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3059)
2023(18790)
2022(16147)
2021(14944)
2020(12523)
2019(28779)
2018(28213)
2017(53812)
2016(28767)
2015(32236)
2014(31962)
2013(31643)
2012(29114)
2011(26306)
2010(26086)
2009(24105)
2008(23057)
2007(19788)
2006(17398)
2005(15310)
作者
(81671)
(68293)
(67394)
(64642)
(43499)
(32569)
(30768)
(26727)
(25916)
(23965)
(23246)
(23137)
(21520)
(21418)
(21187)
(20833)
(20239)
(19810)
(19509)
(19465)
(16834)
(16640)
(16247)
(15527)
(15374)
(15201)
(14756)
(14562)
(13709)
(13283)
学科
(135717)
经济(135589)
管理(80106)
(74280)
(59419)
企业(59419)
方法(58218)
数学(51637)
数学方法(51048)
中国(34094)
(32825)
地方(29639)
(28844)
业经(27130)
(26866)
(23017)
贸易(23004)
农业(22568)
(22247)
(20493)
环境(19719)
(18749)
(18028)
金融(18024)
理论(17935)
(17336)
(17298)
财务(17264)
银行(17258)
财务管理(17228)
机构
大学(411946)
学院(408555)
(177189)
经济(173774)
管理(161634)
研究(141834)
理学(140707)
理学院(139129)
管理学(136671)
管理学院(135925)
中国(106299)
(87308)
科学(85439)
(77276)
(69863)
中心(63912)
研究所(63857)
财经(62899)
(62220)
业大(58940)
(57795)
(57440)
经济学(55207)
北京(55159)
(53748)
师范(53291)
(52025)
经济学院(49694)
农业(48349)
财经大学(46939)
基金
项目(283768)
科学(224951)
基金(208949)
研究(206657)
(181973)
国家(180561)
科学基金(155924)
社会(133678)
社会科(126922)
社会科学(126888)
基金项目(110155)
(108538)
自然(100534)
自然科(98213)
自然科学(98191)
自然科学基金(96420)
教育(94019)
(91290)
资助(86697)
编号(82523)
成果(65881)
重点(63444)
(63228)
(60954)
(58119)
课题(56260)
国家社会(56256)
教育部(54646)
创新(54397)
科研(54164)
期刊
(190690)
经济(190690)
研究(122450)
中国(73875)
学报(62320)
科学(58738)
管理(58532)
(57158)
(55482)
大学(47948)
学学(45183)
教育(39381)
农业(38759)
技术(35726)
(33867)
金融(33867)
经济研究(31958)
财经(30888)
业经(29027)
(26523)
问题(24853)
统计(21224)
技术经济(21007)
(20322)
(20235)
图书(20129)
资源(19145)
理论(19023)
世界(18852)
(18803)
共检索到59794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徐盈之  彭欢欢  刘修岩  
威廉姆森假说认为,空间集聚在经济发展初期能显著促进效率提升,但达到某一门槛值后,空间集聚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变小,甚至不利于经济增长,拥挤外部性更倾向于分散的地理空间结构。本文基于巴罗(Barro)增长模型建立了门槛回归模型,利用中国30个省域1978—2008年的数据对威廉姆森假说进行了实证检验,考察了空间集聚与中国区域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空间集聚对经济增长具有非线性效应,即没有达到门槛值以前,集聚对经济增长具有正效应,但超出门槛值后,集聚会降低经济增长率,即威廉姆森假说在中国显著存在。研究同时还表明,中国经济发展呈现出趋同和发散并存的态势。最后,本文据此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董维春  顾焕章  
本文研究了1978-1998年江苏省现代化进程中区域经济增长非均衡的动态演变规律。1998年前后江苏省已处于前现代化中期和后工业化的前期,但经济的高速增长扩大了地区非均衡性。1978-1992年,地区差距呈现扩大趋势;1993年非均衡达到了最大值;1994年以后,基本处于非均衡相持状态。该省区域经济增长非均衡的演变规律与“威廉姆森法则”一致。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初春  吴福象  
以空间计量经济学的视角,利用空间杜宾模型采用2002年—2015年间的空间面板数据,对我国31个省份的金融集聚与区域经济增长的空间相关性进行研究,考虑到经济发展中的差异性,构建三种不同的空间权重矩阵对金融集聚的空间溢出效应分析。结果表明:金融集聚和地区经济增长间具有显著的空间依赖性,且呈现非均匀分布的特征;金融集聚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十分明显,并且需要考虑到空间因素所产生的影响;如果仅仅考虑经济因素所产生的影响,金融集聚的空间溢出效应不显著,但是考虑到地理因素后表现出了显著的负的空间溢出效应,且产生的影响最大,这也进一步导致了地区间经济增长的不平衡。当然,从业人员规模、投资规模、人口城镇化的不断完善也将促进地区经济的增长。
[期刊] 贵州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马雪彬  魏鑫  
本文将中国划分为东、中、西三个区域,构造门槛回归实证检验模型,采用1997—2011年的数据,验证了各地区政府公共投资存在门槛效应及Armey曲线关系。研究指出,东、中、西部最佳公共投资规模应分别为各地区GDP的13.974%、21.557%、32.666%,政府公共投资的规模超过最佳公共投资规模时会对经济增长产生负效应。整体而言,东部地区政府公共投资过剩,而中西部地区却存在投资不足。因此,东部地区需要进一步优化投资结构,合理利用资金,避免基础设施的重复建设;中部地区应适度扩大其公共投资规模,控制公共投资规模不超过门槛值,同时也应注重资金的合理配置,提高投资的效益;西部地区需要大幅扩大其公共投...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姜霞  郭科言  
金融聚集是地区经济增长和发展方式转型的重要推动力。本文分析了湖北省金融发展现状,利用区位熵指数对湖北省金融聚集度进行了测算。并选取湖北省1996~2014年的相关数据,对湖北省金融聚集与地区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实证结果显示,湖北省金融聚集促进了地区经济增长,但地区经济增长对金融聚集却没有支持作用,两者之间未能实现互动发展。为加强金融聚集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湖北省应积极培育金融市场主体,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加快金融创新,强化金融监管,优化金融生态环境。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丁艺  李靖霞  李林  
论文首先采用区位熵从银行、证券、保险三个方面分析了中国金融集聚程度,发现东部地区的金融集聚程度要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然后采用2003~2007年区位熵的省际数据检验了金融集聚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发现金融集聚对我国经济增长存在明显的促进作用,银行业对经济增长弹性系数明显大于证券业集聚与保险业集聚的弹性系数,而且其弹性系数呈现比较明显的上升趋势。最后,论文通过建立东、中、西部地区的面板数据模型,同样得出银行业集聚对经济增长作用最明显。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陈立泰  张祖妞  
在运用H指数、区位熵指数测算服务业集聚水平的基础上,采用1995~2007年我国省际面板数据分析了服务业集聚与区域经济增长的关系。结果表明:各变量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服务业集聚与区域经济增长负相关;在控制变量中,人力资本水平、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每人可支配收入、服务业资本存量与区域经济增长正相关,政府干预经济的能力与区域经济增长负相关。原因主要在于,我国服务业集聚的专业化效应大于多样化效应,这与我国服务业集聚的政府主导模式密切相关。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郝大江  
严谨而周密的数理分析是新经济增长理论数理变革的重要标志,但是其均质空间分析范式却很难兼容现实经济中非正式约束变量的报酬递增及非竞争均衡。基于空间经济理论以及垄断竞争分析,非正式约束变量完全可以纳入空间经济增长理论当中,这不仅可以内生化处理非正式约束与经济增长的相互关系,而且通过实证分析发现,非正式约束条件、要素流动与区域经济增长具有密切的关系,非正式约束与经济活动的相互匹配在区域经济增长的路径选择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刘华军  张权  杨骞  
本文利用中国1995—2011年的分省数据,采用空间计量建模及估计技术,设置三种空间权重矩阵,构建多样化的空间面板数据模型,运用空间回归模型偏微分方法实证测度了城镇化对经济增长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发现:在不同的空间关联模式下,中国区域经济增长均具有显著的空间依赖性和空间异质性。在控制了资本、财政支出、国有化程度等变量后,城镇化对经济增长的区域内溢出为正,但在统计上不显著。城镇化的区域间溢出效应在不同的空间关联模式下不同,其中:在经济空间的关联模式下为正,在邻接、地理距离空间关联模式下为负。但在不同的空间关联模式下,城镇化对区域经济增长总体上具有正向的空间溢出效应。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孙志红  王亚青  
金融机构的集聚,提高了不同类型金融机构的合作效率,加快了资本流动速度,增加了产业结构调整的成效,促进了经济增长速度。由于省域之间的经济活动交流密切,所以省域金融集聚对区域经济增长具有空间溢出效应。在指标计算上采用综合评价法得出金融集聚指数,运用空间计量模型实证分析西北五省金融集聚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显示:金融集聚对经济增长有明显的正向溢出作用;引入的控制变量"政府投资"对经济增长也具有较明显的影响作用。金融集聚空间溢出效应的有效发挥,需要政府给予宏观政策支持,积极推进区域间金融交流与合作和区域金融中心的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孙志红  王亚青  
金融机构的集聚,提高了不同类型金融机构的合作效率,加快了资本流动速度,增加了产业结构调整的成效,促进了经济增长速度。由于省域之间的经济活动交流密切,所以省域金融集聚对区域经济增长具有空间溢出效应。在指标计算上采用综合评价法得出金融集聚指数,运用空间计量模型实证分析西北五省金融集聚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显示:金融集聚对经济增长有明显的正向溢出作用;引入的控制变量"政府投资"对经济增长也具有较明显的影响作用。金融集聚空间溢出效应的有效发挥,需要政府给予宏观政策支持,积极推进区域间金融交流与合作和区域金融中心的形成。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陈得文  苗建军  
空间集聚和经济增长本质上是相互影响的内生化过程。本文根据新增长理论和新经济地理学理论构建空间集聚和经济增长面板数据联立方程,运用GMM三阶段最小二乘法实证分析了1995~2008年中国省域空间集聚和经济增长的内生关系。研究发现,空间集聚对我国区域经济增长的作用存在U型关系,区域集聚是产生区域差距的重要因素;经济增长对区域的空间集聚存在门槛效应。新经济地理学中的本地市场效应、交通基础设施、知识溢出水平和市场化程度对我国区域的空间集聚具有显著促进作用,且交通基础设施效应随着区域集聚水平的提高呈递减趋势。研究还进一步验证了对外开放对我国东部地区空间集聚的拉动效应。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珂  廖艳  杨洋  
文章采用空间计量模型,从时空角度重新审视甘肃省区域经济增长差异,利用实证数据分析甘肃省区域经济增长差异的现状及影响因素,为制定促进甘肃省区域经济协调性发展,缩小地区之间经济增长差异的相关政策,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期刊]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田益祥  雷奥  赵如波  
金融行业集聚不仅能对本地区经济产生直接影响,同时通过空间效应传递也能对其他区域产生间接作用。经济新常态下,四川省金融与经济环境呈现出新的状态和变化。通过分析宏观经济变化对四川省金融集聚空间相关性的影响,挖掘新环境下金融行业集聚与区域经济增长的空间效应,探究金融与实体经济关系以促进区域经济的持续和稳定发展。研究构建不同权重矩阵的空间面板计量模型分析金融业集聚对区域经济增长的直接作用与空间溢出效应。实证结果表明,经济新常态下四川省各市州银行业集聚的直接效应不显著,证券业保险业集聚及金融从业人员集聚能有效促进区域经济增长;四川省金融行业各集聚变量空间溢出效应显著但在不同空间维度上具有差异性,并存在明显的地域竞争和距离衰减现象。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周海鹏  李媛媛  李瑞晶  
金融产业集聚对区域经济增长的作用,不仅体现在规模方面,其对经济质量的提升作用也越来越受关注。基于2005—2013年除西藏外30个省市的面板数据,分别建立金融产业集聚度、经济增长规模指数、经济增长质量指数,采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法,构建空间面板数据模型分别考察金融产业集聚对区域经济增长规模、区域经济增长质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金融产业集聚度、经济增长规模指数、经济增长质量指数均存在明显的空间自相关;金融产业集聚对经济增长规模和经济增长质量均有正向促进作用,但对经济规模的促进作用要远大于经济质量;人力资本、对外开放水平对经济规模的影响显著,而对经济质量影响不显著;技术进步水平、固定资产投资对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