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858)
2023(7074)
2022(5988)
2021(5540)
2020(4398)
2019(9728)
2018(9455)
2017(18011)
2016(9427)
2015(10054)
2014(9285)
2013(8645)
2012(7553)
2011(6751)
2010(6762)
2009(6187)
2008(5760)
2007(5088)
2006(4392)
2005(3762)
作者
(22715)
(19061)
(18706)
(17760)
(12077)
(9023)
(8540)
(7194)
(7104)
(6667)
(6348)
(6181)
(5821)
(5777)
(5751)
(5715)
(5699)
(5646)
(5531)
(5189)
(4494)
(4447)
(4399)
(4294)
(4277)
(4156)
(4146)
(4085)
(3697)
(3695)
学科
(30814)
经济(30774)
(28229)
管理(27757)
(23992)
企业(23992)
(11106)
方法(10815)
中国(9869)
(9265)
业经(9069)
数学(8498)
数学方法(8348)
(8071)
贸易(8067)
(7897)
农业(7624)
(6935)
地方(6612)
理论(6239)
(6036)
(5917)
(5898)
财务(5881)
财务管理(5872)
(5620)
银行(5617)
技术(5607)
企业财务(5488)
(5388)
机构
学院(121774)
大学(116978)
(47334)
管理(46540)
经济(46332)
理学(40487)
理学院(40080)
管理学(39327)
管理学院(39086)
研究(36990)
中国(27812)
(22692)
(22523)
科学(21143)
财经(18224)
(17544)
中心(17330)
(17018)
师范(16881)
(16693)
(16549)
(15372)
研究所(15042)
业大(14696)
(14548)
经济学(14358)
(13953)
北京(13622)
财经大学(13556)
技术(13365)
基金
项目(82220)
科学(65982)
研究(64765)
基金(59225)
(50281)
国家(49812)
科学基金(43676)
社会(41743)
社会科(39524)
社会科学(39519)
(32951)
教育(30708)
基金项目(30611)
编号(27813)
(27443)
自然(26493)
自然科(25908)
自然科学(25905)
自然科学基金(25426)
资助(22897)
成果(22602)
课题(19098)
重点(18666)
(18589)
(18179)
(17774)
项目编号(17362)
(17066)
国家社会(17040)
(16970)
期刊
(54963)
经济(54963)
研究(34674)
中国(21880)
管理(18455)
(17291)
教育(16727)
(15636)
科学(15207)
学报(14707)
业经(11601)
大学(11568)
(10911)
金融(10911)
学学(10841)
农业(10497)
技术(10084)
经济研究(9579)
财经(8535)
(7425)
商业(6616)
(6573)
问题(6541)
现代(6122)
(5656)
论坛(5656)
职业(5636)
图书(5485)
国际(5459)
(5367)
共检索到17485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阿拉伯世界研究  [作者] 章远   肖秀女  
“外围战略”是以色列建国后抗衡阿拉伯世界的重要外交手段。随着《埃以和约》的签订,以色列传统“外围战略”逐渐式微。“阿拉伯之春”爆发后,中东地区政治秩序面临重大变化。以色列经历了从建国之初阿拉伯国家发动大规模常规战争带来巨大生存威胁,向当下虽面临多重威胁但国家本体地位稳固的转变,威胁来源复杂但强度明显弱化,然而“外围战略”再次回归和复兴。出现这一悖论的原因在于,除了权势位移、地缘政治形势变化、军事实力不断强化等物质性因素的制约,对威胁感知的持续性主观建构影响着以色列的战略选择并强化了以色列对威胁平衡的路径依赖。“外围战略”回归和复兴后的变化表现为以色列对外围伙伴的选择上实现了从隐蔽到开放的拓展,合作领域实现了从政治(主要是军事情报合作)到经济领域的转变。新“外围战略”作为一种短期的实用主义战略,受到巴勒斯坦核心问题的影响,成效有限且不能真正解决以色列的地区孤立,特别是在战争环境下。
[期刊] 阿拉伯世界研究  [作者] 汪波  历晶晶  
为突破阿拉伯国家的围困和孤立,以色列建国后制定并实施了"外围战略",并将其与库尔德人的关系视为"外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以色列对伊拉克、土耳其、叙利亚和伊朗四国的库尔德人采取的政策各有差异,重点且公开支持伊拉克库尔德人,对其他三国库尔德人则采取较为谨慎的政策。在整体上,以色列库尔德政策呈现出利益化、差异化、隐秘化和动态化的特点。作为"外围战略"的具体表现,以色列与库尔德人保持的长期战略互动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其周边安全威胁,并获得了一定的政治和经济利益。尽管库尔德问题复杂多变,但未来以色列仍会继续秉持国家利益至上的原则,深化发展"外围战略"的理念与布局,灵活调整其库尔德政策。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赖院根  汪雪锋  朱东华  
随着知识产权保护在世界范围内的加强,专利威胁成为组织外部威胁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结合具体案例,对专利威胁展开了理论分析,包括其生成机理、特征、类型和表现形式等。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基于专利威胁类型的专利战略选择模型。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郑庆宇   吴昭军  
研究目的:分析耕地种植用途管控的法律政策内在冲突,探究其法理基础并提出制度设计方案。研究方法:规范分析法、演绎推理法。研究结果:当前耕地种植用途管控制度存在着执行效果与政策目标的偏离、不同立法导向下规范价值的冲突、公权限制与私权保护之间的矛盾。利益平衡理论可作为耕地种植用途管控的法理依据,其蕴含的系统治理观可有效填补其他理论供给不足的问题,实现多元价值平衡。研究结论:在利益平衡理论下,应改变单纯公法管制思路,引入契约等私法理念,增强管制弹性,平衡公权管控刚性与私法经营自主权;协调耕地的粮食安全保障功能与经济效益功能,遵循经济规律与自然规律,分类分区设定不同的管控强度;根据管制强度建立多元补偿机制,对被管制者予以公平合理补偿。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马成三  
仅仅三、四年以前,“中国威胁论”在日本曾相当盛行,“中国低价商品的大量涌入是日本通货紧缩的元凶”、“日本企业纷纷到中国投资造成日本产业的空心化”等议论颇多。但近两年来,“威胁论”明显失色,代之而起的则是“利用论”。日本著名经济评论家、前经济企划厅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施明义  周艳  
2002年2月,在纽约召开的第32届世界经济年会论坛认为日本是全球经济的最大威胁。其成因之一是日本经济结构问题与银行不良债权问题的恶性循环;二是日本持续通货紧缩的根源在于总需求低迷;三是财政赤字恶化,国际信用评级敲响了警钟。与此同时出现日本“哭穷”以及掀起日元贬值风浪等,这是日本跨世纪战略转换过程中所采取相应战术变化的新“高招”。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宋文志  
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增长以及中美在亚太主导权竞争的加剧,作为地区重要的中等强国,韩国如何在中美之间进行战略选择日益成为学界关注的重要问题。本文以韩国加入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AIIB)、韩国部署萨德反导系统、韩国在南海问题上的行动为例,分析了韩国在中美之间战略选择的特点及决策影响因素。研究发现,第一,"安全上靠美国,经济上靠中国"的战略定义不足以全面说明韩国在中美之间的战略选择特点,韩国的战略选择具有多样性。第二,体系压力、自身的安全认知是影响韩国在中美之间战略选择的重要因素。其中,对于韩国来说,抵御来自朝鲜的安全威胁优先于防范中美博弈给韩国带来的安全风险。具体来说,如果某一议题涉及朝鲜威胁,韩国通常采取跟随美国的战略;如果不涉及朝鲜威胁,韩国则会选择迎合一方但不损害另一方的"对冲"战略。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周建明  
克林顿时期美国的国家安全战略具有自由主义的特点,主要依靠软权力来追求对世界的领导,根据对威胁的界定来发展军事力量,被称为是“基于成胁”的战略思路。小布什政府上台以来,所表现出的战略理念具有明显的现实主义的特点,强调依靠军事手段来消除威胁。因而把战略思路转变到“基于能力”上来,核心是实现国防转型。“9·11”事件的发生并没有改变美国战略调整的这个方向,而使它的步伐进一步加快。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白景坤  王健  
组织惰性日益成为制约企业持续成长的重要因素,但如何克服组织惰性问题始终未能得到有效解决。通过对中兴通讯(ZTE)成立以来组织变革路径的纵贯考察,发现环境威胁能够克服组织的资源惰性,但同时也会强化组织的惯例惰性;创业导向对克服组织惰性具有不确定性,既可能克服组织惰性,也可能不对组织惰性产生影响,甚至还会强化组织惰性。然而,在环境威胁和创业导向共同作用下,组织惰性能得到有效克服。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丁文恩  
精准扶贫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治理贫困的重大举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由贫困问题最突出的国家,逐步实现了从普通贫困、区域贫困到基本解决贫困的转变,成为世界上减贫贡献最大的国家,中国的贫困治理经验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文章通过梳理我国贫困治理政策演变过程及基本经验;阐述了精准扶贫政策的科学涵义及目标要求,分析了精准扶贫面临的现实困境及挑战,从四个方面提出精准扶贫的破解路径。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丁文恩  
精准扶贫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治理贫困的重大举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由贫困问题最突出的国家,逐步实现了从普通贫困、区域贫困到基本解决贫困的转变,成为世界上减贫贡献最大的国家,中国的贫困治理经验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文章通过梳理我国贫困治理政策演变过程及基本经验;阐述了精准扶贫政策的科学涵义及目标要求,分析了精准扶贫面临的现实困境及挑战,从四个方面提出精准扶贫的破解路径。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丁文恩  
精准扶贫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治理贫困的重大举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由贫困问题最突出的国家,逐步实现了从普通贫困、区域贫困到基本解决贫困的转变,成为世界上减贫贡献最大的国家,中国的贫困治理经验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文章通过梳理我国贫困治理政策演变过程及基本经验;阐述了精准扶贫政策的科学涵义及目标要求,分析了精准扶贫面临的现实困境及挑战,从四个方面提出精准扶贫的破解路径。
[期刊] 现代日本经济  [作者] 姜瑛  
"酷日本"战略自2011年6月提出,推行至今已有8年。该战略在打造日本的国际形象、拉动经济增长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战略目标和考核基准设定模糊、海外推广事业遭遇"水土不服"、巨额投资莫名蒸发等负面消息让其饱受质疑。这些问题暴露出"酷日本"战略的几大不足:首先,战略制定层面,缺乏清晰准确的定位和明确表达的目标;其次,战略执行层面缺乏对输出内容的甄别和跨境交流的诚意;最后,战略监管层面,缺乏公开的话语权与公正的监管机制。以上问题若得不到有效解决,将阻碍"酷日本"战略今后的发展。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王智泓  
智慧物流是当代物流发展的新趋势和新方向。本文通过对我国智慧物流的理论内涵、关键数据及政策趋势沿革进行归纳,考察我国智慧物流的发展策略。目前我国物流业呈现出专利申请数量逐年上升、创新投入比例持续扩大、智慧系统作用逐步增强的发展趋势,证明我国物流业正面向智慧物流体系进行转型。但目前我国智慧物流的技术发展和应用情况相较于国际领先水平仍然存在差距,说明我国智慧物流发展存在一定问题。我国智慧物流发展的核心问题包括:经济环境压力、物流效率偏低、基础设施薄弱和人才供应匮乏。解决上述四个重点问题,必须在智慧物流政策的引领下,厘清智慧物流创新发展目标、实现产业多维创新体系、推动物流核心技术发展、扩大智慧物流人才供应。针对上述创新目标制度对应发展策略:必须从宏观至微观重新制定物流发展战略,从平台化、短链化和无人化视角推动物流平台创新,抓住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和区块链这五类核心技术进行重点突破,以政府、学校、社会和企业间的相互协调推动人才供应。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范娟  
职业院校教师国际化的全面发展是当前"一带一路"战略实施的必然,实行职业院校教师向国际化发展是当前国际全球化下的时代潮音。文章阐述了职业院校教师国际化发展的研究现况,指出国际化格局下的职业院校教师目标定位不明确,职业教师进行国际化教育教学的能力有待提升,国内院校的教师普遍缺少国际化专业技术的能力,教师亟需在国际化中提升自身的沟通交往能力。最后,从支持和鼓励职业院校教师走向国际化、深化高校专业合作、实现职业院校与国际企业间的合作、不断拓宽职业教育教师思维等方面对职业院校教师进行国际化发展的策略进行了分析。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