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406)
2023(4896)
2022(4253)
2021(4018)
2020(3527)
2019(7728)
2018(7801)
2017(14527)
2016(8186)
2015(9070)
2014(9338)
2013(8596)
2012(8116)
2011(7169)
2010(7298)
2009(6589)
2008(6899)
2007(6173)
2006(5305)
2005(4935)
作者
(23098)
(19213)
(19024)
(18220)
(12273)
(9066)
(8746)
(7449)
(7345)
(6952)
(6563)
(6471)
(6303)
(6216)
(6070)
(5813)
(5775)
(5629)
(5551)
(5440)
(4816)
(4760)
(4693)
(4567)
(4357)
(4252)
(4231)
(4198)
(3908)
(3853)
学科
管理(29081)
(27433)
经济(27378)
(25938)
(24133)
企业(24133)
(14116)
方法(12415)
(11256)
财务(11230)
财务管理(11213)
企业财务(10774)
数学(10649)
数学方法(10524)
(9919)
(8286)
(6903)
(6563)
中国(6512)
(6031)
银行(6015)
理论(5922)
业经(5791)
体制(5767)
(5636)
(5493)
金融(5486)
教育(4951)
人事(4275)
人事管理(4274)
机构
大学(110567)
学院(110380)
管理(42009)
(40317)
经济(39290)
研究(35991)
理学(35968)
理学院(35598)
管理学(34905)
管理学院(34709)
中国(29560)
(23954)
(23759)
科学(21415)
(19319)
(18546)
财经(18298)
(17323)
中心(17099)
(16641)
研究所(16262)
业大(15927)
农业(15201)
北京(14948)
(13802)
财经大学(13703)
(13442)
师范(13202)
(12927)
技术(12402)
基金
项目(70689)
科学(55715)
基金(51914)
研究(50848)
(45607)
国家(45225)
科学基金(38990)
社会(31664)
社会科(29869)
社会科学(29863)
基金项目(27469)
(27179)
自然(26339)
自然科(25841)
自然科学(25832)
自然科学基金(25403)
教育(24568)
(23123)
资助(21468)
编号(21183)
成果(18478)
(16104)
重点(15736)
课题(14455)
(14331)
教育部(13859)
项目编号(13755)
科研(13720)
(13535)
大学(13525)
期刊
(46166)
经济(46166)
研究(31864)
中国(25925)
(22996)
学报(19237)
(17139)
管理(16772)
科学(15997)
大学(14685)
学学(13938)
教育(13929)
(13036)
金融(13036)
农业(11162)
财经(9900)
技术(8930)
会计(8645)
(8384)
财会(7494)
经济研究(7267)
业经(7208)
(6298)
(5966)
问题(5529)
理论(5224)
图书(5175)
通讯(5157)
会通(5133)
业大(4850)
共检索到17265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王华宾  陈海声  陈宁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王振山   于方坤   刘津雨  
本文从股票更名的动机出发,考察了企业策略性股票更名行为与控股股东私利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控股股东私利提高了发生策略性股票更名的可能性,并且在策略性更名公告期伴随有明显的控股股东减持行为,支持了策略性更名的私利动机。进一步的研究表明,当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较高时,更易发生策略性股票更名事件,同时,控股股东股权质押率较高以及主营业务利润较低时,控股股东出于私利动机进行策略性股票更名的可能性更大。
[期刊] 金融经济学研究  [作者] 王文南翔   胡日东  
基于A股上市公司2007—2021年数据,考察共同机构所有权在企业第二类代理问题中发挥的作用。研究发现,共同机构所有权显著抑制控股股东私利行为,该结论经Heckman两阶段、PSM等内生性与稳健性检验后依旧成立,说明共同机构投资者扮演监督者,而非合谋者角色。机制分析显示,共同机构投资者对控股股东具有更低的监督成本,可以通过退出威胁与委派董事的方式抑制控股股东私利行为。进一步研究发现,对非国有性质的企业来说,上述抑制效应程度更大。共同机构所有权能提升企业价值,且共同机构所有权与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的交乘项越大,企业价值越高,意味着共同机构投资者通过监督控股股东提升企业价值,呼应主旨结论。因此,建议监管部门积极引导和规范共同机构所有权,以缓解中国控股股东与中小股东的利益冲突,同时企业也应当充分利用共同机构所有权的信息优势,大力促进企业间协作,不断提升企业价值。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姜付秀  马云飙  王运通  
已有文献认为,大股东的退出威胁可以缓解股东经理人利益冲突,降低经理人的代理成本。本文基于新兴资本市场的公司治理特征,实证检验了控股股东之外的其他大股东的退出威胁是否可以抑制控股股东的私利行为。以股权分置改革事件作为退出威胁的替代变量,本文的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大股东退出威胁显著降低了控股股东的私利行为,提升了企业业绩。同时,我们的研究还发现,当其他大股东退出对控股股东财富的影响更大(控股股东持股比例更高)、退出更可信(持股比例相对于控股股东更少)以及处于对控股股东外部约束更差的环境下(法律环境较差地区和非四大审计的公司),其退出威胁更为有效。进一步检验的结果表明,大股东的退出威胁还加强了经理人的...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黄宏斌  程文清  毕晓方  
考察了上市公司控股股东如何利用自媒体信息披露在定向增发融资中调节股价的变化,从而获取额外收益的过程。研究发现:控股股东为使定向增发融资顺利进行,倾向于在定向增发准备期频繁发布自媒体信息,以抬高股价吸引外部投资者关注,并且当发行对象不包括控股股东时,通过发布自媒体信息来抬高股价的行为会更加显著;而在定增新股定价期间,定向增发对象包括控股股东的上市公司却会显著减少自媒体信息发文数量,以压低股票价格,帮助控股股东以较低对价购入定增股票。进一步分析发现:上市公司中机构投资者持股对控股股东定价期间压低股价的行为具有显著抑制作用。从自媒体信息披露这一崭新视角切入,证实了我国上市公司控股股东在定向增发过程中既有通过自媒体信息披露使定向增发吸引关注、满足融资需求的动机,又有利用自媒体信息披露降低控股股东参与定向增发的成本、对自身进行利益输送的动机;而机构投资者能够有效监督这一过程中大股东的利己行为。研究结论为加强对上市公司在定向增发中信息披露的监管,保护中小投资者利益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李明  叶勇  
作为公司治理的重要外部治理机制,媒体负面报道对约束控股股东行为、保护投资者利益有着重要影响。基于中国的特殊制度背景,我们以中国2010-2012年的非金融类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了媒体负面报道对控股股东掏空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媒体负面报道能够减少控股股东的掏空;相对于国有上市公司,在媒体负面报道后非国有上市公司控股股东掏空程度减少的较大。本文的研究结论不仅有利于进一步认识媒体的公司治理作用,而且有助于推进公司治理的完善,保护投资者利益。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郑秀田  许永斌  
面对控股股东攫取私有收益,中小股东往往表现出"理性冷漠"或者选择"用脚投票"卖出股票,而非积极监督。通过建立数理模型首先研究中小股东在约束控股股东自利行为上所起的作用;其次分析影响中小股东参与公司治理决策和监督控股股东意愿的因素,合理解释了现实中存在的中小股东对控股股东自利行为不采取积极监督的原因;最终提出政府相关部门应该从降低维权和监督成本等方面着手,努力营造激励中小股东维权和监督意愿的制度与法律环境的政策建议。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陈海声  王华宾  陈宁  冯莉  
利用我国中小板和创业板上市公司2007—2014年媒体报道与大股东掏空行为的相关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发现:媒体对上市公司大股东超出正常业务与资金往来需要的异常关联交易和资金占用获取私利的行为进行了识别和监督;媒体对关联交易方式的掏空行为具有监督作用,但是这种监督作用较弱;媒体对资金占用方式的掏空行为表现出较强的监督作用,报纸媒体的监督作用明显更强;媒体的监督作用受到制度环境和分析师跟踪的重要影响。研究也表明,在我国法律制度对外部投资者保护不足的情况下,媒体对大股东的掏空行为起到了一定的监督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发挥了公司治理作用,保护了投资者产权。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李旎   吴锦隆   许金花   左静璇  
以2018年华润信托等机构持较低比例债券叫停怡亚通股份回购事件为例,探讨股份回购诱发的股东与债权人冲突,分析债权人参与公司治理的影响因素和化解冲突的超额权力。研究发现:首先,集中股权结构下,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可能使股份回购异化为私利行为,即控股股东利用回购转移风险,引发股东与债权人冲突;其次,制度环境、债券契约设计和机构投资者身份是影响债权人参与公司治理的重要因素;最后,债权人因组织间非对称性依赖形成的超额权力能够帮助化解冲突。本文最终建构股东—债权人冲突下的债权人保护理论框架,不仅扩展了回购背后股东与债权人冲突的相关研究文献,也从组织间依赖视角丰富了债权人参与公司治理的研究,为进一步加强投资者保护提供了启示。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宋迪  杨超  
上市公司控股股东进行股权质押现象不断增多,逐渐成为上市公司的重要融资方式。基于2008—2017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对控股股东股权质押与上市公司股利政策之间关系进行研究。实证结果表明,控股股东股权质押是影响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的重要因素,随着控股股东股权质押比例的提高,上市公司的现金分红比例显著提高,而股票分红比例则显著降低。进一步分析发现,证券分析师关注度对控股股东股权质押与上市公司股利政策之间的关系具有抑制作用,即当证券分析师关注度较高时,可降低控股股东股权质押与现金分红之间的正向关系,并且降低控股股东股权质押与股票股利之间的负向关系。因此,要提高股权质押的信息披露,限定可用于质押的股票范围,强化动态监管并及时处置风险,来防止控股股东通过控制上市公司股利政策来缓解控制权转移风险。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吴先聪  郑国洪  
本文以2012—2018年上市公司作为原始样本,手工搜集大股东违规减持的数据,用PSM方法对实验组样本(违规减持组)匹配控制组样本(正常减持组),用Python软件获取事件窗口期财经媒体所有报道和负面报道数据,实证检验了媒体关注对上市公司大股东违规减持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上市公司受到的媒体关注度越高,大股东违规减持的可能性越低,而且媒体负面报道效果更显著,但是媒体报道对控股大股东和非控股大股东违规减持的监督效果没有明显差异。论文进一步研究了媒体关注对大股东减持约束作用的中介路径和调节机制,结果表明,在不成熟的资本市场,媒体很难通过提高公司内部控制有效性来约束大股东违规减持行为,但是可以依靠行政介入实现其公司治理功能。本文利用事件研究方法提取窗口期内媒体报道量的数据,对其研究能更准确地识别媒体关注对大股东违规减持行为的监督效果。同时,从微观和宏观视角探讨媒体发挥治理作用的中介效应和调节效应。研究结果为财经媒体缓解公司第二类代理问题提供了理论及现实依据。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吴先聪  郑国洪  
本文以2012—2018年上市公司作为原始样本,手工搜集大股东违规减持的数据,用PSM方法对实验组样本(违规减持组)匹配控制组样本(正常减持组),用Python软件获取事件窗口期财经媒体所有报道和负面报道数据,实证检验了媒体关注对上市公司大股东违规减持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上市公司受到的媒体关注度越高,大股东违规减持的可能性越低,而且媒体负面报道效果更显著,但是媒体报道对控股大股东和非控股大股东违规减持的监督效果没有明显差异。论文进一步研究了媒体关注对大股东减持约束作用的中介路径和调节机制,结果表明,在不成熟的资本市场,媒体很难通过提高公司内部控制有效性来约束大股东违规减持行为,但是可以依靠行政介入实现其公司治理功能。本文利用事件研究方法提取窗口期内媒体报道量的数据,对其研究能更准确地识别媒体关注对大股东违规减持行为的监督效果。同时,从微观和宏观视角探讨媒体发挥治理作用的中介效应和调节效应。研究结果为财经媒体缓解公司第二类代理问题提供了理论及现实依据。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郝云宏  朱炎娟  金杨华  
大股东控制权私利行为既是全球公认的公司治理难题,也是当前中国公司治理实践的焦点问题。在实践中,大股东控制权私利可以感知,但难以直接测量,大股东控制权私利与企业绩效的关系也并不一定都是单向的负相关,这都给相关问题的研究带来困难。本文聚焦于大股东控制权私利行为模式,注意到大股东控制权私利的弹性边界,其行为实际上是主体特征与情境因素动态适配的结果,是典型的伦理决策问题。是否追求控制权私利是大股东面临的伦理困境,对伦理困境的认知和判断,对情境因素和侦查概率的感知等会直接影响控制权私利非伦理行为的发生。在此基础上,本文归纳出大股东控制权私利行为的三种基本模式:违法违规的"闯红灯模式"、可能并不违规(合法...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李春玲  蒋顺才  
对控股股东股利分配行为的监管,是监管部门和控股股东之间的博弈过程。均衡分析发现,监管部门的监管成本C越小、控股股东进行侵占造成的外部损失W(ζ)越大,控股股东进行规范分配的概率越大;控股股东持股比例L越高、对控股股东违规处罚的力度K越大,监管部门监管的概率越小。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刘亚莉  李静静  
本文以中国A股市场的数据,对大小非解禁后大股东减持的股权转让溢价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全面的观察与测度。研究发现大小非解禁后大股东均通过减持获取股权转让溢价,但控股股东的减持获利水平显著高于非控股股东,减持成为我国控制权私有收益的一种新途径。实证研究显示,控股股东的股权转让溢价受控制权程度、股权制衡度、股权性质和公司资产管理效率的影响。控股股东的控制权程度与股权转让溢价正相关,股权制衡度与股权转让溢价负相关,经营绩效与控股股东的股权转让溢价负相关。本文建议加强对非国有控股公司控股股东股权转让行为的监管,并积极推动第二至第五大股东对控股股东的制衡作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