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10.1.101.227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143)
2023(10135)
2022(8530)
2021(7586)
2020(6329)
2019(14063)
2018(13488)
2017(26374)
2016(13844)
2015(15078)
2014(15000)
2013(14539)
2012(13138)
2011(11820)
2010(12100)
2009(11811)
2008(10893)
2007(9809)
2006(8644)
2005(8181)
作者
(38735)
(32643)
(32018)
(30828)
(20504)
(15662)
(14679)
(12321)
(12233)
(11551)
(11187)
(10867)
(10444)
(10349)
(10274)
(9993)
(9483)
(9418)
(9393)
(9208)
(8088)
(7874)
(7798)
(7415)
(7349)
(7330)
(7238)
(7065)
(6607)
(6418)
学科
(51341)
经济(51250)
管理(45200)
(44803)
(37493)
企业(37493)
(27030)
金融(27028)
(25059)
银行(25046)
(24235)
方法(21087)
中国(20419)
(20247)
(19539)
数学(18530)
数学方法(18303)
(15891)
(13770)
财务(13739)
财务管理(13710)
业经(13674)
企业财务(13208)
(12488)
地方(11492)
中国金融(11229)
农业(11139)
体制(10708)
理论(9649)
(9563)
机构
大学(193138)
学院(192925)
(82764)
经济(81043)
管理(73701)
研究(63985)
理学(63306)
理学院(62696)
管理学(61724)
管理学院(61368)
中国(56173)
(43873)
(39038)
科学(36156)
财经(34218)
(33228)
中心(32198)
(31262)
(31052)
(29374)
研究所(28035)
业大(27842)
经济学(26803)
财经大学(25739)
农业(25707)
经济学院(24236)
北京(23915)
(23555)
(22874)
(22530)
基金
项目(129489)
科学(103497)
基金(96882)
研究(94741)
(84346)
国家(83695)
科学基金(72762)
社会(63437)
社会科(60437)
社会科学(60423)
基金项目(50780)
(50341)
自然(45767)
自然科(44769)
自然科学(44758)
自然科学基金(43988)
教育(42709)
(41742)
资助(38936)
编号(37041)
成果(30700)
(30053)
(29323)
重点(29218)
(27969)
国家社会(27541)
(27355)
(26414)
创新(26305)
教育部(25623)
期刊
(88017)
经济(88017)
研究(58589)
中国(40875)
(36608)
金融(36608)
(35814)
(30665)
学报(30210)
管理(27411)
科学(27173)
大学(23751)
学学(22759)
农业(19177)
财经(17790)
教育(16868)
(15162)
技术(14910)
经济研究(14110)
业经(13444)
问题(11245)
理论(10070)
(9601)
(9550)
财会(9251)
实践(8986)
(8986)
技术经济(8721)
(8710)
统计(8570)
共检索到296269条记录
相关度优先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杨洋  郑保章  
媒介融合背景下,用户黏性形成条件随之改变。文章以央视移动视频直播为研究案例,获得媒介融合的用户黏性数据,并分析媒介融合用户黏性的影响因子,发现直播内容、用户互动等影响用户黏性。对此,提出"内容为王"、扩展媒介融合传授双方互动渠道、发挥并拓展媒介融合粉丝经济学效应等传播策略。
[期刊] 数字图书馆论坛  [作者] 黄先蓉  常嘉玲  
技术发展带来作品传播手段的不断变革,我国著作权法列举式的保护方式已不能满足媒介融合背景下网络作品传播者权利保护的最大化需求。通过对网络作品传播者权利保护现状分析,指出主要存在门户网站权益遭受侵害严重、数据库拥有者合法权利保护不足、社会化创作者权利请求不受重视等问题,并从维权与授权相结合、建立多元保护机制、引入弹性授权方式三方面提出相应对策,以期完善媒介融合环境下网络作品传播者的权利保护。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刘玲武  
基于双重委托代理理论,指出在版权交易过程中,传播者是权利人和社会公众的共同代理人,并采用Holmstorm-Milgrom多任务委托代理模型分析框架,构建版权交易模型,探讨分享系数与传播者所代理的权利人和社会公众的任务间的关系,并根据结论提出优化媒介融合背景下版权交易机制的建议。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黎斌  
从社会职能角度切入,广播、影视、新闻等都属于艺术传播形式,虽然它们在传媒产业框架中处于不同层次、具备差异性功能,但在发展、演变、创新等过程中又具有共通点,均表现出对传媒技术的高度敏感性及依赖性。媒介融合是传媒技术的一次升华,它以互联网技术为聚合力,实现多元媒体形态的"一体化"重构,加速了内容生产方面的资源、工艺、产品等深度整合。在媒介融合技术力量倒逼之下,高校传播艺术整合教学势在必行,这是化解传媒人才固守单一领域、仅有单一技能的有效手段。《走向融媒时代的影视教育》(浙江大学出版社,2018年3月版)一书由刘迅、李城著写,本书以影视艺术教育理论为出发点、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吴君静  
近三十年来,伴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与国际传播影响力的提升,我国政府提出了要加强媒体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要求。媒介融合成为大势所趋,为适应国际形势的多元变化以及传媒格局的深度调整,全国各个开设国际传播学专业的高校在新的历史时期必须有所应对。国内每年毕业的传媒专业人才中,地方高校的毕业生占据越来越大的比重,地方高校国际传播学教育也已成为一支重要力量。本文旨在对地方高校国际传播人才培养需求进行探讨,建立更加完备的人才培养体系,总结经验教训,思考在媒介融合与新的国际形势下传播人才培养的思路与举措。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高晓瑜  孙华  
信息技术所带来的媒介融合改变了传统的新闻生产与传播方式,媒介融合的大环境需要知识背景多元、能力全面的全媒体人才,作为实用性与专业性要求极强的新闻传播专业硕士,如何面对这一挑战,是学界重要的现实问题。中美两国的新闻传播专业硕士教育在课程体系、师资队伍和实践平台等三方面存在显著的理念与实务差异,系统分析中美两国在新闻传播专业硕士教育领域的差异,有益于通过比较和借鉴的途径建构我国媒介融合背景下更为理想的新闻传播专业硕士培养模式。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姚建惠  吴海涛  张文婷  
随着媒介融合的推进,地方院校的新闻传播教育面临着新的挑战。在全新的媒介形式下,地方院校应该结合地方优势加宽培养路径、形成自身特色、增强实践教学、提升科研转化力,从而实现培养适应性更强的新闻传播学人才的目标,从而促进自身的长远发展。
[期刊] 求索  [作者] 于德山  
高校网络视频公开课是媒介融合时代大学知识社会化传播的典型,其流行引发知识的技术塑形、知识传播模式、跨文化传播的诸多变化,促进我国当代媒介融合语境中大学知识的社会化传播与可视化转型。我们应该以高校网络视频公开课为先导,增强中国特色的民族话语体系建构与文化自信,整体提升当代中国知识水平与视觉文化传播的影响力。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  [作者] 田悦芳  杨晓娟  宋菲  程娟娟  
在当前媒介融合的大背景下,文学作品的影视化现象日益凸显。兼具文学与传媒双重特性的影视文本与文学文本相比,在文学性上发生了很大改变,这与传播方式、传播要求以及接受方式、接受对象等因素密切相关。影视文本文学性的转变对文学传播的影响是利弊兼具,对此我们应审慎对待,择优引导,促使其良性发展。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岳芃  
本文基于行动者—网络理论从技术变化、媒介信息融合导致产业利益冲突的这一视角出发,分析由国家、产业管理部门、产业的企事业单位以及社会公众围绕媒介信息技术的变化所构成的网络关系,在此基础上认为在国家、产业管理部门、产业的企事业单位以及社会公众与媒介信息技术的互动过程中有效实现各方利益的有机整合是实现"三网融合"的充分必要条件,而对广播电视和电信产业进行产业规制制度改革是有机整合各方利益的关键所在。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彭金金  
互联网的广泛普及迫使传统影视剧寻求新的生存空间,应运而生的网络剧则凭借其草根智慧的创造精神、包容开放的个性化表达与网络交互式的大众传播视角,成为媒介融合时代新媒体革命中的重要一环。跨媒介传播成为网络剧打造核心竞争力、满足受众个性化需求、拓展营销渠道的必然趋势。文章通过网络剧与传统影视剧的对比研究,解读其在传播环境、传播内容、传播方式与传播效果的跨媒介传播特征。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李荣  
媒介融合环境的生成与确立对我国新闻传播专业硕士培养提出了新的标准和变革要求。作为高层次的新闻传播人才培养方式,新闻传播专业硕士教育需要契合融合媒介传播环境下信息传播的全新职业需求标准,提升在新闻信息采集编辑、整合扩散等传播技术层面的能力培养;同时,也必须增强人文精神、审美意蕴、价值判断等通识素养的素质建构,寻求培养理念的职业标准需求与通识素养维度的价值平衡,从而实现新闻传播专业硕士培养模式与当前新闻信息传播人才社会实际需求的有效对接。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周灵  张舒予  
多种媒介融合的进程赋予媒介素养教育新的内涵,推进了当前语境中媒介素养教育的变革。媒介融合的时代语境要求媒介素养教育应当融合信息素养教育与视觉素养教育。将媒介素养与信息素养、视觉素养结合起来,建构VMIL的新概念并开展相应教育活动,不仅具有可能性,也具有必要性。时代需要具备多元媒介素养的人才,VMIL的融合培养探索正是媒介素养教育在当前新形势下的一种有益尝试和创新。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周灵  张舒予  
多种媒介融合的进程赋予媒介素养教育新的内涵,推进了当前语境中媒介素养教育的变革。媒介融合的时代语境要求媒介素养教育应当融合信息素养教育与视觉素养教育。将媒介素养与信息素养、视觉素养结合起来,建构VMIL的新概念并开展相应教育活动,不仅具有可能性,也具有必要性。时代需要具备多元媒介素养的人才,VMIL的融合培养探索正是媒介素养教育在当前新形势下的一种有益尝试和创新。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戴建平  骆温平  
农产品独特的“田间地头”直播场景能更好地呈现农村原生态产品,给直播用户带来更加直观立体的体验。农产品直播中用户的购物体验属于心理层面的主观感受,可在一定程度上主导用户的购买行为。从用户心理体验视角,基于SOR理论构建包含农产品直播平台、主播、用户心理体验及用户黏性的结构方程模型,利用AMOS工具以及270份问卷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结果显示,农产品直播中的用户心理体验受到平台及主播的双重影响,直播平台互动及主播互动能极大地增加用户临场感,改善用户心理体验;主播专业能力是影响用户心理体验的重要因素,主播专业能力、主播互动更趋向于通过用户心理体验来间接影响用户黏性;加强平台互动改善用户心理体验是增强用户黏性最直接而有效的路径,用户黏性越强,平台吸引用户持续购买农产品的能力越强。为更好地通过农产品直播销售商品,提升农产品品牌形象,塑造农产品品牌价值,必须准确把握用户需求,改善用户心理体验,提高用户参与积极性。因此,对农产品主播而言,需要在直播中不断强化与用户的互动,加强自身形象管理,重视主播专业能力培养;对农产品直播平台而言,需要注重用户界面开发以及交互功能设计以增强直播的趣味性,尽可能根据农产品特点为用户打造恰当的直播场景,优化用户视觉体验,改善用户购物环境。
0
文献操作(0)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