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808)
- 2023(5402)
- 2022(4348)
- 2021(4085)
- 2020(3462)
- 2019(7389)
- 2018(7427)
- 2017(13577)
- 2016(7325)
- 2015(8174)
- 2014(8278)
- 2013(7651)
- 2012(7251)
- 2011(6408)
- 2010(6544)
- 2009(5893)
- 2008(5951)
- 2007(5398)
- 2006(4722)
- 2005(4324)
- 学科
- 管理(25874)
- 济(24107)
- 经济(24056)
- 业(22580)
- 企(19969)
- 企业(19969)
- 财(11983)
- 制(11088)
- 方法(10089)
- 体(9440)
- 务(8728)
- 财务(8707)
- 财务管理(8689)
- 数学(8685)
- 数学方法(8610)
- 企业财务(8425)
- 银(7939)
- 银行(7924)
- 行(7641)
- 融(7633)
- 金融(7626)
- 中国(7318)
- 体制(7080)
- 农(6570)
- 学(6407)
- 业经(5837)
- 理论(4964)
- 农业(4284)
- 划(4170)
- 技术(4096)
- 机构
- 大学(101202)
- 学院(100793)
- 济(38170)
- 管理(37578)
- 经济(37213)
- 研究(34552)
- 理学(31847)
- 理学院(31479)
- 管理学(30872)
- 管理学院(30691)
- 中国(29288)
- 财(23130)
- 京(21832)
- 科学(20463)
- 农(18180)
- 所(17774)
- 财经(17538)
- 中心(16439)
- 经(16150)
- 江(15837)
- 研究所(15592)
- 业大(14725)
- 农业(14366)
- 北京(13781)
- 财经大学(13386)
- 院(12932)
- 州(12532)
- 范(12009)
- 师范(11802)
- 省(11794)
- 基金
- 项目(66273)
- 科学(52419)
- 基金(48851)
- 研究(47519)
- 家(43429)
- 国家(43077)
- 科学基金(37023)
- 社会(30090)
- 社会科(28431)
- 社会科学(28426)
- 基金项目(25441)
- 省(25216)
- 自然(24613)
- 自然科(24142)
- 自然科学(24133)
- 自然科学基金(23740)
- 教育(22430)
- 划(21724)
- 资助(19843)
- 编号(18965)
- 成果(15827)
- 重点(14977)
- 部(14934)
- 创(13858)
- 课题(13491)
- 发(13056)
- 创新(12982)
- 科研(12777)
- 教育部(12752)
- 制(12674)
共检索到16102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吴先聪 郑国洪
本文以2012—2018年上市公司作为原始样本,手工搜集大股东违规减持的数据,用PSM方法对实验组样本(违规减持组)匹配控制组样本(正常减持组),用Python软件获取事件窗口期财经媒体所有报道和负面报道数据,实证检验了媒体关注对上市公司大股东违规减持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上市公司受到的媒体关注度越高,大股东违规减持的可能性越低,而且媒体负面报道效果更显著,但是媒体报道对控股大股东和非控股大股东违规减持的监督效果没有明显差异。论文进一步研究了媒体关注对大股东减持约束作用的中介路径和调节机制,结果表明,在不成熟的资本市场,媒体很难通过提高公司内部控制有效性来约束大股东违规减持行为,但是可以依靠行政介入实现其公司治理功能。本文利用事件研究方法提取窗口期内媒体报道量的数据,对其研究能更准确地识别媒体关注对大股东违规减持行为的监督效果。同时,从微观和宏观视角探讨媒体发挥治理作用的中介效应和调节效应。研究结果为财经媒体缓解公司第二类代理问题提供了理论及现实依据。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吴先聪 郑国洪
本文以2012—2018年上市公司作为原始样本,手工搜集大股东违规减持的数据,用PSM方法对实验组样本(违规减持组)匹配控制组样本(正常减持组),用Python软件获取事件窗口期财经媒体所有报道和负面报道数据,实证检验了媒体关注对上市公司大股东违规减持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上市公司受到的媒体关注度越高,大股东违规减持的可能性越低,而且媒体负面报道效果更显著,但是媒体报道对控股大股东和非控股大股东违规减持的监督效果没有明显差异。论文进一步研究了媒体关注对大股东减持约束作用的中介路径和调节机制,结果表明,在不成熟的资本市场,媒体很难通过提高公司内部控制有效性来约束大股东违规减持行为,但是可以依靠行政介入实现其公司治理功能。本文利用事件研究方法提取窗口期内媒体报道量的数据,对其研究能更准确地识别媒体关注对大股东违规减持行为的监督效果。同时,从微观和宏观视角探讨媒体发挥治理作用的中介效应和调节效应。研究结果为财经媒体缓解公司第二类代理问题提供了理论及现实依据。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陈海声 王华宾 陈宁 冯莉
利用我国中小板和创业板上市公司2007—2014年媒体报道与大股东掏空行为的相关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发现:媒体对上市公司大股东超出正常业务与资金往来需要的异常关联交易和资金占用获取私利的行为进行了识别和监督;媒体对关联交易方式的掏空行为具有监督作用,但是这种监督作用较弱;媒体对资金占用方式的掏空行为表现出较强的监督作用,报纸媒体的监督作用明显更强;媒体的监督作用受到制度环境和分析师跟踪的重要影响。研究也表明,在我国法律制度对外部投资者保护不足的情况下,媒体对大股东的掏空行为起到了一定的监督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发挥了公司治理作用,保护了投资者产权。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方重 王可
上市公司大股东,尤其是控股股东,一般都是公司经营、决策情况的内幕信息知情人,相对于中小股东具有较大的信息优势,极易在减持本公司股票的过程中,对股票市场的秩序乃至动荡,产生较大的影响。因此,监管部门为此而制定的大宗持股信息披露制度是关于投资者持有上市公司一定比例的股份及达到该比例后每增减一定比例(我国《证券法》规定的比例为5%)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方重 王可
上市公司大股东,尤其是控股股东,一般都是公司经营、决策情况的内幕信息知情人,相对于中小股东具有较大的信息优势,极易在减持本公司股票的过程中,对股票市场的秩序乃至动荡,产生较大的影响。因此,监管部门为此而制定的大宗持股信息披露制度是关于投资者持有上市公司一定比例的股份及达到该比例后每增减一定比例(我国《证券法》规定的比例为5%)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熊凌云 方远 杨李娟
本文以2007—2020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考察多个大股东在企业违规方面发挥的经济效应。研究发现,多个大股东有效抑制了企业违规,体现为多个大股东的监督治理效应。机制和路径分析表明,多个大股东抑制企业违规的影响机制是信息监督和协同治理,具体路径是通过委派董事和退出威胁实现的。异质性分析表明,多个大股东监督治理程度越高、持股越稳定,对企业违规的抑制作用越强;多个大股东可以降低信息披露违规和经营违规,对违规倾向也有重要抑制作用,但对违规稽查的影响不显著。此外,多个大股东通过抑制企业违规还提升了企业的市场价值和长期财务业绩表现,降低了未来经营风险。因此,监管部门和上市公司应为多个大股东监督治理效应的发挥营造良好的内外部环境,进而减少企业违规,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
多个大股东 企业违规 信息监督 协同治理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秦军 居佳欢
A股市场大股东违规减持行为的监管实际上是在信息不对称的条件下,监管部门和大股东为实现系统动态均衡而进行博弈的过程。从有限理性的角度出发,围绕大股东违规减持行为的主线,构建大股东和监管部门之间的演化博弈模型,探讨监管过程中监管部门和大股东的演化稳定策略,得出复制动态相位图,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规范大股东违规减持行为的对策。
关键词:
违规减持 监管 演化博弈 演化稳定策略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周开国 应千伟 钟畅
本文从中国上市公司违规频率的角度,直接研究媒体监督能否对公司治理产生影响,并挖掘其影响机制,同时详尽分析媒体监督对违规频率不同的公司的治理效果之差异,发掘出媒体监督治理作用的异质性。实证结果表明,媒体监督能够显著降低公司违规的频率,说明媒体监督确实可以起到外部治理的作用。进一步运用分位数回归模型研究发现,对于越是频繁违规的公司,媒体监督的治理效果越明显。另外还发现,媒体监督的治理效果逐年上升,说明我国媒体对上市公司的外部治理作用日益增强。最后本文还发现,媒体监督对公司治理产生作用的机制以行政介入机制为主而非声誉机制。
关键词:
媒体监督 公司治理 公司违规
[期刊] 财务与会计
[作者]
王道高
一、大股东违规原因分析1、大股东控股比例过高。公司虽然改制了,但"一股独大"仍是国有控股公司的普遍现象,这为大股东进行违规操作提供了先天的权力基础。一旦公司上市成功,大股东便堂而皇之地从上市公司套取资金、输送利益,以维持自身的生存和发展。2、公司组织机构不独立。许多上市公司是母公司下属多个子公司中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唐贵鑫 黄昌兵 马宇
在我国资本市场生态环境亟待改善的背景下,连锁股东作为联结同行业企业间的桥梁及资本市场的治理主体之一,能否有效抑制企业违规行为是值得关注的。本文以2010~2020年我国沪深A股上市企业为研究对象,实证考察连锁股东对企业违规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连锁股东能够显著抑制企业违规行为的发生,减少企业违规次数,支持“监督效应”,其通过提升内部控制质量、促使企业聘请四大会计师事务所提供更高质量的审计服务、降低信息不对称三条路径对企业违规行为产生影响;在国有企业和法律制度较为完善的地区,连锁股东对企业违规行为的监督效应更加显著;连锁股东能够防范企业违规行为的发生,从而使得正向审计费用减少。上述研究结论有助于深入认识连锁股东在公司治理中扮演的重要角色,为有效遏制企业违规行为提供了新的线索和依据。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张晨宇 武剑锋
本文考察了大股东股权质押对公司信息披露违规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相对于非股权质押公司,股权质押公司更可能发生信息披露违规行为。这说明,大股东在股权质押期间存在着规避控制权转移风险的机会主义动机,导致公司信息披露违规概率增加。但有效的外部治理机制能够发挥监督治理作用,约束大股东的机会主义行为,随着放松卖空限制和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增加,股权质押公司的信息披露违规概率显著降低。而且,大股东股权质押对公司信息披露违规行为的影响在低投资者保护地区、非国有企业以及无政治关联企业中更为显著,且这一关系主要存在于隐藏坏消息的公司中。同时,这种影响随着大股东股权质押比例和质押期限的增加而增强,但公司经营违规概率在大股东股权质押期间并未显著增加。本文研究表明,大股东股权质押期间具有规避控制权转移的市值管理动机,迫于大股东的市值管理需求,上市公司存在信息披露违规行为。本文研究结论丰富了股权质押的经济后果研究,对于监管层具有重要的政策启示意义。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唐跃军
被查处的违规行为并不等同于公司实际的违规行为,为此本文从公司治理角度所作的研究表明,基于不同的治理战略,在内部治理机制亟待完善、外部市场监管乏力的情况下,具有绝对信息优势的第一大股东集中持股(基本为非流通股)并非有利于约束,而是有利于掩盖上市公司日趋频繁的违法违规行为;此时,其他大股东通过外部治理机制进行制衡时所面临的成本更低而成功的概率更大,因此其治理战略很可能是选择不通过内部治理机制实施对第一大股东的制衡,而是更多地求助于外部治理机制,利用自身的信息优势与外部监管者合作,降低信息不对称性,配合监管部门查处控股股东的违规行为,提高外部监管的有效性。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廖旗平
文章通过实证分析了大股东违规占用上市公司资金的影响因素,得出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是影响大股东违规占用上市公司资金主要因素的结论,从而也在这方面证实了股权分置改革的必要性。
关键词:
大股东 占用 资金 股权分置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黄晓蓓 郑建明
本文考察了媒体关注对上市公司业绩预告违规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媒体关注通过降低上市公司业绩预告违规概率发挥治理作用。在分析师跟进较多的公司中,其治理作用更为显著,这说明媒体与分析师对业绩预告违规的治理作用能够互为补充,有效降低"坏消息"业绩预告的违规概率,强化监管制度对业绩预告行为的约束。在控制了可能的内生性问题后,该结论依然稳健。本文的研究丰富了媒体治理与业绩预告相关文献,为监管部门信息披露制度的制定与执行提供了新的经验证据。
关键词:
媒体关注 分析师跟进 业绩预告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窦欢 张会丽 陆正飞
本文采用2003~2012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考察了企业集团的存在是否会加重下属上市公司的过度投资程度。实证结果表明,相比独立的上市公司,隶属于企业集团的上市公司过度投资程度更加严重。进一步的研究显示,当可能面临外部融资约束时,隶属于企业集团的上市公司过度投资现象也比独立的上市公司更加严重。另外,本文还发现企业集团内部大股东监督能力的增强能够有效抑制下属上市公司的过度投资行为。
关键词:
企业集团 大股东监督 过度投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