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535)
- 2023(6186)
- 2022(5175)
- 2021(4553)
- 2020(3746)
- 2019(8270)
- 2018(7894)
- 2017(14140)
- 2016(7148)
- 2015(7419)
- 2014(6969)
- 2013(6861)
- 2012(6016)
- 2011(5334)
- 2010(5284)
- 2009(4913)
- 2008(4727)
- 2007(4296)
- 2006(3579)
- 2005(2955)
- 学科
- 管理(32468)
- 业(31347)
- 企(29024)
- 企业(29024)
- 济(27689)
- 经济(27663)
- 技术(14667)
- 方法(12280)
- 技术管理(11783)
- 数学(10215)
- 数学方法(10162)
- 业经(8548)
- 财(8394)
- 中国(7736)
- 人事(6916)
- 人事管理(6916)
- 划(6582)
- 农(6019)
- 制(5880)
- 策(5456)
- 产业(5450)
- 务(5183)
- 财务(5178)
- 财务管理(5173)
- 企业财务(4962)
- 银(4928)
- 银行(4921)
- 理论(4850)
- 经营(4796)
- 行(4667)
- 机构
- 学院(98929)
- 大学(98680)
- 管理(45108)
- 济(43170)
- 经济(42448)
- 理学(40129)
- 理学院(39779)
- 管理学(39407)
- 管理学院(39186)
- 研究(28730)
- 中国(21784)
- 财(19763)
- 京(18771)
- 科学(16472)
- 财经(16002)
- 经(14705)
- 江(14445)
- 中心(13794)
- 商学(13555)
- 商学院(13409)
- 经济学(13261)
- 业大(13013)
- 所(12544)
- 财经大学(12104)
- 经济学院(12090)
- 农(11884)
- 研究所(11541)
- 经济管理(11523)
- 院(11247)
- 北京(11196)
- 基金
- 项目(72909)
- 科学(60652)
- 基金(55205)
- 研究(53821)
- 家(47968)
- 国家(47571)
- 科学基金(43035)
- 社会(37221)
- 社会科(35564)
- 社会科学(35559)
- 基金项目(29814)
- 省(29608)
- 自然(27539)
- 自然科(27069)
- 自然科学(27066)
- 自然科学基金(26659)
- 教育(24775)
- 划(24081)
- 创(22872)
- 资助(20177)
- 创新(20161)
- 编号(19333)
- 重点(16096)
- 国家社会(16070)
- 业(16019)
- 部(15973)
- 发(15267)
- 制(15109)
- 教育部(14437)
- 成果(14379)
共检索到13974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刘云硕 刘园园 张帆 褚福磊
在数智化时代,人工智能在工作场所的应用不断深化,其对员工创新绩效的影响仍需深入探索。基于压力认知评估理论,本研究通过对387份问卷多时间节点的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发现,人工智能使用会通过威胁性评估抑制员工的创新绩效,但会通过挑战性评估提升员工的创新绩效,威胁性评估和挑战性评估在人工智能使用对员工创新绩效的影响中起中介作用;领导AI符号化不仅调节人工智能使用与两类认知评估之间的关系强度,还显著调节人工智能使用通过两类认知评估影响员工创新绩效的间接作用,但当领导AI符号化程度高时,挑战性评估的中介作用更强,而威胁性评估的作用更弱。研究结论揭示了人工智能使用对员工创新的双刃剑效应,为智能化工作场域中的员工创新管理提供了实践启示。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穆鑫岩 毛日佑 王婕
随着人工智能在工作场所的应用不断加深,其逐渐演变为员工工作的协作者,人工智能的使用对员工心理及行为的影响仍需深入探索。本研究基于资源保存理论,分别从“温度”和“效率”两个视角出发,探讨人工智能使用对员工工作行为的双刃剑效应,以及团队建设在其中起到的关键性调节作用。本研究对使用人工智能开展工作的全职员工开展三阶段的问卷调研,通过对收回的360份调研数据进行分析,发现:(1)当团队建设较弱时,人工智能使用对员工职场孤独感的正向影响较强,而当团队建设较强时,人工智能使用对员工职场孤独感没有显著的影响;(2)当团队建设较强时,人工智能使用对员工心理可得性的正向影响较强,而当团队建设较弱时,人工智能使用对员工心理可得性没有显著的影响;(3)团队建设越弱,人工智能使用通过职场孤独感对员工社交性网络闲逛产生的间接效应越强;(4)团队建设越强,人工智能使用通过心理可得性对员工工作绩效产生的间接效应越强。本研究有助于深化人工智能使用对员工影响的理解,为组织在发挥人工智能技术优势的同时,规避其潜在的消极影响提供实践启示。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张恒 高中华 李慧玲
智能化时代,人工智能技术在工作场所的应用给组织行为和传统人力资源管理带来诸多挑战。基于工作要求—资源模型,深入回答人工智能技术在工作场所应用对员工创新行为的“双刃剑”效应。采用情境实验法和两阶段问卷法开展两个独立研究,结果表明:一方面,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作为工作要求,可通过增强工作不安全感的损耗路径负向影响员工创新行为;另一方面,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作为工作资源,可通过增强工作自主性感知的增益路径激发员工创新行为。员工学习目标导向是开启上述不同影响效应的关键“钥匙”。具体来说,学习目标导向的增强会弱化人工智能技术应用的损耗路径,强化人工智能技术应用的增益路径。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辉 李湘晴
基于调节焦点理论和公平启发理论,运用结构方程模型考量差异化人才管理对员工创新绩效的影响机制。结果显示:促进定向工作重塑在差异化人才管理与员工创新绩效之间起正向中介作用,防御定向工作重塑在二者间起负向中介作用;组织公平感正向调节差异化人才管理与促进定向工作重塑之间的关系,负向调节差异化人才管理与防御定向工作重塑之间的关系;组织公平感增强促进定向工作重塑的正向中介作用,削弱防御定向工作重塑的负向中介作用。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李燕萍 廖鑫 杨映瑶
数智化转型背景下企业混合办公日益普及,混合办公对员工创新绩效具有何种影响亟需进一步研究。基于SOR理论和社会临场感理论,通过432份调查问卷数据,分析混合办公对创新绩效的双刃剑效应。研究结果表明:混合办公通过工作家庭平衡的中介作用提高员工创新绩效,挑战性评价在其中发挥正向调节作用;混合办公通过工作场所临场感的中介作用降低员工创新绩效,阻碍性评价在其中发挥负向调节作用。研究结论有助于丰富混合办公理论,拓展社会临场感理论在人力资源管理领域的应用,为企业在数智化转型中合理配置人力资源、优化混合办公策略提供了实证依据和管理启示。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赵莉 罗瑾琏 张芹
组织创新跨越式发展离不开员工创新活动,而创新活动离不开员工对职业意义与信念的体会。然而,职业召唤在刺激员工创新行为过程中具有两面性。本研究基于资源保存理论和角色理论,探索了职业召唤对员工创新行为的双刃剑效应。本研究以中国创新型企业236名员工为研究样本,路径分析和Bootstrap检验结果表明:职业召唤既可以通过工作繁荣推动创新行为,又可能通过工作负荷阻碍创新行为。内部人身份感知是上述双刃剑效应的重要边界条件。当内部人身份感知高时,职业召唤对工作繁荣发挥促进作用,工作繁荣在职业召唤与创新行为之间的中介效应也越强。当内部人身份感知低时,职业召唤对工作负荷发挥抑制作用,工作负荷在职业召唤与创新行为之间的中介效应也越弱。本研究为企业如何指导员工职业信念与价值管理及有效创新管理提供了经验证据。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王甜 陈春花 宋一晓
本文基于压力—情绪理论与激活理论,本研究从员工工作体验入手,探讨了两种挑战性压力源对员工创新行为的影响机制。本文采用PRO CESS宏程序及M E D C U RV E宏程序分析技术,对多时点收集的289名员工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挑战性压力源中的学习需求正向影响员工创新行为,而时间压力与员工创新行为呈倒U型关系;工作繁荣(学习与活力)在学习需求与员工创新行为之间的正向关系中具有显著中介作用,在时间压力与员工创新行为之间的倒U型关系中具有显著中介作用。研究结果有助于进一步打开挑战性压力源影响员工创新行为的"黑箱",对挑战性压力源进行分类,为解决学者们关于二者间关系的分歧提供了新思路,并对管理者如何实施有效管理策略、促使员工保持工作繁荣状态及促进员工创新行为具有指导意义。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袁庆宏 张华磊 王震 黄勇
团队跨界活动是创新研究领域中的一个热点话题,本研究构建了研发团队跨界活动影响团队创新绩效的理论模型,以111个研发团队为样本,对研究假设及影响路径进行了实证检验,试图揭示两者关系中的关键中介机制和调节机制。研究结果表明:(1)研发团队跨界活动对团队反思和团队创新绩效均具有倒U型影响;(2)团队反思在研发团队跨界活动对团队创新绩效的影响中起完全中介效应,而且其中介效应随着研发团队跨界活动的增强而减弱;(3)垂直授权领导和共享授权领导分别负向和正向调节研发团队跨界活动对团队反思的影响。研究结论加深了学术界对"跨界是一柄‘双刃剑’"的理论认识,也为企业研发团队边界管理实践提供了有益启示。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曹洲涛 欧阳素珊
基于网络嵌入理论和经验学习理论,遵循“资源―行为―绩效”框架,从团队视角探讨多重知识网络嵌入性对创新绩效的影响机制。采用PROCESS宏程序和MEDCURVE宏程序分析技术,对多时点收集的277套创新型团队领导―成员配对数据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多重知识网络嵌入性转化为团队创新绩效的4条路径:(1)内部和外部知识网络嵌入性均对团队创新绩效存在倒U型影响;(2)利用式失败学习在内部知识网络嵌入性与团队创新绩效的正向关系中具有显著中介作用,在外部知识网络嵌入性与团队创新绩效的倒U型关系中具有显著中介作用;(3)探索式失败学习在两个维度的知识网络嵌入性与团队创新绩效的倒U型关系中具有显著中介作用;(4)两个维度的知识网络嵌入性顺次通过利用式失败学习、探索式失败学习对团队创新绩效发挥间接作用,利用式失败学习和探索式失败学习在其中起链式中介作用。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邱迅杰 于桂兰 孙轩
感知上级信任作为一种信任类型日益受到学者们的重视,一些学者认为它可以激发员工的积极行为,但近年来学者发现它也会导致员工的消极行为。根据工作要求-资源模型,结合资源保存理论,本研究认为感知上级信任既是一种益处又是一种负担,并构建了感知上级信任的双刃剑模型,即:激发主动性行为的赋能路径和阻碍主动性行为的超载路径。此外,本研究还检验了权力距离倾向在这两条路径中的调节作用。基于三个时点的303份员工自评数据,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对研究假设进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感知上级信任既可以激发员工的自我效能、促进主动性行为,又会加重员工的角色超载、阻碍主动性行为;权力距离倾向在感知上级信任和角色超载之间起到负向调节作用,即权力距离倾向越高,感知上级信任与角色超载的正向关系越弱。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朱飞 郭泓嵩 章婕璇
探索团队断裂带与创新之间的关系对于创新导向型多元化团队的管理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现有研究大多聚焦于团队断裂带如何影响团队整体创新行为,对个体创新的影响缺乏关注,且有限的相关研究之间也存在观点分歧。本文基于社会促进理论,阐述了团队断裂带如何作为一种社会促进因素发挥作用。在此基础上,本文根据自我呈现观和分心冲突观的双重视角,探索并检验团队断裂带对个体创新行为的双刃剑效应及边界条件。本研究通过两时点的在线调研收集到来自55个创新导向型团队的347份配对数据,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在创新导向型团队中,员工会对团队断裂带产生两种差异化的情绪和行为反应:当个体任务复杂性较低时,团队断裂带能够激发员工的工作激情,使其在“奋起”状态下增加个体创新行为;当个体任务复杂性较高时,团队断裂带会诱发员工的情绪耗竭,导致其在“躺平”心理下减少个体创新行为。本研究深化了团队断裂带对个体创新行为的微观解释机制,为多元化团队的创新管理实践提供了理论支撑。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李锡元 夏艺熙
基于资源保存理论,构建悖论式领导影响员工适应性绩效的认知和情感双路径整合模型。从资源的增益和损失视角考察了角色压力和工作活力的双重中介作用,以及角色宽度自我效能感对上述关系的调节作用。采用多阶段—多来源的方式对我国15家企业的68名领导及其对应的263名下属进行配对调查,双波时滞的数据分析结果显示,工作活力在悖论式领导和适应性绩效之间起正向中介作用,角色压力在悖论式领导和适应性绩效之间起负向中介作用,同时相比于角色宽度自我效能感低的员工,角色宽度自我效能感更高的员工在悖论式领导下能产生更多的工作活力和更少的角色压力,从而带来更高的适应性绩效。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李锡元 夏艺熙
基于资源保存理论,构建悖论式领导影响员工适应性绩效的认知和情感双路径整合模型。从资源的增益和损失视角考察了角色压力和工作活力的双重中介作用,以及角色宽度自我效能感对上述关系的调节作用。采用多阶段—多来源的方式对我国15家企业的68名领导及其对应的263名下属进行配对调查,双波时滞的数据分析结果显示,工作活力在悖论式领导与适应性绩效之间起正向中介作用,角色压力在悖论式领导与适应性绩效之间起负向中介作用,同时相比于角色宽度自我效能感低的员工,角色宽度自我效能感更高的员工在悖论式领导下能产生更多的工作活力和更少的角色压力,从而带来更高的适应性绩效。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王辉 肖宇婷
基于工作要求-资源模型和解释水平理论,构建了以角色模糊和工作自主性为中介变量,上级响应性为调节变量的远程工作对员工创新行为的影响机制模型。运用SPSS 23.0和MPLUS 7.0软件对254份问卷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①角色模糊在远程工作与员工创新行为之间起负向中介作用,工作自主性在远程工作与员工创新行为之间起正向中介作用,并且工作自主性比角色模糊的中介作用更大;②上级响应性负向调节远程工作与角色模糊的关系,同时正向调节远程工作与工作自主性的关系;③上级响应性负向调节角色模糊在远程工作与员工创新行为之间的中介作用,同时正向调节工作自主性在远程工作与员工创新行为之间的中介作用,并且上级响应性对工作自主性中介作用的调节效应更强。研究结果丰富了远程工作与员工创新行为关系的研究,同时对企业有效实施远程工作安排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杨建锋 谢鹏 王丹阳 乔小涛
基于压力认知评估理论,探讨多任务处理对员工创造力影响的作用机制和边界条件。对341份配对问卷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成就导向调节多任务处理与认知评估间关系,即在高水平成就导向的影响下,多任务处理对挑战性评估的正向影响会增强,而多任务处理对威胁性评估的正向影响会削弱;挑战性评估正向影响员工创造力,而威胁性评估负向影响员工创造力;多任务处理和成就导向的交互作用通过挑战性评估和威胁性评估的中介作用对员工创造力产生不同影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