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047)
2023(7184)
2022(6113)
2021(5829)
2020(4756)
2019(10343)
2018(10092)
2017(17805)
2016(10640)
2015(12037)
2014(11696)
2013(10548)
2012(9439)
2011(8647)
2010(8575)
2009(7526)
2008(7207)
2007(6489)
2006(5712)
2005(4594)
作者
(29993)
(25060)
(24939)
(23625)
(15799)
(12261)
(11317)
(9957)
(9710)
(8770)
(8576)
(8274)
(8223)
(8141)
(7766)
(7708)
(7573)
(7492)
(7284)
(7196)
(6526)
(6098)
(6053)
(5808)
(5731)
(5715)
(5486)
(5472)
(5265)
(5118)
学科
(31242)
经济(31087)
管理(25182)
(23251)
(18829)
企业(18829)
方法(15109)
中国(11993)
数学(11849)
数学方法(11697)
(11107)
理论(10708)
教育(10581)
业经(8875)
(8851)
(8196)
教学(7499)
农业(7179)
(6920)
贸易(6919)
(6755)
(6332)
技术(5965)
(5593)
(5188)
财务(5184)
财务管理(5180)
地方(5150)
环境(5063)
企业财务(4961)
机构
大学(141762)
学院(137610)
(48715)
研究(48379)
经济(47659)
管理(47316)
理学(41925)
理学院(41345)
管理学(40309)
管理学院(40079)
科学(32290)
(31416)
中国(31359)
(29461)
业大(26257)
农业(25124)
(24957)
研究所(23205)
(21717)
(21596)
师范(21376)
中心(21024)
(20952)
北京(18262)
财经(17736)
(17547)
农业大学(17296)
技术(17262)
教育(17059)
师范大学(17054)
基金
项目(99262)
科学(77051)
研究(70370)
基金(69788)
(62972)
国家(62350)
科学基金(52183)
社会(44949)
社会科(41304)
社会科学(41285)
(41046)
基金项目(37578)
教育(36394)
(35342)
自然(34765)
自然科(34022)
自然科学(34009)
自然科学基金(33433)
编号(28491)
资助(27133)
成果(23235)
重点(23229)
(21848)
(21597)
课题(21557)
大学(20713)
(20384)
创新(19779)
科研(19642)
计划(19534)
期刊
(49259)
经济(49259)
研究(40960)
中国(34791)
教育(33309)
学报(31315)
(27936)
科学(24394)
大学(24170)
学学(21480)
农业(19082)
(16512)
管理(15640)
技术(10973)
(10200)
财经(9136)
业大(9009)
经济研究(8667)
业经(8643)
(8591)
职业(8251)
(7874)
(7802)
金融(7802)
农业大学(7785)
科技(7618)
图书(6721)
高等(6477)
问题(6454)
(5787)
共检索到20090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杨凤娟  孔庆娜  
新媒体时代的发展和媒介的依赖性使用给大学生在认知和行为方面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和危机事件也逐年增多。高等学校要强化底线思维,有效建立大学生心理问题的预警机制和干预机制,了解学生的心理冲突表现,立足培育遵循,从价值引领、健康心理、媒体素养、心理服务社会协同等方面培育积极社会心态,激发大学生的生命意识、成才意识和规范行为的心理动力,推动国家治理和文明发展。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徐洁  王春凤  
促进大学生形成积极社会心态是心理育人的重要目标。心理育人作为十大育人体系之一,为大学生积极社会心态培育提供了理论和实践指导。高校要落实"大力促进心理育人"的要求,完善大学生积极社会心态培育的管理制度,协调大学生积极社会心态培育的落实机制,促进心理育人全方位联动。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郭丹  郑永安  
本文从提高培育主体对培育活动的认知水平、深化培育客体对培育价值的理解程度、把握时代特征和大学生的精神诉求以增强培育内容的感染力、发挥舆论环境对大学生积极社会心态培育的正向引导作用等方面进行大学生积极社会心态培育的路径探析。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张杨  
大学生是新媒介的主要接触者和应用者。"微时代"的到来,给大学生媒介素养的培育带来了机遇和挑战。媒介素养的培育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是信息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应从政府、高校、大众媒介和大学生自身等多方面努力,系统地推动大学生媒介素养培育。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王媛媛  
高职学生作为未来社会建设的生力军,其社会心态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社会现状。因此,研究高职学生的社会心态对于促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进而塑造整个社会的健康心态十分重要。文章概述了当前高职学生社会心态的基本表现,阐述了塑造高职学生积极健康心态的意义,指出了以校企合作塑造高职学生积极健康的社会心态的可行性,并从学校和企业两个层面探讨了塑造高职学生积极健康社会心态的途径和方法。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申燕  
当代大学生社会心态既有积极、健康的方面,也有消极、负性的方面。使用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探讨了当代大学生学习生活、人际交往、择业标准、情感体验、政治观点、价值取向六个方面的心态及其与性别、年级、家庭关系、父母职业的关系。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奥多  
伟大的民族精神是支撑一个民族永续发展的精神力量,是确保一个国家繁荣昌盛的不竭动力。在五千年文明的发展过程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以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为具体表现形式的伟大民族精神。文章将结合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通过分析新时期高校民族精神教育现状,探索民族精神对大学生发展的重要意义,并为当前的大学生民族教育提出建议。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凌烨丽  
高校青年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也是大学生价值观的塑造者和引领者。新媒体的迅速发展,给予青年教师更多了解社会的平台,但也易受到不良信息的影响,因此,唯有培育其健康积极的社会心态,才能更有效地发挥青年教师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中的作用。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郑元凯  
新自由主义思潮是当今对我国社会影响力最强、危害最严重的西方社会思潮。文章分析了新自由主义思潮的起源与理论内涵,探讨了新自由主义思潮对当代大学生社会心态的影响,认为当前我国大学生群体中出现的绝大多数不良社会心态,都与新自由主义思潮的传播与根植有着密切的联系。
[期刊]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宋亮  
手机已成为大学生须臾不离的社交工具,手机媒体环境下的大学生在思维方式、言行举止、道德观念等方面都发生着变化。通过探析大学生对手机媒体的认知现状,进而对当前我国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归纳,并从高校的角度提出了加强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建议。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杨晶晶  杨熙  
我国高校推进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更当其时,须与时俱进地肩负起立德树人、深化素质教育、营造和谐心理氛围和提供积极精神支柱的特殊教育使命。总体上看,新时期青年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总体向好,加强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系统创新工程,包括宗旨目标、教育原则、内容体系、过程方法、评价反馈等。高校力推积极心理健康教育要提升站位,聚焦立德树人,最大范围凝聚共识;要牵住当下"牛鼻子",发挥好撬动大学素质教育的杠杆支点作用和实效;要大力营造浓郁的积极心理文化,形成共育共享的合力。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韩雅丽  
依据马克思主义社会交往理论,现阶段国内大学生媒介交往行为具有更突出的实践性与社会性、物质性与历史性、价值原则与科学原则相统一的特点。现阶段大学生媒介行为的发展,有助于激发大学生创新内力的觉醒、推助科技文化的传播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艾丽容  
移动互联网与新媒体技术日新月异地发展,对高职学生的学习、生活造成了方方面面的影响,高职院校要深刻分析新媒体对学生造成的负面影响,"多管齐下"提高学生的媒介素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并为他们的成长成才创造有利条件。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刘宇初  刘洪莲  黄伟群  
通过分析北京市大学生抽样调查数据,发现大学生对传统媒介和数字媒介公信力的评价无显著差异,但在具体评价维度上,大学生认为数字媒介信息量更大、反映群众意见更加充分、揭露坏人坏事更加有力;在新闻类型方面,大学生更倾向于相信传统媒介上的经济、文教和科技新闻;对于政治、社会、娱乐新闻等,则更倾向于相信数字媒介上的报道。同时,从受众角度分析媒介公信力的影响因素,发现人口统计学变量对媒介公信力评价没有显著影响,但媒介使用情况对传统媒介公信力评价有显著影响;大学生对不同媒介公信力的评价与其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前景的态度显著相关。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张兵  
高校教师拥有健康的社会心态,是履行立德树人教育职责的客观要求,也是实现个人幸福的现实需要。当前,高校教师群体中浮躁和焦虑心态凸显,弱势心态和拜金主义思想有所蔓延。在分析转型时期高校教师社会心态冲突与特点的基础上,探索出高校教师健康社会心态的培育路径,即: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加强职业道德建设、营造公平正义的校园环境、建立有效的心理疏导机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