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716)
2023(8315)
2022(7206)
2021(6493)
2020(5810)
2019(13433)
2018(13109)
2017(26347)
2016(14627)
2015(16491)
2014(16826)
2013(16923)
2012(16082)
2011(14605)
2010(14760)
2009(13659)
2008(13812)
2007(12744)
2006(10653)
2005(9669)
作者
(44720)
(37502)
(37369)
(35901)
(23721)
(18070)
(17169)
(14683)
(13894)
(13449)
(12708)
(12455)
(11925)
(11916)
(11804)
(11795)
(11745)
(11148)
(10937)
(10605)
(9417)
(9318)
(9230)
(8539)
(8462)
(8413)
(8389)
(8312)
(7658)
(7590)
学科
(67522)
经济(67464)
(41781)
管理(39193)
(33270)
企业(33270)
方法(32854)
数学(29076)
数学方法(28833)
(18078)
(17037)
中国(16744)
(14603)
业经(14137)
地方(13816)
(12516)
农业(11966)
(11728)
贸易(11726)
(11360)
(11110)
财务(11093)
财务管理(11065)
产业(10605)
企业财务(10575)
技术(9828)
(9716)
银行(9687)
(9479)
(9450)
机构
大学(219657)
学院(219236)
(93680)
经济(91813)
管理(82627)
研究(75308)
理学(71794)
理学院(70949)
管理学(69705)
管理学院(69289)
中国(54983)
科学(47629)
(46115)
(41650)
(41639)
(39588)
研究所(36217)
业大(35110)
中心(34552)
财经(33820)
农业(33224)
(32916)
(30628)
经济学(29930)
北京(28748)
(28031)
师范(27685)
经济学院(27322)
(26429)
(25960)
基金
项目(146526)
科学(115012)
基金(106668)
研究(103732)
(93878)
国家(93147)
科学基金(78741)
社会(66017)
社会科(62730)
社会科学(62710)
(57879)
基金项目(56853)
自然(51450)
自然科(50241)
自然科学(50222)
自然科学基金(49385)
(48816)
教育(47543)
资助(44239)
编号(40993)
重点(33624)
成果(33213)
(33002)
(32559)
(30410)
科研(28524)
课题(28488)
创新(28431)
教育部(27866)
计划(27723)
期刊
(98818)
经济(98818)
研究(60573)
中国(39286)
学报(37755)
(37059)
科学(33932)
(33170)
管理(28076)
大学(27717)
学学(26428)
农业(24849)
教育(19217)
(18243)
金融(18243)
技术(18222)
财经(17320)
业经(16576)
经济研究(16401)
(15006)
问题(14024)
(13498)
技术经济(11938)
统计(11264)
(11079)
商业(10784)
(10579)
(10284)
理论(10057)
科技(10002)
共检索到31253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王冬梅  
根据就业相关系数、就业弹性系数的变化特征,对威海市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就业结构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威海的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相关程度在降低,产业增长的就业吸纳力在下降。根据这一特点,提出促进威海市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提高就业的政策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孙焱林  
调整产业结构一直是我国经济理论研究的主题,也是我国长期的经济政策,但由于静态分析多于动态分析,实践的结果并不理想,结构不合理没有得到很大改善,经济发展的不稳定因素仍然很多。本文从动态的角度进行计量分析表明:经济的发展实际上是结构的成功转换,结构转变是一个不间断过程,适时适度地调整产业结构是保证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关键。通过设计产业结构调整系数这一指标来综合度量产业结构调整速度,即在一定时间内,产业结构调整的幅度。利用历史资料,寻求一种合理的产业结构调整速度,以实现经济持续稳定发展。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孙建  周兵  
文章引入"潜变量"的概念,利用结构方程模型SEM,考察了中国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相关关系。实证结果从统计上说明了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相关关系的显著性,产业结构对三次产业产值的影响以及就业结构对三次产业就业量的影响都与我国当前的经济特征非常吻合。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冯海发  
本文使用结构调整定量分析指标,对我国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进行定量分析,从而为全面认识我国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过程及成就提供依据。一、产业结构调整的分析指标对产业结构的分析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一是从产业系统的产出,另一是从产业系统的投入,再一是从产业系统的调整,三者分别形成了产出结构指标、投入结构指标和结构变动指标。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丁大建,张云  
本文以相关回归分析为基本方法,通过建立回归模型,对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劳动力产业结构转变的形式、特点、以及未来趋势作了定量分析和预测,并与有关的国际研究成果作了比较分析。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李国平  许旸  
产业结构调整是我国十多年来和以后一个时期经济建设的一项主要任务。调整产业结构,首先需要对其现状有比较准确的认识和评价,对调整的方向和可能的结果有定量的把握,并具有可行性。我们在对西安市1985年投入产出表中的产业结构进行实证分析时,在有关学者工作的基础上,对定量分析方法,作了进一步探索,提出了描述产业结构不合理程度的指标——偏离度,确立了如何调整才能使国民经济增益的判据。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刘向阳  金东来  
文章在江西省城市化子系统与产业结构子系统发展的时间序列数据基础上,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协调度模型对江西省城市化与产业结构进行定量分析,并据此对江西省城市化与产业结构未来发展方向提出建议。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张岩  赵树恒  吴东白  
近年来,有许多学者从定性角度来研究我国产业结构调整问题,为国家的政策制订和实施提供依据。本文力图遵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规律,以马克思扩大再生产理论为基础,从使国民经济协调发展的宏观调控出发,运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综合分析方法,对我国“八五”时期投资规模与结构,产业结构的合理规划提出一些建议。定量研究整个国民经济产业结构是一项宠大的工程,有一定的难度,且工作量较大。为能较真实、客观地反映同民经济再生产过程,本文采用了动态投入产出模型与计量经济模型相结合的建模方法。动态投入产出模型的优势在于不仅考虑了国民经济各部门生产与技术之间的内在联系,而且顾及到投资行为的影响,因而对客观经济运行的...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王玉荣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以前所未有的高速度持续增长,1978~1996年,国内生产总值按可比价格计算平均增长9.9%。但是我们也要清楚地看到我国经济增长主要依靠生产要素的投入支撑。据测算,1978~1995年间资本投入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度为45...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韩雪峰  于纪元  
产业结构演进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合理的产业结构对促进辽宁经济发展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首先对产业结构演进的理论进行综述,接着系统阐述了产业结构演进的定量评价指标与方法,然后又对辽宁省产业结构演进进行了定量分析,最后得出结论:总体上辽宁省第一、二产业比重持续下降,第三产业比重不断上升,产业结构不断趋向优化,产业结构转换方向合理;但辽宁省第三产业的区域竞争力仍然较弱,需要大力发展。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陈晓文  王海宾  
半岛蓝色经济区战略上升为国家战略加快了青岛市产业结构的调整步伐,也为就业结构提供了新的调整和拓展空间。通过建立模型对1988-2010年青岛市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检验,结合半岛蓝色经济区战略确立的目标进行预测,得出蓝色经济区产业结构升级应坚持:第一产业重点提升水产渔业的发展水平;在依托海洋低耗能、低排放和高效益的第二产业取得突破性发展;加强高等教育、海洋研发作为金融、法律、服务业等第三产业发展的力量源泉。在蓝色经济区建设中,就业结构变动与产业结构变动相互影响,就业结构调整方向预测数值应符合蓝色经济产业升级的需求预测指标。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玉凤  高长元  
文章运用协整理论对我国的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变动的状况进行研究,分析得到的结论与对统计数据定性分析的结论相一致。第一产业的增加值与就业人数不存在长期稳定均衡的关系,第二、三产业的增加值与就业人数存在着协整关系,但对就业的促进带动作用不一样。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