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988)
- 2023(15811)
- 2022(13591)
- 2021(12514)
- 2020(10288)
- 2019(23510)
- 2018(23517)
- 2017(44716)
- 2016(24106)
- 2015(27240)
- 2014(27339)
- 2013(27160)
- 2012(25392)
- 2011(23247)
- 2010(23547)
- 2009(21687)
- 2008(21060)
- 2007(18563)
- 2006(16773)
- 2005(15251)
- 学科
- 济(116870)
- 经济(116765)
- 管理(70862)
- 业(63493)
- 企(51452)
- 企业(51452)
- 方法(42929)
- 数学(36602)
- 数学方法(36228)
- 中国(30895)
- 地方(30533)
- 农(27840)
- 学(25424)
- 业经(24741)
- 财(21931)
- 环境(21814)
- 农业(19167)
- 贸(18347)
- 贸易(18331)
- 和(18165)
- 制(18045)
- 易(17634)
- 地方经济(17497)
- 理论(16701)
- 融(16580)
- 金融(16578)
- 银(16355)
- 银行(16315)
- 技术(16145)
- 发(16078)
- 机构
- 大学(352112)
- 学院(351086)
- 济(146264)
- 经济(143098)
- 管理(136820)
- 研究(126448)
- 理学(117091)
- 理学院(115739)
- 管理学(113872)
- 管理学院(113235)
- 中国(93989)
- 科学(78291)
- 京(76819)
- 所(64776)
- 财(64102)
- 研究所(58843)
- 农(56803)
- 中心(55688)
- 江(52346)
- 业大(51264)
- 财经(50809)
- 北京(49569)
- 范(48183)
- 师范(47758)
- 经(45998)
- 院(45972)
- 农业(44041)
- 经济学(43567)
- 州(42950)
- 经济学院(38838)
- 基金
- 项目(235524)
- 科学(184311)
- 研究(172603)
- 基金(169011)
- 家(147421)
- 国家(146186)
- 科学基金(124665)
- 社会(108669)
- 社会科(102964)
- 社会科学(102937)
- 省(92296)
- 基金项目(89684)
- 自然(80262)
- 自然科(78176)
- 自然科学(78158)
- 教育(77491)
- 划(77488)
- 自然科学基金(76696)
- 编号(70135)
- 资助(69522)
- 成果(57044)
- 发(54546)
- 重点(52813)
- 部(50968)
- 课题(48831)
- 创(48355)
- 创新(45161)
- 国家社会(44496)
- 科研(44247)
- 发展(43539)
- 期刊
- 济(172083)
- 经济(172083)
- 研究(108530)
- 中国(72584)
- 学报(55143)
- 管理(52067)
- 农(51870)
- 科学(51512)
- 财(46407)
- 大学(40859)
- 教育(39358)
- 学学(38194)
- 农业(36269)
- 融(31369)
- 金融(31369)
- 技术(31043)
- 经济研究(27413)
- 业经(27318)
- 财经(24901)
- 问题(22025)
- 经(21334)
- 图书(20858)
- 业(18909)
- 技术经济(18395)
- 资源(18089)
- 科技(17159)
- 理论(16905)
- 现代(16377)
- 贸(15826)
- 商业(15757)
共检索到53785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臧红雨 宋喜红 宋吉德 谢洪壮
海洋经济正在成为我国新的经济增长点。本文以威海蓝色经济区建设为例,采用AHP-SWOT分析方法对该区域资源和环境的优势、弱势、机会与威胁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研究发现,威海具有独特的资源与环境区域优势,但产业结构不合理,政策法规不完善及监管不到位加重了生态环境的恶化,进而制约了区域优势的发挥。因此,转变增长模式是实现威海经济与资源环境和谐的正确选择。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方妍 李文兴 王含春
自国务院批复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战略以来,山东省省委省政府制定了《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规划纲要》,各地、各部门都迅速行动起来。经济发展,交通先行,本文旨在分析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综合运输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围绕构建符合蓝色经济区经济发展需要的综合运输协调发展体系提出相关对策建议,以推动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战略又好又快地实现。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谭业庭 刘会新
认清山东蓝色经济区的发展态势,对于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这一重大战略任务意义非凡。文章重点阐述了山东蓝色经济区的内涵,并对山东蓝色经济区的范围进行了界定。最后,从山东蓝色经济区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两个层次分析了其发展的态势,为山东蓝色经济区的健康快速发展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山东蓝色经济区 发展 态势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刘满凤 刘玉凤
资源环境与社会经济系统是一个复杂的有机复合系统,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为例,选取资源环境、社会经济和人民生活三个子系统为目标参数,并设置相关的决策变量,建立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资源环境与社会经济的多目标规划模型,用模式搜索算法进行求解,通过调整和控制"投入"来达到以上目标。进一步分析不同发展目标要求下,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发展路径方案,并给出相关的对策建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刘满凤 刘玉凤
资源环境与社会经济系统是一个复杂的有机复合系统,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为例,选取资源环境、社会经济和人民生活三个子系统为目标参数,并设置相关的决策变量,建立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资源环境与社会经济的多目标规划模型,用模式搜索算法进行求解,通过调整和控制"投入"来达到以上目标。进一步分析不同发展目标要求下,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发展路径方案,并给出相关的对策建议。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王东宇 杨雪春
借鉴国际经验,探索新的发展思路和路径,对威海市发展海洋经济,促进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迅速崛起具有重要意义。选择与威海市自然基础条件具有较高相似性的美国圣地亚哥市为对象,深入剖析圣地亚哥经济社会发展的历程阶段、动力来源及基本经验等,从中获取对威海市蓝色经济区建设的相关启示,同时期望对我国其他沿海地区的转型发展提供经验参考。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陈洁 刘君 李新运
围绕蓝色经济区科技创新人才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机制,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指标变量,利用2002-2014年相关数据,对各变量进行Johansen协整检验,构建基于经济意义的SVAR模型,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脉冲响应函数分析和方差分解分析,探讨科技创新人才对经济发展的动态影响及贡献程度。结果表明,蓝色经济区科技创新人才与经济发展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且科技创新人才对经济发展具有正向促进作用,但作用存在滞后期且效果不明显。因此,政府在培养科技创新人才的同时,应进一步加强科技创新成果产出及成果转化,以充分发挥蓝色经济区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王森勋
高职教育是直接为地方或行业经济发展服务的教育类型,要主动适应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并以地方经济发展为导向来培养人才。作为地处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内的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日照职业技术学院准确把握当地经济的特色和今后的发展方向,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充分发挥国家示范院校的服务带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董会忠 王格
构建了以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为例的经济—环境复合系统发展系统动力学模型,运用VENSIM软件对区域未来发展情景进行定量化动态研究与模拟。通过调节复合系统的决策变量,设定了4种不同的发展情景方案,预测在不同情景方案下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发展状况,得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经济—环境复合系统协调发展的最优方案,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规划、治理和发展提供决策支持。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董会忠 王格
构建了以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为例的经济—环境复合系统发展系统动力学模型,运用VENSIM软件对区域未来发展情景进行定量化动态研究与模拟。通过调节复合系统的决策变量,设定了4种不同的发展情景方案,预测在不同情景方案下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发展状况,得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经济—环境复合系统协调发展的最优方案,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规划、治理和发展提供决策支持。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周毅 杨鹏
产业群、港口群和城市群"三群"经济的结合将有助于形成独特的区域竞争力。本文从关联协同发展的视角分析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产业群、港口群和城市群协调发展应当关注和解决的关键性问题,以求深化对该区域发展的研究,并为决策提供参考。
关键词:
北部湾经济区 “三群” 协调发展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张震
职业教育与中原经济区的协调发展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重大课题。研究表明,职业教育与中原经济区建设还存在规模、结构、布局和质量上的不适应。要实现职业教育与中原经济区的协调发展,必须要进一步扩大职业教育规模,形成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弹性机制;进一步整合、转型现有专业,培育新兴专业;按照"米"字形调整职业教育布局,壮大职业教育办学力量;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提高办学质量。
关键词:
职业教育 中原经济区 协调发展
[期刊] 征信
[作者]
金虎斌
中原经济区的工业化、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要同步推进、协调发展,但通过分析发现,1981~2010年工业化与城镇化的发展反而降低了农业现代化水平,主要原因是产业结构的转变并没有带来就业结构的转变。因此,在中原经济区建设中,必须集中资源促进农业现代化,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同时要构建现代城镇体系。
关键词:
中原经济区 工业化 城镇化 农业现代化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武龙
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三化")是河南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产业带动"三化"协调发展,以就业保障新型城镇化真正实现,是"三化"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但目前河南省的产业基础不能真正满足中原经济区"三化"协调发展的需要。本文首先结合中央对中原经济区的定位、"三化"协调发展原理和中原经济区特点,分析支撑中原经济区"三化"协调发展的目标产业应满足五个方面的基本条件;然后,分析指出纺织、化工等传统工业和电子信息等高新技术制造业都不能为河南"三化"协调提供足够的产业支撑,并进一步提出了中原经济区的产业机遇可能是农业的新工业化。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龚迎春 冯娟 罗静
基于2001—2010年中原经济区的主体河南省各地级市"三化"发展的数据,采用熵权法对中原经济区"三化"协调发展水平进行测度,进而分析其时序和空间特征。结果表明:从时间序列看,中原经济区的"三化"协调发展水平呈现提高趋势。从空间格局上看,"三化"协调发展水平空间分异明显,呈现出以中原城市群为主体的中部地区较高、南北地域略低的特征,且其与各个地域"三化"各自的发展水平的接近度密切相关。这就要求在制定政策的过程中,不能简单地根据地域性质和经济发展水平判断"三化"协调发展水平,更应注重探测"三化"各自发展水平的接近度。
关键词:
“三化”协调发展 时空特征 中原经济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