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3(1690)
2022(1577)
2021(1503)
2020(1516)
2019(3429)
2018(3840)
2017(8441)
2016(4594)
2015(5459)
2014(5703)
2013(5939)
2012(5791)
2011(5390)
2010(5622)
2009(5636)
2008(5634)
2007(5271)
2006(4939)
2005(4559)
2004(3924)
作者
(14542)
(11992)
(11590)
(11391)
(7350)
(5540)
(5461)
(4574)
(4374)
(4326)
(3897)
(3847)
(3829)
(3718)
(3671)
(3498)
(3485)
(3471)
(3451)
(3420)
(3146)
(2906)
(2890)
(2753)
(2746)
(2709)
(2665)
(2626)
(2419)
(2298)
学科
(21088)
经济(21070)
管理(12639)
(11910)
方法(10715)
数学(9750)
数学方法(9638)
中国(9091)
(8262)
企业(8262)
(6364)
(5880)
(5665)
(5618)
银行(5616)
(5574)
贸易(5568)
(5504)
(5435)
(4080)
金融(4080)
(3916)
税收(3708)
(3684)
(3638)
(3553)
制度(3551)
(3394)
(3348)
农业(3306)
机构
大学(76490)
学院(75332)
(33981)
经济(33204)
管理(28031)
研究(24515)
理学(23243)
理学院(23023)
管理学(22695)
管理学院(22555)
中国(21125)
(19186)
(16893)
财经(14965)
科学(13277)
(13276)
(12838)
北京(11492)
研究所(11170)
(11047)
财经大学(10924)
经济学(10812)
中心(10800)
经济学院(9932)
(9841)
(9192)
(9070)
师范(9000)
业大(8929)
(8408)
基金
项目(39146)
研究(30097)
科学(29746)
基金(27506)
(22973)
国家(22786)
社会(18654)
科学基金(18537)
社会科(17695)
社会科学(17692)
(14509)
基金项目(13996)
教育(13902)
编号(12982)
资助(12690)
(12388)
成果(11764)
自然(10651)
自然科(10314)
自然科学(10309)
自然科学基金(10089)
(9524)
课题(9130)
重点(8646)
(8458)
教育部(8094)
(7979)
项目编号(7889)
人文(7868)
社科(7836)
期刊
(38753)
经济(38753)
研究(27523)
(12761)
中国(12374)
管理(10476)
(10194)
金融(10194)
统计(8863)
学报(8759)
(8436)
科学(8220)
财经(7215)
经济研究(6923)
大学(6821)
业经(6655)
(6623)
决策(6487)
教育(6410)
学学(6301)
(6270)
问题(6190)
(6148)
技术(6082)
农业(5745)
理论(5304)
国际(5238)
实践(4808)
(4808)
商业(4654)
共检索到12142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罗国芬  
一择偶的年龄偏好与婚姻挤压择偶是在一个男女都互为对方扮演供给者与需求者双重角色的"市场"中进行的。对个人的配偶选择来说,"婚姻市场"既为择偶提供机会与可能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姜全保  李晓敏  Marcus W.Feldman  
目前,中国的男性婚姻挤压及其后果引起了广泛关注,但大部分研究把婚姻挤压归结于性别结构因素,而忽略了人口的年龄结构因素,还有些研究考察年龄结构贡献的方法存在一些不足。文章构建了婚配性别比及其年龄结构和性别结构的分解方法,并根据2010年人口普查数据及预测数据,研究了中国2010~2050年婚姻挤压中年龄结构因素和性别结构因素的影响。结果发现,2010~2020年婚姻挤压以年龄结构因素为主导,2020~2034年性别结构因素的作用增强,而年龄结构因素减弱。2034~2045年,男性过剩主要是性别结构因素作用的结果,年龄结构因素不起作用或者起到减缓男性过剩的作用。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韦艳  
利用陕西省五普数据,本文借助于模型生命表和平均期望寿命增长模式,对陕西省未来50年人口发展趋势作出预测,同时从人口数量匹配的角度,定量分析比较了同龄性别比和相对性别比,来考察陕西省未来婚姻市场挤压程度。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陈友华,米勒·乌尔里希  
针对建国以来婚姻挤压情况及其发展趋势进行全面的考察与分析 ,讨论各人口学因素对婚姻市场均衡的影响情况。研究表明 :受 70年代以来生育率下降与 80年代以来出生性别比持续升高的双重挤压 ,使原本就存在的男性婚姻挤压矛盾趋于激化 ,预计在 2 0 1 0年后将经历几十年严重的男性婚姻挤压。因社会经济发展方面所存在的巨大差异而引发的婚姻挤压矛盾的地区间转移将不可避免 ,并对社会稳定等构成严重的威胁。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于潇  祝颖润  阚兴龙  
文章构建分城乡离散型未婚人口发展方程,以2010年全国人口普查数据为基础,预测2011~2060年分城乡未婚人口的年龄性别结构,利用婚配性别比测度2010~2060年城乡大龄未婚男性婚姻挤压强度,分解未婚人口年龄结构、性别结构和夫妇年龄差婚配模式城乡差异对未婚男性婚姻挤压城乡差异的不同影响。结果发现,2010~2060年中国大龄未婚男性婚姻挤压城乡差异呈现"先降后升再降"的波动变化趋势,未婚人口性别结构城乡差异对未婚男性婚姻挤压城乡差异的影响较大。全面两孩政策的实施有利于缓解城乡未婚男性婚姻挤压;乡—城人口转移加剧未婚男性婚姻挤压的城乡差异。建议政府尽快做好配套措施提高全面两孩政策效果,高度重视乡—城人口转移对农村男性婚姻挤压的影响。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杨华  
婚姻挤压是指由于适婚男女性别比失衡导致其中一种性别的人口无法找到配偶的现象。我国农村婚姻挤压主要挤压的是适婚男性农民,它包括宏观层面的性别挤压、中观层面的梯度挤压和微观层面的竞争挤压等机制。其中,性别挤压机制挤压的主要是农村中的适婚男性,而农村适婚女性较少被挤压;梯度挤压机制挤压的是作为婚姻市场低洼地带的自然和经济条件落后地区的适婚男性农民,而作为婚姻市场优势地带的自然和经济条件相对较好地区的适婚男性农民被挤压得较少;竞争挤压机制挤压的主要是在婚姻市场低洼地带内部的婚姻市场竞争中无法支付高额婚姻成本的适婚男性,而该地区家庭条件相对较好的适婚男性被挤压的程度相对较低。农村适婚性别比失衡的社会后果最终由处于婚姻市场低洼地带的底层家庭的适婚男性承担,他们最容易成为农村找不到配偶的"光棍"。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果臻  李树茁  Marcus W.Feldman  
随着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高出生性别比队列陆续进入婚姻市场,中国男性婚姻挤压问题日益凸显。在此背景下,文章使用人口普查数据,采用人口学分析方法研究当前中国男性婚姻挤压模式的变动规律,试图完善现有的婚姻挤压理论。研究发现,从时期角度分析,当前中国男性婚姻挤压主要表现为农村地区的超低初婚水平的挤压模式,农村男性初婚概率的年龄分布受挤压明显且平均初婚年龄的变动出现停滞,男性婚姻挤压区域分布相对集中并已出现扩散趋势。从队列角度分析,农村未婚男性受初婚概率偏低和死亡概率偏高的双重挤压,其终身结婚期待率在各个年龄段均低于城镇男性,成婚期望年数则均高于城镇男性,说明农村地区实际婚姻挤压程度比时期指标所反映的更加严重。当前农村男性婚姻挤压状况可能构成未来中国男性总体的婚姻挤压态势。最后,文章给出了当前农村大龄未婚男性年龄的测度依据。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李树茁  
中国、韩国和印度北部具有相似的家族制度和婚姻体系,以及由此而产生的低下的妇女地位和对女性的歧视。本文从家庭相对资源约束角度,以这三个国家的家族制度、婚姻体系和在1920~1990年社会历史中使家庭处于严重资源约束的重大事件为背景,研究性别歧视对婚姻市场的影响和所带来的社会影响及后果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孙炜红  张俊良  
文章基于中国台湾1970~2014年的人口数据,运用理论男婴富余比与婚配性别比法,测算台湾地区婚姻挤压的变化趋势。研究发现,1970~2014年台湾地区的婚配性别比MR值逐年增大,同时,理论男婴富余比呈小幅度上升的走势,表明未来台湾地区的男性婚姻挤压也呈上升趋势。中国台湾与大陆的比较分析表明,1987~2013年台湾地区的理论男婴富余比小于大陆值,但婚配性别比MR值高于大陆值。文章利用台湾地区和大陆历年的出生性别比,检验宏观人口因素对未来初婚市场婚姻挤压的影响,发现婚姻匹配是个体主观偏好和客观婚姻市场共同作用的结果;宏观的性别和年龄结构是影响婚姻挤压的前置因素,个体的家庭与社会文化背景、经济基础、工作情况等社会资本才是影响婚姻挤压的根本原因。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谢娅婷  靳小怡  杜海峰  
中国的男性婚姻挤压问题,已成为目前社会转型期的"社会风险"之一,给包括不同婚姻状态下男女两性在内的社会各群体的安全感均带来不利影响,成为影响人口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隐患。从个人微观层次分析婚姻挤压下农村各群体的安全感现状及婚姻挤压对不同年龄和地区的农村男性安全感的影响发现:农村大龄未婚男性群体的安全感最低,婚姻状况对个人的安全感具有显著影响,婚姻挤压对男性安全感的影响存在显著的时代差异以及地区差异。提高中国农村各群体的安全感需从根本上改善农村各群体的生存状况,统筹解决性别失衡引起的婚姻挤压问题,从国家政策与制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孙昂  李三希  孙文凯  
本文通过研究中国计划生育政策改革来检验贝克尔(Becker)关于婚姻的经济学理论。中国从20世纪80年代起实行"一胎化"政策,但随后逐渐允许夫妻均为独生子女的家庭生育第二胎,即"双独二胎"政策。由于"双独二胎"实施前不同省份"一胎化"政策的执行力度不同,所以放开"双独二胎"在不同省份间的政策效果也不同。笔者利用政策实施时间前后和省份间政策力度的差异,采用二重差分的实证设计进行分析,发现"双独二胎"政策增加了独生子女之间的匹配,减少了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的"混合匹配"。笔者建立搜寻—匹配模型对"双独二胎"政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孙昂  李三希  孙文凯  
本文通过研究中国计划生育政策改革来检验贝克尔(Becker)关于婚姻的经济学理论。中国从20世纪80年代起实行"一胎化"政策,但随后逐渐允许夫妻均为独生子女的家庭生育第二胎,即"双独二胎"政策。由于"双独二胎"实施前不同省份"一胎化"政策的执行力度不同,所以放开"双独二胎"在不同省份间的政策效果也不同。笔者利用政策实施时间前后和省份间政策力度的差异,采用二重差分的实证设计进行分析,发现"双独二胎"政策增加了独生子女之间的匹配,减少了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的"混合匹配"。笔者建立搜寻—匹配模型对"双独二胎"政策如何影响婚姻市场均衡进行分析。二重差分的实证分析得到的证据与模型的推论相一致,实证结果在一系列检验中保持稳健。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李锋亮  陈鑫磊  何光喜  
本文利用2007年一项对于全国4个城市14所高校的博士毕业生就业调查数据分析了女性博士毕业生的婚姻与生育对她们就业的影响。从就业结果来看,女性博士毕业生并不存在明显的性别劣势,"女博士成了求职困难户"的论断有夸大渲染的嫌疑,而且也没有充足的数据说明是因为需要结婚、生育从而造成了女博士的就业难;但是实证结果支持了社会上关于女博士"嫁得好"有助于职业发展的论断。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汤园林  
一位男同学,出了名的脾气暴躁。大家都觉得,这辈子没有哪个女人能降服他。得知他结婚,大家又暗暗为新娘捏把汗,担心争吵会成为他们婚姻的主旋律。没想到,结婚数年,他们两人虽然称不上恩恩爱爱,但也算幸福和谐,真是让人大跌眼镜。此女到底有何独特的"御夫术"?同学一语道破天机:"她心思缜密,样样想得比我周到,人际关系处理得也好,什么事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我是真佩服她呀!"原来,由衷的欣赏让他格外珍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果臻   杨柳清   梁海俐   李树茁  
基于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并结合第四、五、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全面分析近年来中国男性婚姻挤压的态势与特征。研究表明,男性婚姻挤压现象及其后果已全面显现:2010~2020年全国婚龄人口性别比急剧升高,预计2036年将升至峰值116.13;与以往主要集中在社会经济发展较为落后的地区不同,当前经济发达且城镇化率较高地区的未婚男性过剩现象也逐步显现;男性婚姻挤压导致男女两性间初婚水平和模式的差异巨大,男性初婚概率较女性明显偏低,未婚男性成婚期望年数大幅增加;农村大龄未婚男性的规模始终较大、比例始终较高,城镇大龄未婚男性群体也日益凸显,2010~2020年45岁及以上城镇未婚男性由176.04万人增至387.77万人;大龄未婚男性的经济资源相对匮乏,对最低生活保障金的依赖加重,在老年阶段处于不健康状态的比例上升且独居比例较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