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91)
- 2023(854)
- 2022(779)
- 2021(764)
- 2020(664)
- 2019(1432)
- 2018(1381)
- 2017(2496)
- 2016(1440)
- 2015(1667)
- 2014(1688)
- 2013(1760)
- 2012(1652)
- 2011(1633)
- 2010(1893)
- 2009(1424)
- 2008(1430)
- 2007(1227)
- 2006(1146)
- 2005(1082)
- 学科
- 业(4034)
- 济(3681)
- 经济(3674)
- 企(3507)
- 企业(3507)
- 管理(3171)
- 学(2389)
- 制(2282)
- 体(1688)
- 财(1628)
- 体制(1545)
- 害(1521)
- 方法(1480)
- 虫(1382)
- 虫害(1240)
- 数学(1223)
- 数学方法(1211)
- 病虫(1177)
- 病虫害(1177)
- 务(1174)
- 财务(1165)
- 财务管理(1163)
- 及其(1131)
- 企业财务(1124)
- 水产(1093)
- 中国(1061)
- 银(1043)
- 银行(1033)
- 农(1013)
- 行(986)
- 机构
- 大学(22892)
- 学院(21840)
- 研究(10617)
- 科学(7848)
- 农(7734)
- 中国(7256)
- 所(6858)
- 济(6475)
- 研究所(6365)
- 经济(6246)
- 农业(6206)
- 管理(6189)
- 京(5206)
- 理学(5178)
- 业大(5081)
- 理学院(5053)
- 管理学(4907)
- 管理学院(4853)
- 省(4722)
- 江(4406)
- 中心(4205)
- 室(4102)
- 院(4014)
- 农业大学(3757)
- 实验(3757)
- 业(3664)
- 实验室(3636)
- 重点(3473)
- 财(3358)
- 研究院(3357)
共检索到3645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刘娅敏
威廉·萨默塞特·毛姆的短篇小说数量众多且题材广泛,其中一系列以英帝国在远东、南亚以及南太平洋殖民地为背景的小说精确刻画了下层官员、洋行职员、传教士、小商人和小农场主等底层殖民者在异域的生存困境和身份焦虑。此类小说通过记述人物罹患的结核、疟疾和癔症等身体和精神疾病,暗示殖民统治在东方日渐衰亡的事实,同时疾病叙事也是毛姆用以消解流行殖民话语的写作策略,使小说带有后殖民主义的特征。
[期刊]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宇
《笨花》最本质的特征,不是单纯的日常生活,而是"日常生活精神"(即小说所谓"笨花精神")。这是《笨花》与并不缺乏日常生活描写的《红旗谱》式宏大历史叙事的差异,也是《笨花》与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碎片化历史叙事的差异。前者将日常生活纳入大历史的逻辑,后者以琐碎日常生活解构大历史。而《笨花》则从日常生活出发,重返大历史。不是非此即彼的二元对立,而是亦此亦彼的多元并存,是解构之后的再建构,否定之否定后的再出发。正是基于这种日常生活精神,小说选择一个日常生活的守护者——乡村医生向文成来担当乡村历史的主人公。这就注
关键词:
《笨花》 日常生活精神 医疗、疾病书写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蒋承勇 杨奇
在亨利·詹姆斯看来,维多利亚时期的许多小说都缺少艺术性,所以他主张小说必须要“艺术化”。他渴望像提香之于绘画那样,也将小说“戏剧化”“经济化”,乃至变为“比自然更逼真的艺术”。当然,不论詹姆斯的艺术观是多么的纯粹,他仍旧坚守小说对于社会生活、“道德智慧”的干预事业,因而他极其抵触唯美主义者或形式主义者的过激论说。“叙事幽默”作为协调内容与形式、道德与艺术的主要写作方法,被詹姆斯广泛地运用到小说批评和创作实践中。然则,这里的“幽默”不再是常识意义下的“非叙事性”修辞手法,而是着眼于小说谋篇布局、优化叙事机制、行求宏大结构和“幽默性逆转”的“二级叙事意向”。他的目的是要通过“叙事”与“幽默”的复合达成实在的通约性,以求得共谋“意识中心”的爆炸性效应,并且凭借“幽默式同情”,介入到小说的“图式化观相层”,来确保“施为性”的行之有效。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刘颖 霍光
德国现实主义作家特奥尔多·施托姆的小说常以其独特的叙事话语反思市民社会内化的道德规范和价值标准。他的小说《在施塔茨庄园》中市民马克斯的回忆叙事暴露了他对贵族少女安妮·雷纳既迷恋又疏远的双重态度。小说从马克斯的不可靠叙述着手,分析了他和安妮·雷纳的关系实质及其从个人利益出发的叙事行为,揭示了市民男性对于爱情缺乏真诚而自私的心理,从而反映了19世纪市民阶层既留恋传统又决裂传统的矛盾心态。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陆敏珍
虽然后世认为朱熹是周程授受问题的提出者,但南宋士人在文本的阅读中,得出二程之学来自濂溪的说法并不少见。相比之下,朱熹的濂洛叙事最为系统,他在不同场合反复论及濂洛师承相传的话题,又通过构造周程文本相似现象的联结来建立濂洛之间的思想接续,并以再文本化的方式,重新勾勒濂溪之学“以象论学”的奥义。通过在府学、县学修建濂溪祠堂与濂溪明道伊川三先生祠堂,南宋士人的濂洛叙事落实为具体的社会行动。濂溪祠堂与三先生祠堂固定了濂洛传承的叙事模式,祠堂中主祀与配祀的关系使得濂洛道统获得了实体的形象。作为道统传承的象征,濂溪祠堂或周程三先生祠堂是一篇神圣的文本,人们利用各种共同的仪式实践来维持并强化濂洛道统的认同感。乾淳以后,“濂洛”作为重要的关键词,其意义在不同人、不同语境的使用之中呈现出来。随着朱熹进入濂洛的编码体系,“隆道统”的仪式变得更为复杂,尤其是涉及象征体系中的程张座次排列时,序列化的诉求以及说明其中的理据经常出现在时人的讨论之中。不过,一直到元明时期,濂洛关闽的序列才成形,并最终成为一个不言而喻的常识,影响至今。
关键词:
南宋 濂洛 叙事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荀渊 陈丽媛
"二战"后,欧美国家推行新殖民主义策略,实施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教育援助,向发展中国家输送知识、技术、文化和意识形态,从而出现了跨国高等教育活动。伴随着20世纪90年代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加快,跨国高等教育迅速成为教育服务贸易的重要形式之一,并且实际上成为发达国家后殖民主义策略的组成部分。
[期刊]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信强 陈宸
"威胁范式"可谓是美国国家安全观的基本范式,而威胁认知的塑造则是其明确竞争对手、巩固国内共识、采取应对措施的基础和前提。为了应对外部挑战,维护全球霸权,美国在长期的安全与外交决策实践中逐渐形成了界定外部威胁与渲染"被威胁"叙事,构建"自我"与"他者"的对立,再通过政府宣导为主、公共传播为辅的方式形成政策共识的威胁塑造模式。后冷战时期,美国的威胁认知也在逐步演进,其中对"中国威胁"的叙事由既往对中国经济、军事力量增长的关注逐渐延伸至政治、文化、社会、科技与意识形态等诸多领域。尤其是在特朗普入主白宫后,美国明确将中国定义为首要的战略竞争对手,开始全方位地重新塑造针对中国的"威胁认知",并着重从"价值观威胁""政治文化渗透威胁"和"科技窃密威胁"三个方面构建"中国威胁新叙事",进而对两国在人文社会领域的交流活动造成了严重冲击。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黄橙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赛珍珠的儿童文学作品《激战》寓意丰富。文章结合后殖民生态批评理论,指出赛珍珠以儿童读者感兴趣的动物故事作为依托,在《激战》中处处关注殖民史与生态史的复杂关系,用浅显的语言描绘了殖民输出对第三世界国家的生态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赛珍珠在成人文学作品中极力提倡文化和合主义,力图让各族人民平等对待,和谐相处。在这部儿童文学中,她又将非人类物种纳入人文主义思想之中,在这部20世纪60年代的儿童文学作品中,赛珍珠的思考难能可贵。
关键词:
《激战》 印度 动物 儿童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苑尧奇
以电影为切入点,分析了近年来西方电影中的中国元素,阐释西方电影在对中国进行描绘时所带有的东方主义和后殖民主义因素。认为在西方人眼中,东方文明依然是一种"他者"的存在,西方对东方依然具有很强的误读性,想在文化上再现他们殖民主义时代的"辉煌"。对于中国人来说,要打破这种现状,必须重建自身的文化主体性,并加强自身文化的输出。
关键词:
后殖民主义 东方主义 他者 主体间性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安妮·黑克琳·胡森 张家勇
本文介绍了澳大利亚的多元文化背景,分析了学校中存在的文化问题的和如何在学校中进行跨文化理解与交流。在此基础上,文章探讨了在后殖民化的过程中的新课程模式、新师范教育方法等。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Anne Hickling-Hudson 张家勇
本文介绍了澳大利亚的多元文化背景,分析了学校中存在的文化问题以及如何在学校中进行跨文化理解与交流。在此基础上,文章探讨了在后殖民化的过程中的新课程模式、新师范教育方法等。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荣兆梓
我们把市场与科层当作构成现代经济基本组织框架的两种不同组织形式,并且从市场与科层相结合的特殊方式中导出企业概念,但不认为市场与科层在现实生活中有非此即彼的严格界限。在企业制度中,一个既是边界线又是连接点的独立产权把市场与科层区别开了。事实远非如此简单。市场与科层在现实中的界线不象理论上那样容易分清,在这两个极端之间存在着一系列中间型的组织形式,市场与科层不仅能够相互转化,而且还能够相互渗透,企业内部组织可能包含着市场因素,就象企业外部关系也可能浸入行政原则一样。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袁庆明 魏琳
威廉姆森的企业边界理论是在科斯的企业边界理论基础上发展而来的。科斯的企业边界理论无法回答是什么和哪些因素,决定了一笔交易是在企业内部组织的费用高还是通过市场交易的费用高;而威廉姆森的企业边界理论通过引入资产专用性等关键变量,科学地回答了上述问题。威廉姆森对企业边界问题的分析,包含在其治理结构与交易匹配理论、市场治理与企业治理选择的启发式模型和组织形式的分立结构分析中。威廉姆森的企业边界理论深化了人们对市场经济微观制度的认识,对企业的"并购"决策提供了可供操作的指导原则以及其他广泛的应用价值。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高珂 李晴
文章介绍了威廉姆森在交易成本经济学方面的主要贡献。在简要回顾交易成本经济学发展的基础上,重点介绍了威廉姆森对于交易成本经济学的基本思路和三大主要贡献。文章还讨论了交易成本经济学对于正处在变革时代中国经济的启示。文章认为,由威廉姆森开创的交易成本经济学对于我国市场体制改革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蔡四青
威廉姆森对契约经济学的一项主要理论贡献,在于阐明了交易属性各不相同,因而需要多样性的契约关系与之相匹配。无论是企业还是个人,在存在交易成本的条件下,可选择不同的契约以减少交易成本,提高交易的效率。他所阐明的契约关系治理的适应性和私人秩序问题,在建立现代市场经济的过程中,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应用价值。
关键词:
交易成本 契约经济学 契约治理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