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064)
2023(4638)
2022(3732)
2021(3711)
2020(2941)
2019(7122)
2018(6905)
2017(12140)
2016(7687)
2015(8680)
2014(8874)
2013(8152)
2012(7504)
2011(6696)
2010(7069)
2009(6438)
2008(6581)
2007(6327)
2006(5846)
2005(5587)
作者
(18673)
(15539)
(15288)
(14824)
(10132)
(7382)
(7328)
(6160)
(5783)
(5681)
(5364)
(5081)
(5035)
(5004)
(4832)
(4809)
(4650)
(4569)
(4533)
(4505)
(4030)
(3833)
(3706)
(3638)
(3567)
(3502)
(3495)
(3355)
(3107)
(3043)
学科
(26018)
经济(26008)
管理(20102)
(18806)
教育(18323)
(16325)
企业(16325)
方法(13193)
中国(13063)
数学(12159)
数学方法(12058)
(9764)
理论(7945)
(7497)
财务(7495)
财务管理(7492)
企业财务(7353)
(5763)
(5697)
金融(5697)
教学(5488)
(5462)
(5423)
(4993)
银行(4993)
(4767)
技术(4555)
市场(4289)
(4158)
人事(4067)
机构
大学(108368)
学院(101203)
(40016)
经济(39037)
研究(36618)
管理(34896)
理学(29535)
理学院(29178)
管理学(28682)
管理学院(28448)
教育(25988)
中国(24241)
(23831)
(22157)
师范(22084)
(21298)
师范大学(18517)
(17488)
科学(17026)
财经(16957)
北京(16360)
(16322)
中心(15837)
(15495)
研究所(15383)
经济学(13107)
(12914)
财经大学(12845)
(12830)
职业(12308)
基金
项目(57853)
研究(50083)
科学(48379)
基金(41235)
(33947)
国家(33526)
教育(32371)
社会(30919)
科学基金(29181)
社会科(29037)
社会科学(29027)
编号(22191)
(21557)
(20882)
成果(20853)
基金项目(20638)
课题(18349)
资助(17649)
自然(17112)
自然科(16776)
自然科学(16773)
自然科学基金(16517)
(16048)
(15475)
教育部(15277)
规划(14617)
(14312)
重点(14042)
项目编号(13890)
人文(13362)
期刊
研究(44660)
(44244)
经济(44244)
教育(44130)
中国(29134)
(17971)
管理(13627)
(13488)
金融(13488)
技术(12191)
科学(10685)
学报(10676)
职业(10634)
大学(10273)
财经(10122)
(8708)
学学(8042)
(7437)
经济研究(7103)
技术教育(6964)
职业技术(6964)
职业技术教育(6964)
(5979)
国际(5961)
(5900)
(5654)
论坛(5654)
问题(5639)
业经(5176)
高等(5019)
共检索到17039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易翠枝  
在经济转轨时期,中国女性的劳动力供给表现出“非理性”现象:在劳动力市场的性别歧视越来越严重的情况下,女性人力资本投资却不降反升。婚姻市场的教育匹配和分层趋势,说明女性人力资本投资不但在劳动力市场上有收益,在婚姻市场上也有收益。劳动力市场上的性别歧视导致女性人力资本投资在劳动力市场的收益率下降,但只要这一投资行为在婚姻市场的收益率上升足以弥补这种损失,女性增加其人力资本投资就是一种理性的选择。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曹锐  
随着我国人口流动打工经济的盛行,农村婚姻的高消费已转变为以女性为中心的婚姻市场要价。通过对一手实证数据资料的统计与分析,发现农村婚姻女性市场要价高于城市且逐年上升,支付内容主要为婚房和彩礼,支付主体主要为男方父母和家庭。金钱至上的婚恋观念对婚姻市场要价具有推动作用,婚姻女性市场要价与家庭的传统社会性别意识成正比,与家庭现代社会性别意识成反比,家乡文化对婚姻市场要价影响较大,而个人和原生家庭收入、女性个人的社会性别意识以及打工经历对婚姻的市场要价影响不显著。可见,农村婚姻市场要价更多的是家庭行为,而不是个人行为,其更多的是受到农村家乡文化的影响,相比经济理性,农村婚姻女性市场要价更多的是一种家庭社会理性。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陈银娥  邢乃千  何雅菲  
文章利用核密度函数和Logistic模型,对婚姻与女性贫困的关系进行了经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在女性群体中,中低收入女性占较大比重,在婚有利于就业女性反贫困;教育对女性反贫效应显著,随着女性受教育程度增加,在婚与贫困的交互效应呈现出递减趋势。因此,缓解女性贫困必须围绕影响女性婚姻的因素采取一些有针对性的措施。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王庆石  
根据人口生命表的原理,建立反映人口婚姻转移过程的表,在人口统计学中,叫婚姻表。一它是根据一个假定的同时出生的人口群体(通常为100000人),以及人口分年龄的初婚概率,用一定的数学关系建立起来的一种人口婚姻转移模型,在人口婚姻分析和预测中有重要的作用。婚姻表有两种:一种是婚姻粗表,一种是婚姻净表。粗表只考虑结婚一个因素,不考虑“死亡”因素,即假定这个人口总体无死亡。净表则既考虑“结婚”,也考虑“死亡”,即把结婚和死亡两个因素作为人口总体减少的仅有的两种现象。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禹静  刘靖  邢春冰  
本文运用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考察了城镇地区男性收入差距对女性婚嫁行为的影响。我们先通过一个搜寻模型从理论上讨论了前者对后者产生影响的机制;再通过实证分析得出,一个地区男性之间的收入差距越大,女性越愿意增加其在婚姻市场中的搜寻时间,具体表现为女性更倾向于暂时选择单身,推迟结婚年龄。本文的结果还表明,女性的婚姻选择对中等收入以上的男性之间的收入差距更加敏感;大城市中的男性收入差距对女性婚姻选择的影响要高于中小城市。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周蕾  李放  
从农民工城镇化意愿的分层表现入手,探讨婚姻状况对城镇化意愿代际差异形成的贡献。基于经济理性假设构建农民工城镇化分层决策模型,并建立多个有序logistic模型分析城镇化意愿影响因素。实证分析结果证实了两个假说:一是已婚农民工城镇化决策更符合经济理性;二是城镇中对农民工有利的社会福利制度形成城镇化意愿的制度性拉力,而农村中对农民有利的社会福利制度形成城镇化意愿的制度性阻力,城乡社会制度共同影响农民工城镇化意愿的分层决策。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邱婷  
本地女性资源的向外流动,引发了本地婚姻市场向全国婚姻市场的转型。基于鲁西南的田野调查,发现当地产业发展过程中的经济分化形成了婚姻市场的高地与洼地,这与女性资源流动形成的区域间婚姻市场发生叠加效应,造成了农民在婚姻缔结中的多重挤压。在竞争更为激烈的婚姻市场洼地,农民的婚姻缔结往往陷入婚姻挤压的中下层空间;而婚姻综合竞争能力的差异使得农民家庭形成了"关系化"和"市场化"两种不同趋向的婚姻策略来突破婚姻挤压,前者利用嵌入关系网寻找本地媳妇,后者通过市场化中介缔结跨国婚姻;二者形成了截然不同的婚姻与家庭面貌。相较于本地女性婚后身份的成功转型与婚姻稳定,外国媳妇的角色转型与社会融入往往较为困难;跨国婚姻作为一项家庭应对策略,表面上解决了农民的婚姻难题,却存在着促使农民家庭边缘化进一步加深的潜在风险。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邱婷  
本地女性资源的向外流动,引发了本地婚姻市场向全国婚姻市场的转型。基于鲁西南的田野调查,发现当地产业发展过程中的经济分化形成了婚姻市场的高地与洼地,这与女性资源流动形成的区域间婚姻市场发生叠加效应,造成了农民在婚姻缔结中的多重挤压。在竞争更为激烈的婚姻市场洼地,农民的婚姻缔结往往陷入婚姻挤压的中下层空间;而婚姻综合竞争能力的差异使得农民家庭形成了"关系化"和"市场化"两种不同趋向的婚姻策略来突破婚姻挤压,前者利用嵌入关系网寻找本地媳妇,后者通过市场化中介缔结跨国婚姻;二者形成了截然不同的婚姻与家庭面貌。相较于本地女性婚后身份的成功转型与婚姻稳定,外国媳妇的角色转型与社会融入往往较为困难;跨国婚姻作为一项家庭应对策略,表面上解决了农民的婚姻难题,却存在着促使农民家庭边缘化进一步加深的潜在风险。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林相森  白金  
使用2013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数据,在用断点回归方法控制养老保险制度对退休行为的影响的基础上,建立Probit模型考察了不同婚姻状态对我国城镇女性退休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1)达到养老金领取资格使城镇女性的退休概率显著提高了17.8个百分点;(2)在养老保险政策对城镇女性退休行为施加影响的条件下,与未婚的女性相比,有配偶的、离异的以及丧偶的城镇女性退出劳动力市场的可能性均显著下降;(3)城镇女性的退休决策也受到年龄、受教育程度、健康、个人经济收入、兄弟姐妹人数、子女收入等因素的影响。这为今后调整退休政策提供了依据。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韦艳  蔡文祯  
对婚姻匹配的考察有助于理解社会流动的多元维度和机制。文章利用中国社会综合调查(CGSS 2006)数据,通过Probit模型和二分类内生性概率回归模型实证分析了农村女性的婚姻匹配变化和影响因素。研究结果显示,农村女性的向上社会流动渠道依然狭窄,婚姻在向上的社会流动中仅发挥有限功能;由于家庭可利用资源匮乏,"后致因素"较"先赋因素"对农村女性上迁婚姻的机会更具显著效应;以户口农转非衡量的社会流动对以上迁婚姻衡量的社会流动有积极作用,父亲或本人具有城市户口者在社会流动上具有相对优势,但这种相对优势有随着户口类型的社会经济意义的改变而逐步弱化的倾向;文章的研究还显示,上迁婚姻的社会流动含义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同。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林相森  白金  
使用2013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数据,在用断点回归方法控制养老保险制度对退休行为的影响的基础上,建立Probit模型考察了不同婚姻状态对我国城镇女性退休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1)达到养老金领取资格使城镇女性的退休概率显著提高了17.8个百分点;(2)在养老保险政策对城镇女性退休行为施加影响的条件下,与未婚的女性相比,有配偶的、离异的以及丧偶的城镇女性退出劳动力市场的可能性均显著下降;(3)城镇女性的退休决策也受到年龄、受教育程度、健康、个人经济收入、兄弟姐妹人数、子女收入等因素的影响。这为今后调整退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柳建平  王璇旖  
分析农村女性婚姻模式演变的基础上,就农村女性普遍存在的"向上婚"现象进行经济学分析,并将其与农户家庭贫困相关联,利用2016年获得的甘肃14个贫困村的社会调查数据,就女性婚姻对其家庭贫困的影响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女性婚姻对其家庭具有显著减贫效应,已婚使其家庭致贫的概率降低48.5%;就个体特征和家庭特征而言,女性离户口所在地(娘家)远、有一定技能、家庭拥有较高学历男性、务工人数越多的家庭不容易陷入贫困,而"大家庭"、家庭劳动力人数和家庭老人数对其家庭贫困呈显著正向影响。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徐爱光,郑学毅,张万恩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浙江省人口迁移流动十分活跃。在迁移流动行列中出现了一个引人注目的迁移人群——外省婚迁女性,数量很大。她们给浙江省人口的婚姻、生育等方面带来了很大影响。 一、迁入浙江女性人群的现状与特点 外省籍女性迁入浙江的婚姻迁移,是指外省女性以婚嫁方式、以在浙江农村择偶落户为目的而进行的迁移。改革开放以前,这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林明鲜  申顺芬  
本研究运用交换理论,以延边朝鲜族女性的涉外婚姻为例,探讨婚姻中的资源与交换之间的关系。1992年中国和韩国建交后,在延边朝鲜族社会里,社会经济资源匮乏的女性在涉外婚姻中将自身的“年轻”作为可利用的资源和韩国男性所拥有的“优越的居住资源”进行了交换。她们将涉外婚姻作为谋求经济稳定和改变社会经济地位的手段加以选择。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易成栋  何雄  田艳平  
中国劳动力市场分层构成了对农村劳动力的歧视,并导致农村劳动力的人力资本投资收益率降低。歧视的存在降低了双方的受益,对农村转移劳动力的损害大于对城市劳动力的损害。在中国城市化的制度演变中,既要加强国家自上而下的强制性变迁,又要加强配套的制度安排。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