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549)
2023(8020)
2022(7098)
2021(6337)
2020(5692)
2019(13319)
2018(13096)
2017(26433)
2016(14183)
2015(16381)
2014(16624)
2013(16761)
2012(15910)
2011(14497)
2010(14545)
2009(13862)
2008(14051)
2007(12750)
2006(10854)
2005(9722)
作者
(42628)
(36042)
(35952)
(34369)
(23054)
(17429)
(16543)
(14138)
(13479)
(12841)
(12134)
(12055)
(11426)
(11401)
(11288)
(11281)
(11092)
(10564)
(10385)
(10347)
(8967)
(8938)
(8900)
(8276)
(8156)
(8063)
(8006)
(7880)
(7291)
(7187)
学科
(70817)
经济(70738)
管理(43139)
(42913)
方法(40063)
(35955)
企业(35955)
数学(35690)
数学方法(35451)
(18941)
(16143)
中国(15673)
(14064)
(13116)
贸易(13116)
业经(12667)
(12662)
(12410)
财务(12396)
财务管理(12363)
企业财务(11842)
(11638)
地方(11624)
理论(10741)
农业(10711)
(10258)
金融(10256)
(9977)
(9969)
银行(9941)
机构
大学(224022)
学院(219461)
(96633)
经济(94797)
管理(86707)
理学(75967)
理学院(75148)
管理学(73965)
管理学院(73554)
研究(71210)
中国(53899)
(45595)
(44973)
科学(42178)
财经(36823)
(36106)
(36008)
(33608)
中心(33120)
研究所(32808)
业大(32038)
经济学(31753)
(31608)
经济学院(29036)
农业(28660)
北京(28581)
财经大学(27629)
(27544)
师范(27283)
(25090)
基金
项目(144530)
科学(114668)
基金(107832)
研究(103469)
(93431)
国家(92683)
科学基金(79876)
社会(67912)
社会科(64517)
社会科学(64499)
基金项目(56849)
(54703)
自然(51697)
自然科(50575)
自然科学(50558)
自然科学基金(49731)
教育(49024)
(46585)
资助(45776)
编号(40753)
(34134)
成果(33309)
重点(32628)
(30070)
教育部(29785)
(29654)
人文(28545)
国家社会(28473)
科研(28360)
大学(28039)
期刊
(98344)
经济(98344)
研究(63029)
中国(36327)
(35726)
学报(34526)
科学(31411)
(30640)
管理(28982)
大学(26017)
学学(24687)
农业(20103)
(19836)
金融(19836)
财经(19360)
教育(19006)
技术(17726)
经济研究(16669)
(16563)
业经(14747)
问题(13723)
统计(12230)
技术经济(12097)
(11659)
理论(11147)
(10999)
商业(10936)
(10852)
(10288)
实践(9948)
共检索到31047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莫玮俏  
本文对婚姻稳定性与生育率的影响关系进行了理论与实证研究。在理论方面,构建生育模型,将婚姻稳定性分为与生育率相关的内生部分和不相关的外生部分,分析得到,当外生因素不变时,婚姻稳定性和生育率处于均衡水平;当不利于婚姻稳定性的外生因素增强时,生育率降低。同时,利用CGSS微观调查数据检验婚姻稳定性对生育率的影响效应,通过区分非流动和流动人口的影响差异来识别内生和外生效应。实证结果表明,婚姻稳定性对生育率具有总体正向效应,其中,农村非流动人口的婚姻稳定性对生育率没有显著影响,而流动人口的婚姻稳定性对生育率具有显著正向影响。由于人口流动对婚姻稳定性具有负的外部冲击,进而对生育率产生局部均衡影响,使得生育率降低。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李卫东  
采用2016年在广州收集的农民工社会融合与婚姻家庭专项调查数据,探讨配偶替代与农民工婚姻稳定性的关系。分析结果显示,迁入地地方婚姻市场中异性多于同性会显著降低女性农民工的婚姻稳定性,对男性农民工婚姻稳定性的影响不显著;迁出地地方婚姻市场的性别结构对男性农民工婚姻稳定性具有显著影响,对女性农民工婚姻稳定性的影响不显著,性别比越高,男性农民工的婚姻稳定性越好;迁出地便利性也仅对男性农民工的婚姻稳定性有显著影响,迁出地位于山区会显著提高男性农民工的婚姻稳定性。研究表明,在性别失衡和人口迁移的背景下,女性拥有更多的再婚机会,使女性农民工具有更高的离婚倾向,而男性农民工则倾向于维持当前婚姻。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于维洋  周薇  
文章选取了1985~2011年我国商品房销售价格、粗离婚率和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三个指标的时间序列,利用计量经济学中的平稳性检验(ADF检验)、协整分析(Johansen检验)和Granger因果检验方法分析了房地产价格变动与婚姻稳定性的关系。结论表明:(1)房地产价格与离婚率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房地产价格短期波动不会影响这种均衡关系。(2)房地产价格与离婚率之间存在稳定性单向的因果关系,而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与离婚率并不存在因果关系。(3)短期内房地产价格与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存在单向的因果关系,即中国房地产价格的变动会引起居民消费价格的变动。因此,为实现和谐家庭及和谐社会,房价要理性回归,政府应控制商品房价格的过快增长。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马忠东  石智雷  
文章先从流动人口的流动方式、流动时间和流动空间3个维度来构建流动人口婚姻稳定性的分析框架,再基于全国106个城市157535个流动人口家庭调查数据来检视流动人口离婚风险的影响机理。研究发现:城镇户籍流动人口离婚率高于农村户籍,并随年龄增加和教育程度的提高而升高。此外,同省流入和流出人口在离婚率上非常近似,反映了区域性婚姻文化效应。流动过程中婚姻质量的降低,替代资源可接触性的增多,再婚搜寻成本的降低,都增加了流动人口的离婚风险。回归结果显示:丈夫独自外出务工,流动时间长、距离短,与当地文化差异少,离婚风险高。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鲁建坤  范良聪  罗卫东  
针对目前中国社会高升的离婚率,文章基于1998~2011年中国31省的面板数据研究了网络、电视等大众传媒的普及对婚姻稳定性的影响,结果发现二者显著负相关,这一结果在控制了人口迁移率等诸多因素及变换包括静态面板模型和动态面板模型的多种回归模型后依然稳健。基于婚姻的契约理论,文章在一个统一的框架内识别出大众传媒对婚姻稳定性的影响机制,即通过瓦解有助于增强婚姻稳定性的传统社会规范,增加家庭生活预期效用和实际效用之间的偏差,改变家庭生活闲暇消费模式并降低有助于婚姻稳定的婚姻生活专用资本投入等渠道影响婚姻稳定性,降低已婚者遇到重大家庭矛盾时选择离婚的成本。为理解中国高升的离婚率提供了一种解释。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马忠东  石智雷  
文章先从流动人口的流动方式、流动时间和流动空间3个维度来构建流动人口婚姻稳定性的分析框架,再基于全国106个城市157535个流动人口家庭调查数据来检视流动人口离婚风险的影响机理。研究发现:城镇户籍流动人口离婚率高于农村户籍,并随年龄增加和教育程度的提高而升高。此外,同省流入和流出人口在离婚率上非常近似,反映了区域性婚姻文化效应。流动过程中婚姻质量的降低,替代资源可接触性的增多,再婚搜寻成本的降低,都增加了流动人口的离婚风险。回归结果显示:丈夫独自外出务工,流动时间长、距离短,与当地文化差异少,离婚风险高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叶文振,徐安琪  
本文在综合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中国婚姻稳定性的微观解释框架,然后通过对1996年4省市6000多个已婚男女的问卷抽查资料的路径分析,评估中国婚姻的稳定状况和检验所提出的理论假设。研究结果表明,婚姻质量与婚姻稳定之间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要稳定中国婚姻就要坚持质量导向,努力提高现存婚姻生活的质量。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郭志刚,邓国胜  
性别比失调会形成婚姻挤压的社会问题。中国历史上一直存在性别比失调的现象。但是在增长型人口条件下通过夫妇年龄差的调整,这一问题并不十分突出。随着生育水平大幅度持续下降,近年来出生性别比问题值得重视。由于人口结构发生历史性转变,本文从理论和实际两方面,对性别比及婚姻挤压问题进行了探讨,并对未来的发展趋势作了初步分析。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崔明堂  王广金  
本文从促使婚姻成立的消费、婚姻合法性的消费、攀比排场性消费三个方面,对宁夏盐池县佟记圈村的农村婚姻消费个案进行调研,并从不同层面分析了该村婚姻消费水平及消费结构的变化,佟记圈村的农村婚姻消费在农牧交错区有一定的典型性,对认识该地区农村婚姻消费特点、消费水平、消费结构及其历史变迁有借鉴参考价值。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张波   丁金宏  
抛弃代际关系探讨婚姻稳定性这种“去家庭化”的简约化处理方法并不适用于具有悠久传统家庭文化的中国。在家庭现代化变迁下,基于家庭关系结构从理论上探讨作为家庭关系重要内容的代际关系对中国夫妇婚姻关系稳定性的影响,对于理解中国式离婚以及中国家庭代际关系的变迁都具有重要价值。本文以费孝通“基本三角理论”为逻辑起点,动态刻画了现代中国家庭关系结构的扩展类型,尝试提出了“扩展家庭三角关系结构模型”,模拟了扩展家庭关系结构中子代夫妇婚姻稳定性的动力演化过程,包括青年夫妇是中心和枢纽、子女是关键支点、双方父母是重要砝码。最后从代际关系视角讨论夫妇与双方原生家庭父代之间的关系、双方原生家庭父代之间的平衡性对夫妇婚姻稳定性的影响过程。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杜凤莲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发生了世界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劳动力流动,大部分劳动力流动是单个人而非全家流动,已婚女性劳动力流动倾向远远低于已婚男性,结果,儿童和女性更容易留在农村。文章利用中国营养健康调查数据(CHNS)和持续数据模型研究劳动力流动对婚姻稳定性的影响。在控制了社区、家庭以及个人特征条件下,文章发现城乡劳动力流动显著提高了离婚率。中国城乡劳动力流动还将持续,而家庭是社会稳定的基础,中国政府有必要采取措施,降低以家庭为单位的流动模式的成本,实现城乡统筹发展。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邵宁  
世界人口不仅存在年龄、性别分布,而且也存在婚姻状况分布。人口的婚姻状况可以分为四类:未婚、已婚(包括同居或称自由结合)、丧偶和离婚(包括分居)。研究50岁以前的人口婚姻状况,特别是未婚男女的婚姻状况很重要,因为在每年结婚人数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浩名  柳清瑞  
利用1989~2013年中国和东盟国家的数据,建立了社会保障费率、婚姻结构和总和生育率从微观到宏观的理论模型,基于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和GMM工具面板模型,实证检验了社会保障费率、婚姻结构与总和生育率的内生关系,发现社会保障费率的变动对婚姻结构和总和生育率产生了一种负向激励,并且这种负向激励不能在跨期中被抵消和代际转移。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沈悦  张学峰  
在房价高涨背景下,住房支付能力稳定性成为各界关注的焦点。本文在构建住房支付能力稳定性衡量体系的基础上,运用马氏距离聚类分析法依据住宅价格将35个大中城市分为4组,通过面板实证和多因素FMOLS进行分析。发现住宅价格与居民收入长期均衡并互为因果关系。虽然住房支付能力稳定性整体比较脆弱,但城市之间呈现异质性,导致这一现象与收入之外的其他基本面因素也有密切关系。鉴于此,政府在实现住宅价格和居民收入良性互动的同时,还应加强房价较低城市的软硬件建设,引导住宅需求合理流动,解决高房价城市住房支付能力不稳定的问题。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陆益龙  
文章通过对夫妇个人及双方父亲和家庭社会经济因素的匹配结构与初婚离婚概率之间关系的分析,发现中国社会的婚姻匹配模式具有同类联姻特征,同类匹配或"门当户对"的婚姻并不一定更稳定,夫妇社会特征的相当对离婚风险有不同方向的作用,家庭经济条件相当对离婚风险无显著影响,个人的教育、宗教信仰和初婚年代可能影响人们的婚姻价值观从而对离婚风险有一定的影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