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289)
2023(10676)
2022(9662)
2021(9227)
2020(7843)
2019(18275)
2018(18329)
2017(35455)
2016(19385)
2015(22003)
2014(22111)
2013(21811)
2012(19954)
2011(17893)
2010(17534)
2009(16014)
2008(15227)
2007(12991)
2006(11307)
2005(9631)
作者
(54689)
(45223)
(44805)
(42755)
(28825)
(21702)
(20378)
(17738)
(17280)
(16033)
(15592)
(15025)
(14242)
(14010)
(13826)
(13688)
(13554)
(13377)
(12851)
(12745)
(11208)
(10909)
(10824)
(10332)
(10157)
(10050)
(9904)
(9895)
(9034)
(9015)
学科
(73807)
经济(73694)
管理(53954)
(50499)
(41389)
企业(41389)
方法(34031)
数学(29482)
数学方法(29130)
(21816)
地方(18572)
中国(18383)
(17850)
(16795)
业经(16619)
农业(14578)
(14155)
理论(12494)
(12263)
贸易(12255)
(12254)
环境(12054)
(11834)
技术(11584)
(10866)
财务(10803)
财务管理(10784)
(10258)
企业财务(10133)
教育(10087)
机构
大学(267226)
学院(265125)
管理(108591)
(99865)
经济(97369)
理学(94759)
理学院(93685)
管理学(92115)
管理学院(91637)
研究(86240)
中国(62686)
(56904)
科学(55343)
(45248)
(42891)
(42545)
业大(41578)
中心(39859)
研究所(39007)
(38250)
(36870)
师范(36584)
财经(36373)
北京(35645)
农业(33431)
(32958)
(31710)
(31466)
师范大学(29839)
经济学(28519)
基金
项目(188529)
科学(147322)
研究(139366)
基金(135107)
(116829)
国家(115823)
科学基金(99701)
社会(85524)
社会科(80691)
社会科学(80668)
(75343)
基金项目(73689)
自然(65771)
自然科(64127)
自然科学(64113)
教育(63361)
自然科学基金(62929)
(62435)
编号(58535)
资助(54761)
成果(46969)
重点(41536)
(41003)
(39856)
课题(39509)
(38996)
创新(36297)
科研(35871)
项目编号(35435)
大学(35045)
期刊
(109545)
经济(109545)
研究(76430)
中国(49751)
学报(41757)
科学(39083)
(39045)
管理(37356)
(33135)
大学(31506)
教育(30996)
学学(29312)
农业(27277)
技术(22712)
(19734)
金融(19734)
业经(18708)
财经(16528)
图书(16073)
经济研究(15688)
问题(14598)
(13869)
理论(13632)
资源(13583)
科技(13528)
(13525)
实践(12800)
(12800)
(12227)
技术经济(12158)
共检索到37815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申顺芬  林明鲜  
文章依据2010年在山东省进行的"婚姻满意度调查"数据,探究了影响婚姻满意度的主要因素。调查结果表明,在样本夫妇中,93%对自己的婚姻表示满意,其余7%的夫妻对自己的婚姻表示不满意。婚姻满意度在不同年龄、婚龄、性别、职业、学历、婚姻状况(是否初婚)、收入、健康状况、婚姻观、家务观、夫妻交流时间、子女数量的夫妻之间存在差异。而夫妻交流时间、婚姻观、是否初婚和健康状况对婚姻满意度存在显著的影响。即夫妻交流时间越长,健康状况越好,婚姻满意度越高;初婚比再婚的夫妇婚姻满意度更高;反对"没有爱情就应该离婚"的观念的、同意"妻子应该更多地从事家务"的夫妇,婚姻满意度更高。婚姻家庭观念保守是在多数山东夫妻婚姻稳定和婚姻满意度较高的重要原因。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潇晓  徐水晶  
使用混合研究方法,基于2014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采用倾向值匹配法,分析了外出务工对农村人口婚姻满意度的影响及性别差异;使用质性资料对定量分析结果进行了佐证,并对相关影响机制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表明:总体上农村外出务工人员的婚姻满意度显著高于未外出者,并且存在性别差异,女性外出和未外出人口婚姻满意度差异不显著,而男性外出务工人员的婚姻满意度显著高于未外出者。形成这一结果的机制在于:当前农村婚姻成本的性别差异、外出后性别观念的变化和对生活艰辛更深切的体会。促进农村外出人口婚姻家庭的和谐稳定,更需要重视和提升外出务工女性的婚姻满意度。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陈莉  俞林伟  
基于2016年浙江省农民工婚恋家庭的调查数据,从代际视角探究了新老两代农民工婚育模式和婚姻满意度的现状,重点分析了婚育模式对婚姻满意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新老两代农民工的婚姻满意度水平都处于较高水平,并无明显差异;两代农民工的婚姻观、婚姻行为和生育行为对婚姻满意度有显著影响,拥有夫妻平等观念、无婚外恋、家庭化流动等婚姻特点的农民工,其婚姻满意度最高。同时这种影响在两代农民工群体间也存在显著差异,自主婚姻观会积极影响新生代农民工的婚姻满意度,而初婚和生育男孩对第一代农民工的婚姻满意度会产生积极影响,这种代际差异主要源于两代农民工的不同内在特征、成长经历和婚姻价值观等。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郭秋菊  靳小怡  
在普婚文化盛行的中国农村,持续的婚姻挤压不仅改变了农村家庭的代际关系,而且改变了父母生活满意度的影响途径。本文利用2008年安徽省乙县农村居民调查数据,分析了婚姻挤压及代际支持对父母生活满意度的影响。研究发现,婚姻挤压中的儿子失婚、因儿子失婚而遭受的负面社会舆论成为削弱农村地区父母生活满意度的新途径;传统代际支持中的经济、家务和情感支持也对父母生活满意度有着显著影响,但其影响远不及儿子失婚对父母生活满意度的削弱来得直接与强烈;对于相对贫困的有大龄未婚男性家庭,父母对经济支持的迫切需求显著影响其生活满意度。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王学义  彭敬  
基于主体-伴侣相互依赖模型(APIM),探讨中国老年夫妻的婚姻满意度对抑郁症状影响的主体效应和伴侣效应,以及相关变量对主体效应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老年夫妻的婚姻满意度对自身的抑郁症状具有显著负向影响,婚姻满意度越低,自身患抑郁的风险越高,即主体效应存在;老年夫妻的婚姻满意度对配偶的抑郁症状也具有显著负向影响,即伴侣效应存在;亲子关系满意度可以有效缓解夫妻自身因婚姻不满意导致的抑郁风险;社会交往活动在婚姻满意度和抑郁症状之间的调节效应存在性别差异;将亲子关系满意度、社会交往活动同时置于基础模型中,社会交往活动的调节效应发生明显变化。此外,在“婚姻满意度→抑郁症状”路径中各种效应呈现出差异化的人口学特征。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刘浩  马琳  
本文以山东省济南市为例,将居民户籍细分为本地户口和外地户口、城市户口和农村户口两个维度,并通过倾向得分匹配PSM和有序统计回归方法探讨居民户口影响公共服务满意度的因果推论。研究结果表明,本地户口和外地户口居民之间、城市户口和农村户口居民之间的公共服务满意度有明显差异,本地户口和城市户口居民满意度普遍低于外地户口和农村户口。落户本地户口或落户城市户口所带来的公共服务满意度回报是负向的,本地户口和城市户口并不能明显提高市民公共服务满意度。单纯依靠放宽落户条件等户籍制度改革并不能明显提高城市常住人口的公共服务满意度,更重要的是为城镇居民提供更多、更好的公共服务。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董志勇  肖才德  
本文利用2002年中国高龄老人健康长寿跟踪调查(CLHLS)子女问卷数据,通过多元回归模型对35~65岁的中年人群婚姻满意度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健康状况及受教育程度对于婚姻满意度有显著性影响;在控制住受教育程度时,职业及收入等经济因素对婚姻满意度无显著影响;父母与其成年子女的婚姻满意度有正相关关系。本文未发现中年人群存在婚姻的家庭生命周期效应,婚姻满意度不受婚龄及子女离家生活事件的影响。研究还发现,男女婚姻满意度的影响因素存在差别,当通过相亲途径结婚或家庭经济权由男性掌握时,男性的婚姻满意度较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黄佳鹏  
"代际合力"成为理解目前农村大龄未婚男性婚配机会的一种中观路径。在鄂西农村的实地调研发现,打工潮兴起后,女性资源大量外流,全国婚姻市场逐步取代传统通婚圈,婚配标准由伦理转为市场导向,婚姻资源的商品化色彩浓厚,这与鄂西原子化地区松散型代际关系形成错位,进一步挤压本地男性的婚配机会;同时,自由恋爱取代媒介相亲而成为婚姻缔结的主导模式,追求情感体验式婚姻,对男性自身条件和能力提出更高要求。换言之,对于地处婚姻市场洼地的中西部农业型地区而言,成功婚配需要家庭的物质积累与男性自身的综合素质,因而"代际合力"成为农村男性婚配机会的核心要素,合力的强弱程度构成了这一群体内部不同的婚配梯度。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陈东杰  王瀛旭  郭燕茹  
随着体验经济的蓬勃发展和旅游产品结构的不断升级,游客拥有更多的自主选择权,追求多样化的旅游体验已是大势所趋。文章将游客满意度理论运用到森林旅游体验产品开发中,采用因子分析法构建森林旅游游客体验满意度评价指标体系,利用T检验和方差分析法挖掘影响游客体验满意度的潜在因素,并借助IPA模型对游客期望与满意度进行对比分析。以山东省49处国家森林公园为例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1)影响游客体验满意度的因素依次为消费价格、管理服务、条件设施、资源禀赋、游憩活动、景区环境及情感氛围7种体验;(2)游客职业、年龄、学历、月收入等特性差异对旅游满意度影响显著,且游客期望与满意度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3)森林旅游各体验项目期望均值为4.15,满意度均值为3.76,游客对山东省森林公园森林旅游基本满意,森林旅游产品的各体验项目还有待修补与改善;(4)根据IPA分析结果,得出继续保持项目12个、供给过度项目5个、从容改进项目6个、重点改善项目9个。在此基础上提出准确定位旅游市场,进行个性化体验设计;丰富体验产品类型,增强游客旅游体验;改进旅游设施,提高管理服务品质;整合旅游资源,有效提高产品质量等政策启示。研究结果验证了游客满意度理论在森林旅游体验产品开发中的可行性及指导意义,从体验主体角度出发,扩展了游客特性、期望与体验满意度之间关系的研究维度,以期为政府及相关部门准确把握游客感知现状,提升森林旅游体验满意度,深入发展森林旅游体验产品提供参考借鉴。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林明鲜  申顺芬  
本研究运用交换理论,以延边朝鲜族女性的涉外婚姻为例,探讨婚姻中的资源与交换之间的关系。1992年中国和韩国建交后,在延边朝鲜族社会里,社会经济资源匮乏的女性在涉外婚姻中将自身的“年轻”作为可利用的资源和韩国男性所拥有的“优越的居住资源”进行了交换。她们将涉外婚姻作为谋求经济稳定和改变社会经济地位的手段加以选择。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郑德亮  袁建华  赵伟  
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如何使政府的有限资源得到合理配置是当前各级政府和组织面临的一个现实而重大的问题。本文借鉴了国内外有关满意度理论研究的成果和测评方法,通过对山东省农村公共投资满意度调查资料的实证分析,发现硬件方面(通讯状况、供电服务等)农户满意度较高,而软件方面(图书馆服务、技术服务等)农户满意度相对较低;文章鉴于满意度的敏感性分析给出了当前提高农村公共投资满意度的建议,即政府应在休闲娱乐、技术服务、社会保障和公共卫生等方面适当加大投资。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李永胜,王晓皋,罗红群,张凤  
人类的婚姻活动是一种社会现象,与一定的社会形态和生产方式有着密切的联系。但是,当人类把婚姻关系作为法律或道德观念所承认的社会关系以后,无论是哪种社会形态或生产方式下的婚姻活动过程,又总是遵循着一定的活动规范。本文试通过对一个山区婚姻活动方式的分析,研究一批人自进入可婚年龄后,所经历的从认识、定婚到最后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郭永昌  丁金宏  黄云  
代际投靠和代内选择是构成大城市婚姻迁移的主要形式。婚姻迁入从市内互迁到省际迁入呈现由大到小的梯度格局。城乡婚迁中农业户占67.9%,省际城乡迁移中农业户占68.2%,户口性质的梯度特征明显。婚迁者存在着从城市到乡村受教育程度由高到低的推移递变规律。城市内部及城乡婚迁趋向于就近级别职业的婚配,城乡之间就近职业迁移极其普遍,职业间大跨度的婚迁极其稀少。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张昱乾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我国农业人口达6.57亿,占全国人口总量的48.85%,而全国60岁以上老年人占总人口的13.73%,其中近六成生活在农村,约1.0656亿人。由于我国农村人口基数大、经济长期落后,农民的生活水平与城镇居民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农村老人作为农村弱势群体,其养老问题更应引起广泛关注。近年来,农民养老作为"三农问题"的重要方面,一直是政府工作的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陈银娥  邢乃千  何雅菲  
文章利用核密度函数和Logistic模型,对婚姻与女性贫困的关系进行了经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在女性群体中,中低收入女性占较大比重,在婚有利于就业女性反贫困;教育对女性反贫效应显著,随着女性受教育程度增加,在婚与贫困的交互效应呈现出递减趋势。因此,缓解女性贫困必须围绕影响女性婚姻的因素采取一些有针对性的措施。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