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600)
2023(13967)
2022(11950)
2021(11181)
2020(9494)
2019(21807)
2018(21743)
2017(41973)
2016(22658)
2015(25335)
2014(25188)
2013(24727)
2012(22187)
2011(19957)
2010(19804)
2009(17930)
2008(17302)
2007(14841)
2006(12687)
2005(10775)
作者
(67506)
(55922)
(55635)
(52861)
(35488)
(27031)
(25028)
(22109)
(21306)
(19761)
(19028)
(18741)
(17746)
(17470)
(17248)
(17108)
(17074)
(16799)
(15962)
(15904)
(14261)
(13625)
(13394)
(12767)
(12568)
(12315)
(12313)
(12241)
(11270)
(11231)
学科
(87721)
经济(87623)
管理(63961)
(60991)
(50831)
企业(50831)
方法(45709)
数学(40535)
数学方法(39845)
(23012)
中国(21368)
(20747)
(20183)
业经(19215)
(16403)
贸易(16396)
地方(16236)
(15929)
理论(15733)
农业(15514)
技术(14411)
(14090)
(13785)
环境(13662)
(13499)
财务(13424)
财务管理(13403)
企业财务(12655)
(12387)
(11644)
机构
大学(321205)
学院(319616)
管理(128965)
(120735)
经济(118149)
理学(113718)
理学院(112477)
管理学(109989)
管理学院(109461)
研究(103191)
中国(74153)
科学(69083)
(67871)
(57779)
业大(54512)
(52205)
(51807)
研究所(48450)
中心(46935)
农业(45952)
(44020)
财经(43023)
北京(42347)
(40968)
师范(40330)
(39272)
(37402)
(36147)
经济学(35535)
技术(34847)
基金
项目(231749)
科学(180321)
基金(167581)
研究(161333)
(148874)
国家(147690)
科学基金(126329)
社会(99869)
社会科(94708)
社会科学(94679)
(91454)
基金项目(89557)
自然(86419)
自然科(84460)
自然科学(84436)
自然科学基金(82886)
(77406)
教育(75160)
资助(69963)
编号(64766)
重点(51762)
成果(50228)
(49661)
(48219)
(47968)
科研(45080)
创新(44957)
课题(44481)
计划(44399)
大学(43111)
期刊
(121553)
经济(121553)
研究(85809)
学报(58154)
中国(54309)
(51148)
科学(50963)
管理(46665)
大学(43003)
学学(40902)
(37260)
农业(35637)
教育(33486)
技术(29230)
(21525)
金融(21525)
业经(21329)
经济研究(20357)
财经(19765)
(18413)
科技(17286)
(16769)
业大(16188)
(16150)
图书(15918)
问题(15789)
技术经济(15350)
统计(14948)
理论(14720)
商业(14523)
共检索到43717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严梅福  
本研究探讨在嫁娶与招赘两种婚嫁模式下妇女对子女性别偏好的差异,旨在寻求一条从改变婚嫁模式入手降低人口出生率的新路。结果表明:1.嫁娶婚嫁模式下妇女男性偏好强,女性偏好弱,招赘婚嫁模式下,招赘妇女女性偏好强于男性偏好,非招赘妇女性别偏好均衡。2.嫁娶婚嫁模式下妇女有一子或一子一女后,男性偏好依旧强;性别偏好在有了二子时才均衡。在有女无子时男性偏好达到顶点。本文揭示了婚嫁模式影响妇女性别偏好的原因,论证了靠转变婚嫁模式来控制人口过快增长的可行性。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张现苓  翟振武  
文章利用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分析婚居模式对农村妇女生育孩子性别的影响。结果显示,与夫妻独立居住相比,与公婆同住的妇女生育男孩的比例更高,与女方父母同住则影响不显著;从孩次上看,婚居模式对农村妇女生育孩子性别的影响主要集中在二孩及以上孩次生育中。从不同地区看,出生性别比在110~120、120以上的三类、四类地区婚居模式的影响更为明显。此外,农村妇女的受教育程度对其生育孩子性别的影响表现为倒U形;已育孩子性别结构显著影响妇女再次生育时的孩子性别;参加养老保险的妇女生育男孩的比例明显更低。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陈卫  
利用 1 997年中国人口与生殖健康调查数据 ,就性别偏好对妇女生育行为的影响进行了深入分析。结果表明 ,性别偏好对中国妇女在家庭组建、避孕使用、流产选择、生育间隔等方面具有重大影响 ,并用各种回归模型进行了检验。此外还对性别偏好对生育率的定量影响进行了估计。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刘宝芬,黄润明,郑贵敏  
60年代以来,广西妇女生育模式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尤其是80年代中后期,随着计划生育工作不断深入和完善,广西妇女生育模式逐步向有计划的控制型转变。然而广西是少数民族自治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长期落后于全国,从而使广西妇女生育水平一直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本文仅根据1982年广西1%人口生育率抽样调查资料、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和1990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李建新  
新疆少数民族人口实行计划生育始于80年代末期,短短几年来,已取得明显的成绩。喀什地区是新疆最大的少数民族地区之一,1990年普查,总人口为2.853 634人,占全疆总人口的18.83%。其中少数民族为2 649 700人,占该区总人口92.85%,占全疆少数民族人口的28.10%。喀什地区少数民族人口中又以维吾尔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杨凡  
男孩偏好是导致我国人口出生性别比升高的根本原因。妇女是男孩偏好传统的受害者,她们的生命历程中经历了许多基于性别的差别待遇事件。这些事件会对妇女自身的性别观念产生什么样的影响?文章以生命历程理论为理论框架,通过对调查数据和资料的分析,研究妇女生命历程中的事件对其男孩偏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妇女生命历程各个不同阶段中,她们所经历的一系列基于性别的差别性待遇的影响会不断累积,让她们逐渐感知到两性在家庭、社会中所处的不平等地位,从而增加妇女发生男孩偏好的可能性。甚至这些经历和事件发生的时间、次序,都会对妇女的男孩偏好产生影响。在此基础上,文章提出弱化妇女男孩偏好的政策建议。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杨凡  
男孩偏好是导致我国人口出生性别比升高的根本原因。妇女是男孩偏好传统的受害者,她们的生命历程中经历了许多基于性别的差别待遇事件。这些事件会对妇女自身的性别观念产生什么样的影响?文章以生命历程理论为理论框架,通过对调查数据和资料的分析,研究妇女生命历程中的事件对其男孩偏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妇女生命历程各个不同阶段中,她们所经历的一系列基于性别的差别性待遇的影响会不断累积,让她们逐渐感知到两性在家庭、社会中所处的不平等地位,从而增加妇女发生男孩偏好的可能性。甚至这些经历和事件发生的时间、次序,都会对妇女的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严梅福,石人炳  
经验显示中国农村不同的婚嫁模式有刺激或抑制生育率增长的作用。本研究证实了这一点,并揭示了招赘婚嫁模式导致生育率持续下降和嫁娶婚嫁模式促成生育率增长的全过程及其内在机理。文章因此认为通过变革婚嫁模式来继续降低农村较高的出生率应是中国世纪之交人口控制策略的优选方案,提出了在短期内大范围地实现婚嫁模式变革的可行措施。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聂沁苑  
一、资料来源与评价 每一时期的生育水平都是特定历史条件的产物。研究不同时期生育水平的变化是很有意义的。为此,西安交通大学人口研究所与美国人口理事会于1987年上半年在陕西咸阳市秦都区沣西乡进行了调查。该区位于陕西省中部关中平原渭河南岸,距西安市区约30公里。这里交通便利,经济发展水平与计划生育工作处于咸阳市中等水平,具有一定购代表性。这个调查从该乡选取了安谷、田家堡、李家庄三个村和段家堡的一部分,以1987年末为参考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宋健  唐诗萌  
文章基于全国人口普查、1%人口抽样调查和1‰人口变动抽样调查数据,应用妇女生育模式和分孩次生育模式指标,计算并分析了19952015年中国妇女生育模式的特点及变动趋势,特别关注城乡差异、二孩生育及3039岁组妇女的生育状况。结果发现,近20年来中国妇女的生育模式总体呈现出适龄生育为主、晚育为辅;一孩生育为主、二孩生育比例不断提升的格局。生育模式随时间推移表现为适龄生育组妇女的贡献率下降,晚育组妇女生育贡献率上升的态势,但近年来晚育趋势有所缓解;早育、高龄生育和多育比例有所提升;生育年龄向适龄回归的同时还有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周祖根  
无论是对人口生育状况的分析还是对人口预测来说,妇女按龄生育率都是一项重要的参数。按龄生育率反映了不同年龄妇女的生育水平,也称为生育模式。因此,探讨生育模式的特征及其变化规律是十分必要的。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宋廷猷,李程  
妇女的生育模式实际上是指育龄妇女在总体平均意义下单位时间内(通常指一年),每个育龄妇女平均活产婴儿数具体在每个年龄上生育分布的形式。由于各个国家或地区经济文化、妇女结构、人口政策的不同,妇女的生育模式差别很大。本文仅就1988年全国生育节育抽样调查所提供的资料对中国妇女生育模式现状及变化情况作初步的分析。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宋健  唐诗萌  
文章基于全国人口普查、1%人口抽样调查和1‰人口变动抽样调查数据,应用妇女生育模式和分孩次生育模式指标,计算并分析了1995~2015年中国妇女生育模式的特点及变动趋势,特别关注城乡差异、二孩生育及30~39岁组妇女的生育状况。结果发现,近20年来中国妇女的生育模式总体呈现出适龄生育为主、晚育为辅;一孩生育为主、二孩生育比例不断提升的格局。生育模式随时间推移表现为适龄生育组妇女的贡献率下降,晚育组妇女生育贡献率上升的态势,但近年来晚育趋势有所缓解;早育、高龄生育和多育比例有所提升;生育年龄向适龄回归的同时还有分散化的迹象。城乡生育模式基本一致,但二孩生育模式存在明显的差异;生育模式的城乡变化趋势极为相似。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康晓平,王绍贤  
在致使妇女生育率下降的诸多因素中,对社会经济发展、文化水平提高等间接因素的研究,国内外已有不少论著。在我国,有关直接因素的定量研究报告较少,而且在现有资料中所反映的避孕、哺乳等直接因素对城乡妇女生育率的影响又有很大区别。本文研究重点在于明确调查地区影响妇女生育率的直接因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李瑛,贾威,王京玲,高小刚,方亚男,张晓光  
我国妇女的生育率在不到一代人的时间内达到了更替水平,受到举世瞩目。江苏省计生委公布的资料表明,1984年全省总和生育率已降到 1.4,低于更替水平。与目前的经济发展程度相比,如此低的生育率确属罕见。有人因此提出生育率降低的副作用之一是性比例失调。为了探讨这个问题,我们于1984年12月至1985年1月,在江苏省大丰县进行了一次调查,对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