股的动机更加强烈。媒体情绪引发的股票错误定价为大股东谋取财富转移提供了渠道。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罗琦 喻黄颖 伍敬侗
互联网媒体报道非中性引起市场情绪的变化,进而影响公司股权再融资过程中股东间财富转移。本文通过实证研究,验证了媒体情绪会对公司股权再融资决策产生影响并引起股东间财富转移,当大股东融资前持股比例大于拟认购比例时,公司有动机在媒体情绪较为乐观的情况下进行股权再融资。媒体情绪偏离中性的程度越大,中小股东向大股东的财富转移量越大。而在悲观媒体情绪下,大股东认购新股的动机更加强烈。媒体情绪引发的股票错误定价为大股东谋取财富转移提供了渠道。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张祥建 郭岚
我国上市公司处于大股东的超强控制状态,大股东与中小股东之间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导致大股东在股权再融资过程中表现出强烈的盈余管理动机。本文研究了我国资本市场参与者的行为与盈余管理之间的关系,并分析了对资本配置效率的影响效应。大股东通过操纵报告盈余来改变会计盈余的时间分布和误导投资者,从而攫取更多的隐性收益,造成资本市场配置效率的降低。研究结果表明:(1)大股东通过盈余管理在股权再融资过程中可以获得中小股东无法得到的隐性收益;(2)大股东的收益随着盈余管理程度的增加而提升,中小股东的财富随着盈余管理程度的增加而降低;(3)盈余管理程度的增加将降低上市公司的资本配置效率和企业价值。因此,大股东通过...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郭思永 张鸣
基于财富转移视角,本文构建模型以探求上市公司的股权再融资行为,研究发现,公司所投资项目的质量是影响上市公司选择定向增发还是公开增发的重要影响因素。由于控股大股东拥有信息优势并掌控融资方式的选择权,当投资项目未来前景较好时,大股东会选择定向增发并积极参与。这种歧视性的融资交易行为剥夺了公众股东的投资机会选择权,侵害了中小投资者利益。
关键词:
财富转移 定向增发 公开增发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辉 韩少真 李勃昕
采用人工阅读收集纸质媒体信息方法,选取A股2010—2017年有股权再融资行为的3214家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媒体报道对股权再融资成本的影响,并进一步考察市场化程度、产品市场竞争等市场环境变量对此影响过程的调节效应。研究发现:媒体报道发挥了信息中介作用,缓解了投资方和融资方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降低了股权再融资成本,并且"好消息"比"坏消息"的影响更为显著。市场环境对上述过程具有显著的调节作用,市场化程度越高、产品市场竞争越激烈,媒体报道越能购促进股权再融资成本的降低。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冯星 陈少华
我国上市公司从2006年开始实施规范的股权激励,至2012年底已经有307家公司先后推出了股权激励计划。对于什么样的股权激励计划会增加股东财富,以往的研究尚存在争议。文章的研究发现在于:股权激励的方式会影响股东财富,股票期权比限制性股票公告效应更明显,更能增加股东财富;相对限制性股票,在股票期权的方式下,对高管激励力度越大,股东财富增长越大。
关键词:
股权激励方式 股权激励对象 股东财富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张祥建 徐晋
我国上市公司具有明显的股权再融资偏好,现有的研究往往把股权再融资偏好主要归因于融资成本、企业资本规模、自由现金流、净资产收益率和控股股东持股比例等因素,我们认为这些因素并不能完全解释上市公司的股权再融资特征。基于大股东控制权隐性收益的视角,本文建立了一个模型来分析上市公司的股权再融资行为,并认为股权再融资偏好的根本原因在于大股东可以通过“隧道行为”获得中小股东无法得到的隐性收益。本文以1998 ̄2002年间的配股公司为样本,分别从投资效率、大股东资源侵占和非公平关联交易的价值效应3个方面考察了大股东的掠夺行为,结果表明股权再融资之后大股东通过各种“隧道行为”侵害了中小股东的利益。大股东凭借对上...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余鹏 李芬芳
本文从投资者情绪特征出发,以2007年1月1日-2014年12月31日期间沪深两市进行增发的A股(非ST)公司为样本,采用多元回归模型,考察投资者情绪是否影响公司的增发类型及其影响方式,以及对增发前后的股东财富效应的影响。研究表明,投资者情绪低迷时,公司倾向于公开增发;投资者情绪高涨时,公司倾向于定向增发;进一步研究发现,随着投资者情绪的高涨,不论是公开增发还是定向增发,均有利于股东财富效应的增加。
关键词:
投资者 情绪 公司增发 股东财富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张祥建 郭岚
我国上市公司处于大股东的超强控制状态,大股东与潜在投资者之间 严重的信息不对称导致了大股东在股权再融资过程中表现出强烈的盈余操纵动机。 本文建立了一个模型来分析大股东进行盈余操纵的机理,大股东通过调整利润的时 间分布可以改变投资者对上市公司盈利能力和投资价值的判断,从而造成股票再发 行价格的提升,使大股东获取更多的私人利益。存在盈余操纵成本的情况下,只要 盈余操纵的边际收益大于边际成本,实施盈余操纵就是大股东的最优选择,从而使 盈余操纵成为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过程中的普遍现象。
关键词:
大股东控制 股权再融资 盈余操纵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章卫东 王乔
我国上市公司存在着强烈的股权再融资偏好,与西方财务理论融资顺序相悖。学术界普遍认为我国上市公司偏好股权融资的原因是股权再融资的成本偏低。笔者认为,我国上市公司偏好股权再融资的根本原因是我国上市公司的特殊股权结构造成的,过度的股权融资导致社会资源配置不合理。必须从完善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加强对股权融资的监管、规范市场运作等方面来治理上市公司过度股权融资问题。
关键词:
股权结构 配股 增发 再融资
[期刊] 财会通讯(学术版)
[作者]
牛成喆 张涛 慈佳
大量的研究表明,我国上市公司存在着强烈的股权再融资偏好,与西方财务理论融资顺序相悖。一方面上市公司利用与投资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从股票市场募集大量的资金;另一方面募集资金被大股东占用现象严重,使得不少上市公司成为"空壳"公司,严重影响了公司的经营状况。本文从我国特殊的股权成本、股权结构以及利益相关者的角度出发,对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偏好的成因进行了分析研究。
关键词:
大股东 再融资 股权成本 债务成本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罗丹 唐磊雯 陈海龙 吴金昀
本文以"隧道效应"理论为基础,以沪深两市2006年至2007年度实施配股和增发的全部非金融类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了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时盈余管理、融资完成后对所筹资金利用效率及大股东对上市公司资金占用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处于控股地位的大股东通过上市公司进行股权再融资的方式从中小投资者融入大量资金,为日后掠夺上市公司资源打下基础;同时,大股东利用对上市公司的控股地位,采取非经营性资金占用的方式对公司股权再融资过程中所筹集到的资金进行掠夺,侵害中小股东利益。上市公司以董事会为核心的内部控制体系没有有效阻止大股东利益侵占的行为,以致中小股东利益无法得到有效保护。大股东对其盈余管理行为施加了更多的...
关键词:
大股东控制 盈余管理 隧道效应 资金占用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彭元
通过分析中国上市公司MBO对公司影响的价值传导机制,认为中国上市公司实施MBO后,公司治理的有效性提高,进而导致代理成本下降,公司价值和绩效得到提升。同时,还基于股权分置的视角,在理论上分析了上市公司MBO的利益侵占问题及其形成原因,认为导致上市公司MBO利益侵占形成的制度根源在于股权分置。因此,股权分置改革可以通过消除一部分由于上市公司MBO利益侵占而产生的代理成本,进而提升公司绩效。本文的实证研究也证实股权分置改革对上市公司MBO具有积极效应。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冯士伟 王子成
融资方式是各界对我国上市公司MBO中最为关注的核心问题之一。文章区分非流通股东和流通股东两类主体,对MBO后上市公司迫于管理层还款压力而进行高额派现对不同类型股东财富的影响机理进行了解析,发现MBO后高额派现对管理层有利,而对广大外部中小流通股东不利。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孙青
本文以2009-2014年我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投资者情绪对股权融资成本的影响,以及在公司现金持有水平不同的情况下,股权融资成本对投资者情绪的反应敏感性有何差异。研究表明:投资者情绪与股权融资成本显著负相关,即高涨的投资者情绪会促进股权融资成本的降低;此外,现金持有具有调作用,即当公司现金持有的水平较高时,股权融资成本对投资者情绪的反应更加敏感,两者之间的负向影响程度更大。这表明,监管部门应加强对投资者和管理者的理性培养,企业应提高并完善其现金管理制度。
关键词:
投资者情绪 现金持有 股权融资成本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